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孔从洲将军早年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岁月(散文)
孔从洲将军系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老部下,很早就从事党的工作。从1927年10月随同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杨虎城部移师皖北太和整训,到1928年7月随军离开太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党的革命运动及杨虎城、魏野畴、孙蔚如等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发生重要转折,首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农民协会、秘密保护党的革命力量,默默无闻地为党的革命事业做贡献。
首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从洲原名孔祥瀛,又名孔从周、孔从洲,字郁文,1906年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目睹军阀混战、官绅豪强凌弱的社会黑暗,便下定反帝反封建的决心。1924年,因钦慕陕西同乡爱国将军杨虎城的爱国爱民义举,孔从洲历尽艰辛,奔赴远在陕西、宁夏、绥远三省交界的安边,报考杨虎城部安边军事教导队。在杨虎城军中,孔从洲作战英勇,凭着在驱逐军阀吴新田、守护西安、北伐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受到杨虎城、孙蔚如等爱国将领的熏陶和器重,还得到时任三民军官学校(1925年杨虎城于耀县创办)政治部部长共产党员魏野畴的革命教诲,短短三四年,他历任炮兵班长、排长和连长,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位年轻有为的革命军官。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国民革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而此时杨虎城部上级冯玉祥与蒋介石、汪精卫同流,在军队中实行“清党”。刚刚参与攻打直鲁联军的杨虎城疲惫不堪,不屑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行径,拒绝在其军队中执行“清党”命令,继续与共产党人合作,一时间魏野畴、南汉宸等共产党员纷纷来到杨虎城的麾下,杨军成为国民革命军中为数不多的一块革命“绿洲”。7月,在杨虎城对中国革命时局迷茫、对杨军何去何从发愁之际,共产党员魏野畴来到杨虎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权衡利弊之后,与杨计议撤军至皖北太和县休整。在前往太和的途中,孔从洲任第十军军部直属炮兵连连长,由于魏野畴和炮兵连一同前往,一路上魏野畴的革命乐观主义、对中国革命时局的真知灼见和对未来革命的必胜信心,再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927年11月,杨虎城率领第十军进驻太和后,深感部队政治性不强,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改造,调整军队干部,重用南汉宸、魏野畴、蒋听松、曹力如等共产党员,创办十军干部军事学校,任命南汉宸为校长、魏野畴兼政治指导员,从全军及太和籍青年中选录300余名积极进步、年轻有为的学员,除对受训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外,还进行爱国、革命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杨军党的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积极发展党员并成立以魏野畴为书记的党军事委员会,先后成立中共皖北特委、中共太和县委、太和青年革命研究会、太和县妇女联合会等地方党团组织,举办太和青年革命训练班,招收100多名太和籍青年学员,聘请魏野畴、赵琴丰、匡厚生、郭乐山、孔从洲等为教员,对青年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和爱国革命思想教育,孔从洲作为军训教员,对受训学员进行专业的军事训练。为太和培养了王象贤(原名王升堂,后任中共太和县委委员)、陈荫藩(即陈尹珍,又名陈雪梅,太和早期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等一批革命人才。党的组织成立后,着重在杨军中发展党员,受孔从洲爱戴的杨虎城将军从共产党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中看到了希望,曾表示愿做第二个贺龙,积极申请入党。作为杨军军部直属炮兵连连长,孔从洲自然成为党的重点发展对象,时任皖北特委交通员陈云樵后来回忆道:“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组织交给的任务是进行士兵运动,分配具体任务,反复考核,发展党的组织。在太和城里有一个炮兵连、一个手枪连是我们工作对象。组织决定要我发展炮兵连孔从洲入党,遗憾的是由于形势突变,这个任务没有完成。”[[]](陈云樵:《我任皖北特委交通员的回忆》,出自《八七光辉映皖北》)这一时期,孔从洲的思想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面临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和残酷统治,耳濡目染魏野畴、南汉宸等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高风亮节,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前景充满信心,第一次正式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回忆道:“早在一九二七年,部队集结皖北整训的时候,我就向炮兵连的共产党员、指导员郭乐山和董林哲先后提出过入党申请,还直接向魏野畴同志提出过。