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和儿子登华山(散文)

精品 【流年】我和儿子登华山(散文)


作者:岭上月明 白丁,5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发表时间:2025-10-24 12:00:15

三十年前,大学毕业时同宿舍的两位舍友去爬华山。
   我特别想去但没能去成,一是因为自己右腿骨折过,山势险要,山路陡峭怕身体吃不消;二是怕花钱。贫困的家庭供我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多余的钱去游山玩水。
   记得两位同学下午动身,晚上连夜爬山,第二天早晨华山看日出,下午天黑前返回。他们俩像凯旋归来的英雄,神采飞扬地讲述他们的登山经历和感受。我特别羡慕钦佩他们勇于登攀、挑战自我的精神和气概,而且索要了一张他们在华山上拍摄的迎客松照片,至今保存。
   从此,心心念念盼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有机会,登上华山,完成一次生命的壮举。苦苦盼了三十年,从青葱年少到立业成家,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人到中年,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大学一个中学),在今年暑假完成了多年的夙愿,亲身领略了这座奇险之山的魅力,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画面。
   提前在网上预订好门票和索道票,农历七月十六日清晨出发,从家乡坐火车来到华山脚下。因为我右腿强直,行走不便,父子三人决定兵分两路上山。我坐西峰缆车,所有吃的穿的由我携带,包括10瓶矿泉水、2捆火腿肠、5盒方便面、饼子和水果;还有一身保暖内衣以及其他用品;两个儿子只带两瓶水轻装上阵,从玉泉院出发徒步登山。黄昏时分,我们在华山西峰会合,夜晚在山上过夜,第二天下午坐西峰缆车下山。
   四十元买了进山大巴车票,从游客中心经过30分钟的车程,爬了300多级台阶才到达西峰索道口。这里早已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排队等候一个多小时,八人一组,钻入吊箱。
   没来之前总担心索道危险,万一掉下去就一命呜呼了。坐一回才发现里面很安全。从恐惧害怕到心惊肉跳,再到新鲜刺激、开心享受,仿佛进入画中梦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一个个惊险的电影镜头在眼前徐徐展开。人像长了翅膀变成神仙,腾起云驾起雾,在高空在山间飞梭穿行。一座座高山险峰从眼前从身旁从脚下轻轻闪过。低头万丈深渊,抬眼蓝天白云,一会儿深涧幽谷,一会儿高天松柏,一会儿山中探险,一会儿山顶览小,左看斜阳侧岭,右望绿树青山,美不胜收,赞不绝口。手机不停地拍照录像,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念永存。突然,缆车厢轻微晃动一下,“咔嗒”一声,大约20分钟的缆车之旅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要是再延长些时间多好啊!
   出了索道口,我急忙给儿子打电话,说他们正在爬北峰,带的矿泉水喝完了,买了一瓶竟然高达15元。叮嘱兄弟俩一路小心、注意安全,我在西峰峰顶等他们。
   不知爬了多少台阶,我气喘吁吁终于登顶华山西峰。清风徐来,神清气爽,顿感心胸开阔,眼界高远,山川美景尽收眼底,渺小的肉身因山峰的托举,一下子变得高大宽阔起来。极目远眺,城市村落缩小如豆,黄河渭河好像两条美丽的丝带从远方蜿蜒飘来,汇聚在华山脚下。如诗仙李白所写: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此刻,正是西峰看落日的最佳时辰,这里的落日和日出一样辉煌壮观,甚至比日出更灿烂。傍晚时分,站在华山西峰之巅,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太阳开始缓缓下落,将天空染成一片绚丽的橙红色,温柔的光线洒在华山的峰峦上,勾勒出如梦如幻的轮廓,仿佛大自然用金色的画笔,精心描绘着眼前的美景。