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评论】旧瓶子装新酒

精品 【江山评论】旧瓶子装新酒 ————试析山地小说《遗忘》的艺术特色


作者:玉心 秀才,251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84发表时间:2014-07-08 20:13:40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山地的小说《遗忘》也可作如是观。众说纷纭之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文本作出个人的见解。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一样,凸显个性,是一种难得的文风,不必求同,尽可存异。杜工部有言,不恨新奇恨雷同。从艺术层面而言,雷同等于自杀的行为。求新,才能发展,才能使读者获得别样的美。
   山地的小说《遗忘》正是这样,名为遗忘,实写铭记,逆题而上,立意不俗。大家都应召而起,纷纷叙写遗忘的故事,山地却在大家公用的旧瓶子里装上自家的新酒,借遗忘写难忘。
   记忆,是有选择的。遗忘一些事情,正是为另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腾出空间。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遗忘,正是为了深深铭记。一篇《遗忘》读下来,竟无一字不是铭记。张永红通篇的回忆,是铭记;黄云山数十年如一日地关注张永红母子,是铭记;黄云山日记中对那个叫喜秋的卫生队战士的感恩,是铭记。人生至爱当铭记,救命之恩当铭记,生育之恩当铭记……
   作者并不平铺直叙,而是有意采取回忆的倒叙方式,架构起全篇小说的主体。这种书写方式本身,就是与遗忘这个主题相抗衡的。统而言之,小说文本正是建造在铭记之上的一座美轮美奂的七宝楼台。
   开端的满月宴本是寻常,爷爷为孙子起个名字也是寻常,可在这一重又一重的寻常的举动之后,来了个不寻常的动作:张家的新生儿却取姓为“黄”!这不由人不拍案惊奇!怎么回事?一个“包袱”抛出来,吊起读者的胃口,引领满怀好奇的读者走入那曲曲折折的历史幽径。悬念的巧妙设置,让人感觉新奇,欲罢不能,只有一直读下去,好看穿谜底。以一个孩子的命名切入,切入点虽小,却是单刀直入,直奔主旨。
   第二章的新奇之处,在于抛开前面不提,借用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蓦然闪回到几十年前的场景中。张永红的一段回忆,让读者跟随着进入那个荒谬的年代——反常的政治环境只要求一种声音出现,反之,则被视作异端,全社会对之同仇敌忾。整个社会以阶级划分敌我,以阶级辨识善恶,以阶级判断是非,用所谓的政治路线把人简单地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革命群众与阶级敌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普遍的场面处处发生着:批斗。作为毛主席的好孩子之一——红卫兵张永红,面对的批斗对象是自己的老师黄云山——红色社会的黑五类之一,自是充满了阶级仇恨,义愤填膺,拳打脚踢,恨不能诛灭之而后快!在那个年代,疯狂的激情不可遏制,冲昏了人的头脑,人与人的关系遭到全面冲击,社会伦理不再能约束人的行为,让人血脉贲张的标语、口号、宣传,极大地鼓舞了人性的阴暗面,恶之花陡然开遍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中国之大,竟找不到一方残存的净土……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亲友攻讦,长幼失序,乾坤颠倒。生存法则以阶级立场为准,舍此,则上纲上线,戴高帽,划等级,搞批斗,文斗很快演变到武斗,真个是河山变色,乌烟瘴气,一地鸡毛,不堪收拾。动辄掏出的那个红宝书,是伟大领袖的象征,大有古代圣旨的意味,是持有者的一种凭恃,一种貌似强大的狐假虎威。
   17岁的张永红,血气方刚,正是“戒之在燥”的年龄段,不能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时下方兴未艾、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体验一把“弄潮儿向潮头立”的刺激与快感。他自己所改的名字,也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诸如此类的名字,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中很有普遍性,什么“跃进”、“建设”、“红卫”等等,非常之多。
   至此,又一个悬念出来了。张永红母亲为什么不让儿子批斗黄云山?为什么要说,批斗谁她都不管,就是不能批斗黄云山。读者不禁要和张永红一样,在心里画个问号。而张母给出的理由是,黄云山对张家有恩。这么笼统模糊、大而化之的理由,哪里能够解开读者心头的疑团?!张永红又哪里肯听?红宝书有言,宁要无产阶级的草,不要资产阶级的宝,要谨防阶级敌人的“糖衣炮弹”。若说是黄云山代管年幼的张永红时为他煮鸡蛋过生日的事情,那算什么“恩”,分明是“糖衣炮弹”么!
   第三章,奇在欲说还休,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惜墨如金,以简省的语句概括黄云山的身世,只说在张家做过长工,当过几个月的国民党兵,后随所在部队投诚解放军,参加过朝鲜战争,在战场上负伤。按说,这样的人,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可是,在那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的荒谬政治环境下,短短几个月的国军生涯,足以使黄云山背负不可推卸的罪名。平反后,黄云山一直独身,这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民以食为天。上层政治决策的失误,导致全国大面积的人口在饥饿的生存线上挣扎。无数的人为此患上可怕的浮肿病,不治而亡。我的外婆据说就是死于这种病,像小说中张永红的母亲一样,每每省下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给生长期的孩子们吃,结果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全身浮肿去世。张永红的母亲晕倒后,张永红还以为母亲怪他不听话,生气而晕倒。谁知一旁挨批的黄云山倒是知情人,一言断定张永红的母亲是饿晕的,并慷慨献出自己积存的口粮。
   小说的叙事在此又显示新奇的手法,时空交错,叙述黄云山平反后独身之谜,又跨越到1989年,叙述黄云山因救张永红失足落水的儿子小张波丧生之过程。
   第四章,新奇之处在张永红母亲对黄云山去世的反常反应:悲痛欲绝,超乎想象。用张永红的话讲,就连张永红的父亲死,也没见母亲这么悲痛过。又一个谜团悄悄埋下。母亲带张永红上黄云山坟前祭奠,揭开黄云山身世之谜。
   第五章,奇在回忆之中隐藏回忆,环环相套,像俄罗斯的套娃一样,打开一个,里面层层叠叠还有的是。在张永红的回忆中,插入张永红母亲的回忆。原来,母亲也是苦命人,曾是张家的丫鬟,与时为张家长工的黄云山年貌相当,情投意合,私定终身。不料早已娶过三房夫人、不能生育的张家少爷对这个丫鬟有意,在得知二人偷食禁果,导致丫鬟未婚先孕的情况时,并不愿成人之美,反倒堵截去路,要挟威逼,迫使丫鬟成了自己第四房夫人,并让黄云山发了重誓,远走他乡。
   如山路弯弯,一道道走来;如包在帕子里的珍贵物品,一层层打开。行文至此,读者方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切谜团有了答案。哦,难怪张家这个孩子要姓黄!难怪这个孩子要叫喜秋!难怪黄云山不记恨张永红的无情批斗,反而在得知张母晕倒后,第一时间主动奉献出自己私藏的一袋子苞米面!难怪黄云山平反之后一直独身!难怪张母在得知黄云山的死讯后那么哀恸!难怪不识水性的黄云山见到小张波落水后不假思索舍身相救!
   正是心中有深深的情义在!当初的誓言,是为了换回心爱的人的性命;后来的不愿提及,是担心影响孩子的前途;再后来自甘做个隐身人,游离于幸福团圆的家庭氛围之外,是为了不干扰孩子的正常生活。其心拳拳,其意沉沉,苍天可鉴!黄云山当年许下的是遗忘的誓言,可是,又何曾一时一刻忘却得了?!几十年来,他一直默默关怀着所爱的人。为了成全所爱,黄云山有种种的不得已。不得已离去,抛下相爱的人;不得已缄默,有子不能相认;不得已承受,子对父的揪斗;不得已守望,一回回相望不相亲!黄云山作出的抉择是退后一步——隐身,让爱隐身,让情隐身,让身份隐身。一生的隐忍,一生的不透明身份,涵盖着多少悲辛!有情人难成眷属。悲剧,正是把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撕裂了给人看。美,而得不到成全,正是打动人心之处。造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从小说中,我们大概可以读出一些什么。
   秘密的当事人一个个撒手人寰,背负秘密的生活无比沉重。离世的人,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解脱。而留给生人的,是谨守秘密,刻意遗忘呢?还是选择放下,公之于众呢?当年的黄云山,选择的是遗忘,背负着这个沉重秘密生活,一直带进坟墓,但实质上并没有忘记;当下的张永红,选择的是铭记,他宁可背负私生子的名声,宁可承受子斗父的良心拷打,也选择尊重历史,尊重掩埋在久远岁月中的一段爱。
   这部小说,奇就奇在:一个命名,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命名,暗含着多重的铭记。有不该遗忘的人间真爱,有不该遗忘的生死之交,有不该遗忘的体认历史、体认自我的反思。桩桩旧事,扣动心扉;桩桩旧事,刻骨铭心。于是,在孙子的满月酒席上,已成爷爷的张永红老人,不畏众议,断然揭开一段历史的面纱,还那段事、那些人一个真实……
   一点拙见:黄云山那个镯子与日记,似乎不必要,有点落入窠臼,对文章的主旨也无太大意义。不知山地兄以为然否?不揣浅陋,冒昧提出,仅供商榷,别无他意。

