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灯火】窃国大盗(一)

精品 【视角·灯火】窃国大盗(一) ——(<<龙魂长歌>>之第五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15发表时间:2011-02-08 18:34:43


   袁世凯宣誓就职,标志着新生的共和国已名存实亡。但由于袁世凯伪装堂皇,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他仍抱希望和幻想。他们普遍认为堂堂民国,有法可依,即便是将大总统的重要位置禅让给了袁世凯,但他总得照章办事,又焉能把共和国颠覆得了?
   基于此种认识,以孙中山、宋教仁等为代表的同盟会领导人,在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之同志,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限制措施: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效法国民主共和制,将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规定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按此《临时约法》,参议院为最高机关,内阁元首对国会负责;总统颁布法律、法律、命令、任命及一切公文,皆须经国务院副署,始能有效。此外,尚有总理应由同盟会员出任,王芝祥出任直隶总督之约等等。
   关于内阁制代总统制,袁世凯起先碍于舆论,表面上接受,但不久,一俟站稳脚跟,就露出了真面目。
   袁世凯坚持由他的心腹唐绍仪出任总理,革命党人以他不是同盟会员不予同意。有人提议唐绍仪先入同盟会,后当总理。唐绍仪同意加入同盟会,遂即由黄兴、蔡元培作介绍人,由孙中山主盟,吸收为会员。
   3月15日,孙中山代袁世凯向参议院提出几部总长禅,其中,教育总长为范静生。范静生闻风而去,唐绍仪要蔡元培续长教育部,蔡元培只得上任。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正式让权给袁世凯,还天真地认为天下已经太平,他可以一展建国路之方略了。他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已就此失败,却兴致勃勃地到处发表演讲,天天做着美好的幻梦。他想以在野之句,全心全意地从事实业建设,使祖国臻于高强之境。
   在南京,在孙中山正式解职这一天,在同盟会员为他举行的践别会上,孙中山解释他的解职不是不理事,而是致力于比政治紧要的民生主义事业,并提出了今后准备全力以赴的奋斗目标。“皮”已不存,却想抓“毛”的发展,确实天真得可以!
   4月3日,他又兴致勃勃地开始周游各省,进行有关民生主义的宣传活动。他率领胡汉民等人,从南京先赴上海,继住武汉,再至福州。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为探同盟会虚实,特邀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孙中山心中筹划着建国蓝图,欣然北往。
   4月9日,孙中山乘船前往福州。当船抵马尾时,受到当地官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列队在道路两旁,不停地摇着写有“欢迎孙大总结”、“孙大总统万岁”口号的小旗,向孙中山致意。孙中山见了,心中很不高兴,立即命令把小旗统统去掉,然后才离船上岸。他严肃地对福建都督说:“共和国的总统卸任后就是平民了,怎么还可以称总统呢?‘万岁’本是臣民对皇帝的称呼,我们多少革命烈士为了反抗‘万岁’,流了鲜血,丢了脑袋!我如果接受这个称呼,如何对得起死难的烈士?”