透过朵朵云层,夕阳余晖如万道金光般射向大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霞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有的被染成了绯红,有的则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边,与天空中的云霞相互映衬。山间云雾蒸腾,如诗如画的云波在天际翻涌,时而如棉絮般轻柔,时而如波涛般汹涌,在夕阳的晕染下,变幻出万千姿态。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渐渐没入云层,整个天边被金色的晚霞包围,仿佛一切美好都触手可及。此时,西峰上的游客们或静静伫立,或拍照留念,都沉浸在这壮丽的景色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独自一人先后游览了西峰的各个景点:青龙背、莲花洞、翠云宫、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杨公塔,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令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而后我在附近的草丛里用手刨了二斤多华山土装进塑料袋准备带回家作纪念。这时,两个儿子出现在身后,叫了声:“爸,你在干什么?”我这才回过头来,三人高兴地在西峰相聚。“你们两个太厉害了!徒步走北峰,上西峰,是爸爸心目中的勇士战将。”我坐在杨公塔下面歇息,兄弟俩趁着落日的光亮匆匆游览了西峰的所有景点。
   天黑了,我们来到西峰饭店,这里免费供应开水。我们父子三人围成一桌,冲了三桶泡面,我经索道带来的吃食全派上用场,火腿肠、方便面、油酥饼、苹果、梨等显得很丰盛。由于走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感觉这顿简单的快餐吃起来特别可口美味,是一生中吃过的难得的好饭,西岳华山上的“美味佳肴”。
   水足饭饱之后,才考虑在哪里住宿。咨询饭店服务员,每人一床一晚150元,好昂贵啊,而且床位有限,早已预订完了。
   没事,正是炎夏,山上凉快,我们在山路旁边的石凳上坐几个小时,连夜就爬南峰,要看第二天早晨的日出哩。
   夜幕降临,山上的游客逐渐稀疏,很快不见人影。西峰饭店前面十几平米的平台上,供游客歇脚的四个长凳、三个方桌空空如也,正好为我们所用。暮色刚收尽最后一缕霞光,西峰的石崖便先透出几分清辉。两千余米的山巅上,风掠过舍身崖的轮廓,将白日的暑气滤得干净,只留松涛在耳畔轻吟。忽有一抹银辉漫过莲花瓣状的峰峦,七月十六的圆月便从东峰之后浮了上来,比十五更显丰盈,像被山风磨亮的玉盘悬在天幕。月光淌过斧劈石的纹路,将那道传说中的裂痕照得清晰,仿佛还能听见沉香救母时的回响。崖边的铁链上,千万把铜锁在月色中泛着微光,锁芯里的祈愿似与月辉交融,随风轻颤成细碎的呢喃。俯身望去,群峰如披了轻纱的儿孙环侍周遭,杜甫“西岳峻嶒竦处尊”的诗意,此刻便浸在这月光里,愈发真切。
   我们父子三人背靠方桌默默地坐在长凳上,静静地看着月光穿过松枝,在石面上洒下斑驳的碎银,正如晚唐诗人许棠《宿华山》诗中所写:“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脚下山涧在明月的普照里闪着粼光,与远处关中平原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落进了人间,还是人间的灯飘上了天幕。山风掠过衣襟时,竟生出“脚踩石崖,手摘星辰”的错觉,这才懂西峰赏月的妙处——浪漫与苍劲共生,温柔与险峻并存。夜深时,月光愈发透亮,将整座莲花峰浸成了银白。松涛渐缓,唯有圆月悬于天际,照过千年的传说,也照见此刻山巅的寂静。原来最动人的月色,从不在平芜尽处,而在这华山绝崖之上,与峰峦共守一份天地的辽阔与清朗。
   银辉洒在青龙背上,峰峦与松影在月色里静静入睡,仿佛连时间也被这静谧的光影凝固。远望山谷黑沉,近听松涛低吟,山风带着松脂的清香拂过脸颊,站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华山顶上,我是如此地靠近月亮,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最圆、最亮、最美的明月!望着壮美的碾盘似的大月亮心情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切语言的赞美都显多余。看不够,看不够,怎么也看不够呀!华山的明月啊,你是伟岸的遗世独立的君子、清醒孤傲的精神之王,永远屹立在浊世之上、历史之上、人类之上!
