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文缘】后妈

绝品 【文缘】后妈


作者:随心飞翔 进士,6347.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00发表时间:2013-12-04 10:35:13
摘要:卫东说这话时,正带着弟弟卫星在区政府后面的草地上玩,卫东边说边使劲地掷着石子,石子飞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

【文缘】后妈
   妈妈偶尔过来,晚上和卫星睡一头,爸爸换到与王叔叔那头睡。清早,妈妈将卫星和爸爸的衣服洗干净,晾晒到外面,然后,拧着拖把进屋,把水泥地拖得亮堂堂的。王叔叔看着地面不冷不热地说:“这么光滑,有点修正主义味道了。”妈妈觉得话里有根刺,扎得人浑身不舒服,她抬头瞥了他一眼,喉咙里咕隆几下,咕隆出一声无奈的叹息,收拾东西便走了。
   园艺场的果树不仅有苹果,还有梨子、橘子和桃子等,一年四季,水果飘香。到了收获季节,全场职工都忙着采摘,一筐一筐地装好,放在手扶拖拉机上,运到县城。那些诱人的水果,卫星是享受不到的,都说属于公家的,谁想吃得掏钱买。卫星央请李叔叔家两个男孩带他去偷摘几个尝尝,他们死活不肯,说是让他爸爸知道了,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有一天,一位阿姨悄悄塞给卫星一个桃子。那桃子扁扁的,圆圆的,像个盘子,卫星从来没有见过,放到鼻尖嗅了好几遍,口水咽的咕咕响,于是撒开小腿没命地跑,一直跑到房间有滋有味地吃起来。没想到,刚咬上两口,王叔叔回来瞧见了,硬说卫星是偷来的,还说是阶级斗争新动向。爸爸赶来脸色全白了,狠狠地给了卫星一巴掌,卫星感到脸上火烧火燎地疼,眼前金花四溅,含在嘴里的桃瓣不知落到什么地方去了。幸亏那位阿姨及时跑了过来,说她掏钱买的,才算了事。
   当天,卫星抓来一条大青虫,偷偷塞在那个姓王的坏蛋枕头下面。卫星本以为会发生有趣的事情,谁料到,那坏蛋的头挨上枕头一会儿,便呼噜呼噜起来,把卫星也带着睡着了。平静地度过一夜后,卫星的心像猫爪似的,他又偷偷地揭开枕头看,那条大青虫被压成了一副干瘪的皮囊,满腹的浆汁浸透了枕套一大块。卫星不甘心,又将那副干瘪的皮囊装进枕套里面——让它陪着坏蛋一起腐烂发臭,永世不得翻身。
   妈妈有天过来,不知爸爸悄悄地对她说了什么,妈妈顿时眼泪汪汪,二话没说,拉着卫星的手,黯然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去过爸爸那里。后来卫星知道,那个姓王的坏蛋告了爸爸一状,污蔑爸爸与妈妈内外勾结。
  
   7
   爸爸扇了卫星一耳光,卫星没有对妈妈说,因为卫星的挨打是坏蛋陷害的,爸爸受了一饱气,卫星不想再让爸爸挨骂。妈妈绝对不容许爸爸打卫星的脑袋瓜子。有一次,卫星打翻了墨水瓶,墨水把爸爸写的材料吞噬了大半,爸爸气得扇了卫星一耳光,卫星捂着脸,大呼小叫起来,妈妈正在外面洗衣裳,带着满手的肥皂沫,几步撵到爸爸面前,不依不饶地骂:“一个破材料,重写一下就行了,如果把孩子脑袋瓜子打坏了,你要后悔一生!”
   卫星从来没看到妈妈打哥哥,卫星挨打时,哥哥溜得比兔子快,仿佛一切与他没有丁点儿瓜葛。风平浪静后,哥哥回来了,卫星眼泪汪汪地勾了哥哥一眼,哥哥一点不觉得疼,嬉皮笑脸地说:“呵呵,小地主受苦了。”
   卫东一直称卫星是小地主,说卫星吃的比他好,穿的比他好。卫星告了哥哥一状,原以为妈妈会骂哥哥,可是妈妈笑着对卫东说:“弟弟小,对他溺爱一些,你不要放在心上啊!”
