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一肩之隔(味道征文·短篇小说)

绝品 【流年】一肩之隔(味道征文·短篇小说)


作者:纷飞的雪 榜眼,33447.2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73发表时间:2014-08-17 11:00:42

【流年】一肩之隔(味道征文·短篇小说)
   五
   我和宁菲是同一届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大陆学生。那年,我们分别从上海和北京出发飞往香港,在香港机场的出租车扬招点不期而遇,并且坐上了同一辆车,一起走进了港大,又一起办理了入学手续,巧的是我们所选的专业都是建筑系。
   遇到了菲儿,我才知道什么是一见钟情,什么是见过就不能忘,菲儿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长相甜美,伶牙俐齿。菲儿在校园里走过,会吸引很多男生的目光,而菲儿就像一位骄傲的公主,穿着好看的裙子飘过。
   有很多比我帅、比我家境好的男生向菲儿发出了爱的信号。那天,学生会为新生举办了一场欢迎舞会,菲儿成了舞会的焦点,她坐在那里,俨然成了一个女皇,接受着臣子们献上的玫瑰,却不愿意与任何一位共舞。
   我坐在一个角落里,不敢上前请她,怕遭到她的拒绝而在同学面前失了颜面。最后,那场舞会,木讷的我一直呆在那个角落里。而菲儿,也只是与一位男生跳了一支舞。那位男生,据说是位港人,父亲从政,母亲从商,家境显赫。
   有时,我和菲儿迎面走过,也会互相点头微笑,然后,我看着她被那位高大帅气的男生拥着坐进宝马,随后奔驰而去。我一直以为我和菲儿之间不会再有交集,想不到大二新学期的一场意外撮合了我们。
   那日,我们上完晚自修课程,走出校园,菲儿和一群女生相约去学校附近的避风塘茶楼喝茶。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柏油路面湿湿的,地面上倒映出一片片绚丽的光影。
   菲儿从包包里取出一把折叠伞,随即撑开,对其中一位同学说,你们先去,我要去寄封信到北京,马路对面正好有个邮筒。我停在那里,看到穿着白裙子的菲儿像极了一只美丽的白蝴蝶,迈开步子飞向街对面那只绿色的邮筒。
   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响起,菲儿的身体飞了起来,缓缓地落在湿冷的地面上,一股红色的液体在她的身下漫延开来,染红了那条美丽的白裙子。有好几位同学发出了尖锐的惊叫声,我从街对面飞奔过去,抱起血泊中的菲儿,跌倒在地上,泪流不止。
   那个夏天的夜晚被包裹在一片浓重的雨雾里,我抱起菲儿,将她送到了医院。那天晚上的雨下得真大啊。雷声一阵接着一阵,打在我的心上。那个孤单的雨夜,我和几位女同学在医院手术室前的走廊里坐了一夜。第二天,天亮时,医生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说,命是保住了,但病人脑子里还有无法清理的淤血,可能会造成失明,还有她的右腿,可能会导致行走不便。
   我和两位女同学主动向学生会申请,轮流去医院照顾菲儿。几天后,接到消息的菲儿父母从北京赶到医院,在菲儿的病房里,我见到了她的父母。菲儿的母亲趴在女儿的病床前嚎啕大哭,她的父亲则是握着我的手连声说着感谢:这几天多亏你们几位同学照顾我们家菲儿,谢谢你们!小伙子,这是我的名片,你以后来北京玩,可以给我打电话。我接过名片,看到上面写着:
   北京连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宁连升
   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一个星期后,菲儿醒了。
   一个月后,菲儿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又过了一个月,菲儿出院了。她重返校园,找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怀恩。菲儿车祸住院期间,她的那位香港男友没有来医院看过她一次,菲儿回到学校后,也就和他断了往来。后来,我们顺其自然地相爱了,可在经历了那场车祸之后,菲儿好像变了一个人,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她看上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不然,她就会对着我大吼大叫。很快,我的经济压力越来越重,只好瞒着学校偷偷地做家教,没日没夜地设计图纸,应对越来越大的花销。我曾要求她和我一起回上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可菲儿不干。她说她不喜欢孩子,生了孩子,身材就废了,就会变成一个没人喜欢的黄脸婆。她不要自己成为那样的女人。
   苏怀恩,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做什么设计师,一个月就挣那几个钱,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以后,你怎么养我?
