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司药品文】在文字中寻找影子

绝品 【司药品文】在文字中寻找影子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93发表时间:2010-07-05 23:23:32
摘要:说实在的,“品文”司药更擅长一些,也更乐得去为之。因为“品文”可以从主观出发,重点展示个人对所品文章的感受,而文评,则需要与原文紧密联络,所感所思要与作品主旨贴切合缝,要求比较高,药才疏学浅,定难胜任。而药之“品文”是沉浸在文字中,跟着自己感觉,天马行空、无所拘束地与文字与作者“闲聊”,尤如下午茶,状态放松,气氛轻松,其乐融融

【司药品文】在文字中寻找影子 ●▂●写在前面的话
   说实在的,“品文”司药更擅长一些,也更乐得去为之。因为“品文”可以从主观出发,重点展示个人对所品文章的感受,而文评,则需要与原文紧密联络,所感所思要与作品主旨贴切合缝,要求比较高,药才疏学浅,定难胜任。而药之“品文”是沉浸在文字中,跟着自己感觉,天马行空、无所拘束地与文字与作者“闲聊”,尤如下午茶,状态放松,气氛轻松,其乐融融。
   愿意品文,乐于品文,司药的理论基点是:每一个作品其实都是作者生活态的思维折射。喜爱生活态的司药,当然更乐得寻求文字中生活态的作者的影子,以感受人与文字完美契合的绝妙感受。
   赏其文必懂其人,是《司药品文》力争的主旨。每篇“品文”后,总会收到不少“感谢”。实质上,药所需要和享受的谢意,只是“好的文字、好的解读、好的沟通、好的点评”。应该是这么个逻辑:作者佳作是美味大餐的制作者,而品文的司药,就是那品尝美味享受大餐的美食家。呵呵,来自文字的幸福和快乐,味道好极了。
  
   ●▂●倚诗度日姜素雅
  
   一天两天,几乎每一天,小雅就有新诗展出。
   小雅诗作,视角、素材都是生活的。字里行间,小雅诗作散发的是特定年龄段女孩子的“生活味”。四季变迁、花草风云、灵魂深处或轻浅或深沉的悸动、信念以及坚持……小雅以自己独有的敏锐,不不,更准确地应该是敏感,因为什么时候小雅都是温婉的、内敛的,“锐”这个词对于小雅过于“利”了,所以,应该调整陈述为:小雅以女孩子独有的敏感把物象表层下的元素用纤纤巧手捉来,然后,在心底酿就诗感,然后,以诗语言的方式说出来……说出来的,是自己的心思心事,有心者“听”了,也是自己的心思心事。
   插图是小雅“诗展”的另一大特色。或节日特制或心绪散发,一杯清茶、几玫小花、几笔素描,小小题头图片便与诗“贴”在了一起,于是,小雅作品,无论诗行还是配图,懂的人,也就懂了,喜爱的人,也就喜爱了。
   梦里水乡,是与诗行相得益彰的淡雅色调;画与诗,相辅相承,气质相通。小雅诗作习惯把种种“物象”铺陈开来,而在铺陈的过程中,带有体温的心思心事便“点”在其中。“晨光散落了一地的清新/春花传来了满园的幽香/笨拙的笔儿/在晌午后的窗台旁/抒写着一段浅浅的文字。”淡淡的心境,浅浅的文字,构成小雅诗行独有的魅力。
   有人感觉,小雅诗作,刚“上眼”感觉很清新、很舒服,时间久了,总这么“千遍一律”,难免审美疲劳。司药初期也有这种感知,甚至在编辑按语中指出:小雅诗作需要在物语的层面上,增加张力和厚度。
   那么,什么是张力和厚度?当一年后,展开小雅文集,司药便找到了答案。从2008年11月1日至今,一年多的时间,近百首诗作。数字会说话。相当的时间段,小雅在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诗语言,坚持自己的述说和传达。“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忍/不能容忍的时候/也要再忍一次/最后要在合适的时机/学会爆发。”蓄积在内心的心思心事,诗,便是小雅最恰当的爆发方式,便是小雅诗作“温柔一刀”的张力和厚度。
   “端着杯咖啡/遥望窗外的小径/小楼的风景/是一幅浓淡的/水墨画。”恍然间,司药眼前总有一个女子,端了咖啡,倚在窗前,把窗外所有风景都望成水墨画,然后,以诗的格律唱出。
   素净的女子,习惯把自己的心思心事编织入诗、入画。司药一直认定,文学作品可以因技巧“精品度”不高,然,偏爱以文字表达的人,完全可以选择文字作为自己的心境华美的推介方式。“是谁站在小楼的/窗前/遥望/将那一缕缕春日的情愫/写入了日记//又是谁在斜阳中,跳着那一段美丽的舞姿/让人仿佛回到了汉朝的宫殿//是谁在那条熟悉的/小巷里漫步/感悟着人生的/真谛//又是谁在如诗的季节里/把黄昏的小巷/涂抹成一幅醉人的油画//”。
   作品精品度不高的小雅,在一年多时间里,在近百首诗里,以自己的方式“为他”写诗。有诗的生活,是精致的;用诗说话的人,是唯美的。
   (《江山文学》ran.t个人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php?uID=姜素雅) />  
   ●▂●ran.t印象
  