   听者无不深受感动。
   南国夏日,天蓝海蓝,风和日丽。
   1912年5月27日上午,一艘兵舰从澳门方向破浪而来,缓缓驶进了珠江口。
   袁世凯接任了大总统,孙中山松了口气,离开北京探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无官一身轻。他去檀香山孙眉家接回了夫人卢慕贞。他十多年的革命奔波,清廷迫害他的家庭,卢夫人带着儿女只好寄居他乡。
   孙中山身穿一套黑色西装,站在甲板上,扶栏眺望沿岸景色。和煦的阳光下,珠州入海口两岸蔗林如海,蕉叶似扇,稻田铺金,荔果献丹;江上樯帆如林,白浪如雪,飞鱼跃,鸥乌翔,兵舰穿行在白莲花丛中。他微笑着;用手指着远处稻田里,三三两两弯腰收割的人影,对分立在左右的胡汉民、廖仲恺畅谈他平均地权,发展农业的设想。
   廖含笑点头,胡没有表示,胡早就反对平均地权。在东京时,为此,他同孙中山辩论了整整一夜。
   兵舰驶抵崖口乡后沙海面,因水浅,改乘崖口乡驳艇上。孙中山带着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女儿孙琬一行上了码头,受到崖口乡群众的热烈欢迎,欢迎人群一如市集。孙中山向群众频频招手示意。欢迎大会在崖口谭立泉祖祠里举行,由老同盟会员谭少卿主持,崖口乡丙等小学国文教员谭凤三致欢迎词,称孙中山“功商汤武,名冠苏卿”,弄得孙、廖、胡俱是一愣,方忆起刚才谭少卿所说的“只是教员奇缺”。确实如此,这个状况必须改变。
   孙中山致答辞时,勉励乡人继续参加革命,拥护共和,支持民国,齐心建设新国家,建设家乡。
   一贯欺压百姓的翠亨村大姓代表杨北础,毕恭毕敬地请孙大总统上他所备轿子,与他同回翠亨。孙不愿与他同行,又叫卢夫人与此上轿,卢是小脚,走路不便。卢虽不情愿,还是依从了中山。旁边的翠亨小姓,见杨北础请不动孙中山,都微露笑间。
   杨北础坚请,孙中山坚辞:“我多年未回家乡了,想边走边看!”杨北础只好上轿去了。杨、卢各乘一轿,打道先行。
   孙中山知道卢夫人不情愿,但他刚才劝夫人不要记那些陈年志帐了。但是,历史总是难以忘记的:当年杨北础要孙中山帮他一起欺压小姓人家,孙中山不从,杨北础把他打得昏死过去,还在冯氏祠堂石头墙角上把孙中山的头撞得鲜血直流;1895年,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偷回家乡,杨北础的父亲须到崖口三乡向官府告密,村上人向孙中山报了信,才得以及时逃脱。卢夫人及儿女,也是那时去檀香山的。
   从崖口到翠亨,只有一条沿山边的小路。这时,骄阳当空,众人都走热了。孙中山脱下西装,只穿一件白衬衫,头戴他喜爱的那顶拿破仑式黄通帽,与少年时伙伴,现在的中年农民陆天祥边走边谈。陆告诉他:“收成晤错,就系冇够口食,地租高,税又多,日子难过呀,所以出外打工的人也多呀。”为了迎接孙中山,陆天祥才尽其家有缝了一身新唐装,但他不好意思向孙大总统说。
   到了三岔路口,孙中山要陆天祥带他和仲恺、展堂(胡汉民字)一行又去北报殿看了一下。当年被他和陆皓东捣毁的真武上帝,金花娘娘,如今居然焕然一新。陆天祥告诉他:这是杨北础说要给民国增光,派了大家的捐款才重修的。
   孙中山感慨良深,对随行人等说:“兴盛几千年之封建迷信,乃是一种麻醉精神之病毒,面广毒深,非同王朝帝制可用武力摧之,只有待民众有了文化,知晓科学,方可逐渐革除此等愚昧之举;同们道理,妇女缠足,也只有到了妇女同胞们自己明白了缠足之痛,缠足之丑,缠足之苦,自行抵制,方可断此恶俗。”
   廖仲恺、胡汉民、宋霭龄等人频频点头,深表赞同。
   阔别多年的家乡到了。翠亨村,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的一个美丽村庄,它处于诛江三角洲南部,东临珠海,西面环绕着连绵起伏的五桂山脉,绿荫遮地,四季花香……
   回到家乡,与家人上山祭扫祖茔,下午回来。“叔父”、“二哥”叫个不停。打更的李伯来了,孙中山深情地向他致谢,是李伯冒着生命危险,替他修整了祖茔。
   李伯夫妇,默作良久,老泪纵横:“帝象(孙中山的乳名),李伯无能呀,呒啥礼物送呀!”他太穷了,穷得衣不蔽体,冇饭饱肚。
   孙中山陪着流下同情而又愧疚的泪:辛亥革命你赶跑了皇帝,平均地权却并没有实现,多灾多难的中国农民呀!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可民生主义还没有着手呀!
