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影视戏曲 >> 【江南剧本】报得三春晖

精品 【江南剧本】报得三春晖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22发表时间:2013-04-08 21:10:48

时间:当代。
   地点:江城市。
   人物:
   于青桦,女,四十多岁,江城中学老师。
   常路,男,十一二岁,江城市红花镇小学五年级学生。
   吴永康,男,四十多岁,于青桦丈夫。
   吴老太,女,六十多岁,于青桦的婆婆,吴永康的母亲。
   刘丽,女,二十多岁,中学老师,于青桦同事。
   常父,男,三十七八,农民,常路父亲。
   庄主席,女,四十左右,江城区妇联主席。
   田主任,女,五十左右,江城中学教导主任。
   老师、学生、记者、清洁工、妇联干部、中年女、青年男等。
  
   序幕:午夜梦回泪沾裳
  
   【黑暗,闹钟的嘀嗒声,甚为凄清。
   【光启。于青桦家。淡淡月色照进客厅,可见桌椅、沙发,墙壁上醒目地吊着一个带挂链的钢质小口哨。
   【于青桦坐在椅子上,朝着小口哨出神。
   于青桦:(轻声自语)真快,一转眼就半年了。小恒,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才到妈妈梦里来?在梦里,你吹着你最心爱的小口哨。(微笑)你还跟从前一样可爱、神气,像你自己说的,长大了一定是个大帅哥。(顿了顿)长大了,长大了……可惜妈妈永远不能看见你长大了……(哭出来,急忙捂住嘴)
   【吴老太从房内出来,开灯,客厅大亮。
   于青桦:(擦泪,站起)妈。
   吴老太:(阴沉着脸)半夜三更不睡觉,在这干什么?
   于青桦:我……(看了一眼小口哨,鼓起勇气)刚刚小恒给我托梦了。
   吴老太:(锐利地看了一眼小口哨)不可能!
   于青桦:是真的!小恒跟我说话,跟我野餐,朝我笑,草地很绿,天很蓝,(说着说着神情缥缈)小恒还请我吃草莓,跟从前一样,一模一样……
   吴老太:(截断)小恒要托梦也是给永康,给我,他怎么可能会托梦给你?
   于青桦:(可怜巴巴地)小恒的事是意外……
   吴老太:(拔高嗓子)你胡说!(泪下,扑到小口哨前)小恒乖孙子啊,可怜你小学还没上完就去了,叫我们老的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于青桦:(上前欲扶她)妈你别这样……
   吴老太:(甩开她的手,抚摸着口哨哭着)你才多大啊?奶奶本来还指望看你进大学,找工作,娶老婆,让我抱重孙子哪……
   【吴永康急忙从内走出,扶住吴老太。
   吴永康:妈,半夜了,别吵着邻居,快回房睡吧,啊?(扶吴老太回房,对于青桦视而不见)我想,小恒也不希望你这么难过……
   于青桦:永康,我就是起来看看小恒,没想到吵醒了妈……
   吴永康:(并不看她,亦不停步)你就是嫌这个家太安稳。
   吴老太:(陡然回头)你给我滚回你的房间去,别再烦小恒!(手指于青桦)搅家精,祸害精,我们永远不会原谅你,小恒在那边也不承认有你这个妈……
   【吴老太指指戳戳,越说越近,吴永康勉力拦阻。吴老太的动作仍在继续,但话声淹没于突然而起的汽车声中。
   【于青桦傻傻地立着,倾听那声音,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令人恐怖惊惧。
   【一声极其刺耳的刹车声。一个清脆男童的叫喊:妈妈——
   于青桦:(崩溃,猛的蹲下身子,双手捂耳,喊出)啊————
   【造型。切光。
   【静寂。远处隐约传来口哨声。
  
   第一幕: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场
   【口哨声持续。光启。
   【距前场几日后。街心公园。天幕上树木花草,天蓝如水,白云银亮,鸟鸣悠悠。
   【刘丽手拿一份报纸,扶着于青桦慢慢走上。刘丽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高挑俏丽,目光灵慧,与此刻不无迟钝的于青桦恰成对比。
   刘丽:(关切地)于老师,你好些了吗?
   于青桦:没事,没事。
   刘丽:还说没事,刚才上课,你都晕倒了!