   之所以把本次“文评”定位为“印象”,实在是因为,对于ran.t,司药有些“心理障碍”。
   其实,留意ran.t、关注陶然不是一天两天了,也经常有“评评”ran.t的想法,但终究想法只停留于想法。究其原由,还是自己的“心理障碍”——陶然,江苏知名作家;ran.t,江山网络红人……光环太盛。一贯低调的疏于锦上添花的司药更愿意选择“旁观学艺”,再加之个人笔力有限、视野不大,唯恐“评”出的ran.t与“然丝们”的理想太远而挨板砖。呵呵,为了避免“意外”,司药有言在先:此评如有不妥,还望“然丝们”手下留情。
  
   ran.t文字是成熟的、成功的,是司药这个连业余写手都够不着边的“熬药人”所仰视不敢及的。“不敢”是心理层面的,而实质上,对ran.t以及“ran.t现象”的试图解析和强力推介,才是本期《司药品文》之核心。
   百度搜索。键入ran.t,其人其文即来;“陶然”出现的则是“闲适怡然”的词解;按揽月人的提示,输入“江苏的陶然”,作家陶然的相关条目也“历历在目”,但司药更偏重“江山网络红人”的ran.t——网络中人网络中见,感觉是“一家人”,亲近而亲和,比较有感觉。
   ran.t作品,涉及题材极其丰富,现实的、虚幻的、爱情的、时事杂评、心情随感……无所不含。各种题材在ran.t手中,均如魔术师般,出新出彩:现实类的警醒与严肃、虚幻类的赏心阅目与惊心动魄、心情随感的入心入魂,杂评类更是从或人或事物的细微细节处着手,观点明确、一语中的。
   是什么让ran.t的写作状态尤如神助?走进《关于读书》,答案已被ran.t自己“交待”得很清楚:“博览群书确实是了不起的事情。书本对于人类精神上的滋养也真到了‘至矣尽矣,篾矣加矣’的地步。”“至矣尽矣,篾矣加矣”,学疏才浅的司药专门就这个词请教了ran.t,得到的答案是:对自己的“所喜欢”的深情,深到无法再更深的地步。哦,ran.t之所以下笔如有神,就是读书读出了道道,品文品出了华彩——书破万卷,下笔若神。笔力就是这样练成的。“这一切(读书)给了我巨大的艺术享受,提升了品味,也扩充了视野,对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内涵有所领悟。”“书和笔以外的世界,风雨飘摇”,ran.t独醉书中,独享其好。
   一篇《读金庸杂记》,相信你会找到ran.t作品精到的根由。ran.t杂评经常是一个题材一个题材比照着写、一类作者一类作者比照着评,人物特点、情节特点、作者特点……点到面到,娓娓道来。而跟随ran.t,我们可以读出ran.t版的爱情、侠义、人性、人品、世事,世故……
   再看《张爱玲与白先勇》。“在表相的相似之下,他们的文学气质相去千里。”“白先勇很慈悲,对人世是深切的悲悯;张爱玲则艳异凌厉,有着外科手术般的冷静。”面对作品、面对作者,沉醉沉浸的ran.t以“冷静不是冷漠”的姿态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犹如无影灯下游刃有余的术者,无论创面如何被鲜血浸染,术者找准位置“手到病除”的定力不会改变。
   与题材的丰富并存的,还有ran.t作品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剧本,样样拿得出手。但细心的人可能留意到,ran.t作品唯独没有诗。依ran.t之才情,诗情也应该是激流如泉的。是ran.t觉得诗语言腾挪的空间不如其它体裁?还是过分追求完美的ran.t因为更擅长其它文体而不愿让自己稍逊的诗作示众?然,不写诗的ran.t,并不意味着不懂诗。纵观ran.t作品,不难发现,在提纲携领部分、画龙点晴之处,诗句总被引用其中。而正是因为诗的融合,整个作品的“点”,那份意味、那份神韵,便袅袅而出。
   作家ran.t与他的作家母亲,你了解多少?ran.t与揽月人,是母子,是由ran.t亲自推介到江山文学平台的强力作家。揽月人作品如其网络笔名,大气正气,总是以饱满的热情、以并不回避的正效应大力弘扬人间真善美。“我们不一定因为赚很多钱而富有,但我们可以因付出善念而使心中富有。”因为有心存“善念”的母亲;所以有受母亲影响深重的沿袭和传承母亲“善念”的ran.t。
   母子情深。从ran.t偶尔晒出的母亲与他的私人短信,当然更多的是在文字中,ran.t与母亲的母子情便立体可视。揽月人对ran.t的母子情深在《地球女人》中,百分百呈现。“母子人分两地,各干各的事,想他的时候,我便打开网页,只需输入‘江苏陶然或ran.t’,有关儿子的条目便赫然出现。我会打开他的文集,看看他的新作品,有感想与看法,给他发个信息。很平淡。很幸福。”是的,母子同为文字中人,有着同样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同的生活境况……平淡而幸福的母子情深典范。
