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星星】故乡忆旧十章(组诗)

编辑推荐 【星星】故乡忆旧十章(组诗)


作者:燕双鹰 布衣,4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发表时间:2025-11-11 12:54:33
摘要:原创首发

故乡忆旧十章(组诗)
  
   一、压水井的晨雾
  
   石圈是时光的年轮
   白雾从缝隙里漫出来
   像母亲早起时
   未梳拢的炊烟
  
   芭蕉叶上的露
   坠进井里,惊起
   半世纪前的星光
   母亲挑着水桶走过田埂
   稻禾的绿,沾湿她的衣角
   清凉,是清晨最实在的词语
  
   大旱那年,父亲把腰
   弯成井绳的弧度
   手掌磨出的茧,嵌着井壁的青苔
   铁桶撞响石圈的回声
   是村庄咽在喉咙里的渴
  
   如今野草爬满井口
   像没人梳的头发
   青蛙的叫声空洞
   落进井里,溅不起
   半滴当年的清凉
  
   二、井畔残痕
  
   井绳断了,挂在石圈上
   像一截干枯的记忆
   当年磨出的沟槽
   还嵌着父亲的体温
   和焦渴日子的褶皱
  
   芭蕉树老了,柚子树的枝桠
   伸向空荡荡的井口
   鸟雀早已飞走
   阔叶间的诗意,随炊烟
   散进了城市的霓虹
  
   荒草漫过苔痕
   把井沿的脚印藏得严实
   只有月光,还像从前那样
   俯下身,照见
   井底沉睡着的
   母亲挑水的背影
  
   三、老堂屋的明瓦
  
   乾隆的砖,垒着二百八十三年的风
   明瓦蒙尘,却还试着
   把阳光筛进积柴的卧室
   像我童年时,偷偷溜进来的幻想
  
   石凳隐在草里,母亲烧饭的烟火
   早被雨水洗成了青苔
   大水缸盛着半缸暗绿
   飞虫绕着水面,飞成
   一圈圈化不开的怅惘
  
   年画里的胖娃,还抱着鲤鱼
   憨笑凝固在泛黄的纸页
   他不知道,当年趴在炕上
   数他鳞片的孩子
   如今只能在梦里,摸一摸
   他衣角的褶皱
  
   老鼠在柴堆里开会
   窸窣声是老堂屋的方言
   告诉我,这里早已换了主人
   那些人丁兴旺的日子
   像明瓦漏下的光
   碎在荒草间,捡不起来
  
   四、堂屋的追问
  
   蔓草牵住我的裤脚
   像当年堂兄弟拉着我
   在天井里跑
   灶台垮了,烟火的味道
   还粘在断壁上
  
   十二房亲眷的笑声
   散在天涯
   有的落在北上广的写字楼
   有的飘进异乡的厨房
   只有老堂屋的梁木
   还记着,每个出生在这里的
   啼哭与乳名
  
   年画的纸页卷了边
   胖娃的眼睛,还望着
   当年人来人往的门槛
   我想问,那些踏过的脚印
   真的会被荒草吞掉吗?
   那些攥紧的亲情
   真的会随时光走远吗?
  
   风从破窗钻进来
   没说话,只吹动
   缸里暗绿的水,晃了晃
   像一声叹息
  
   五、旧祠的余温
  
   青砖上的斑驳,是岁月的指纹
   半缸寒水,映着
   天空的碎片和飞虫的影子
   鼠迹印在苔钱上
   像谁遗落的,细碎的脚印
  
   爷爷的兄弟们,曾在这里
   把酒话桑麻
   他们的后辈,从这里出发
   带着泥土的气息
   扎进城市的钢筋水泥
   如今泉台路远,堂兄弟们
   隔着千山万水
   连春节的问候,都要借手机
   传递
  
   朱檐被风雨蚀出裂纹
   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藏着太多故事
   却没人再听它细说
   只有荒草,一年年
   爬上墙头,替那些远去的人
   守望故园
  
   六、村道的荒草
  
   荒草漫过石缝,漫过脚印
   漫过当年我背着书包
   跑过的晨昏
   桑树、桃树、李树
   都站在路边打盹
   叶子上的灰尘,是岁月的厚茧
  
   棕榈树还在摇晃
   像母亲当年挥手的样子
   翠竹的窸窣声
   还是老调子,却没人再听
   偶尔有汽车驶过
   震响空旷的村野
   像一颗石子投进静湖
   溅起的涟漪,很快又归于沉寂
  