   苏怀恩,我们分手吧!
   这就是她每天要对我说的话,反复地说,反复地摔东西,经常化着浓浓的妆,去夜店买醉。
   而我的任务就是赚钱,赚钱,赚钱!
   大学毕业后,我成功应聘至香港高迪建筑设计院工作,而她却到处投简历,始终找不到适合的公司。就在那时,菲儿父母在北京的建筑公司遭遇了财务危机,濒临破产。菲儿回到了北京父母身边,我以为她此去不会再回香港,却不料在一个月之后又出现在我眼前。
   她依然美丽,但眉宇间难掩憔悴。她递给我一张纸条,转身离开。纸条上写着:怀恩,谢谢你曾爱过我。我终究是要辜负你了。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只是不愿意过那样的日子。我要嫁人了,嫁给一位港商。祝福我吧,怀恩,我会幸福的,你也要让自己幸福。
   终于,我还是失去了菲儿,任凭我怎么努力,换回的总是她的冷眼。加上工作上的不顺意,我决定辞去香港的工作回上海。
   六
   每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传奇,都有它内在的吸引力,像是吸铁石一样深深将人吸引。上海,这座城市,于我,便是如此。
   辞了香港的工作,退了香港租借的房子,也就结束了在那座城市所有的一切,事业、爱情都已归零。回到上海的第一个早晨,我睡到自然醒,穿衣洗漱,想去路口的书报亭买一份报纸,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企业可以前去应聘。
   下楼,我在公寓门口遇到了秦奶奶。秦奶奶坐在公寓门口择菜,她佝偻的背,瘦弱的身子,还有那一头银白的发,让我想起我的祖母。
   哎呦,是怀恩回来了。是该回来住住,你阿奶不在了,这屋子空着没人住,就发霉了。趁着天气好,把东西拿出去晒晒。
   你还不知道吧,我家明慧啊,去大西北了,说是医院领导的安排,参加一个医疗队,这一去就是三年啊,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怀恩,你回来的真不是时候,要是明慧知道你回来了,不知道会有多高兴,这孩子真是死心眼。
   我扶着秦奶奶在公寓花园里的长椅上坐下。她连着咳了几声,喉咙里有浓重的痰音,像拉风箱似的,发出“吼吼”的声响。
   怀恩,你阿奶真不容易啊。年轻时,嫁了个赌鬼男人整天不着家,婆婆是个抽大烟的,一家人靠祖上留下的一些家底过日子。你阿奶曾生下一儿一女,儿子一生出来就没气了,女儿不到一岁就病死了。你阿奶在医院干到退休还不肯歇着。后来,你阿奶救活了你,并把你抱回了家,整天围着你转,她是把你当自己的亲孙子养的!怀恩啊,要不是你阿奶治好了你的病,你根本活不到今天,可是你阿奶却早早地走了,她要是能再活几年就好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看着你成家,看到你的孩子出生啊!
   秦奶奶说着说着就流泪了,她说的这些,都是我不曾知道的。和祖母一起生活了二十七年,从我有记忆开始,我看到最多的是祖母的笑容,原来,她的一生中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苦难。
   阿奶——阿奶——这两个字卡在了喉咙里出不来。
   阿奶——阿奶——我只能在心里喊她,她在哪里?她能听到我在喊她吗?
   等到季节慢慢地从秋天转换到盛夏时,我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九个月了。白天,我在浦东一家设计院工作;晚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看书。在过去的那九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香港高迪设计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成立了,我被原来的上司招去做了设计总监。53室的秦奶奶死了,死于肺癌。明慧远在大西北参加医疗援救,也不见她回来奔丧。不久,明慧哥哥的孩子出生了,明慧的父母便搬去浦东和儿子媳妇同住,顺带照看孙子。53室房借了出去,搬进来一位从北京来的女孩。
   一日黄昏,我在公寓门口与她撞见。好阳光的女孩,那微笑多像金色的向日葵,她穿着天蓝色的T恤衫,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扎着一根马尾,青春靓丽。
   嗨,你好!我是安宁,借住在53室,你是住在55室的吧!以后,我们是邻居了,请多关照!
   我对着她笑笑,自顾自地推开公寓的门,朝自己的家走去。
   十几分钟后,她来敲门,递给我一份《申江服务导报》,这是我们报社新鲜出炉的报纸。这一期的“城市风”专栏有我写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张爱玲女士及她的故居常德公寓的,你有兴趣看看吗?
