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秋】学车

编辑推荐 【春秋】学车


作者:寸心知 白丁,3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发表时间:2025-11-04 19:14:33


  
   这次,牯子受邀回了一趟福林村。他是坐乡村公交车回去的,一路奔驰,有些疲惫。
   他没有跟上前些年学车的步伐,因为毕竟年过古稀,不是学车的时候了。后来宣传部接班的杨副部长多次对坐他便车的牯子说过:“老部长,您完全可以学车,自己买个车,到处跑跑,看看山水,多好啊!”牯子总是笑笑,回答:“小杨,我不是老了吗,不敢去学呀。”
   杨副部长不容置疑地说:“老部长,我看你红光满面,精神头很足,身体好着呢,老什么呀?不老!去学学。”
   牯子说:“是吗?好像学车不能超过70岁吧,我可是七十好几了。”
   杨副部长坚持:“那是以前的规定,现在改了,体检一下,就可以学。您去学,花不了多少时间、多少钱,县文联李主席年纪跟您差不多,还不是学了,一把过。现在开着车三湘四水跑,湖北、江西也到处跑,钓鱼游玩,活得好滋润!”
   牯子心里动了一下,马上犹豫了:“还是算了吧,我不想冒险。”
   杨副部长很遗憾:“您是不知道能不能开车的区别有多大。我跟您讲,自己开车,人生就上了一个档次!那幸福感绝对不可以同日而语。我是深有体会啦!老部长,去学吧,人就活这一辈子,什么都要尝试一下,勿留遗憾。”
   牯子还是没答应。他没开过车,没有他说的那种体会。他曾经在梦里开车,风驰电掣,潇洒得很。这么说来,自己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想开车的,应该叫“梦寐以求”吧。然而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东拉西扯,搞得自己老是摇摆不定,于是一拖再拖,年纪越来越大,便更不愿意冒险了,到头来终于没有去学车。牯子自我解嘲:不开车倒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两脚得到了锻炼,很符合“管住嘴、迈开腿”的健身要求,而且一般不会出车祸——安全,这么一想,心里便波澜不惊,很坦然了。
   好在县里到农村都开通了公交车。福林村也一样,每天有两班车往返,上午、下午各一班。对老年人还是免费的。这次回福林,正好用来享受一下。
   牯子知道,如今的农村,全部实现了村组通公路,而且都是水泥路、柏油路,远离了昔日沙尘漫天的场景。今天坐车的全是本村人,包括司机也是。可惜因为多年的隔离,互相不认识,慢慢唠嗑,才知道,乘客中好多都是自己学生、熟人的儿女,他们也都有了儿女,怎么会认识呢?牯子心里升腾起一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伤感。毛主席当年回韶山写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是不是就是这种感受呢?
   进山了,眼前豁然开朗,原先依偎在瓦砾江两旁的自然村都旧貌变新颜,青山如黛,流水潺潺,太阳高挂在白云山上空,露出亲切的笑脸,似乎在欢迎远方的游子归来。
   瓦砾江河堤修成了一马平川的柏油路,公交车平平稳稳迤逦前行,时不时有人下车,他们到家了。大包小包也被拎下了车,公交车不断减轻负荷,一路欢歌。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和人群,牯子不禁发出“天地转、光阴迫”的慨叹。
   今天不知怎么的,牯子脑海里老是翻腾着“开车”这个单词。自己不是决定不学车了吗?开车既有方便之处,也有风险。自己有什么五心不定的呢?
   原来牯子是想起了宣传部开车的吴安全的交通事故。
   吴安全有一段时间在部里开车。牯子看着他身材高大、手脚灵活,满面春风的样子,很满意。因为那时牯子当办公室主任,他是自己的下属。牯子叫他小吴。小吴更让牯子刮目相看的是他的车技。在部里开了那么多年小车,他从没有出过一丁点交通事故,这在县委会的司机里面是一枝独秀,坐他的车大家都很安心,袁部长更是放心大胆,上车了就点燃一支烟,眯着眼睛开始打瞌睡,烟灰掉在身上也浑然不觉,直到烟也掉了,把中山装烧了一个洞才惊觉,拍了拍烟灰继续酣然入梦。由此可见小吴的车技确实不同凡响,袁部长在每年年终总结时都提出要给他评先进是有理由的。
