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筐篼文学·杂谈】为诗者的鼓与呼

精品 【筐篼文学·杂谈】为诗者的鼓与呼


作者:古蒲 探花,1263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9发表时间:2012-07-07 07:08:03
摘要:诗言情,诗言志。所以,在写诗的问题上,只要作者认为写的是诗,包括古诗,那么就客观地具备了诗的第一性,也就不存在大惊小怪、条条框框了,也就无可非议、无可挑剔、无可发难了。要说诗作的本身,其中的诗句一定意义上肯定是有所表达的,一定意义上肯定是有所念想的,或宣泄了情感,或描摹了事物,至于你理解到没有,读懂了没有,那是你能力和悟性的事,一定与作者无关、与诗作无关。

【筐篼文学·杂谈】为诗者的鼓与呼 一直以来,总想写一篇有关写作古诗方面的言论,苦于找不到由头,或者说切入点,恰今夜与一个文友Q上闲聊,扯出一个话题,遂成此文,以作交流。如言语失当,多有冒犯,见之请涵谅。
   ——题记
  
   文坛特别是一些文学网站,应该说是一片心灵的净土、一处朝拜的圣地,可有个怪现象,令人纳闷,不知是不是“文人相轻”结下的恶果?不知是不是“利益纠结”必然的反应?不知是不是作品“你存我亡”的终极?
   情况是这样的,不管是谁写了五言或七言诗,被冠以古风或什么的了,总有人爱拿“律绝”、“音韵”来比对,似乎出格出律的、音韵不合规的就“打油诗”了,就不成其为“诗”了,就离经叛道、有失正统了,被嗤之以鼻,落个贻笑大方。殊不知,这正是墨守陈规的陋习、纯粹的教条主义、学究思想在作祟。我是这么看的,可能有些偏激,你觉得呢?
   作为诗歌的“朝圣者”,写诗、发表诗作,要说为了什么,只有一点,那就是一吐为快,让有缘人能够感动、感悟其中,送上心灵的鸡汤,权宜心灵的慰藉,而并非要出名挂号、捞取好处,因为“朝圣者”很自重,也很有品味,注重德行,懂得珍视,没有那种市侩商贾的嘴脸,没有那种唯利是图的伎俩。说白了,自心而出的文字一些时候可以流俗、浅薄,但人绝不会流俗、浅薄,始终体现的是一种合理的清高与恬淡。
   诗言情,诗言志。所以,在写诗的问题上,只要作者认为写的是诗,包括古诗,那么就客观地具备了诗的第一性,也就不存在大惊小怪、条条框框了,也就无可非议、无可挑剔、无可发难了。要说诗作的本身,其中的诗句一定意义上肯定是有所表达的,一定意义上肯定是有所念想的,或宣泄了情感,或描摹了事物,至于你理解到没有,读懂了没有,那是你能力和悟性的事,一定与作者无关、与诗作无关。
   至于“律绝”一说,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唐代以后。唐代以前包括唐代的一些古诗,也有不合格律的,比如乐府诗,比如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那当下的我们为啥还要将诗作硬性地拘囿于格律呢?“攻击扼杀”一些很有新意、很有深意的新的五言或七言诗呢?是时代诗坛的悲哀,还是业已养成的习惯?我真的懵了,也不乏悲催起来。
   至于“音韵”一说,按照祖宗留下来的定格,确实是有严格的平声、仄声之规定,用之不当,则听起来不和谐,泛呈杂音。不过“韵”也有“意韵”一说,实际上“意韵”在作品中更重要,更值得推崇,“音韵”和谐而“意韵”不和谐,似乎也是“瘸子”,那现实中我们为啥单单拿“音韵”说事,而彻底摒弃“意韵”的讲究呢?
   难道诗歌就只能是一直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吗?难道就不允许按照个人的意愿表达写作了吗?难道就不允许有突破、有创新了吗?
   我常说一句话:也许我今天的创新就是你明天的模仿,也许我今天的努力就是你明天的历迹。所以,给作者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开一盏绿灯,尊重作者的作品,并在解读评论时阐幽发微、言之未言、拓展延伸,多做一些鼎力推介的工作,说不准作者还开一代诗风,成为后世之师呢!到那时,你或许会认为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说什么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如果有得罪之处,望请见谅,为你稽首了。是的,我无恶意,我不挑事,我不伸张,我也不是那么叛逆,我相信,不顺耳、不入耳的话往往最具震撼力,正如写作没有规矩往往是最苛刻的规矩。文坛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善莫大焉。我真为那些敢于奉献不合格律的五言或七言诗的友友们竖起大拇指,感谢有你,文坛从此更加精彩!感谢有你,盘活了一池文坛“死水”!
   其实,我还想多说几句,申明我的一些观点,可又哽咽在喉了。是因为有时候,我真的害怕,被群起而攻之祸害,被扣以另类的帽子,被逐出现有的领地。
   呵呵,真的勇士要直面惨淡,不能沉沦。
   斗胆告示:文由心生,文无定法,文有众解。
   斗胆肯定:只要打动心灵、充满思想、气运自如、顿悟其中的就是好作品,就值得欣赏拜读。
   斗胆鼓励:爱好写作古诗的友友们,请继续沿着你认为的路前行,让别人去说吧。因为能读到你的新作,我已经在古佛青灯前祈求了五百年。
  

