【东篱·念】我的绿色专列(散文)
一
绿皮火车,在一段时间,曾成为我的绿色专列。
我妻子说,只要登上绿皮火车,你就变成了一道绿色的地平线。这个诗意,一直让我记了多少年。大概是说我喜欢这种出行方式吧。
自2000年始,这道移动的地平线拉近了我和北京的距离。四五年间,我往返北京差不多20趟次,所以,记忆里,这道线段一直横亘在脑海,抹不掉,而且有着隆隆的声音伴奏,穿透了那段绿色时光。
我始终觉得,诗意是可以挽留得住时光的,不是带给我们多少便捷,而是缓慢地运行,不徐不疾,写着慢时光的诗行。
那时,购票没有铁路12306,我所在的荣成没有火车站,要从威海出发。购票有代购点,5块钱的费用,打一个电话,可以尽管提出“非分”要求。
我要临窗座位,必须在车厢的前或后的部位。第二个要求可笑,人家马上就满足我。真怪!车厢相接处,那“咣当咣当”的声音,制造着声音污染,轰鸣着耳鼓。
我说,我听就像一首很长的音乐。这不是诗意。是真实的感受。不可比拟为摇篮曲,但却让我能在那种“咣当”的节奏中得到享受,夜晚可愉快地入睡。生理学,生物钟,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无法解释。
熟悉了,人家追问为什么,我说小时候没有摇篮,是成长的欠缺,一定要报复性地补偿一下自己。
那时,我并不老,代办站的人称我“老客”。我只能这样解释自己的反常睡眠习惯,觉得咣当声有着独特的催眠效果,此时噪音蜕变为音乐,身心都放松了,就像一架高分贝的钢琴,奏着响亮明快的曲子,压制了其他的声音和噪音,也压制着一切心事。售票的人正儿八经地说,我是个体感受上有差异。
这是一份特别的喜欢,如果没有我要求的票座,人家还一直道歉,说好几个“不好意思”。甚至,我在家的头晚可以失眠,只待“咣当”声催我入眠。所以我一直觉得所谓的生物钟是一个假说,但我不否认这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
习惯可以经过长时间的适应而形成,也可以在短时间迅速建立,只要认可,特别喜欢。
二
2000年时,我被选拔,进入北京教育学院,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历时半载。进京就乘一辆绿皮火车,慢悠悠地抵达了北京站。
出站了,我和接站的老师开了一个很好的玩笑。
是三个女教授,看她们举着的牌子——北教欢迎你!教授的打扮,若不是这样一行字,我以为到了伊朗,或者中东某个国家。他们都裹着头巾,不是黑色,各色皆有,前露着刘海,带着口罩,这是要我读懂她们的眼睛,是啊,远比“欢迎”两个字生动。
此时正值沙尘暴肆虐。沙尘暴这个词,我第一次听说,也第一次在北京遇见。我把通知书打开时,其中一个教授说,这下好了,有山东大汉站在这,沙尘暴也要退避三舍。
另一位教授帮腔,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我的个头挺高,也不想做着顶天立地的角色,也不想在人群里默默无闻。
我转身,做欲走的样子说,我把我带来的绿色专列搬来,给可爱的北京做一个绿色的屏障吧。她们愣了一会,终于听到一位说,看看,我们的学员多么幽默,马季都得笑。马季1998年在央视春晚说的相声《坐享其成》很火。教授有一个潜台词,相声里是说老北京的一辆人力车,我乘坐的是火车——今非昔比。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是让我不要被北京突然出现的这鬼天气迷惑了,看看北京的繁华。
这辆绿色专列,居然成了我们说话的道具。现在想想,没过几年,我的绿色专列,就成了马季相声里的人力车。
三
在京进修期间,遇到五一节假,我借机乘坐那趟绿皮火车再往返一次。但五一节当日,我们学院接受天安门管理部门的安排,组织全院师生参加在天安门举行庆祝活动的任务。院长告诉我们,这是仅次于全国劳模的待遇,是神圣的,荣耀的,而且要坐在观礼台上,会被无数闪光灯轮番照耀,说不定还会在央视的新闻联播或庆五一专题节目中露脸,这是难得的机遇,我决定头天乘坐这列火车赶到北京,过一个在北京城的“五一”,留住一生最美的记忆。
从威海到北京,只有这一趟绿皮火车,每晚8:30发车,次日的下午2点左右到达北京站。发车了,那晚我真的失眠了。火车的咣当声,一直响着,就像一把铁锤敲击着一块顽铁。漆黑的铁路线上,只有突突的声音在行进,偶有城市的灯火,也是软塌塌地亮着。
想起那行诗——你要慢慢地走,才不至于错过沿途那些美好的风景,一边行,一边收获,让一段旅程,留下刻痕……
这样的夜,掩盖了风景,却添着很多的烦恼和心事。我突然担心会不会晚点,留宿在路上。那时,绿皮火车从不晚点,我会把很多的可能变成担心,担心我的绿色专列出现意外。真的,我很想参加这次活动。我父母活着的时候,曾经也有一个愿望,等我毕业参加工作,挣了钱,能带他们去看看北京城。父母当时说这个话,完全是玩笑。这话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说走就走的开始,哪怕就乘着“我的绿色专列”也好,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没有难度。也正好,慢悠悠地,闲看风景,拉长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火车在晨曦中按时抵达了济南站,晨光微露,城市尚未苏醒,一群卖煎饼果子的孩子,脖颈上挂一个盛食物的袋子,在长长的月台上如穿梭一样,吆喝着“煎饼果子”,声音嫩嫩的。我教的是县城的孩子,他们早起上学自习,而济南的孩子早起叫卖,鸡鸣正是男儿读书时,他们要承担起挣钱的担子,在凌晨做一个卖饼的小贩。美好和繁华,曾经是用辛劳来支撑的,包括那些幼稚的肩膀。