   转眼已到深秋。空闲的时候,妈妈时常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那些葱绿茂密的画面不见了,枝桠上的叶子一片片焦黄,随风而去,留下一幅光秃秃的景象。妈妈说她最近老是觉得心怦怦的跳得厉害,晚上经常梦见卫东,成天跟着一群孩子瞎混。妈妈说这些话时,卫星察觉到,妈妈的目光并不是落在窗外的梧桐树上,而是很远的方向。望了几天后,妈妈决计要去看看究竟,让心踏实一些。于是带着卫星乘车去学校找卫东。
   又是一路搜肠刮肚的折腾,刚下汽车,妈妈倚着路旁的树干直喘气,身子顺着树干慢慢滑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稍息片刻,妈妈伸出一只手拍打着卫星身上的灰尘,接着在自己的头发上拂了几下,卫星心中一动,赶忙绕到妈妈的背后,在妈妈的背上拍打起来,一下又一下地腾起褐黄色的雾。过了一会儿,妈妈感觉好了一点,站起来牵着卫星去学校。还未到校门口,迎面碰到校长,哭丧着脸对妈妈说:“你在公社挨斗,你家卫东却在学校批斗我,把我整的够呛!”
   原来,学生们成立了红卫兵造反司令部,卫东被封为副司令。卫星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哥哥如此了得,当了这么大的官。然而,妈妈的脸上迅速板结起来,像干裂的板柴,大大小小的纹路中寻不出一丝表情。
   好不容易找到卫东,卫东的手臂上也戴上了红袖章。卫星认得红袖章上面两个字,一个红字,一个兵字,中间那个字笔画很多,卫星不认得。卫星指着那字问哥哥:“这是什么字?”卫东瞅了妈妈一下,目光撞在板柴上,眼睛被撞得生疼。慌忙低头小声答:“卫。”卫星觉得奇怪,红卫兵三个字他认识呀。“这个卫字写错了。”卫星认真地说。
   卫东抬头白了卫星一眼,脸上似哭似笑的样儿,嘴里咕噜地骂了卫星一句:“你懂个屁呀!繁体字。”
   卫星想再问繁体字是个什么东西,话在嘴里含了半天,又咽了下去。妈妈一直不答理他们,忙着收拾卫东的行李。卫东看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问:“您……这是干嘛?”
   “呵呵,忘记对你说,马上开始征兵了。你不是很想当兵吗?”妈妈收拾好行李,直起腰,脸上柔和了许多。
   “真的啊?”卫东兴奋起来,说他做梦都想穿上绿军装。“可是……我还差几个月到十八岁啊!”一说到年龄,卫东的眼神开始暗淡,兴奋劲也在慢慢退潮。他疑惑地看着妈妈,呆呆地想心思。
   “怎么,不想当兵?”妈妈问。“当然啦,如果你不想当兵,到时我把名额让给其他人。”
   妈妈说完,转身拉着卫星的手走出了寝室。卫星的腿在一步步跟着妈妈走,目光仍然使劲地拽着哥哥不放,可是哥哥的身子怎也拽不动,依旧站在寝室门口看着他们。
   到了上车的时候,卫东扛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晚上,爸爸赶到了公社,得知卫东在学校情况后,不由分说,狠狠地扇了卫东一耳光,骂道:“兔崽子,长本事了,学会造反啦!”
   卫星以为哥哥要哭,可是哥哥一点眼泪也没有,颈子僵硬得像一根木棒。妈妈赶紧过来摸着卫东的脸,怒气冲冲地朝爸爸吼:“说过多少遍了,叫你别打孩子的头。”这一摸不要紧,把卫东的眼泪摸出来了,卫东边哭边说:“我造反怎么啦?都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妈妈咯咯地笑起来,身子搂着卫东在抖。
   “你爸爸出身贫农,为党辛辛苦苦地工作,这些你是知道的,现在也被列为走资派,你说这反造的对吗?”妈妈问。
   卫东无语。
   不久,卫东参军了。送卫东走那天,一辆军用解放牌汽车停在武装部门口,汽车顶蓬是绿色帆布鞔的,前面和两侧封得严严实实,唯有车厢尾部留着一个半圆形空缺。汽车旁围满了人,全都往车厢尾部挤。妈妈抱着卫星艰难地夹在人群中,像两片叶子在波涛上起伏。卫星被妈妈托得很高,漫过了头顶,妈妈把希望栓在卫星的目光上,让他一遍遍去看那半圆形空缺,可是卫星非常失望——车上全是陌生的面孔。到了汽车缓缓离开时,卫星急了,大声喊着哥哥。卫东似乎听到了声音,在车厢里面站了起来,缝隙中露出一张脸和一只摆动的手。卫星瞧见了,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将脸埋在卫星的胸脯上,卫星感觉妈妈也在抽泣,浑身一扯一扯的,把卫星的哭声越扯越大。
   卫东走了,好像把妈妈的精气神一并带走了,妈妈常常空落落地坐在那里发呆。嘴里唠叨一句话:“不知孩子现在已经到达哪里了?”爸爸劝她:“你不是想孩子有出息吗?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呢!”
   妈妈说:“话虽这样说,理是理。可叫我一下适应,难啊!”