   一直认定,母亲与孩子,血脉的相通,相亲、相近。即使社会上有些“子叛亲离”的个案现象,司药仍固执地认为,从骨子里,他们依旧是亲的,只是,“亲”的那个点,发生了冲突、出现了错位。ran.t与揽月人,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在网络上认知ran.t,所以,司药更愿意从网络状态谈及ran.t以及“ran.t现象”。ran.t,是一个具体的人;ran.t现象,是一个案例。
   与少数网络写手潦草粗糙不负责任相比,ran.t带着他的正引力影响着大批向往把文字做精做细做出色的文字中人,从而意欲颠覆网络文学的“低端文字”状态。无论是知名作家陶然还是网络写手ran.t,都是同样的真实、同样的认真、同样的执着——司药称之为“ran.t现象”并期待“ran.t现象”就此流行起来,让更多写手学会在网络上思考和写字。ran.t,知名作家、网络写手,打破了职业作家与网络写手的绝对界限或称之为心理隔阂区。ran.t文字是慎密的、精致的,文字外的ran.t,无论是做编辑还是做社长,只要是他接受的“角儿”,便是认真,便是投入,便是文品如人品。而“ran.t现象”的存在,为网络文学的敷衍、游戏状态做了现场版的正性引导。
   如果说,传统纸媒是雅,网络文学是俗,那么,ran.t就是自由从容穿梭于雅俗之间的精灵。平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和态度。做文字展示的人什么时候都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文字。雅也罢、俗也好,只要是文字便是自己心绪成花的过程。好好珍惜。
   ran.t几乎整天挂在网上。什么时候想说话直接敲门,即刻或一会儿定会有他闪烁的头标出现。无独有偶,司药也几乎是整天挂网。曾与ran.t玩笑:药挂在网上,挂得是悠闲;敢问然小哥,挂的是什么?然小哥随即应道:挂得是寂寞。男人也会寂寞?ran.t也会寂寞?玩笑散去,散不去的是另一种现象:深陷文字中的人,都是寂寞的——因为文字而寂寞,因为文感而寂寞,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寂寞。寂寞成就文字的华彩和个性。
   (《江山文学》ran.t个人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php?uID=ran.t) />  
   ●▂●听香男子
  
   首次接触聆听花香,先入为主地把他感觉成女士,再接触,先入为主的感觉还在,还是把他感觉成女士。呵呵,“先入为主”的感觉真是害人。也是,对花儿、对花香天然的亲近亲和,本是女士特质撒,聆听花香你非得另类抢占,哼哼,错把你当作女士的绝不是司药专利呵,不怪我。不过,今儿我们必须知道,聆听花香,确实是男士,验明正身,不但是识花男士,还是一个听得花香的男士。听得花香的男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尤其女士们。
  
   文字。首席。必须的。
   聆听花香文风散而神聚。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主题却总在似有似无中无比清晰。文字更是简洁如刀,人物性格、情节场景,手起刀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是功力,司药则更愿意视之为生活态度。
  
   且看近期推出的《秋天,有暖暖的风吹过》,依然的散淡文风,依然的情感浓重凝结——对于父母,聆听花香有着铁骨的亲近和似水的情意。
   是的,与父母之情占据了聆听花香文字最重的份额,也是司药认为最出彩的部分。
   写给爸妈的,聆听花香总是免不了还是淘气,还是任性,还是孩子气。正如《小燕子小燕子》所述:“恍惚中,我有点时空倒错的感觉。有悠悠的风,蓝蓝的天,淡淡的香,就在身边流淌,妈妈小声地哼唱,我就在这‘小燕子’的歌里沉睡,偶尔还露出甜甜的笑。”聆听花香,一个军人,一个成人,一个男人依旧愿意沉浸在妈妈“小燕子”摇篮曲中,此间的“花香”,你可听到?
  