   突然,山顶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白天炎热无比,夜晚一下子寒冷了许多。平台上冷得坐不住了,我们三人躲进了附近的莲花洞背靠背坐了半个多小时。外面的风并没有减弱,洞里也越来越冷。山上不能呆了,我们三人摸黑下了西峰来到谷底的镇岳宫。这里失去了白天的热闹,空无一人。风小了,与山顶相比似乎暖和许多。夜已经很深了,看手机已是晚上十一点半,此时就是山谷也感觉很冷了。多亏我多带了一身保暖内衣,上衣给小儿子,裤子给大儿子,他们喊即使加了衣服也不怎么暖和。我们只好在镇岳宫里的院子和外面的坡道上来回走动慢跑增加热量。从来没想到今生竟然在高海拔的华山上漂泊过夜。气温越来越低,浑身越来越冷,如何熬过这艰难的五六个小时等到黎明?
   忽然,我在台阶旁边的垃圾桶发现了清洁工白天留下还没有使用的一沓黑色塑料袋。打开塑料袋,套在身上,刚好一人多高,像风衣一样护住全身。每人套了两个,就像多穿了两层衣服,把风寒挡在了身外,立马感觉不冷了。穿着黑色塑料袋,像黑色的幽灵在山间晃动,走走停停,困了乏了,索性裹着塑料袋躺在石凳石板路面上睡觉。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打开手机看时间,凌晨四点多。天依然很黑很冷,山风依然呼呼地刮着,脱下塑料袋放回原处,心里无比感激感恩给我们庇护和温暖的华山塑料袋!
   我们从镇岳宫出发,连夜赶路,上华山南峰去看日出。一走动起来,也不觉冷了。黑夜里借助手机微弱的光亮埋头爬石阶,难走的地方手脚并用,爬华山的“爬”名副其实。慢慢地,天渐渐变亮,就要到峰顶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两个儿子率先到达峰顶。
   当我到达南峰顶时天已大亮,上面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在等待日出。我寻一块空地坐下来歇息片刻,然后在南峰顶的“仰天池”(又名太上泉)用手掬水洗了脸,准备以全新的精神状态迎接华山最高峰的“南峰日出”。
   此时,天朗地阔,南峰顶上已被一层薄雾笼罩,山风带着清晨的凉意,从长空栈道的方向吹来,吹动衣角,也吹醒了等待的人群。脚下的云海像是一片沉睡的大海,波浪在微光中轻轻起伏,偶尔露出的山尖,仿佛是漂浮在海上的小岛。渐渐地,东方的天际泛起一抹鱼肚白,那颜色又慢慢染上了浅金、绯红,像是有人用画笔在天幕上细细晕开。忽然,一道耀眼的光从云海的尽头冲破出来,先是一条细细的弧线,继而变成半圆,最后一轮红日猛地跃出,金色的光辉洒向群山,把峰峦、岩石、松针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站在南峰顶,仿佛伸手就能触到天。风声、松涛声和远处游客的惊叹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化作了心底的震撼与宁静——这是属于华山的日出,也是属于每一个亲历者的辉煌瞬间。我站在南峰顶上,聚精会神地凝视着东方天空冉冉升起的辉煌壮丽的太阳,旁若无人似的,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心里默默祈祷:望太阳星君,托西岳大帝,护佑中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赐福我两个儿子健康和智慧,助力他们的学业学习、天天向上、步步高升;感恩天地尊神,阿弥陀佛,行注目礼!