  
   8
   卫星没有去山里看过姐姐卫红,爸爸和妈妈不带卫星去,说是山高路远不方便,好像带上他是个很大的累赘,倒是姐姐来看过卫星几次。
   卫星的记忆中,姐姐穿着红底白花的褂子,蓝布裤子,脚上是一双黑色布鞋,扎着细细的辫子,皮肤白白的,高挑的身材,活脱像《红灯记》中李铁梅。姐姐话语不多,妈妈问一句,她答一句,声音像是山泉里漂洗出来的。大多时间,姐姐用那双大眼睛说话,忽闪忽闪的,闪的卫星摸不着头脑,傻乎乎地盯着姐姐看。姐姐偶尔也会笑一下,脸上像朵花悄然绽放,一颗虎牙恰到好处地露在嘴角边。
   妈妈下乡的时候,卫星缠着姐姐讲故事,姐姐拗不过,便讲山里的故事。讲山里有狼,晚上叫起来一声紧似一声,很瘆人的;山里还有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儿,有许许多多可以吃的野果子......讲的卫星心里直发痒,恨不得拉着姐姐到山里走一遭。卫星发现,姐姐不是不爱说话,她的肚子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整个儿麻袋都装不下。
   终于有一天,妈妈把卫红接回来了,这回妈妈铁了心,不再让卫红回去。妈妈说这个决定由不得她,是山里那人家逼她去选择的,她已经想不出第二条路可走,因为那人家在忙着给卫红找婆家。
   妈妈是头天下午听到消息的,连夜打着火把进了山。第二天凌晨,领着卫红往回赶,赶到公社时,卫星还在呼呼地睡。
   稍息片刻,爸爸风风火火地也来了,进门便把卫红从头看到脚,看得卫红低头揪着辫子。爸爸好半天才缓过神,惊讶道:“老天爷!你是哪阵风吹来的啊?”卫星从未看到过爸爸这样,觉得爸爸已经被风吹得晕头转向了。
   “你说是哪阵风?”妈妈白了爸爸一眼,说:“我把孩子都接回来了,你省心啦。”
   “那是那是,你的功劳大大的。”爸爸一个劲地陪着笑脸。转身对卫星说:“你妈是少见的女强人,当年接你回来的时候,那人家死活不肯,最后硬是要了五百元钱。天文数字啊!为凑钱,你妈借遍了所有熟悉的单位,至今想来,我还心惊肉跳的。”
   “如果像你,孩子白送人家了。”妈妈没好气地说。
   “是的,是的。”爸爸嘿嘿地笑。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含了一会,然后从鼻孔里迸发而出。
   过了一段日子,卫红招工进城了,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妈妈说为了卫红招工名额,嘴皮磨破了几层,就差没有给人家下跪。妈妈叫卫红要珍惜,要争气。卫红不吱声,在用脑袋说话——像鸡啄米似的。卫红随后果真干出了样子,当上了车间主任。妈妈便对卫星说:“你看看姐姐,不声不响,埋头苦干,哪有领导不喜欢这样的工人。”言下之意,卫星非常清楚,因为妈妈骂过他嘴尖皮厚腹中空,骂得卫星一头雾水,连说不懂。爸爸拿来一根竹笋,慢慢剥开厚厚一层皮,露出黄嫩嫩的肉,再切开肉,里面便是一节节空壳。卫星恍悟过来,妈妈骂他像竹笋。可是竹笋有什么不好?味道鲜着呢!爸爸气得将竹笋扔到一边,说声对牛弹琴,调转身子就走。
   那年除夕夜,妈妈做了一桌子菜,油灯上的玻璃灯罩,被爸爸不断地朝里面哈气,哈出一层湿漉漉的雾,然后用抹布反复地擦,擦得通体透明,显得格外明亮。吃饭时,爸爸对卫星说:“今晚过年,要多说吉利话。”卫星点头说好。心想,不就是厌烦我话多嘛,我少说话就是了。可是吃到开心的时候,卫星的话在肚子里没有了位置,全被好吃的菜肴挤了出来,卫星憋不住了,手指着灯罩说:“那灯罩,像不像妈妈戴的高帽子。”卫星不知道这话吉利不吉利,翻眼朝爸爸看,爸爸的眼神像把剑,刺得卫星心慌意乱,妈妈忽然咯咯地笑起来,爸爸赶紧收住那把剑,也跟着嘿嘿地笑。
   有一天,妈妈慌慌张张地领着卫星去医院。妈妈走得飞快,卫星撩起小腿啪嗒啪嗒地跟在后面跑,心很快到了嗓子眼,怎也咽不下。卫星边跑边捡着妈妈丢下的话:“你姐受伤了,听说伤在腿上,不知伤得怎样。”可是妈妈的话像撒芝麻似的,卫星不知道捡那句好,泼泼洒洒的一路都是。
   卫红的腿肚子被废铁屑划了一条五寸多长的口子,淌了好多血,医院给缝了十几针。卫红躺在病床上,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卫星和妈妈看不到卫红的伤口,看到的是卫红惨白的脸和腿肚子裹了一圈厚厚的白纱布。
   妈妈的眼眶红了,坐在床沿上,用手梳理着卫红的头发,边梳边心疼地说:“唉,你这孩子,也不小心点,受了这大苦,要多少日子才能补上那些血啊!”
