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渡口(诗歌)
我在深秋寻找我的渡口,
浪花拍打着船舷,
并没有酒和煮秋的蟹,
铁硬的栏杆,锈迹斑斑。
江水在脚下流淌,
我骄傲地站在船头的甲板,
凝望着两岸群山,
青山列列,烟云翻转。
枝上的黄叶已满,
随风飘落,在这个秋天。
我和这个秋天一同老去,
老去的还有这条船,
我听到了,吱呀呀,它在喘。
它载过来来往往,载过日月星辰,
今天,载着我,
在这凄冷的江上,渡去……
渡过孔子的,
逝者如斯夫的喟叹,
和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举酒嘱客的那个
山高月小的夜晚。
渡过了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
和姑苏城外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渡过了风陵渡的遗憾,
也渡过了萧萧易水寒。
我的渡口,
没有在江的此岸,没在江的彼岸,
它
日历里一叶枯黄的记忆,
是母亲在把我呼唤。
我的乳名,一声声跌落,
跌落在了涛涛的江水,
荡起的波,托起这只衰老的船。
远方的风吹乱我的白发,
我笔直站着,扶着铁的栏杆,
栏杆上,锈迹斑斑。
2025。11。02。自题小照于云栖居
【编者按】深秋江上,“我”立于锈迹斑斑的船头,在苍茫山水间寻找精神的渡口。黄叶飘零,秋船同老,齿轮的喘息声里承载着流转的时光与过往的重量。这艘船,渡过了孔子临川慨叹的逝水,苏轼赤壁夜游的旷达;载着寒山寺钟声的孤寂、易水风萧的悲壮,在历史长河中孤独航行。而“我”的渡口,既非此岸亦非彼岸——它是枯黄日历里母亲的声声呼唤,是跌落在江涛中的乳名,是记忆深处永不湮没的乡愁。诗人扶着铁硬栏杆迎风而立,以笔直的身姿面对岁月侵蚀。斑斑锈迹,是时间的印记,也是生命在苍凉中坚守的倔强。整首诗在宏阔的历史感与细微的个人记忆间回旋,最终凝结成对生命归途的深沉叩问。作者以深沉的笔调对人生进行疏理,文字透着些许苍桑,却令人回味,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明月千里】
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11-03 17:27:56
谢谢明月千里的编辑,这是我对我一张照片的解读,只是秀秀。谢谢朋友的评语。问好!
2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5-11-03 17:32:43
作者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字里行间尽显才情,行至暮年,看透世事,把毕生的人生经历和智慧融进诗文中,透过文字可见一个不屈的老人与时间和衰老对抗,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岁月的蹉跎中,慢慢变得衰老,虽然心怀不甘,却让人敬佩。愿岁月无恙,愿作者身体安康,寿比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