魏说,这个不着急,现在组织问题不解决,工作方便。”(孔从洲:《另一条战线上的搏斗》,出自《孔从洲回忆录》)尽管孔从洲热切盼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又一次向南汉宸提出入党)但考虑到对其个人的安全及党组织活动的便利,魏野畴、南汉宸建议入党暂时先缓一缓,直至1946年孔从洲在发动起义,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后,经毛泽东同意,党中央批准,孔从洲才实现了入党的夙愿。
开展农民运动
杨军驻太期间,皖北特委在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八七会议”精神,除在杨虎城军和高桂滋军(杨虎城军来太之前驻军太和,后移驻阜阳)中发展组织,培训革命青年干部外,把主要精力放在皖北农村,实行分区划片开展农民运动。
皖北地区,农民遭受地主官绅盘剥、土匪滋扰、军阀勒索,生活凄惨。皖北特委领导各级党组织,发动革命训练班的学员深入农村,开展革命宣传,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发展党员、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尽管入党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但孔从洲一如既往地从事党的革命活动,在魏野畴等共产党员的引导下,他深入农村调查,发展农民协会会员:“他(魏野畴)经常到农村发动农民。他叫我们把拉大炮的马借给乡下农民耕地。在他的带动下,我就把马送到太和旧县西边的孔寨去给农民用,同时访问农民。”(孔从洲:《忆野畴,毛泽东赞叹寄深情》,出自《八七光辉映皖北》)孔寨一带农民革命热情高涨,仅以史老家村为例,1927年该村手革命思想的影响,迅速发展12名共产党员、9名共青团员。19名儿童团员,23名赤卫队员,67名农协会员。(数据自史逸亭:《太和革命回忆录》)至1927年底,孔从洲在孔寨一带发展农民协会会员达1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孔从洲还曾支持孔寨防御匪患。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北,匪患严重,兵荒马乱,太和尤甚,政府兵力有限无暇顾及,当地民众不得不筑寨自保,据统计太和县有大大小小的寨235座。孔寨,是一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古村,孔寨古寨又名九如寨,系晚清咸丰九年创修,占地120亩,双寨海子,寨墙高耸,东西两座寨门旁各设置土炮一门,南北寨墙上方均建有炮楼,并配备土枪数十支,据《太和县孔寨村孔氏家谱》记载,孔从洲参观孔寨后,称赞孔寨防御设施强大,念同宗之谊,赠送十多支快枪和若干弹药作为防御土匪之用,孔寨回赠几匹战马以示谢意。
秘密保护党的革命力量
党在十军及皖北革命活动的消息不胫而走,传至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初,蒋介石指派反共激进分子韩振生以犒劳杨部为名携款2万元来太和,敦促杨虎城“清党”。杨虎城不愿“清党”,通知魏野畴等离开太和城。迫于韩的威逼,杨虎城决定随同韩赴南京。1928年2月杨虎城离开太和前,十军军长由孙蔚如代理,并嘱咐孙要善待“朋友”(共产党员)。杨虎城刚离开太和不久,十军军委书记宋建勋叛变,将十军共产党员名单交给十军军法处长兼任太和县长李天午,孙蔚如得知此事后,想方设法保护这些“朋友”,他当即以遣送整编编余人员返乡的名义,指派孔从洲将暴露共产党员礼送界首集友军肖之楚部。
次日上午,四十多名共产党员每人带着从军中领取的30元路费和衣物后,在孔从洲及数名士兵护送下,步行前往近界首。从太和县城向北到旧县集西,沿着颍河北岸古驿道,曲曲折折一路向西,可能是因为路况不好和步行的缘故,在孔从洲的记忆里,有一百多里路,实际大约七八十里路。一路上不少人担心能否安然无恙地回老家而惴惴不安,为解除众人的疑虑,孔从洲将孙蔚如写给肖之楚的信公之于众,大家听了方安下心来,晚上住在税镇铺,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赶到界首肖之楚驻军地。孔从洲将信及人交给肖之楚部后,当晚住在界首,次日方才返回太和。
1928年4月9日,在魏野畴等人领导下的皖北特委发动阜阳“四九起义”,建立皖北红色政权和革命军队: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由于天气及准备不充分等原因,惨遭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土匪武装围攻,起义旋即失败,魏野畴等许多同志不幸牺牲。孔从洲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悲痛,多年以后他回忆这段往事流露出无限伤心和感慨。参与起义的一些同志,成功突围后找到他们信赖的朋友——孔从洲。孔从洲冒着生命安危,安置他们住在连队,秘密保护起来,同时寻找时机将他们安全转移。孔从洲先后为100多名同志写路条,提供路费及国民党军服等帮助,为他们秘密转移出太和提供极大的便利。
孔从洲将军早年在太和一年多的革命经历,是其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重要见证,是中共皖北特委发动轰轰烈烈革命运动的珍贵记忆。在面临大革命失败的恶劣环境下,孔从洲将军毅然选择主动申请加入并身体力行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发挥统战作用,为党的革命事业默默奉献,实属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