   这时,卫红的鼻子不住地耸动,发出急促的抽泣声,泪珠子顺着脸颊滚下来,她赶忙将下嘴唇紧紧咬住上嘴唇,咬得整个脸变了形,像个瘪嘴似的。
   哄了一会儿卫红,妈妈出去了。很快像变戏法一样,弄来了煤油炉和锅碗瓢勺。妈妈弯腰摆弄着那些东西,叮叮当当的夹杂着一连串话语:“天气冷了,来回送吃不方便,饭菜凉了伤身体。还是当场烧好,吃着热乎。”于是,卫红住院的几天里,病房内弥漫着炖鸡、炖肉的香味。
   到了卫红伤口拆线后,妈妈要搀扶着卫红下床走路。卫红不肯,扭扭捏捏的样儿,可是妈妈的手已经把卫红的腿慢慢地搬到了床沿。妈妈说:“别把闺女弄瘸了,我闺女还要找个好婆家呢!”卫红无奈地下了床。刚走一步,嘴咧到一边喊疼。卫星瞥了卫红一眼,没好气地说:“姐姐吃鸡吃多了,养得那么娇滴滴的。”

共 27256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篇精彩的小说,前八节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窥视五彩纷呈的世界,全文以卫星的情感线索贯穿,塑造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丰满、典型、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歌颂了江南女性的柔美与温情,赞美了不折不挠、一心奉献的伟大的母亲的精神,抒发出作者对血脉亲情强烈眷恋的情怀。作者历经数月而奉献的小说,在小说创作上有了全新突破,其一这篇小说结构脱离单一的情节结构,以卫星心里活动的内心世界构成全新面貌的“心理结构”,使小说呈现放射线状,更为细腻、真切逼真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其二在小说语言表达和手法上标新立异,语言表达的诗意化,更加生动、形象、优美、自然,手法上采用完美的修辞,这些通感、比喻、夸张、拟人等等修辞手法,更加贴切地支持人物形象和结构需要,形成小说的丰满;其三在小说细节描写上更加细腻、生动,有力地烘托小说的氛围和情调。感谢社长奉献给大家学习的精妙之作,强力推荐共赏共学!【编辑:三月传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2050019】【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0109第5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徐雨文        2014-01-11 13:30:31
  雨文在此祝贺社长的美文获绝,向社长问好!
回复31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3 11:28:51
  谢谢雨文点评!祝好!
32 楼        文友:潮仙        2014-01-12 15:44:54
  祝贺社长的佳作获绝,向社长问好!
回复32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3 11:29:17
  谢谢主编!祝好!
33 楼        文友:齐牛        2014-01-13 09:21:58
  祝贺,名至实归的绝品!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回复33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3 11:29:54
  谢谢社长!祝好!
34 楼        文友:啸竹        2014-01-13 15:26:28
  看完了,很感动.
( (
回复34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6 08:17:04
  谢谢朋友!祝好!
35 楼        文友:月牙弯弯        2014-01-15 22:51:03
  欣赏赞叹的同时,感谢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喜欢这样的妈妈------后妈。胜如亲妈,感人至深。
回复35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6 08:17:37
  谢谢朋友点评!祝好!
36 楼        文友:本地的土娃        2014-01-16 11:22:50
  祝贺老哥荣获绝品,遥祝创作快乐,冬安!
回复36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16 15:36:36
  谢谢土娃妹妹,祝好!
37 楼        文友:紫梦缘        2014-01-18 15:09:15
  眼含泪水读完老师这篇佳作,内心深处受到很大震动!整个章节无论是从语言的历练,还是情感的抒发,抑或是人物形象的描绘都让人无可挑剔!特别后妈这个对家庭、对孩子充满无限深情和厚意而自己却饱受人间磨难、倍尝生活艰辛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记!问好老师,向您学习并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37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21 17:25:58
  感谢紫梦缘老师的点评!写得不好,很惭愧!