【编者按】很喜欢司药这种亲切随和的生活态品赏文字。她基于“好的文字、好的解读、好的沟通、好的点评”的系列品赏,成为我们可喜的收获了。作为长时间以来孜孜以求文字表达探索的我来说,面对药的这种认真与细心,热忱与真诚,这种与作者的相知和理解,很是欣悦。小雅的诗婉约细腻真切,司药的评也不失婉约细腻真切,抓住了小雅诗作的主要特色,抓住了魂,两者相得益彰,读来深深浸入,流连。 ran.t的小说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司药的“印象”也抓住了ran.t本质的东西,切入点很好,所感十分到位,给人鲜明印象。聆听花香能够表达,司药善于捕捉,很不错。关于“春天”征文的赏析,则给人春光明媚的愉悦美感,进入药的文字中,我也醉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对文字用心的人。相信药的这些品赏文字会使大家得益。倾情推荐阅读!期待药更加精彩的品赏文字。【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司药        2010-07-14 21:16:49
  意外获得绝品,其实又在意料之中——那么多文字中人那么多精彩,是他们构成了江山最绝美的风景。
   药敬仰并努力学习中。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12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审        2010-07-14 22:32:06
  司药品文,其实亦是品人。只不过不以严格的文艺评论的形式,而夹杂以散文笔法,时叙时议,颇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婉妙繁丽。呈现出的文字,之所以不觉虚浮,皆因作者用笔的稳健和态度的端严,那诚恳亲切的“目光”保证了文章的纯正和不落俗套。
13 楼        文友:笑若灵舞        2010-07-14 22:41:48
  我只能说,我崇拜你。因为你身上有太多我欠缺的优点。尽在无言,你懂的。
不管我坠入怎样的一个无缘,都要给我透明的羽翼,如果佛前也冷,它可以做我永久的披肩。
1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7-15 06:49:07
  读文能读到这般地步,由文字而走进作者内心深处,丝丝入扣,徐徐道来,令人仰慕。
晋忻李
15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07-15 09:43:18
  灵心慧质,认真解读。一片丹心,文字中现。司药姐姐,向你致敬!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16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0-07-15 10:46:09
  “好的文字,好的解读,好的沟通,好的点评”精典的品文之道。学习学习。读罢本篇,始觉自己见识浅显,值得好好反思,应该“文必读,读必思,思必写”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欣赏能力。感谢司药的美文给我的思考和提高认识。
   祝朋友快乐,并祝夏冰老师快乐。
回复16 楼        文友:司药        2010-07-15 13:13:52
  桐疏枝寒客气了。好的文字、好的解读、好的沟通、好的点评——问好并共勉。
17 楼        文友:行吟者        2010-07-15 11:35:46
  你的品文的理念与我《风情诗点染》的美学观有些类似。我读诗我像牛吃草一样,把它吞下去,不断反刍,让它发酵,直至我感到胀痛难忍,便把它吐出来。说来奇怪,诗情在我的胸中泛滥的时候,脑子里便出现幻景。(这有点像饥饿的卓别林看见鞋子幻觉成烤鸭。当然,我吞的那可是真正的诗。)我便把她写出来。此外,我读诗,著重感受她第一眼的整体印象,不大注意细节,有点像印象派。总之,专家诗评是理性的,我是感性的。见我文集的前部,第一篇是《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宋振邦,沈阳人,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现在河南油田,系石化系统作协会员。
回复17 楼        文友:司药        2010-07-15 13:11:44
  与诗人相比,药就显得粗糙了。但药会努力向每个文字中人中学习,同时尽可能本真地把自己感受到的、体味到的以纯美的形式予以展示。所谓,情到真时文自华。
18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10-07-15 15:07:01
  再次恭贺!恭喜!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19 楼        文友:割鹿侯        2010-07-15 16:58:08
  能得到药的垂青,其文必然有所成就。药的品文,如同品茶。
文字荒原上的游侠http://blog.sina.com.cn/geluhou
20 楼        文友:清平人生        2010-07-16 09:55:17
  好个知性知情的评论,为网络里这一群人中龙凤喝彩,为药的同样认真喝彩。问候祝福。
坚持下去,你肯定会成功。
共 26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