   为了实业建国,为了民生主义,孙中山又离开家乡,为人民谋幸福去了。
   孙中山从福州南下广州,最后又北上华北各地,走遍半个中国,到过很多城市和乡村;走一地,宣传一地,宣传他的民生主义和社会革命的主张,不厌其烦地说了又说,讲了又讲。在1912年和1913年的58次演说中,有33次专讲民生主义或涉及此项问题。
   孙中山嘴唇说破,全然是枉费心机。不过,他还是推动了一些官僚和实业家,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说说走走,孙中山就到了北京。
  
  
   第4(49)章纸与枪
  
  
   1912年8月24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初升的艳阳洒下一片金辉,把整个古朴庄重的北京城抹上一身绚丽的彩霞。
   孙中山要在北京同袁世凯深谈振兴中华的全面大计。
   洪城的五色旗在金风中微微飘动,更给古色古香的古都添上绚烂缤纷的色彩,显得格外雍容华贵,风姿绰约。为一睹蜚声国内外的革命伟人孙中山的风采,北京车站外面的广场外人山人海,如浪如潮。
   从天津开来一列专车,喷着浓烟,驶进北京站。总统府的百余人组成的军乐队奏起国歌。乐声中,着海陆军大元帅礼服的袁世凯在赵秉钧、梁士诒、王士珍、段祺瑞的陪同下,走向月台。
   孙中山身穿黑色西装、白衬衣,结条深褐色领带,出现在列车中部的一节车厢口,袁、赵、梁赶忙微笑着迎了上去,和孙中山等一行人一一握手,王士珍、段祺瑞等又朝孙中山行礼致敬;而后孙中山才向政府文武官员、各国驻华使节挥手,点头致意。士兵们举枪行礼,数千群众挥舞彩旗、花束,欢声雷动。孙中山不停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鼓掌,表示感谢。
   孙中山在袁、赵、梁等高级官员陪同下朝广场中央走去。突然孙中山停下了脚步,眼睛直盯着停在不远处两匹高头白马牵拉的一辆金漆朱轮、外饰黄缎子窗幔的大马车,惊奇地问道:“这是谁家的马车?”
   袁的那对牛眼睛诡谲地眨巴了几下,对孙中山说:“此乃当年清廷为欢迎德国亲王的访问而特置的四轮大马车,现在嘛……哈哈……归民国了。请上车吧!”
   “不不!”孙中山听了心里一怔,仿佛咽下了一杯苦涩的海水。只见他眉头一皱,拨开了袁世凯伸过来拉他胳膊的手,心里在想:这个袁世凯还给我来这一套。在他的脑子里,只有封建帝王的东西才是高贵的。想到这里他淡淡地笑了笑,说:“谢谢,不过,很对不起,这车我不能坐”。
   “孙先生,瞧您说到哪儿去了,您是革命之领袖,开国之元勋,坐得,坐得。”袁又说又笑,又推又拉。
   “不不!”孙中山的态度非常严肃,“既然是革命者,又怎能复用清帝之典礼,乘坐清帝之御车呢!”
   “嗯……这个嘛……对,对,孙公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嘿嘿……”袁面孔上虽说还堆着笑,可脸色却红一阵、白一阵、紫一阵,连那唇边的两撮“威廉须”也在微微抖动。
   “那……请孙先生乘坐这一辆吧!”梁见事难以办妥,急中生智,忙把赵秉钧乘坐的那辆马车唤来,才为袁解脱了难堪的窘境。
   “谢谢!”孙中山向官员们点头致意,随即转身向广场上欢呼的人群频频挥手,然后才登上马车,离开车站。
   就在长街上万众欢腾迎接孙中山乡先生时,蛰居故宫里的“小朝廷”“君臣”如大难临头,惶惶不安。一会儿太监来禀报,说中华门已开。小皇帝、大臣们以为袁世凯要领孙中山来进宫拜见,连忙更衣,肃穆以待。过了一会儿,又听说孙中山已去总统府,溥仪和“大臣”们学蚕了大药,一个个咬牙切齿地骂道:“大清朝的黄龙旗就是孙文砍掉的!”“当年在伦敦就不该放他!”“让他笑着来北京,横着抬回去!”……
   那边哭闹,这边假笑。梁士诒代表袁世凯,陪同孙中山及其随行又到石大人胡同的迎宾馆。稍后休息后,梁又陪孙在宾馆里转了一圈。石大人胡同系明尚书石亨的府第,后来改为外交部街;这座大楼原来是外交部办公的地方,现在改为袁的总统府,其建筑既宽敞轩朗,铺陈亦富丽堂皇。梁边走边对孙说:
   “这里是总统府,袁大总统为了欢迎孙公来京,特意将总统府让了出来,还让我亲自督工修缮一番,作为迎宾馆,供孙公使用,他自己搬到铁狮子胡同的国务院里头去办公啦。”
   “我辞去总统职务,即为普通一公民,大可不必这样。”孙答。
   “不不,袁总统说了,孙公乃是革命党之领袖,开创民国之元勋,当今世界之伟人,虽辞卸大总统职务,但仍是国之元首,完全应按大总统的礼遇相待。”梁士诒说得十分流利自然,看似颇为真诚。
