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两个人的文学院(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两个人的文学院(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578.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发表时间:2025-11-17 09:09:54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我在省文学院参加影视班学习。认识了师哥阿杰,他的真实姓名,我就不透露了。沈阳人,我没有电脑,上课时,只好蹭其他人的课堂笔记。能够有机会来省城学习,已经是天赐,不敢奢望什么?至此之前,不瞒你说,我从未一个人出过远门。我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庄河小县城。很窘迫的是,我的拉杆箱丢在那辆大客车上,司机不会负责,自认倒霉。箱子里的生活用品,一套新买的衣服也没了。和拉杆箱一起丢失的,还有五百元现金。夹在一本书里,进了二零一女生宿舍,我两手空空,眼巴巴看着同一室的两个美才女,光拉杆箱就三个,换洗衣物更是一堆一堆。我自惭形秽,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自卑,让我禁闭嘴巴,沉默寡言。不想说话,过得小心翼翼。也第一次知道洗手间,有淋浴器,可以洗澡。
   课堂在四楼,我坐在后排,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像一个局外人似的,瞅着人来人去,作家、文学院教授授课,我记着笔记,下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和授课的讲师合影,我常常缺席,不是不想,而是我感到上不了台面。有一天上午八点,上课的电影演员吕晓禾还没来,大家拥坐在前排,就是想与吕晓禾拍几张照片。我呆在后排,无动于衷。不显山不露水的,吕晓禾是《高山下的花环》主角扮演者,在电影电视里熟悉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今生能见到他真人乃是多少平头百姓做梦都想的事情?
   住在文学院附近的学生,自带照相机,手机像素好的,也有女生准备了一个花篮,献给吕晓禾。我手心捏着一把汗,想紧挨着前台坐,又没那胆量。
   这时候,阿杰穿着一件棕色的夹克衫,米色老板裤,手中端着一架尼桑相机自前排走了过来。冲我打招呼,嗨!张同学,跟我来。我前后环视了一遍,确定他是叫我,我困惑的站起身,结结巴巴问,你……你是叫我吗?阿杰说,当然啊?随我来。我迟疑了片刻,没迈开腿。阿杰温声细语的说,我不会害你的,你不是想和吕晓禾合影?我点了点头,阿杰手一挥,那就来吧。
   吕晓禾穿着朴素的蓝色西服,走进课堂。讲了四十五分钟关于电影的课,那一期有五十四个学生,当天,吕晓禾的课无一人缺席。吕晓禾讲完课,早就在前排按耐不住的人,哄得一下,将吕晓禾围的水泄不通。接着,闪光灯一个劲的闪烁,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
   我看几个女生挤了上去,也想到台上找吕晓禾合影,哪料到,那个写小说的,整天把头仰到天上的本家,将我推下台,我双脚没站稳,朝台下倒去,一支胳膊牢牢的接住了我,阿杰不客气的怼了我本家几句:你也太欺负人了,亏你还是搞文学的,张某某撇了撇嘴,要你管,她是你什么人?阿杰说,我妹子,怎么了?张某某说,乡下来的土包子。阿杰说,你嘚瑟什么?没有你父母遮着,你啥也不是。往上捋一捋谁家不是农民?!张某某被呛得哑口无言,吕晓禾拉了我一把,我排在最前面了,脸腾的红了,吕晓禾说,来来来,同学,你不是想合影?这位帅哥,你给我俩拍照。阿杰微笑着说,愿意为您效劳!也没来得及摆姿势,吕晓禾和我挨着,拍了三张。这三张照片,仍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一翻相册,回忆回忆那一年的精彩片段,嘴角上扬,幸福感拉满。
   阿杰为我得罪了张某某,她那时是某作协副主席,小说很出色,发表量大。在文学圈里也算得上大姐大,难怪如此招摇,有底气有实力。我一无所有,充其量就是初学写作的,拿什么和张某某比?