3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1-19 15:12:49
  在世人的眼里,妈即谓娘。妈和娘其实是等同的概念,只有书面与口语之别,没有意义层次之分。但在“妈”前加一个“后”字,无论是从概念上读,还是从词义上看,它都显示着另一种表达与间带的关系。
   考究一下中国汉语以往的“后”字结,我们不难看到诸如“后燕”、“后汉”、“后唐”之类的用法。这些概念则重在正统的继承关系层面,然而,“后妈”的用法最为另类:一方面它是与“亲妈”的直接对立,另一方面又是对“亲妈”地位全盘的否定,表明这位置已实实在在地让给了“后者”。此外,它还是对“妈”的本义的实际颠覆,变成完全意义上的“非妈”。这个结构倒有点像后现代这个词的用法。表面上看是先后关系的排序,实质上则是本质意义的揭示。关涉“后妈”,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何种原因,人们一提到“后妈”就会联想到“狼外婆”、“狼之心”、“狗之肺”、“蝎之毒”之类概念。
   而随心飞翔发表在《文缘的春天》里的中篇小说《后妈》,则是一篇否定世俗,挑战偏见的檄文。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作者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调侃艺术。当我一口气读完《后妈》,我的心为之震撼了:这岂止是用文字记录的一段寻常人的社会生活,简直是用心血谱写的一曲浸润真情的颂歌!其艺术价值无异于对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潮的一次颠覆。
   拜读佳作,管中窥豹,获益于以下几列:
   一、平凡之中,见证伟大。
   在江南某镇,因丈夫在大陆解放前夕随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起消亡,而撇下一个并未“叛党”“反革命”的妻子。其妻后来改嫁“区长”,人虽然傍上了“官”,身却并没有因此“夫荣妻贵”,而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辛劳的女佣”,“免费的保姆”,“区长的续弦”,三位于一体。默默地认领着世俗偏见强加给自己的“后妈”这一不公正的头衔。在那个家里,她含辛茹苦,剖肝沥胆,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直至耗尽生命蜡烛最后一滴蜡炬,人们始终不知其姓名,盖棺定论仍然是一个“后妈”。由此可见,其身份贫贱如草芥,名字渺小似尘埃。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性,却用毕生的精力,在平凡中见证奇迹,在普通中体现伟大,在苦难中承载坚强,在磨难中彰显着坚韧,在世俗中昂扬着不屈。
   作品总共十二节。通过后妈在几十年的磨难中,以坚强的脊梁,无坚不摧的意志,默默无闻,甘为后妈、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惩戒‘右派’、严惩逃学、误解被批、患难与共、爱疼孩子、关爱卫红、视女为儿、丧夫之痛、安然谢世等情节,将“卫星”的视角这条明线,与“后妈”的道德行为这条暗线水乳交融,明暗互文,完美地统一到后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条主线之上,使作品达到了“风云将逗人,鬼神若脱壁”的艺术境界。
   二、新颖之中,独领风骚。
   1、手法新颖。纵观随心飞翔的《后妈》,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一系列生活琐事的组合,但深入作品的内核去探讨,就不难看出作者似乎着意用一种全新的手法,以科尔伯格的“品德心理结构”理论为支撑,按照心理动力学的原理,以20世纪5、60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卫星”的视觉和情感发展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结构独特。在广阔的时空交错中,以人物的情感为交集,以巧夺天工之匠心,借用中西结合的绘画艺术之“晕染法”,逐步扩展,层层点染,徐徐荡开,在行云流水之中,完成了一个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崇高人格品位的、血肉丰满、可敬可尊、可歌可泣的“后妈”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匠心之独运,别具之一格,在当前汗牛充栋的网络文学中,可谓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三、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内容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要使人物性格在作者的笔下个性鲜明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和再创造的水准,才能使人物形象既不雷同,又个性鲜明,可感可观,呼之欲出。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
   1.虚实相间,过目不忘。
   (1)如“卫星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哥哥,感觉身上的筋骨被抽走了。小嘴巴一撅一撅的,像浮在水面缺氧的鱼儿。”其形象的表现了卫星听到妈妈是后妈时内心的震动与神情诧异。
   (2)“妈妈晃着胖胖的身子走进了脑子里。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咚咚的脚步声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妈妈先是咯咯地笑着,周身的肉一颤一颤的。”“眼睛像挤牙膏似的,很快挤出泪来,她掏出手绢揩了几下,眼角的笑纹怎也揩不掉,身上的肉仍在颤抖”。
   “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显得干练。“咚咚的脚步声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人未出场,脚步声先到,并且“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气势,为后文敢说敢当,敢爱敢恨,百折不挠,“说一不二”的女强人定下了基调,埋下了伏笔。
