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重阳节的山菊花(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重阳节的山菊花(散文)


作者:创作修行僧 布衣,39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发表时间:2025-10-24 14:44:17

【家园】重阳节的山菊花(散文) 重阳节的山菊花
  
   (一)初识山菊花,诗词之中闪光华
  
   最早知晓重阳节,是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我刚刚认识字的时候,三叔就把这首毛主席的诗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一张红纸上,挂在院子的墙壁上,让我背诵。
   我开始对诗句不甚理解,三叔就讲给我听,他讲解了很多,当时我听得是懂非懂,后来经过小学老师的进一步解释,我终于明白了。古代诗人中,把菊花和战争、战场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多。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把菊花与战争相提并论,但充满了萧杀之气。
   毛泽东笔下的战地菊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经受丹心热血抚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这是革命家的视角,这是思想家的气魄,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自然流露。词的下阕通过吟咏秋景表达对待秋天的态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一年一度的秋风猛烈地吹来,与春天明媚和煦的春光迥然不同。秋季不及春天那样万紫千红,嫩绿娇黄,香郁迷人,但秋风具有扫荡酷暑、荡涤尘埃的巨大威力。“劲”字写出了秋天强劲有力的个性,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春夏秋冬四季中,秋以萧瑟凋敝、满目苍凉等特质给人以悲伤之感。“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绝大多数古代诗人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人生的烦闷、生命的忧患。无论是风格婉约的柳永、李清照,还是词风豪放的苏轼、辛弃疾,在红衰翠减、万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伤身世,悲从中来。
   然而,毛泽东没有附和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胜似春光”一句,寓意非凡。在毛泽东看来,秋色比春光更加美好,更有魅力。他打破了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高扬赞秋情愫,展现出辽阔豪迈的艺术境界,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是对“胜似春光”的具体诠释。虽是绘景写实,却又胸襟宽广,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之感。如果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芬芳秀丽的近景,表达诗人对战斗胜利的温馨心境,那么“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辽阔壮丽的远景,寄托诗人对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余韵悠扬。“万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斓,绚丽迷人。
   这首词的原稿是下阕在先,先描写秋天的壮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诗人进行修改时,将上、下两阕互易位置。采用这种“挪移法”之后,原先字里行间透出的抑郁情绪锐减,先抑后扬,境界变得更加开阔,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达的活力。这是毛泽东创作于逆境中的作品,有沉郁的思索,但全然不见怨天尤人、消沉郁闷的牢骚与哀叹,呈现给世人的是积极乐观、豁达昂扬的人生追求与洒脱心态。
   经过从小到大的十几次研读,我对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我联系了毛主席写诗词时候的历史背景,更加增添了多毛主席的敬佩和热爱。因此,在我小小的心目中就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和菊花联系起来,更加深了对菊花的美学赏析。每到重阳节的时候,就会跟着三叔上山采菊。长大一点了就约了父亲一起上山才菊花,还写菊花的散文给父亲朗读。
  
