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别让爱成为“灰烬”(散文) ————看短剧《飞蛾扑火终成烬》有感
最近互联网上的短剧很火爆,点开百度网页就会自动跳出,闲暇之余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观看了。昨晚一部名为《飞蛾扑火终成烬》的短剧让我深思了很久很久,为主人公沈云飞与孟云薇的情感纠葛、跌宕起伏的命运所叹服。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男主人翁沈云飞原本是一位豪门继承人,为了大学恋人孟云薇,放弃家族继承权,和她结婚生子,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婚后,沈云飞倾尽所有助孟云薇成为职场精英,却因保护对方还导致腿脚致残。随着孟云薇事业越做越大,婚姻的激情渐渐淡去,这时孟云薇的“男闺蜜”陈瑞阳出现了,每天用花言巧语欺骗她,使她迷失方向,一步一步走进为她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公然与其开房;自己孩子生病,她也不闻不顾;丈夫沈云飞多次劝告,她却宁可听信花言巧语,就连老公出示孩子被陈瑞阳车撞的证据都依然不肯回头。在几次三番的劝说中,孟云薇依旧选择相信“男闺蜜”,对家庭、孩子不问不管。无奈之下,沈云飞只好以“假死”来迷惑对方,带着孩子离开了家。当孟云薇自己一无所有时,“男闺蜜”原形毕露,甚至骄傲地道出他就是要故意破坏他们的家庭,丈夫腿残都是他请人打的,孩子住院也是他开车撞的……真相爆出后,孟云薇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才发现自己鬼迷了心窍。当她回头时,发现丈夫沈云飞正与青梅竹马秦雨涵举办婚礼。她冲进去搅局,可事与愿违……最终,沈云飞回归并继承家业,与秦雨涵成婚,这一转折令孟云薇追悔莫及。
短剧用《飞蛾扑火终成烬》做题非常贴切。飞蛾扑火本是自然界最悲壮也最纯粹的爱情寓言,那渺小的生命,为了一瞬的光明与温暖,义无反顾地奔赴自己的命运。剧中沈云飞便是那团沉默燃烧的火焰,而孟云薇是那只被他照亮的飞蛾。可悲的是,当她羽翼丰满,却忘记了是谁的光温暖了她冰冷的翅膀,甚至嫌弃起那火焰的灼热,最终在背叛中目睹火焰熄灭,只留一地冰冷的灰烬。
孟云薇的“福”,并非浮华的物质堆砌,而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毫无保留的献祭。沈云飞这位豪门继承人,为她放弃浩瀚的星河,只愿做她窗前的一盏孤灯。这种爱,已近乎一种宗教般的奉献,将对方供奉在神坛之上,自己却甘愿匍匐于尘埃。孟云薇沐浴在这用牺牲凝成的“福泽”中,却渐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阳光空气,失去了感知其珍贵的能力。她的“不知福”,本质是情感感知的麻痹,更是灵魂深处那架价值天平的彻底失灵。
于是,悲剧的种子在此萌发。当奉献被视为常态,索取便成了无底的黑洞。孟云薇的“背叛”,并非仅是戏剧性的移情别恋,它更是一种缓慢的、日常的堕落。她开始在沈云飞残缺的躯体上寻找完美的瑕疵,在他沉默的守护中解读激情的消退。那个象征着外部世界诱惑与虚荣的“男闺蜜”陈瑞阳,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反派,不如说是孟云薇内心价值转向的具象化。她开始用功利世界的尺子,去丈量那份无法被丈量的情意。她对沈云飞的嫌弃,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残酷绞杀,她已读不懂那沉默背后的史诗,只听得见世俗世界的喧嚣。
沈云飞“假死”是一则彻头彻尾的现代寓言,象征着在孟云薇的世界里,那种纯粹、利他的爱已不复存在。而当他以继承者的身份“复活”时,孟云薇的追悔,显得格外复杂且值得玩味。这悔恨中,有多少是对失去“爱”本身的痛楚,又有多少是对错过“继承者”身份的扼腕?短剧的深刻之处,或许就在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混沌。她的泪水,是为那团熄灭的火焰而流,还是为那随之消散的、本可属于她的荣华而流?这追悔,是良知的觉醒,还是又一次精于计算的失落?灰烬无法重燃,她最终拥抱的,不过是自己亲手酿制的、虚无的冰冷。
在当下这个情感速食、承诺廉价的时代里,孟云薇的影子,或许正悄然投射在许多人身上。是否也曾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失去后才徒然追悔?是否也曾用外在的标尺,去伤害那些最本真的付出?《飞蛾扑火终成烬》如同一面残酷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剧中人的悲欢,更是现代人普遍的情感困境。一种在丰饶中体验着贫瘠,在拥抱着时感受着孤独的悖论。
飞蛾扑火,终成烬。这“烬”,是沈云飞过往爱情的残骸,也是孟云薇余生心灵的荒芜。它告诫世人,世间最珍贵的福分,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身边那团为你静静燃烧的火焰。别让它在被你忽视的寒风中日渐微弱,别等到灰飞烟灭之时,才在无尽的夜色里,读懂它曾经有多么明亮,多么温暖。
(2025年11月5日河北肃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