   这“一撅一撅”,“一颤一颤”,“挤牙膏似的挤出的泪”,“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以及“抹不掉的皱纹”,“肉仍在颤抖”等等动态的表现,外貌的描写,借助了人物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或虚实相间,或从旁反衬,使人物一出场,其鲜明的形象就定格在读者的脑海里,鲜明而难以忘却。
   2.意识而流,剥茧抽丝。
   (1)一开篇,作者就将传统意义上的“狼外婆”似的“后妈”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给“卫星”心理一个下马威。如“卫星的脑子里镜头一闪,妈妈突然满脸乌云,手里倒拿着鸡毛掸,光亮的掸柄像闪电似的,不停地在卫星面前划过,炸雷般嗓子一阵阵响着,吓得卫星魂飞胆丧,整个身子似乎被那雷电劈得支离破碎……”紧接着,作者顺着“卫星”的“意识流”,循着被哥哥抛出的那颗“后妈”的石子在心灵的湖面上激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2)“卫星想着很奇怪,爸爸应当知道啊,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的亲生妈妈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纠结起来,如一团乱麻,一股脑儿堵在卫星的心口上,卫星感到闷得慌,他要找哥哥仔细地梳理开来”。
   作者下文就顺着卫星的这条思路,犹如剥茧抽丝,一步一步的将笼罩在卫星心头疑云一层一层的拨开,将缠绕在卫星心头的“乱麻”一根一根地理出,将世俗的偏见强加给“后妈”的不适之词,在“后妈”的自我道德行为的完美之下,一步步“功德圆满”。最后,让后妈与老爸,后妈与卫东、卫红、卫星一家五口,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血浓于水。让人深切感到:后续之妈不是亲妈,胜似亲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厚妈”——厚德之妈,后福之妈,厚恩之妈。其形象就鲜活在作品中,深刻的印记在读者的脑海里,铭刻在儿孙的心目中。
   四、细节描写,入木三分。
   在小说的创作中,致密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后妈》中,作者很注重运用细节描写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比如:
   1.小说一开始,当卫东向弟弟道出“妈妈是后妈”时,作者设计了一个扔石子的动作:“卫东边说边使劲地掷着石子,石子飞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
   这个看起来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但实际上是作者精心设计所为。其中有一石三鸟之妙:
   此举为小孩之常态,富有明显的儿童气息。试想,如果是成年人去表现这一举动,那可就不伦不类了;
   (1)石子飞出的轨迹也很有意味:它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偏偏是弧线,还是美丽的弧线。弧者,圆之廓也。通常,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由此看来,作者将其描写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在细微之处的致密是很见功夫的;
   (2)石头“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远,应该是一个心理距离,绝非实际空间距离。其蕴含着这个后妈与世俗的后妈相去有一个很远的差距。为下文“完美”的后妈形象塑造在心里做了一个铺垫;
   (3)“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石子落到很远处去了,话的分量却砸在近处的小卫星的心灵上了,让卫星幼小的心灵承载了沉重的负荷。其印记深深地烙在幼小的心灵上,犹如石破惊天,回声折射出内心的震悚,感觉的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般重重的一击,留下的必然是内心深处震撼的一声“闷响”。
   2.卫东“一把逮住卫星的小手,放到鼻子边嗅着。卫星心头一热,感觉哥哥的气息一下子传递到自己的心坎上”。这“一逮”、“一嗅”、“一热”、“一传”,用词精当,表意精确,极为传神。把兄弟之间的血脉之情瞬间融为一体,亲密无间。读来无不为之心动。
   3.“妈妈低头深深叹了口气。那声叹息,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到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卫星暗暗窃喜,迅速踩着那块闷响的石头,从冰窟窿里爬了出来”。
   这里运用通感,将“深深的叹息”化为“重重的石头”,将“声息”转化为“重量”,又将“重量”演化为“闷响”,将响声虚拟成一块“石头”,将听觉与触觉打通,让其随着“叹息”声的止息而释怀——“从冰窟窿里爬了出来”。这样的一个极其细微的心理细节描写,把母子之间同呼吸、共哀乐的感情表现得生动而又具体。读起来可感、可触,颇具文学色彩。
   4.“卫星从妈妈身边经过时,妈妈抬头看了他一眼,卫星怔住了——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卫星心中咯噔一下,赶紧寻来毛巾,妈妈停住手,仰着脸,任凭卫星在脸上一下又一下地擦着,擦出一道道笑纹来。一切都在默契中过去了,过去之后,卫星才想起她是后妈”。
   (1)这段近乎白描的写意,用语准确而表意形象。“卫星怔住了”,之所以“怔住”,是因为“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更因为这些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亮闪闪”,多么炫目!“像星星”,多么晶莹!反映的母爱的光辉,折射的是“后妈”的崇高!