   孙中山听罢,摇摇头,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南方各省还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袁世凯虽想独裁专制的统一,但是还不敢造次。
   第三天晚上,袁世凯表示:“以诚相见”,在居仁堂大殿设盛大国宴招待孙中山及随行人员。这一天,居仁堂里外几层门都搭起彩门,宫灯高悬;宴会厅里彩灯通明。因为孙夫人也出席宴会,所以袁的内阁阁员及高级军官中也有几位带夫人陪伴。应邀作陪的400多文武官员在孙中山之先入座等候,袁的内阁成员,各部总长、次长以及总统府高级官员皆北向坐。过了一会儿,军乐队奏起了进行曲,孙中山及其随员在袁世凯、赵秉钧、梁士诒、王士珍和段祺瑞等内阁大员的陪同下进入宴会厅、刹时掌声雷鸣。孙中山一行北面南向就座,孙中山和夫人以及宋蔼龄、胡汉民、宋教仁等与袁世凯和夫人以及几位大臣在大厅正中对坐。开宴之始,袁世凯致欢迎词,讲客气话。称孙中山、黄兴等人为“革命之勋”。接着,孙中山也致签谢词,话亦简短,内容未涉及政府,态度稳重,却又毫不拘束。随后就开始上菜。袁特请广东名厨掌勺,吃法也按广东习俗,第一道鲜美鱼丸汤,第二道清蒸大螃蟹,第三道红烧果子狸,第四道油炸大海虾。海虾一到,东西两排的一般北洋军官开始吵嚷吼闹,首先嚷起来的是军事处副处长,袁世凯的亲信傅良佐,随之鼓噪者声音嘈杂,越喊越大声,有的骂同盟会是“暴徒乱闹”,有的说“共和是北洋之功”……袁和他的大臣们装聋作哑,只顾吃喝。袁借给孙中山和夫人挟菜、劝吃的当几,瞟了几眼孙中山。孙中山心里不免暗笑,态度从容如常,坐在他旁边的宋教仁、胡汉民和宋蔼龄也不理会,听到最刺耳的话,也不过皱皱眉而已。上到第六道菜时,吵嚷声大声,指挥刀碰地板、蹬脚、拍桌和杯碟碗筷刀叉乱扔,乱攘之声不绝于耳,北洋军官肆意谩骂:“孙中山算老几?”“孙中山没力量,连民党都喊他‘孙大炮’,嘻嘻……”,“当年挨清廷逼缉,东奔西逃,在伦敦还差点儿砍脑袋罗,哈哈……”
  

共 41771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
转到
【编者按】开篇便气势磅礴,小说情节惊险离奇,作者善于构思和布局,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以局部把握整体、反映整体,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特点,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叱咤风云变幻的大历史,欣赏,极力推荐阅读——茉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209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延        2011-02-09 14:57:24
  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叱咤风云变幻的大历史
海延,男,80后,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县级作协会员,散文在线网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作家文汇》报特邀编辑暨青少年文学导师,内蒙古文苑报刊社签约作家。
2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2-09 17:46:46
  开篇便气势磅礴,小说情节惊险离奇,作者善于构思和布局,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以局部把握整体、反映整体,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特点,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叱咤风云变幻的大历史,欣赏,极力推荐阅读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