   筑路的人声,农忙的喧闹
   都被荒草埋了
   那些怀揣希望走远的人
   有的老在他乡
   有的,只在梦里
   再踏一次这条
   铺满野草的归途
  
   七、村路的回望
  
   村道蜿蜒,像一条
   被遗忘的鞋带
   一头系着坡后的公路
   一头系着童年的门槛
   荒草萋萋,没了当年的脚印
  
   竹马的笑声,散在风里
   筑路的人,有的已化作
   山头的坟茔
   有的,在城市的角落里
   慢慢老去
   再也没回来
  
   回望时,雾锁丘山
   那些偶尔想起的眼神
   都被葳蕤的草
   遮得严严实实
   故乡在那头,我在这头
   中间隔着的,不只是距离
   还有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八、田畴的守望
  
   鸟雀回来了,在草丛里
   筑巢、觅食
   蝗虫和螳螂,在烈日下
   上演着无人观看的戏剧
   青蛙的歌唱空洞
   像没了听众的独白
  
   池塘快干了,昏黄的泥水
   盛不下白鹭的影子
   斑鸠站在黄连树上
   一动不动,像铁铸的
   乡愁的标点
  
   蝉还在叫,声音虚妄
   再也等不来,拿着粘竿的村童
   玉米扬花,稻子抽穗
   它们固执地生长
   不管田埂的杂草
   已高过膝盖
   不管那些渴望收获的眼神
   早已飘向远方
  
   九、故田的独白
  
   稻黍青青,自顾自生长
   没人割草喂鱼
   没人弯腰施肥
   只有风,偶尔来
   抚摸它们的穗子
  
   蛙鸣空洞,蝉嘶虚妄
   池塘的水,一天天变少
   像故乡的人,一个个走远
   自挖的鱼塘,曾盛满
   童年的欢笑声
   如今,只剩浮萍
   覆盖着落寞
  
   谁还会来?谁还会记起
   这里的稻花香,这里的蛙鸣
   这里的村童,曾追着蜻蜓
   跑过整个夏天
   梦断处,烟陇茫茫
   只有作物,还在坚守
   这被遗忘的土地
  
   十、故园的遥望
  
   故园的风,还带着泥土的味道
   井寒了,堂废了,路断了
   田垄上,只剩野草疯长
   那些熟悉的身影
   有的躺在山头的墓碑里
   有的,在城市的灯火中
   模糊了模样
  
   思往事,像看老照片
   母亲挑水的背影,父亲压水的弯腰
   堂屋里的年画,村道上的嬉闹
   都在记忆里,闪着微光
   念亲恩,泪湿眼眶
   那些平凡的日子
   如今,都成了奢望
  
   天涯漂泊,脚步匆匆
   梦里总回到那个小村
   井边的芭蕉还绿,堂屋的明瓦还亮
   村道上,没有荒草
   田埂上,有人在守望
   醒来时,唯有月光
   照着我,对故乡的
   无尽遥望
  
   二〇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星期二

共 25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草一木皆乡愁,一字一句总关情。这组组诗以“故乡怀旧”为轴,用十章笔墨织就了一幅立体的乡愁长卷,既见物之沧桑,更见人之深情,堪称当代乡土诗的佳作。全诗最妙的是意象的精准与共情力:压水井的石圈、堂屋的明瓦、村道的荒草、田畴的蛙鸣,皆为故乡最朴素的符号,却被赋予时光的重量——“石圈是时光的年轮”“父亲把腰弯成井绳的弧度”,比喻凝练又戳心,将亲情与故土牢牢绑定。母亲的炊烟、父亲的老茧、年画里的胖娃,这些具象的记忆碎片,在“荒草漫过”“井寒堂废”的今昔对比中,生出直击人心的沧桑感。结构上由点及面、由近及远:从压水井的晨雾到故园的遥望,空间上覆盖井、堂、祠、路、田,情感上从具体的生活场景,递进到对亲情、时光、归属的追问,脉络清晰又层层递进。语言质朴无华却字字含情,“没人梳的头发”形容井口野草,“暗绿的水晃了晃像一声叹息”,生活化的表达让乡愁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不刻意煽情却自带哽咽感。这不仅是对故乡的追忆,更是对一代人“根”的回望——那些被城市霓虹冲淡的烟火气、被时光带走的亲眷与童年,都藏在诗中荒草与微光里,让每个漂泊者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故乡与牵挂。[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11-11 13:00:04
  一组以“怀旧与乡愁”为主题的诗歌,让每个漂泊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乡与牵挂,直击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祝贺燕双鹰新诗发表,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11-11 16:35:45
  感谢高朋老师的辛苦点评,问好老师,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