   (2)“卫星心中咯噔一下”,这一“咯噔”,既是回应篇首的“闷响”,拟声对拟声,何其工整!又是人物内心感情因深深的触动而升华,因而情不自禁地找毛巾,还是“赶紧”的为“妈妈”擦汗,“妈妈停住手,仰着脸”,多么真切!“任凭卫星在脸上一下,又一下地擦着,擦出一道道笑纹来”。这“一仰”、“一下”、“又一下”直到“擦出一道道笑纹来”,简直就是一段DV,就是一个现场直播的短剧,何其鲜明、何其融洽,何其感人!
   (3)直到“过去之后,卫星才想起她是后妈”。看看作者是何等的高明!仅这样一个短短的心理独白,就足以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5.“卫星抓来一条大青虫,偷偷塞在那个姓王的坏蛋枕头下面。卫星本以为会发生有趣的事情,谁料到,那坏蛋的头挨上枕头一会儿,便呼噜呼噜起来,把卫星也带着睡着了。平静地度过一夜后,卫星的心像猫爪似的,他又偷偷地揭开枕头看,那条大青虫被压成了一副干瘪的皮囊,满腹的浆汁浸透了枕套一大块。卫星不甘心,又将那副干瘪的皮囊装进枕套里面——让它陪着坏蛋一起腐烂发臭,永世不得翻身”。
   (1)这个“偷偷塞大青虫”的细节,把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读者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到了幼小的心灵蕴藏着那股不屈的反抗精神;从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到了强烈的复仇火焰之猛烈。
   (2)一个敢于斗争,并且善于斗争的“小人物”的形象鲜活地跃然于纸上。
   像这样致密深刻,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在文中不一而足。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许,该文被推为绝品,这又是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吧。
  
3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1-19 15:13:27
  五.辞章驱遣,出神入化。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修辞是对语言三要素的综合性艺术加工及其生动形象效果的再现,是语言三要素的高级体现。作者在本文中的驾驭语言的功力,体现在擅于运用多种修辞格,或状貌、或拟声、或通感、或体味,多角度描摹,多层次渲染,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把客观环境描绘得色彩缤纷,把社会生活展示得精彩纷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面其人等是本文的又一大亮色。
   人们说汉民族语言是世界语言之林中最具表现力的语种,大多是从修辞学的角度下的定义。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本民族语言的修辞格,有大小六、七十类之番。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也有十几类之多。本人仔细阅读了该绝品十余遍,大略梳理了一下,本文十分娴熟地运用了修辞格的地方有二百来处。几乎体现在每一个段落的每一个情节。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可见一斑:
   1. 大量生动形象比喻的运用。
   在比喻的运用方面,笔者对本文的比喻手法做过详细的统计,并且用数字做了标记。归纳起来,大略有100余处之多!仅1、2节中,大致表现出来的比喻手法就有25处。比如:
   (1)“卫星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哥哥,感觉身上的筋骨被抽走了,小嘴巴一撅一撅的,像浮在水面缺氧的鱼儿”。
   (2)“显得有些紧张,弯腰不去捡石子,而是捏住卫星嫩藕般手臂”。
   (3)“天空湛蓝,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像无数的松针,刺得卫星睁不开眼”。
   (4)“卫东说这话时,表情极其严肃,像交待一项特殊使命。”
   (5)“卫星像在电影里看过这情景,他努力想着,脑子里闪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却怎也找不到合适的角色”。
   (6)“这些问题纠结起来,如一团乱麻,一股妈妈突然满脸乌云”。
   (7)“手里倒拿着鸡毛掸,光亮的掸柄像闪电似的,不停地在卫星面前划过,炸雷般嗓子一阵阵响着,吓得卫星魂飞胆丧,整个身子似乎被那雷电劈得支离破碎……”
   (8)“脑儿堵在卫星的心口上,卫星感到闷得慌,他要找哥哥仔细地梳理开来”。
   (9)“那些往事,在卫星的记忆中原本是一张白纸,白净的没有一点斑痕”。
   (10)“只是故事中很少有他的内容,他有些不满意,像是一碗汤里少放了调味品,让他喝着有点寡淡”。
   (11)“卫星打了个寒颤,猛然睁开眼,抬头警觉地四处看,开阔的草地一览无余,远处传来虫儿吱吱叫,声音锉得耳朵眼里直发痒”。
   (12)“不一会儿,灰尘将妈妈的头发染得发黄,如一堆乱糟糟的玉米须子。不一会儿,灰尘将妈妈的头发染得发黄,如一堆乱糟糟的玉米须子”。
   (13)“卫星怔住了——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
   (14)“卫东一直倚在房门旁,远远地盯着卫星给妈妈擦汗,目光像一张网,把卫星死死网住。卫星替妈妈擦完脸,卫东拽住那张网,一个劲地摆手把卫星拉到面前,卫星不停地扭动身子,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儿”。
   (15)“星咧嘴侧过脸,看见那个榆树皮模样的老头,周身散发着柴火和油烟搅合的味道”。
   (16)“洗完头,卫星坐进木盆里,感觉水依然烫,像是有无数只小虫,不停地咬他的屁股,咬他的小鸡鸡,咬得他渐渐不觉得水烫了”。