   于青桦:我是因为……因为讲到“母与子”,一时失态……出来透透气感觉好多了。
   【刘丽同情地看着她,欲劝无语。口哨声不远不近地传来。
   于青桦:(停步,倾听)谁?谁在吹口哨?
   刘丽:(目光探寻)哦,那边有两个小学生在玩。
   于青桦:(顺着刘丽目光望去)我们小恒就喜欢一边吹口哨一边做操,边做边笑,一边笑一边动作还那么标准……(晃了一下)
   【刘丽连忙将于青桦扶到长椅坐下。
   刘丽:(看着失神的于青桦,没话找话)于老师,今天报纸上有篇文章,号召社会各届争当社会妈妈,让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让无人关爱的花朵重获阳光雨露。
   【于青桦机械一笑,不以为意。
   刘丽:(扬开报纸)社会妈妈不仅助学,还关心小孩子的生活,有些还见面,情同母子呢!你看,报纸上登了前几批孩子的简介和这一批的照片,我想在这里找一个合适的小朋友助养。
   于青桦:(瞥了一眼)难怪学生们都说你是爱心大使……(忽然顿住,一把夺过报纸贪婪地看着)哎呀!
   刘丽:(惊了一下)怎么了?
   于青桦:(激动地)快看这个孩子的照片!像不像?像不像?(见刘丽不解,忙从身上掏出儿子的照片,对比着)你看!像不像我家小恒?
   刘丽:(观看,吃惊)哎呀,真的有点儿像吴恒。
   于青桦:何止一点儿啊?你看这眼睛,这鼻子?跟我儿子像了个八成!
   刘丽:下面有名字——常路……
   于青桦:(冲动地掏出手机)我要助养他!(读)联系方式,晚报……妇联庄主席……(走到一边拨号)
   【手机铃声响起。刘丽隐去。
   【庄主席在另一表演区接电话。她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戴着金丝边眼镜,文秀中带着干练。
   庄主席:喂,你好!
   于青桦:喂,请问您是妇联庄主席吗?
   庄主席:请问您是?
   于青桦:我看了今天的报纸上关于社会妈妈的那篇文章,我想助养那个叫常路的孩子!我只要他!
   庄主席:谢谢!社会需要您这样的好心人!请你把资助款存到“社会妈妈助学基金”专用账户,然后拿着银行的回执来我们“儿少部”联系资助对象,填写登记表。小学生每年三百,初中生五百。
   于青桦:好!好!我立刻来办理手续!
   【光转。
   【庄主席走近。
   于青桦:(与庄主席握手,急切地看她身后)庄主席,常路呢?
   庄主席:(笑了)别急呀,去公园洗手间了,一会儿就来。
   于青桦:(不安地)第一次见面,你说我穿成这样行吗?我带的东西他喜欢吃吗?他会排斥我吗?
   庄主席:你别紧张,不然孩子会更紧张。
   于青桦:(有些惭愧)对不起,庄主席,我是……
   庄主席:(误解,笑着)我懂。头一回见,往往大人比孩子还发慌。(感叹)也只有你们这样的好心人,才会为素不相识的孩子患得患失。
   于青桦:不不不!我不是为这个……
   庄主席:还谦虚!比起那些做了点儿善事就敲锣打鼓满世界宣传的人,您真能让他们愧死。
   于青桦:(想要解释,又一时说不清,尴尬一笑)我真的没您想得那么伟大。对了,报纸上介绍常路没有母亲,是吗?
   庄主席:唉,这孩子不仅没有母亲,连父亲也不大管他,要是没人资助,能不能念完这学期都难说。
   【常路怯怯地上。他是个羞怯的小男生,清秀的五官,瘦瘦的身形。
   庄主席:常路,来,见见阿姨!
   于青桦:(看得如醉如痴,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要搂抱他)孩子,我的孩子……
   【于青桦的“热情”把常路吓坏了,他本能地躲开。于青桦愣在原地,无措地望着他,满怀渴望又满怀伤痛。
   庄主席:(疑惑)于老师?于老师!
   于青桦:(回过神来)哦,不好意思。(对常路)常路……你好。
   【常路低头不作声。
   于青桦:(向庄主席)这孩子怎么……不爱说话?
   庄主席:(笑了)是有点儿腼腆。于老师,你教过那么多学生,什么性格的没见过?我相信日子久了,你们一定能熟悉起来,能像一家人一样。(鼓励地)常路,你说呢?