   阿杰了解张某某,他们一块在鲁院深造过,阿杰的小说尽管没张某某的发表量,至少在省内是出类拔萃的。
   老师讲课,我跟不上节奏,没电脑,留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室友一人一台手提电脑,键盘落灯花一样,敲出一个一个字,我急促不安,来这里学习是交了学费的,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花的钱。
   那天黄昏,下课后。我收拾好本子和笔,往宿舍走。走廊里,阿杰喊住我,把一台手提电脑递了过来,师妹,你先用着。我没敢接,阿杰鼓励我,算我借你的,以后还我就行。我嘴唇嗫嚅着,声音极低的说,谢谢你,师哥。
   阿杰摆摆手,不用客气,有什么需要就吱声。
   我手里的电脑,沉甸甸的,仿佛一座泰山。回到宿舍,手机短信,阿杰的,他说,要是电脑弄不明白,就告诉他。
   我浑身涌上一股暖流,在初冬的省城,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踏实感。
   那之后,遇到影视创作上棘手的问题,我就请教阿杰,阿杰不厌其烦指导我。在小说的构思,伏笔,立意上,阿杰也毫无保留传授给我。
   在文学院学习的第二十天,省城落了一场雪,不大也不小的雪。没有课,学生三三俩俩结伴出去遛达,有去沈阳故宫,有去棋盘山影视城,有到公园的,也有吃沈阳美食的。我哪也不想去,有了电脑,我想多写几个剧本,像模像样的剧本,至少不辜负阿杰对我的期望。
   中午在食堂吃了酸菜炖大骨头,大虾,油丸子,我有点撑着了。沿着文学院外边的一条主路,漫无目的的行走着。
   雪后的老城,像一只被鸟儿啄了一半的苹果,傻呆呆的挂在树叉上,木木的望着这个不清不楚的世界。师妹,出来走一走啊?遁着声音,我扭头一看,阿杰,身着银灰色的羽绒服,伫立在距离我一米远的路边,嗯,师哥,你这是?阿杰说,我出来办事,路过鸭绿江街。
   我和阿杰一左一右,在铺着洁白雪花的地上,在老城的鸭绿江街,西风一阵一阵吹着我的长发,飘逸,清凉。一颗老日头,眯着一只眼,在偷窥我们。有那么一瞬,我心底生长着一片荒草,少女时代才有的羞涩,腼腆,溪水般流淌的情愫,一波一波在身体里澎湃。我想,牵一牵阿杰得手,最终,理智占了上风。我们只是在大街兜兜转转一小时,出于对阿杰的感激之情,我请阿杰在一家老边饺子馆,要了两盘饺子,阿杰开车不能喝酒,我俩要了两罐露露杏仁露。在饺子馆坐了很久,日头落下去,整座老城华灯初上,阿杰才开车把我送回文学院,他站在院门口,目送我上了二楼,方离去。
   那一夜,一弯月牙悬在天空,枕着室友高一声低一声的呼噜,我失眠了。
   前年,我坐高铁去省城开文代会,在五星级大酒店一楼大厅,与阿杰碰了个照面。多年不联系了,此事的阿杰也发福了,啤酒肚隆起,头发也稀少了。但那双很有内容的眼睛,以及剑眉,依旧让阿杰意气风发,更有成熟男人的魅力。阿杰也是来开文代会的,当年,他借给我的手提电脑,我还给他,他没要。那台手提电脑尚在,只是我不常用了。三天的会议,我同阿杰有了单独相处的空隙,在老城一家茶室,一个雅间,一边品着铁观音茶,一边听阿杰娓娓叙述他的近况,得到一个消息,阿杰离婚三年了,唯一的女儿也长大成人,已经结婚生子。
   我送上祝福,至于其它的,我爱莫能助,终究我们只是过客。
   阿杰说,离开文学院后,他的手机丢了,通讯录上的人,都丢了。他回文学院找过我的联系电话,巧的是我也换了手机,加上和另一半关系剑拔弩张,通讯录只留着家人的联系方式,我们像风筝断了线,从此,各自天涯。再重逢,物是人非,阿杰也不是原来的阿杰,我呢?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给不了阿杰婚姻,所以,就做了彼此的一朵浮云。
   值得庆幸的是,文学还在,加了微信,有没有故事,交付于上苍。
  

共 2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于微光中见温情,于岁月里藏余韵。这篇散文以朴素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段藏在文学院时光里的温暖际遇,字里行间满是生活质感与人性温度。作者以自身窘迫处境为底色,通过丢行李箱的狼狈、不敢合影的自卑、无电脑写作业的焦灼,让初入省城的局促与敏感跃然纸上,这种真实的脆弱感让读者极易共情。阿杰的出现如寒冬里的一束光,主动拉着作者与吕晓禾合影、挺身而出怼回刁难者、主动借电脑还耐心指导,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举动,没有刻意煽情,却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关照写得格外动人。雪后鸭绿江街的同行、老边饺子馆的小聚,笔调细腻温婉,少女心事的羞涩与感激交织,让这段相遇多了几分朦胧的诗意。多年后的重逢写得克制而有余味,发福的身材、稀少的头发是时光的痕迹,离婚的境遇、断联的缘由是生活的常态,没有狗血的续写,只以“文学还在”“做彼此的一朵浮云”收尾,既呼应了“两个人的文学院”的主题,也道尽了成年人情感的分寸与释然。整篇文章不追求华丽辞藻,以生活化的细节串联起相遇、相助、别离与重逢,将文学路上的知己情、岁月变迁的沧桑感熔铸其中,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藏力量,读来如饮温水,暖意绵长。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11-17 09:10:36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