共 16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为诗者的鼓与呼,怎么用这样的一个标题呢?作者要鼓什么又要呼什么?难道是为了吸引眼球吗?不急,带着疑问先去探查一番,再下结论不迟。就这样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了篇章深处,却原来是自己的一个误判误断哦,鼓呼的东西客观存在,掷地有声,这是为文的一种态度,及一份对文字的责任心。虽然起笔点是古诗词,虽然古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虽然它是优秀文化传承之一,但是凡事不可总是固守着一成不变的模式,不是说反对或者推翻之,而是社会始终是向前发展的,那假如我们总是固守着一些固有的模式,我想社会的脚步何谈前行?何谈发展?这篇杂谈的作者,不过是借力打力而已,以诗词为缘由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用发展的眼光给予广大诗词爱好者以最强音的支持。佳篇,荐赏。【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08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2-07-10 08:22:26
  此篇评论短而精致,读来另一番滋味,倒是很喜欢,问好古兄,文安。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1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0 16:03:26
  谢谢鱼儿捧场。问安!
12 楼        文友:铁禾        2012-07-10 22:42:14
  也为这个作品献宝和积分,顶上去才是硬道理。问好作者。
铁禾
回复12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0 23:21:43
  感谢铁禾老师的支持。问好!
13 楼        文友:一生执着        2012-07-11 11:14:44
  祝贺老师,我来学习!
回复13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1 12:53:39
  没有啥的,为文的不过求个安然。
14 楼        文友:庞广龙        2012-07-12 12:18:32
  请继续沿着你认为的路前行,让别人去说吧。因为能读到你的新作,我已经在古佛青灯前祈求了五百年。】精炼,独到,鼓掌,喝彩。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回复14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2 12:54:16
  对所有的文学爱好者来说,都会有此想法的。
15 楼        文友:知和        2012-07-13 07:38:33
  “文由心生,文无定法,文有众解。”“只要打动心灵,充满思想,气运自如,顿悟其中的就是好作品,就值得欣赏拜读。”
   古蒲老师说得真好,深刻独到,引起共鸣;备受鼓舞,欣赏学习。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回复15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3 08:17:50
  感谢知和老师关注本人的拙作。筐篼人期待你的参与。
16 楼        文友:知和        2012-07-13 08:18:55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诗词歌赋乃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不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散发着清新迷人的芳泽。
   我将她奉若神明,我对她敬爱有加。我也想邯郸学步,也想一吐自己的心声和对文字的狂热之情。有一段时间,我也曾闭门打坐,苦苦参悟“香菱学诗”的内涵以及“人间词话”的要义。之后,我如米苔花也学牡丹,斗胆尝试以我自己的理解来写古体诗词。结果,被某高级编辑以“平仄不对,音律欠妥”为由而奚落,而被众人贻笑大方。
   我彷徨,我叹息,难道“诗词”女神真的如此居庙堂之高吗?难道其真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纠结,我困惑!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回复16 楼        文友:古蒲        2012-07-13 08:46:18
  感谢知和老师的肺腑之言。
   对于诗歌,正如我奉行的观点“文由心生,文无定法,文有众解”,写自己的,相信自己,才是硬道理。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