   常路:(讷讷地点头)……
   于青桦:(疑惑)常路……会说话吗?
   常路:(又要点头,看见庄主席鼓励的眼神,勉强挤出一个字)会……
   【于青桦看着常路,大为失望。光切。三束追光照着三人。
   于青桦:(画外音)天哪,这孩子怎么这么木?
   常路:(偷偷看一眼于青桦,画外音)这个阿姨好像不喜欢我。
   庄主席:(担心地看着二人,画外音)要不是为了上学,常路可能根本就不愿意来。看来还有得磨合。
   于青桦:(画外音)只是跟小恒长得像,性格可是南辕北辙。
   常路:(画外音)妈妈不要我,爸爸不管我……这个陌生的阿姨怎么可能喜欢我?
   庄主席:(画外音)于老师好像也有隐衷,看来我还要好好做做工作。
   【光复如初。
   庄主席:(故意逗常路说话)常路,你在班里是第几名?
   常路:(有些小小骄傲)第一。
   庄主席:(进一步)你们班有多少同学?
   常路:(又恢复了先前的瑟缩)五十六个。
   庄主席:咱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常路:(不安地扭动着)也是五十六个。
   庄主席:(笑着)这个数字多好啊,你说是不是?
   【常路又不想说话了,点头。于青桦轻叹一声。
   于青桦:(把庄主席拉到一边)庄主席,谢谢你的苦心,我跟这孩子恐怕没有缘分,他的个性太内向,跟我儿……跟一般孩子完全两样。
   庄主席:(笑劝)于老师,其实内向的孩子情感最丰富了……
   于青桦:(摇头)资助款我已经交了,就当是我给孩子的一点助学金,成绩那么好,不念书可惜了。至于“社会妈妈”这个角色,我可能无法胜任。
   庄主席:既然这样,我也不强人所难……
   于青桦:这孩子太黄太瘦了,可能缺乏营养。对了,我带了酸奶来。(从包中掏出酸奶)
   庄主席:常路,阿姨带了酸奶,喝一点好吗?
   【常路迟疑地接过,一口气喝完大半瓶,习惯性地吐出一口长气,摸摸鼻子。
   【于青桦怔住了,眼中一下子满含泪水。
   庄主席:(没注意到于青桦的表情)于老师,那我就先送常路回去了?
   于青桦:别!庄主席,对不起,我,我还是想……先跟小常路相处相处看看。
   庄主席:(莫名其妙,又满心喜悦)好啊,好啊!太好了!
   于青桦:(看着常路,走到一边)说他像小恒,他们的性格又天差地远;说他不像小恒,他们喝饮料摸鼻子的习惯却如出一辙。他到底是不是我的孩子?我该不该当他的母亲?冥冥之中,我们有没有这份母子缘?
   【暗转。
  
   第二场
   【光启。距前场一个月后。
   【常路家。家徒四壁、破败潦倒。常路正伏在一张凳子上专心致志地做作业。
   【于青桦边打手机边上。
   于青桦:……往右,第三家,……(一眼看见常路,高兴地)找到了!庄主席,我已经找到常路家了,谢谢你,再见。(挂机)
   常路:(意外,又有点欣喜)于阿姨?
   于青桦:常路,一个月没见你了,阿姨今天没事,过来看看你,最近怎么样?
   常路:挺好的。(连忙把凳子上作业本拿开,端凳子给于青桦坐)于阿姨坐。
   于青桦:(看着常路)比上次瘦了点。
   常路:(懵懂地)老师说我可能贫血。
   于青桦:(心酸,摸摸他的头,四顾打量)你爸爸把家里收拾得挺干净啊。
   常路:我放学回来打扫的。
   于青桦:(一怔)你一个人打扫?你爸爸呢?
   常路:去买酒了,马上回来。(从唯一的一只水瓶里倒水端给于青桦)阿姨喝水。
   于青桦:(接过水杯,看见常路的手)都起老茧了。(心疼地)我们家小恒从来没吃过这个苦。
   常路:(好奇,忘记了局促)小恒是谁?
   于青桦:是……阿姨的儿子,你的小哥哥。
   常路:他怎么不一起来呢?