   有一年过年,宣传部照例安排小吴开车送大家回家。过完春节照样要小吴把大家接回来上班。正月初四,天降大雪,一夜之间,路上积雪深达一尺。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马路也“蒸发”不见了。牯子在家里收拾好了行李,等着回县城。母亲看着漫天大雪,喃喃自语:“这么大的雪,不能走啊。”父亲走到院子里,看了看,脸色凝重,说:“牯子,你走不了啦。再住两天吧。你们部里的司机也来不了啊!”牯子点头称是,心里却很着急。
   过了一会,外面传来了小车喇叭声。牯子又惊又喜,难道小吴来了?出门一看,果不其然,小吴在远远打招呼呢:“叔叔阿姨新年好!主任新年好!”牯子他们一叠连声回答“好,好,新年好!”小吴走进门,把行李搬到车上,说:“天气不好,恐怕还会下大雪,咱们走吧。”牯子说“是,好的。”即刻告别家人,迤逦而去。
   车到村口,要上一个陡坡,然后要下一个长坡,洞里若干大车、小车、货车,都堵在这里,司机们也聚在这里,不敢把车开出去。牯子心里咯噔了一下,小吴能开吗?新年出行,可不能冒险啊。牯子问他“你能行吗?”小吴笑了笑:“没事,您就放心吧。”说完一脚油门,小车顺顺溜溜上坡了。接着他小心翼翼地把住方向盘,慢慢下坡。就这样,近百里雪路硬是被小吴征服了,把牯子一家顺顺当当送回了县城的家。牯子情不自禁地夸小吴技术好,逢人就说他有两把刷子!小吴自然也很得意,在县委会出尽了风头。
   几年后,小吴去了宣传部下属的体育局,还是开车。当然这是袁部长关心他。小吴照样安全驾驶无事故,哪怕是乘兴喝了酒,也安然无恙。
   后来严查酒驾了,小吴也从没被抓现行。可是世上的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吴到底在阴沟里翻船了!
   那天晚上,小吴和一帮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仍然强撑着送朋友回家。他睁大眼睛,扫视前方,稳稳前行。到县城开发区了,那时这里正在开发,房子不多,晚上人更少,他的心松弛了下来。要拐弯了,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影,不好!一个人踉踉跄跄地横过马路!小吴急了,赶紧踩刹车,可太近了,刹不住。只听一声闷响,那人倒下了!小吴吓出一身冷汗,下车查看,人已经昏迷了。赶快送医院,结果是人抢救回来了,却瘫痪了!那人五十多岁,拖家带口的,家庭担子重,也是喝醉了酒,于是发生了这场交通事故。但是交警判定,主要责任在小吴。小吴悔之无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赔偿这次交通事故!
   此后,近五十岁的小吴没办法安享晚年了,好在体育局的领导额外关照,同意他们夫妻俩南下深圳打工,挣钱供应伤者的医疗、生活费用。他们又奋斗了好些年,直熬到伤者撒手人寰,看似无尽的苦涩才熬到了头。牯子也为他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想到小吴这场交通事故,牯子又觉得自己不学车是对的。有人开玩笑嘲讽小吴:“你父母给你取什么名字不好,偏要叫什么‘安全’,问题是你姓吴(无)啊,无安全怎么能不出事故?!”牯子不以为然。什么叫“百密一疏”,小吴的教训就是。他一辈子开车从没污点,可就是这么一次,英名毁于一旦,还几乎把后半辈子赔了进去。真应该永志不忘啊!这么说来,牯子不学车还是对的。牯子想,干什么当然不能因噎废食,但考虑到自己毕竟七十多岁了,身心健康都有些问题,尤其是脑子反应慢了,容易出事。不给他人还有自己制造麻烦、事故才是正理。
   想到这些,牯子对不学车终于释然了。

共 28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因噎废食”的性质:看到“好驾驶员出车祸”,庆幸自己不开车。其实,小车确实方便,关键是要“安全第一”。这个安全十分难办:自己千方百计求安全,可是形形色色的事会使你安全不起来,俗话说“百密一疏”,是免不了的。作者因为年纪大了,更加不想学开车。这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读者会理解的。谢谢作者写了这么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寸心知        2025-11-05 06:44:20
  其实,什么事都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不应该千篇一律要求。谢谢编辑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