   北宋宰相寇准写华山南峰的诗颇为著名:
   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由于返回的时间紧迫,我们直接看完日出下南峰上东峰。从古至今游历华山的人不计其数。华山五峰名冠天下,有关传说美丽动人,启迪后人。而我却对华山挑工格外关注和共情。他们肩挑重担,一步一步,用力向上、艰难攀登的身影深深地刺痛和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陡峭的东峰石梯上缓慢攀爬着,我右腿关节无法打弯,每爬一步都比常人更吃力。双手紧扣两侧冰冷的铁索,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身体前倾贴近石阶,每一步都需先稳稳踏实前方台阶,再借助手臂力量将身体向上提拉。偶尔停下时会下意识用手撑住膝盖喘息,目光向下时需扶住石阶边缘稳住重心,向上看则需仰头紧盯前方梯道,调整呼吸后继续抬脚向上挪动。忽然,在头顶上方我看见一位华山挑工,我空着手,什么都不带,爬得如此吃力,而他挑着一百多斤的货物,不叫苦不喊疼,走得从容稳健。必须佩服他的坚韧坚强、勇于吃苦、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和气魄。
   我拿出手机录屏,记下这难忘的一幕。挑工师傅弓着背,双手扶着扁担两端稳住平衡,脚步踩在凹凸不平的石阶上,每一步都缓慢扎实。石阶旁就是云雾缭绕的深渊,他却顾不上看,注意力全在脚下,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扁担上,又顺着木纹滑落到石阶缝里。粗实的桑木扁担压在他的肩头,被磨得油光发亮,两端用麻绳牢牢捆着货篓,里面塞满了矿泉水方便面箱子、袋装水泥,偶尔还裹着几箱游客急需的零食,沉甸甸的货物把扁担压得微微弯曲,像一道紧绷的弧线。走几步,他便会停下,把扁担往石阶边的石墩上一搁,腾出一只手擦汗,另一只手仍紧紧攥着扁担,生怕货物晃倒。歇够半分钟,又弯腰扛起扁担,肩头的红印被压得更深,却依旧迈开步子,朝着山顶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动。扁担与肩头摩擦的细微声响,混着他粗重的喘息,在山间格外清晰。“汗透轻衣未敢疲,千阶不怕损腰肢。一肩挑得寻常梦,谁道人生难与易?”我静静地跟在挑工师傅的身后,像他的影子一样,不离不弃地追随着,他走我也走,他停我也停。
   人生如登山,我和他一样,左挑父母,右挑儿女,上管老人,下供双儿,养家糊口的重担全压在我身上,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足够我终生攀越,不管多苦多累我都在默默承受,苦苦登攀!责任如山扛在肩,蹒跚步履足量天。世人莫道做人苦,负重躬身直向前。卅年风雨心难改,四季苦酸总不言。惟靠双肩挑日月,还凭一棒负青天。霜侵两鬓人无憾,情牵一世爱终全。

共 61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的一生,有好多实现不了的梦想与愿望,沉在心底,在某一时刻被唤醒并实现,心情的愉悦及成就感,落笔成文。此篇散文就是如此写成的。在作者的笔下,对攀登华山的想法,起于三十年前大学毕业时,因当时家境不宽裕,成了此生的执念。三十年后,带领两个儿子,完成夙愿,消解了三十年来的念想,也在登山的经历中,感知亲子互动的乐趣,了悟人生。“我”因腿疾,坐缆车观尽华山风景及落日融金的场景;与两个儿子在西峰顶相会,并互相扶持度过了一个冷但并不漫长的黑夜;在峰顶上一睹华山日出的壮观;返回途中遇挑夫想到人生的不易及辛苦,最后在看到松树的那一刻,完成此次旅游的收获:人无论在什么样的领域里生存,只要有华山松一样的坚忍及毅力,都有机会站在华山的峰顶,观落日融金,观蓬勃日出。文章首尾互映,细节生动,主旨鲜明。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2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5-10-24 12:03:57
  “人生如登山,左挑父母,右挑儿女”即是天下人的生活,读后收益颇丰!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岭上月明        2025-10-24 14:35:40
  谢谢老师对我拙作的厚爱和编发!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