   (17)“这时,一个男孩急冲冲跑来,人刚站在门前,声音像打机关枪似的一串串乱飞”。
   (18)“妈妈听到消息,真的像中了子弹似的,浑身一怔,脸色苍白起来”。
   (19)“慌忙丢下穿了一条裤腿的卫星,随男孩像风一样朝事发地跑去”。
   (20)“身边睡的哥哥不知去向,盖的被单像一团皱巴巴的纸,扔在床角处”。
   (21)“屋里很安静,阳光透过那扇木制的窗户,悄无声息地铺在床前的地上,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映着窗户的格子,还有窗外摇曳的树枝”。
   (22)“卫星翻身下地,踩过那面镜子,镜子安然无恙,依旧明晃晃的”。
   (23)“妈妈正在忙着给卫星洗脸,爸爸的话里有一根柔软的线,瞬间把妈妈的目光牵了过去”。“闺女还好吧?我买的衣服穿了吗?”
   (24)“卫星看到妈妈问这话时,眼里闪着光泽,比河水的波光还要清澈、柔和”。
   (25)“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也变得沉重许多,压得人直喘粗气。卫星的目光不停地扫在爸爸和妈妈的脸上,似乎触到了冰凉的岩石,一点表情都没有”。
   好了,这已经有点像中药方了,仅前两节,大略看来,就有如此之多精彩。除此以外,剩下的10节中,还有近70几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生动形象比喻的成功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以及表现力。由此可见,本文在辞章修饰方面,单就驾驭比喻方面的词采,足以见证其语言禀赋与厚实的底蕴。
   2.多种修辞手法交替使用。
   (1)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比如:
   A.“石子飞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暗含“此后妈”与“彼后妈”之差距。“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其深层次的含义在于给卫星心灵上带来的沉重感。
   B.“一觉醒来,屋里空荡荡。卫星大声喊妈妈,声音撞在墙壁上又弹了回来。”
   本意是写回声,其深层次的寓意在于表现时局的险恶,象征人物性格的坚强与不屈。
   C.“目光很快从妈妈和卫红消失的背影中折断了,落在了脚上那双白色运动鞋上,鞋帮有点脏,他赶紧拿来湿毛巾,仔细地擦着。污垢渐渐没有了,卫星心中的歉意却越擦越多——那是卫红给他买的鞋。”
   “从妈妈和卫红消失的背影中折断”,这个句子是很见功力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禀赋,其中“消失的背影”意味着“妈妈”、“姐姐”的道德行为,“折断”一词很具匠心,在自我反省中,“折断”的是原先错误的认识与反省后重新确立的新认知之间的链接,找回的是悔悟,是惭愧,是愧疚。这里是借“目光”写自省,借“擦鞋”表忏悔。
   D“可是三年后,妈妈走了。逝世前,像一支即将耗尽的蜡炬,慢慢地燃烧,直至熄灭”。
   这句话借烛喻人。借写蜡炬比喻“后妈”的无私奉献,进而赞扬“后妈”“蜡炬成灰泪始干”伟大人格。
   (2)多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贯穿全文。
   除上述几种修辞手法外,还成功地运用了比拟、夸张、设问、反语、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及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
   (3)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从社会到家庭,从个体到集体,从情感到生活,从视觉到嗅觉,从触觉到听觉等多角度,多层面,突破了2维的界面,从3D的视觉展示了立体的空间状态和人物的形象特征。全方位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动了阅读的兴趣,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进了亲和力,增强了感染力,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主题的认同。
   《道德经》里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其意思是说,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道德信念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轻易失自己的道德情操。当一个人一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就能让子孙永远怀念,“祭祀不辍”。
   回顾全篇,作者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后妈”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在两万余字的篇幅里。用主人公几十年的厚德懿行恩泽子孙,匡正了世俗的偏见;为“后妈”正了名,为自己盖了棺。在世人的眼里,屹立起一座不朽的功德牌坊;在儿孙的心里,树立起一块不磨的世代丰碑!
  
4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1-19 15:14:57
  欣赏社长美文,让晚霞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问好,遥祝愉快!
回复40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1-21 17:24:37
  感谢晚霞社长的精心评析,写得不好,过奖了。
共 47 条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