共 33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恨新奇恨雷同”,作者从作品《遗忘》不俗的立意,用一个老瓶装新酒的比喻,解读作品非凡的艺术性和其深刻的主题,遗忘其实是铭记。评论文章从小说的构思出发,把故事情节的设计奇妙地展示给读者,通过层层分析小说的新与奇,如山路弯弯,一道道走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原作的构思技巧。文章角度新奇,让读者再一次欣赏到原作非一般的艺术特色。原作和评论新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709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月夜独酌        2014-07-11 01:36:15
  不是一点拙见,而是真知灼见。乍看惊诧评者文才精华,见识学识,细想感佩玉心工作认真,用心极深。见识精准,入木三分,学识广博,旁征博引。行文稳重,然谐趣虽能提高读者兴趣,而这好象于文评不合适宜。此文评可做散文赏。
22 楼        文友:玉心        2014-07-11 07:21:37
  谢独酌师赏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3 楼        文友:罗伊        2014-07-12 14:55:21
  看完好友玉心的这篇评论,我脑子里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屋里放块小黑板,一个人站在前面主讲,从识字释词到句段以至全篇大意的解析面面俱到。由此可见玉心在这篇评论文章上下的功夫,欣赏,问好!
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回复23 楼        文友:玉心        2014-07-12 16:43:21
  谢罗伊友赏光!
24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4-07-12 20:32:17
  很有味道的文评。作者认真读了这篇小说,评论中规中矩,细腻、直白、恰当、理性。对于题目,我认为《旧瓶子装新酒》不错,文章的题目要符合文体,这个才是文评的味道;《不恨新奇恨雷同》有点杂文散文味道,不宜在文凭使用。个见。笑纳。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24 楼        文友:玉心        2014-07-13 12:42:10
  非常感谢文萃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文萃老师无私的帮助,真让我感怀!遥问,夏安!
2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7-12 20:43:53
  欣雨老师的点评很中肯!赞成!
回复25 楼        文友:玉心        2014-07-13 12:42:53
  谢山地兄关注!
共 25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