   于青桦: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再见面……
   常路:(稚气地)不能早点回来吗?暑假能回来不?
   于青桦:不能,除非阿姨提前去找他……
   常路:(说者无意)不要去吧?
   于青桦:(听者有心)为什么?
   常路:因为……因为……(过了片刻,没自信地)老师说,不下课的时候就不能出教室;没放学就不能出校门。时间没到就跑过去,是不对的。
   于青桦:(震了一下)时间没到就跑过去,是不对的!
   【常路呆呆地望她。
   于青桦:老师说得对。阿姨也是老师,可是却想要违反校规,(嗓子有点哽)是阿姨错了。
   【常路不敢说话,只是看她。
   于青桦:(想了想,掏出一百块钱给常路)常路是好孩子。(见常路摇头,把钱塞进他手里)这是阿姨给你买东西吃的。两节课后到小卖部买个酥饼,买个包子。夏天了,买瓶汽水,买点冷饮。大考前要是上晚自习,你就抓空儿出去买碗馄饨,买碗水饺。
   常路:(松松地捏着钱,望着于青桦,渐渐亲近起来)谢谢阿姨。
   【常父歪歪斜斜地上,一把将一百元钱从常路手中夺去。
   于青桦:(不敢相信地)你干什么?这是给常路的营养费。
   常父:(舌头发大)我……在门外听了半天了,你、就是于老师吧。我帮常路收好。

共 27116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母爱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是人间最美的声音。公益又是一个话题,是又一种大爱无形。要把这两个主题结合得水乳交融,诠释得别具一格,收到“让人眼前一亮”之效可谓难上加难。难,并不表示做不到,剧本《报得三春晖》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此剧立意高远,用极为细腻的笔触讲诉了一部人间悲喜剧,娓娓道来红尘紫陌里的一幕幕故事,这些故事,叫做生活。女教师于青桦生日,却因为强烈的责任心留在学校加班,她懂事的儿子在给她送蛋糕的时候不幸遭遇了车祸,婆婆迁怒于她,丈夫不原谅她,她自己也深深陷入自责中,而由于“社会妈妈”这一契机,她领养了一个与儿子相貌相似的贫困儿童常路,进而和相关的人员展开了一系列薄凉里不乏温情、幸福中又含着苦痛的纠葛交锋,尽显“谁言寸草心”的广袤内蕴。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其肆意流淌的温情已足够动人心弦,不失为一篇上佳之作,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情节急转而下,常路得了重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离家出走。作者紧扣这种戏剧危机,浓墨重彩写出最华彩的一章: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大雨夜寻找常路!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主题也随着那划破天际的哨声变得明晰无比——大爱的延伸辐射,无疑是本剧最终的暖色基调、华丽落点。这部剧本的起承转合极为流畅自然,技巧的运用如凌波微步般的不着痕迹,高明地借由人物的互动与对话,让观众自然储备了相关的信息,能够一路顺畅地看下去而浑然不觉,而人物的塑造、氛围的铺陈、情节的铺叙、细节的构建、情境的点染、伏笔的嵌入……无不叠现佳构。可见作者洒脱的驾驭以及高超的技巧,再加上埋设巧妙的悬念和蒙太奇手法,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人物台词的个性化,更使得此文亮点频频,如彩灯互辉。那特定的情境之下,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只眼独具的表现方式,不仅使主角栩栩如生,形象立体,就连配角都个性鲜明,独具情态,无不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的作者就像是交响乐的指挥,同时处理节奏与气氛的冷热调剂,无疑是具有很强组织力与整体感直觉的最佳体现。大气磅礴的主旨,醇厚精纯的功底,入木三分的刻画,写来却如此的迂徐从容,顾盼生姿,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经得起时光淘洗的第一流杰作。倾情推荐。——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0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大翼搏风        2013-04-08 22:32:30
  对于剧本的创作形式没怎么接触过,但印象里觉得就该如小说场景的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动在眼前吧。这个剧本立意不俗底蕴丰厚,一些旁白和缀述(括号里的)恰当而活泛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和神情,读来确如话剧或电影一般一帧帧在眼前闪现。
   今日始知,小说的创作技巧有多种,剧本的构成却是如此煞费苦心,看来要把小说改成剧本,确实要下一番苦功,而直接创作剧本,也更是十分不易的一事。瞬间,编剧的形象就在我心里高大了起来(以前总觉得那是小儿科呢,呵呵)。。。
   最后,借用大家的话滴水不漏地恭维一下:好文好按,相得益彰!