这个场景,我一直拿来讲给我的学生听,作为激励他们面对人生的政治课。
我突然找了一个理由,买下四个煎饼果子。早餐一个,午餐一个,晚餐两个。我生怕我赶不上学院的晚饭点。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对我而言却是一份美好的计划。
后来几次进济南,我都要买一份煎饼果子吃一顿,因为唯有这份食物,可以代表我对济南的印象。后来我女儿告诉我,煎饼果子是济南人早晨上班的“路上吃”,就是一边赶路,一边咬着煎饼果子。我也学着济南人,手拤着一个,边走边吃。
赶到北京,还是那个钟点。同宿舍的学友日照人魏德友早就为我准备了午餐。我把两个煎饼果子分给舍友。老魏说,日照离济南还有200里,不过,煎饼果子来自山东,也是一份还有余温的乡愁。
五一那天,我们凌晨三点就坐在了观礼台。升旗的时间到了,我们不能离开座位,站在台阶,行着庄重的注目礼,眼角溢着泪花。
现在,多少人也是为了把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留在记忆的扉页,能够站在离国旗台最近的地方,我又觉得自己应该再坐着我的绿色专列补上我的遗憾。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们看着走上天安门城楼的劳模队伍,一直鼓掌。在偌大的广场,掌声显得沉寂,但这种特别的仪式感,此生难忘。在我的心里,那掌声让我和绿色专列的咣当声接到了一起,仿佛自己还坐在颠簸的火车上。我多么想让这消失的时光,慢点走,和着我的心声,在那一刻绽放。
四
此后的四五年,我不时地进京,那时,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相继整修建城,不过,我的绿色专列,不能进入,进站出站的都是现代化的动车,再后来是快速高铁。
我明白,绿皮火车的时代可能就要消失了,时光行进极快,也催我年老。尤其是我的老家——荣成,尽管是一个县级城市,却是高铁的起点站和终点站。我还是固执念旧,乘我的绿色专列进京,再倒车去南站、西站,再出发去南昌,到武汉。这是绕道,有点南辕北辙,不是我的方向感出现问题,而是觉得出远门就离不开我的绿色专列,它走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再出发。总认为,从北京出发,可抵四面八方。有一次去九江,我从青岛出发,就感到一路转向。
我生出一个个“慢”的好来。慢点跑,让我老得再慢点。慢点跑,停站的时候,我重温曾经错过的风景。慢点跑,我在车上吃点沿途的美食,反而觉得一车的方便面味,是那样的好闻,这是绿皮火车特有的味道。慢点跑,让我构思一篇文章,打好腹稿。这事是真的,在慢车上写作,我有过体验。旅途是灵感的代名词,我想起苏轼,坎坷一生,颠簸一路,是那些风景撞入了诗人的心和眼。《庐山绝句》《游惠山》《洞庭春色》都是诞生在他的旅途上,平仄的诗韵,催着他的脚步。就是在我的绿色专列上,我接到威海教育局教研室邢艳梅主任的电话,发来她的教育文集的初稿部分章节,要我为她的文集出版写一个序言。
还记得那篇序言的题目——她在教育园地牵引着一列绿色火车。这完全是以我的感受来理解她的教育历程。
时光荏苒,日子如梭。再也找不到乘坐我的绿色专列的理由了,我觉得太慢,太慢,我可以欣赏,我的时光需要充实更多,绿皮火车的速度,已经被高铁改变,只有怀旧的人,如我,才会念念不忘。
五
几次进入内蒙古科尔沁地界,除了寻医求药,我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在一个叫“吐列毛杜”的村镇的路上,好好看那列从霍林郭勒煤矿区开来的绿皮火车,这条线路叫“霍通铁路”,那列火车据说是中国最慢,也最有身份的蒸汽机车。每当列车经过,我就停车,就像一个刚学数数的孩子,数着有多少节车厢。数完,我和朋友张志骏核对数字,几次都有差异,我说108节,他说109节。他这人随和,顺从着我的说法,添枝加叶说,108这个数对,每一节车厢站着一个梁山好汉……这无异于讲故事拉乱了朝代,是“关公战秦琼”的版本。
绿皮火车并未退位,它就像一头头哼哧哼哧的老黄牛,奔驰在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的铁道线上。
绿色专列,冠以“我”的,是因为它在我的出行历史中,给了我特别的感受,慢下来,已经不属于现代年轻人了,也不配国家的发展速度,但它还是没有停下趴窝在车站的废轨上,接受风雨的问候,据报道,还有绿皮火车穿行在农村到集镇,满足着那些进城买卖农产品的农人。我觉得,它更是一种情怀,在深情地伴随着人们的脚步。
我不是不喜欢现代的高速火车,好几千里,朝发夕至,甚至当天打个来回。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出个远门就像串个门,我们已经迈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之兴奋。但我喜欢慢悠悠地看,悠哉悠哉地闲逛,于是,我不办急事不选高铁,我自驾,尽管没有咣当的乐声,还是方便了我,说走就走,说停就停,风景让我轻易收纳入囊。怀旧的情绪常常左右着我选择。
我的思绪,还是偷偷地爬上了我的绿色专列,耳边又响着咣当咣当的行进声,我写一首歌,让火车的声音配上旋律吧——
慢慢地,拉长了我的时光
让我在时光中不断打着盹
不至于把我的乡愁一下子带走
慢半拍的风景绝不围追堵截
我可以把地平线搬迁到很远
不要想着何时抵达
我痴情于以绿色穿行方式缝合天地的缝隙
慢慢分娩出晨曦和黄昏
2025年10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