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梧桐小说】蕙嫂

绝品 【梧桐小说】蕙嫂


作者:海静江澜 童生,721.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30发表时间:2014-06-09 21:59:53
摘要:女作家童某为了创作和体验生活的需要装扮成农村妇女,以“蕙嫂”的身份到西湖边的陶公馆做娘姨。蕙嫂的一些不符合农村妇女的细节被陶太太发现。陶太太随即对蕙嫂进行了一些考察。蕙嫂的勤快、贤惠很快得到太太和小姐的喜欢。特别是在陶小姐发病送往医院的途中,蕙嫂表现出了忘我的精神,并在后来与小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蕙嫂最后离开了陶家,并留下一封信告知陶家母女自己的真实身份,蕙嫂走了,她在陶家的一切留在了陶家母女的记忆里。

【梧桐小说】蕙嫂
   刘妈刚在膺白路的路口站了一会儿,蕙嫂就快步赶过来了。
   “让你等急了吧?”蕙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要紧的!老乡看见了吗?”刘妈微笑着,却装作若无其事地观察着蕙嫂的眼神。
   “看见了。”蕙嫂看着刘妈,表情显得十分坦然。
   刘妈点了点头,感慨地说:“在外边做事都不容易啊!老乡应该常看看的。”
   蕙嫂表情中有一分认真和庄重:“是啊!”
   晚饭后,刘妈在陶太太的房间里对陶太太说了下午看见的事情。
   陶太太思索了一会儿说:“看来蕙嫂肯定不是一般做娘姨的人。”
   “噢,我想起来了:上次林医生来给蕙嫂看病,他说蕙嫂跟他说话用的是标准的国语。当时我没有注意,现在我相信林医生的话了。”
   陶太太对刘妈说:“刘妈你去忙罢,让我好好想想。不要对任何人讲起这件事。”
   “是,太太。”刘妈说完走了。
   陶太太脑海里又出现了阳台上蕙嫂的胸罩。那位书卷气的女子看来是蕙嫂的好朋友或者是同学。有一点可以肯定了,蕙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是她为什么要到陶公馆来做娘姨呢?而且还装作没有文化的样子。从刘妈的叙述来看,蕙嫂也不会因为生活所迫做娘姨的。说她来这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也实在不像。蕙嫂那善良的目光和大方的举止都让陶太太不愿意往坏的方面去想。
   夜晚已经到了万物沉睡的时分,陶太太还坐在单人沙发里思索着,眼前尽是蕙嫂,蕙嫂的微笑、蕙嫂在擦地时的动作、蕙嫂背着陶小姐时那种忘我的神情。万一她真是……不可能的!人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蕙嫂那双秋水般的大眼睛是清澈无比的。如果隐藏了什么,那也只有隐藏了尚未流露出的,更深一层的智慧与涵养。
   小楼内外十分静谧,甚至偶尔有一片落叶掉在地上都可以隐约听得出干枯的质感。
   楼道里传来了脚步声,陶太太一听就知道是蕙嫂的脚步声,那脚步声较之平日里蕙嫂鞋子落地声要轻了许多。陶太太猛地站起身来,那去开门看一下的念头刚刚闪现就被压下去了。
   脚步声下了楼。陶太太来到窗前,拉过那一束没有展开的窗帘遮住自己的脸。
   蕙嫂出现了,她穿着陶小姐送她的外套,婀娜的身影在夜色下增添了几分神秘。或许是夜晚的凉意,她两只手臂交叉在身前,微微低着头,脚步有点急。只见她在走出十几米远的时候回过头来望了一眼小楼。虽然在黑暗中看不清她的眼神,但那回望的姿态像是对旧地的留恋。蕙嫂继续向前走着,在临近大门时又回过头来看了一眼。
  
   夕阳中的院落在渐渐告别自然中色彩的缤纷,小楼看上去更有一层迎接夜晚安顿人的温情。随着夜幕的降临,泥土与树木的气息让人更深刻地感知着自然。
   陶小姐脚步比平时稍稍快了一点,因为书包里有前几天游西湖拍摄的照片,尤其是她和蕙嫂合影的那两张特别好。
   她轻轻地走上二楼,路过陶太太房间时,房间关着门,她顾不上去母亲的房间,径直奔向楼梯。
   陶小姐在楼梯上叫了声“童姐!”平日里蕙嫂那声好听的“诶”声却没有响起。陶小姐来到蕙嫂的房门口,急忙打亮了灯,蕙嫂不在。床铺收拾得很整齐,窗帘也拢在一边。那把藤椅靠在写字台前,很自然地留了一个倾斜的角度。
   陶小姐立刻来到二楼。
   陶太太站在自己的房间门口。
   “妈,童姐呢?”陶小姐急切地问道。
   “她已经走了。”陶太太平静地说。
   “走了,离开这里了?”陶小姐问得很认真,睁大的眼睛在等待着陶太太的回答。
   “她留下一封信的。”陶太太转身朝屋内的梳妆台走去。
   陶小姐跟在母亲的身后,那表情像是急于看一个关系重大的结果。
   陶太太把一封信递给陶小姐,她的表情有点神秘,眼中的微笑却很温馨:“看吧!这就是真实的蕙嫂。”
   陶小姐急切又兴奋地从信封里抽出那张折叠的十分整洁的信纸,那上面的娟秀字体立即映入眼帘,“陶太太,倩西妹妹:请原谅我不辞而别……”
   陶小姐读着信,眸子渐渐亮了起来,嘴角也挂上了微笑。
   陶太太感慨地说:“难得她这么有心,真是个有事业心的女子。我说怎么一开始看她就和别的娘姨不一样,这么好的气质,原来是这样的。我在《南风》上看过她的散文,文笔很美,更有几分经过坎坷磨砺的醇熟,清贫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的学者更有刻苦的韧性。”
   陶小姐看完信,望着窗外,像是在想象着蕙嫂真实的样子:“她说在东钱湖边长大的,水边长大的女子必然是有灵气的。”
   陶太太说:“东钱湖我去过的,虽然没有人工雕饰,那灰绿色的茫茫湖水却有一种宁静的美,烟波中藏着浩气。蕙嫂那水灵灵的样子,还有质朴善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陶小姐看着陶太太:“还叫她蕙嫂啊?”
   陶太太深情地说:“在我心里她永远就是这个蕙嫂,她已经用全部的心血和真诚成功塑造了这个蕙嫂。”
  