   问好作者,欣赏学习:)
12 楼        文友:菊惆        2013-04-09 00:10:18
  欣赏师父佳作。有时间教我写剧本啊。
王者的忧伤
13 楼        文友:琳璃        2013-04-09 01:27:55
  爱,好伟大,谁说社会冷漠,谁道世界无情,请看这撼动灵魂的大爱电影。是人,都会被感动的,因为这是人最原始的灵魂。亲血缘的母爱,非血缘的关爱,一点一点的铺展,一浪一浪的绽放,终于,故事圆满了,世界沸腾了。------人间大爱无处不在!师傅,琳璃从内心叫您一声师傅!我知道,目前琳璃的文字上,还不配做您的徒弟,但是,琳璃从老师的笔墨里,闻到了我们的共鸣之处,我们都有一颗大爱的灵魂。所以,琳璃可以骄傲地叫您一声:“师傅”了!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14 楼        文友:琳璃        2013-04-09 01:35:37
  师傅,是您听到琳璃最近很渴望寻找剧本的样板书写方向了吗?是的,我一直都在寻找剧本的最佳书写格式。谢谢您了,师傅。琳璃很认真很认真地看了您的剧本,人物,场景,画面的一切镜头都是如此的灵动,我好骄傲能叫您一声:“师傅!”请师傅放心,这一声:“师傅”是经过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绝不会给您丢人,绝不会让您失望的!请给我成长的时间,请给我学习的时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进步的。张爱玲的小说,以及张爱玲的一切我都有好好地去用心领悟的。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15 楼        文友:ran.t        2013-04-09 09:35:01
  谢谢秋师妹的长按,分量十足。感谢各位文友的关注,识与不识,文字结缘,都已是朋友。琉璃早日把读后感写出来,一步步来吧,呵呵。
16 楼        文友:杨钟雄        2013-04-09 10:46:28
  问候陶然,久违。祝福安好。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17 楼        文友:林小溪        2013-04-09 12:52:17
  大爱如斯,感动泪流。问候陶然老师。
18 楼        文友:浅泠        2013-04-09 19:48:33
  《报》剧的选材着眼于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助养”,是绝对主旋律的选题,在传达“和谐社会,爱心传递”主旨的同时,亦精专于剧作本身的艺术价值挖掘。剧情从“爱的转移”到“爱心传递”再至“爱心扩散”,“母爱”的无私与博大始终贯穿全剧,“母”与“子”的情感互动尤为令人动容。其间更穿插种种世态情怀:父子之情、夫妻之爱、婆媳之间,甚至同事之谊……种种不同情致的参与,营造出剧作丰富的情感层次。
   剧作的情节铺排上,一反传统的“结网爆破式”,更多技巧性的运用冲突的叠加(如婆婆对儿媳的“新仇旧怨”)与互为作用(如对常路的助养催成对吴永康和于青桦夫妻之间坚冰的融化,甚至庄主席与刘丽之间的助养关系,对通部剧作的“暗”牵引)来推进情节,不刻意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却依然在相对温雅的行进中,紧扣住剧作的张力之弦,作品呈现出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纷呈感之余,更有一份令观众回味的悠长意蕴。
19 楼        文友:冽枫        2013-04-09 19:56:02
  剧作另具一功之处在于,除却暗藏深意(甚至隐喻剧情)的对白外,剧中多外引用了话外音旁边,肢体语言的补述,甚至舞台道具的表现力和科技布景的运用,都被编剧充分调动,成为剧作不可或缺甚至不下于对白本身的功用。这无疑是丰富了剧作的舞台表现形式,还能令舞台的形质却能精准的再现出世态众生的恢宏感,这除却编剧本身对文字的超强的驾驭能力之外,更在于长久浸淫的用心与不拘泥于旧套的创意之新。
000
20 楼        文友:晋忻李        2013-04-11 10:40:45
  又见陶然佳作,并听朋友说陶然重归江山只是发文,欣喜异常。期待见到更多好作品!问好陶然和所有关注他的朋友们!
晋忻李
回复20 楼        文友:ran.t        2013-04-11 11:07:32
  李老师,好久不见!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