   (二)再见山菊花,大山深处遇见她
  
   童年的重阳节,那份与菊花缠绕在一起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发芬芳。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大约十岁光景,跟随三叔去大山深处采菊的那次经历,如同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画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那时刚过完中秋不久,田里的稻谷已收了大半,山风里带着十足的凉意和草木干燥的清香。重阳节前夕,三叔便笑眯眯地问我:“英子,明天跟三叔进深山不?那里的野菊花开得正旺,能采到不少好药材,还能看到平常见不到的景致。”我一听,立刻雀跃起来。对于整日在村庄附近山坡上跑惯了的我来说,“深山”两个字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母亲叫醒。灶间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母亲还特意烙了几个糖饼,用布包好,塞进我的小布兜里,叮嘱道:“跟着你三叔,别乱跑,山里路深。”三叔已经收拾停当,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背上挎着一个硕大的竹篓,手里还拿着一根磨得光亮的木棍,既是手杖,也可用来拨开草丛,惊走蛇虫。
   就在这时,我眼前一亮,看到了第一丛真正意义上的“深山之菊”。它们生长在溪流对岸的一片向阳的斜坡上,不是零零星星的几株,而是一大片!那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菊花的颜色,不是常见的明黄或纯白,而是一种极其柔和、近乎于象牙白的浅黄色,花瓣细长,微微卷曲,在透过林隙的阳光下,仿佛半透明的一般,泛着温润的光泽。它们静静地开在那里,不像村边那些菊花开得那般热烈张扬,却自有一种幽独、高雅的风姿。
   “三叔,快看!那些菊花真好看!”我兴奋地指着对岸。三叔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脸上露出了笑容:“嗯,那是‘金盏银台’,算是山菊里的上品了,药性也平和。走,我们过去采。”
   我们踩着溪中的石头过了河。走近了看,这片菊花更是迷人。它们的花心是淡淡的金黄色,像一个小小的酒盏,周围簇拥着层层叠叠的银白色(或者说浅象牙黄色)花瓣,果然名副其实“金盏银台”。花香也不似普通野菊那般浓烈,是一种清幽的、带着些许药味的冷香,沁人心脾。三叔教我如何采摘:“挑那些刚刚完全开放的,这样的花朵药效最好。不要连根拔,用手指掐断花茎,留它明年再发。”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轻柔而熟练。
   我学着他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起来。手指触碰到那湿润、微凉的花瓣时,心里充满了虔诚和喜悦。每采下一朵,都像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庄严的仪式。竹篓里渐渐铺上了一层浅黄与银白,那清幽的香气也愈发浓郁起来。
   我们沿着山坡继续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又发生了变化,开阔地多了起来。就在这时,更壮观的景象出现了。在一片相对开阔、巨石林立的山坳里,我看到了此生难忘的菊花“盛景”。那简直是一个菊花的王国!目光所及,到处都是蓬勃生长的野菊花。它们从石缝里钻出来,在灌木丛边簇拥着,成片成片地铺满整个山坡。
   我们在这片花海里忙碌起来。三叔不仅采花,还会连一些菊花的植株一起小心地挖出来,准备带回去移栽到院子里。他告诉我,菊花全身都是宝,花朵可以泡茶、入药,叶子也能清热解毒,就连梗子,晒干了也能煮水泡脚,舒筋活络。我跟着三叔,不仅是在采摘,更像是在上一堂生动而丰富的自然课、人生课。
   中午,我们就在一块巨大的、平坦的岩石上坐下,拿出母亲准备的糖饼和水壶,开始了简单的午餐。坐在高处,视野极好。放眼望去,层林尽染。秋色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松柏是苍翠的,枫树和乌桕已经变成了鲜红或深红,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叶子是金黄的,而点缀其间的,正是这星星点点、成簇成片的各色山菊。天空是那种秋日特有的、高远而纯净的湛蓝,几缕白云悠然飘过。秋风“劲”地吹着,带着山野的气息,吹得衣袂飘飘,也吹得漫山的花草树木簌簌作响,像是在合唱一首雄浑的秋之歌。这景象,确实“不似春光”,没有春的柔媚与繁花似锦,但它博大、壮阔、色彩斑斓、充满力量,真的“胜似春光”!毛主席词中“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我仿佛在此刻有了一丝真切的体会。这“万里霜”,不就是眼前这无边的、绚烂的秋色吗?
   休息过后,我们继续采摘,竹篓越来越满,心情也越来越充盈。三叔还教我辨认了一些可以食用的野果,那种叫做“拐枣”的果子,形状曲里拐弯,味道却异常甜美。夕阳开始西斜,给群山和花海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三叔看了看天色,说:“英子,咱们该回了,再晚,山路就不好走了。”
   背着沉甸甸的竹篓,满载着收获的喜悦和满身的秋色,我们踏上了归途。回去的路似乎轻快了许多。回到村里,已是炊烟四起,灯火初上。母亲迎出来,看到我们满载而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晚,我睡得格外香甜,梦里都是漫山遍野、在秋风中摇曳的、明媚的山菊花。
   后来,我根据这次经历,写了一篇长长的作文,详细记述了跟随三叔深山采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在作文里写道:“……我看到了最勇敢的菊花,它们长在石头缝里,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我想,它们就像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努力地生活,灿烂地开放……”这篇充满了真情实感和对故乡山菊花深深热爱的作文,不仅获得了年级竞赛的第一名,还被老师在课堂上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羡慕和赞赏的目光。
  
   (三)古稀之年梦见她,诗意生活美如画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三叔早已作古,故乡的山也变了许多模样。但每当重阳节来临,秋风乍起,我总会想起那个遥远的秋天,曾经无数次,我梦见三叔又带着我走进大山深处的那个清晨,想起那漫山遍野、在寥廓天地间自由盛放、香气馥郁的故乡山菊花。那满山遍野的山菊花,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她们是秋天美丽的精灵,和毛主席那首雄浑壮阔的《采桑子·重阳》一起,构成了我童年最深刻、最明亮的记忆,也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潜移默化地注入了如菊花般坚韧、如秋光般豁达的品格底色。那“分外香”的,不仅是战地的黄花,也是我童年记忆里的重阳菊花,更是那虽已远去却永远芬芳的、与亲人相伴的温暖时光。想起我跟菊花的相知相遇,那生活就美得像一幅画。

共 3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叙述生动,内涵厚重,在重阳节将至之际,作者以“重阳节的山菊花”为题,回忆关于重阳节和山菊花的往事,都是与自己的三叔有关。第一章叙述初识山菊花,诗词之中闪光华,自己最早知晓重阳节,是在毛主席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刚刚认识字的时候,三叔就把这首毛主席的诗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一张红纸上,挂在院子的墙壁上,让自己背诵,经过从小到大的十几次研读,对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第二章叙述再见山菊花,大山深处遇见她。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大约十岁光景,跟随三叔去大山深处采菊的那次经历,如同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画卷,永远定格在了自己的心中,还根据这次经历,写了一篇长长的作文,详细记述了跟随三叔深山采菊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章叙述古稀之年梦见她,诗意生活美如画。几十年过去了,三叔早已作古,自己永远忘不了当年三叔和山菊花的往事,童年记忆里的重阳菊花,更是那虽已远去却永远芬芳的、与亲人相伴的温暖时光,与山菊花的相知相遇,那生活就美得像一幅画。内涵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10-24 14:45:55
  这篇散文,叙述生动,内涵厚重,在重阳节将至之际,作者以“重阳节的山菊花”为题,回忆关于重阳节和山菊花的往事,都是与自己的三叔有关。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10-24 15:39:38
  感谢秋觅老师的编辑和美按,秋天到了,重阳节快到了,预祝老师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10-24 15:40:35
  感谢秋觅老师的编辑和美按,秋天到了,重阳节快到了,预祝老师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毛登贝贝孙        2025-10-24 17:42:08
  真美的山菊花,看了我也喜欢
4 楼        文友:李秀丽        2025-10-24 17:43:20
  山菊花真美,文字也美
5 楼        文友:沙择金        2025-10-24 17:46:57
  向着秋天问好,向着山菊花致敬
回复5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5-10-26 04:31:52
  我今天阅读量您的作品,很受启发,我也有个类似的故事,等有空整理一下写出来。谢谢您发布到网站来分享!让我们互相鼓励,奋力前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