   完

共 3206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作者在这部情节并不复杂,几乎没有什么波澜曲折的作品中,却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大家风范。作品中一位化名蕙嫂的女作家,为了体验生活,走进一家高级干部的家庭中做保姆。蕙嫂表现得非常出色,与女主人母女相处也十分和谐。女主人陶太太,还是从细微的蛛丝马迹看出了一些疑惑。最后惠嫂用自己几乎完美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主人的信任。她却留下一信不辞而别……作品戛然而止。这部作品的突出成功,在于下面几点:一,作者成功营造了一个符合情节需要和人物刻画的特定环境,对这个环境的描述十分细微,正是这样的细节,大大提高了作品给读者的真实感。二、作品没有采用起伏跌宕的情节,却是在几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人物十分贴近生活地展示出来。三、作品在人物刻画上非常注意运用了小说创作的肖像描写技能,从人物的面貌、体态、语言、心理活动,以及衣着等种种细节着笔,给我们精致地雕刻出几个主要人物。四、作品反映的是普通生活场景,却透过这部作品,表现出社会的主旋律。非常感谢赐稿梧桐文苑,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可以看到你更多精彩作品。【编辑:江南铁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103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727第43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28 09:20:37
  祝贺江澜佳作喜摘绝品,问好,祝夏安。
回复11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8 11:48:36
  谢谢社长再次鼓励!共创江山美好未来!
12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8 11:53:40
  真诚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好激动!以后加倍努力,为繁荣江山尽力!
13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5-07-29 10:55:16
  这是一篇有家国情怀、情感细腻的小说。我们感觉这篇文字温暖感人,注重人物刻画,侧重利用情景交融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故事情节,展开故事发展,用散文般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娓娓道来,清秀飘逸。推荐阅读。
回复13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9 13:21:51
  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给我的鼓励!也感谢江山给了我们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文友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平台,能把自己的心血与所有热爱文学事业人们交流。真诚的感谢!祝江山繁荣!
   有一次,我去东钱湖游玩,多年未见的湖水很让我感慨!当时就很想把家乡这个日新月异的美丽湖泊通过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表现出来,她身上应具备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聪慧、婉约。这个美丽的女性用清贫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来表现更为合适,而东钱湖没有西湖来的娇艳、华丽,所以我把蕙嫂定格为在东钱湖边长大的。故事中,蕙嫂说过,她的家乡也有一个挺大的湖,山清水秀的也很美,还有蕙嫂在西湖划船的那段都是为了最后陶太太点出蕙嫂出身于东钱湖边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做铺垫。
   陶太太这样一位官府的太太,她本人是比较善良的,但她身上的官太太的机敏、圆熟、老练都要表现出来。因为她和蕙嫂有相同的一面;知性女子的底蕴,审美的高雅,自然也有明显差异的一面:陶太太养尊处优的生活品味和通过奋斗成为作家的蕙嫂吃苦耐劳的区别。
   陶小姐是一位天真的少女,她纯洁、善良。我通过蕙嫂和陶小姐在西湖扔面包片喂鱼的细小情节把她们俩区别开来:陶小姐把面包扔进湖水里是毫无顾忌的,她毕竟没有艰辛生活的经历;蕙嫂就不同了,她先是犹豫,后来把面包撕成更小的一块块投入水里。
   总而言之,想通过作品表现中国女性,美的一面。希望我们这个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面能够传承、发扬!
14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11-19 23:06:04
  水灵知性,蕙质兰心,一篇从水乡里走出的文字,赋予蕙嫂这个有血肉的人物。什么女人最美,淡淡的朴素中透着优雅便是美
   本文同样鲜活的人物陶公馆的太太和小姐,一样散着幽幽的知性和善良,也因为这层善良,让刘妈,老张,陶次长这些着墨较少的人物立体起来,烘托出蕙嫂秀外惠中,勤快沉雅的特点
   景物描写和细节刻画更是一大亮点,本文的背景是在1945的战后,以游湖,登塔和炸废的桥作为反差,可以窥见出一丝家国情怀在里面
文盲
回复14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11-21 08:56:13
  谢谢甲申社长的赞誉!
15 楼        文友:宏声        2016-10-07 05:57:20
  欣赏老师佳作,取老师艺技之长补吾之短。只有学习才会进步,只有谦虚做学生才会学到知识。江山是培育文新人的大学校,有缘相聚相识友谊万岁!老师的佳作吾常读下去。
回复15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6-10-24 16:36:22
  谢谢赞誉!共同努力!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