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红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红城】别样的重阳节(散文)

编辑推荐 【红城】别样的重阳节(散文)


作者:书香红城 白丁,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发表时间:2025-10-27 17:51:13
摘要:作者简介:罗胜锋,瑶族,广西凌云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网站用户,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百色市评论家协会会员,百色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百色市诗联学会,百色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凌云县作家协会会员,凌云县诗联学会会员,有作品被《人民网》《中国工业报社》《中国作家网》《中国新三农》《右江日报》《水源洞杂志》《作家在线》《雅韵同芳》《丹东市孝文化研究会》《广西诗词》《百色作家》《民族诗人》《壮美八桂》《诗人地理》《搜狐网》《百家号》《个人图书馆》《广西圈作家》《书香红城》等报刊和网络平台选用发表。

日历一页页翻过,指尖触到那行标注着“重阳节”的日期时,才惊觉,距2025年的这份牵挂,只剩两天。往年总以忙碌为借口,或只是电话里道声“安康”,今年却早早在心里盘算:要把这一天,酿成专属于父母的温暖时光。
   暮色漫进客厅时,餐桌上已摆开三双碗筷。我学着母亲从前的样子,把炖得酥烂的排骨摆在她面前,又给父亲盛了小半碗他爱喝的米酒。没有山珍海味,不过是一碟清炒时蔬、一碗玉米排骨汤,可父母的筷子却没停过,眼角的笑意比灯光更暖。父亲絮絮说着小区里张叔家的菊花又开了,母亲则不停往我碗里夹菜,仿佛我还是那个总抢着吃她炒的鸡蛋的孩子——原来团圆饭的真谛,从不是丰盛的菜肴,而是一家人围坐时,彼此眼里藏不住的惦念。
   饭后收拾完碗筷,我端来早已晾好的温水,蹲在父母面前。母亲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自己来就行”,可当我的手握住她的脚掌时,还是清晰地触到了那些粗糙的茧子——那是为这个家操劳半生的印记。指尖轻轻摩挲着,像是在抚平岁月留下的痕迹,父亲在一旁安静看着,眼眶微微泛红。水渐渐凉了,我拿毛巾仔细擦干他们的脚,母亲却突然说:“你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给你洗脚的。”一句话让我鼻尖发酸,原来爱从来都是轮回,从前他们为我遮风挡雨,如今换我为他们暖一场岁月。
   坐在沙发上唠家常时,母亲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柜子里翻出早就备好的粽叶和糯米:“重阳包粽子,图个团圆吉利。”我跟着她学,左手捏着粽叶卷成漏斗状,右手往里面填糯米,可米总从缝隙里漏出来。母亲笑着过来帮忙,她的手搭在我的手上,一点点调整粽叶的角度,熟悉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父亲在一旁剥着蜜枣,时不时递过来一颗,说“多放颗枣,甜甜蜜蜜”。粽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软糯,在空气中慢慢散开,包好的粽子一个个码在盆里,像极了我们紧紧靠在一起的时光。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上窗台,看着盆里的粽子、身边笑意盈盈的父母,忽然明白,所谓“别样的重阳节”,从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不过是陪他们吃一顿热饭,为他们洗一次脚,听他们说说话,再一起包一屉带着烟火气的粽子。这些细碎的瞬间,藏着最朴素的幸福,也藏着对父母最深的感恩——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最珍贵的从来不是登高望远,而是把时光留给最亲的人,让温暖在彼此心间慢慢流淌。广西作家

共 9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这个承载着“敬老、思亲”传统的节日与现代生活相遇,我们对“孝”的表达,早已不止于登高、插茱萸的仪式感。文中的2025年重阳,没有轰轰烈烈的安排,只有围坐吃饭的家常、温水洗脚的温情、合力包粽的默契。这些细碎到近乎日常的片段,恰恰道出了重阳节最本真的意义——所谓“别样”,从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把忙碌的时光匀给父母,用最朴素的陪伴,回应他们半生的付出。愿这篇文字能触动你我,在这个重阳,或此后的每一个日子里,把对父母的牵挂,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里。【编辑:广西作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