   我点点头,从她手里接过这张报纸。
   对了,向你打听一个人,听说这座公寓有位老奶奶,曾是张爱玲女士的护士,你知道她住在几室吗?
   我摇摇头,看着她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我的视线。
   七
   晚餐后,我拿出安宁相赠的《申江服务导报》,在“城市风”专栏,读到了一篇署名“安宁”的文章:
   这是七月的上海,这座城市的上空满满的全是栀子花的味道。黄昏时分,我从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出来,沿着南京西路走到常德路。站在常德公寓的对面,一眼便可望见常德公寓六楼的那个阳台。
   那是张爱玲笔下的阳台,若是在深秋,便可从这里望见愚园路上飘舞的梧桐叶。我记得曾在爱玲写的《太太万岁》读到过这样的令人心痛的描述:
   “阳台上撑出的半截绿竹帘子,一夏天晒下来,已经和秋草一样的黄了。我在阳台上篦头,也像落叶似地掉头发,一阵阵掉下来,在手臂上披披拂拂,如同夜雨……”
   这里是常德路195号。这里是民国女神张爱玲的故居。这是一座红白相间的意大利风格的旧式建筑。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代才女张爱玲就居住在公寓的6楼65室,那个阳台是爱玲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地方。老上海的风情在阳台外的那个世界里,而属于女神的那个世界却是孤单的。
   七十多年的岁月更迭,这间屋子不知更换了多少位主人,这里早就变了模样,除了几块能证明那段历史的铭牌,还有那孤单的阳台,斑驳的墙体,在这座老旧的公寓里再也寻不到当年的踪迹了。
   我是一个从繁华的京城逃离到这里的女子。没有人知道,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我自年少时读她的文字,读到心醉痴迷。我的心是被她的文字喂大的。我选择来到这座城市,就是为了想推开那扇紧闭的大门,去看看自己心中的女神曾经住过的地方,去她站过的阳台站上一会。
   常德公寓属于张爱玲的时代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风云中了。若不能推门而进,踩着陈旧的木楼梯,拾阶而上,去爱玲住过的65室感受一下女神的气息,那么,去公寓一楼的千彩书坊小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书坊是一间以张爱玲为主题咖啡馆,书架上陈列着张爱玲女士的书,还有旧上海的老歌,飘香的卡布基诺及足以令你味蕾生香的提拉米苏。
   ……
   读完这篇文,窗外已是夜色如墨。我下楼,想去一楼的千彩书坊坐一会。书坊内,有橘红色的光线一缕缕地溢出来,在夜色下,温暖又不刺眼。几乎是同时,我和那个叫做“安宁”的女孩同时推开了千彩书坊的门,然后同时来到书坊的书架前,几乎又是同时,将手伸向张爱玲的这本《半生缘》。
   我将这本书让给了安宁,重新选了一本《倾城之恋》。我点了一杯蓝山,坐在书坊的一角自顾自地品着。几分钟后,安宁从我身边走过,一股子栀子花的清香飘散在四周。那时,我正好端着咖啡送至唇前,有几滴咖啡晃在了豆绿色的桌布上。安宁坐在了我斜对面临窗的位置上,要了一杯卡布基诺、一份提拉米苏。
   此时的安宁,与下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装扮,她的马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头垂直的发。她穿着一件隐花唐装、一条白色棉麻裙裤,纤长秀逸,透着古典的雅致。
   我和她手里握着的都是张爱玲的书,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沉沦在各自的情节里。两个小时之后,我和她又几乎是在同时站起来去结了账,同时离开了书坊。推开书坊的木门,走出去便是一个浮华的世界,灯影人影车影交织重叠,城市的夜晚,依然有风吹过。一朵朵栀子花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在安宁的发上,花的香气附在她的身上,久久不愿离去。
   八
   我喜欢所有旧的东西,旧房子、旧家具、旧书籍、旧照片,最好旧得发黄,旧得长满青苔,旧得隔着千百年的光阴……这是安宁第一次来我家,她站在客厅的书橱前,望着祖母和张爱玲的合影说着。
   那时,我已经和她认识有半年了。她跟我说,她从北大毕业后,不顾父母的反对,来上海的报社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张爱玲。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要为她写一本书,其中有张爱玲在常德公寓的生活片段与情事,她租下53室,就是为了近距离地接触、感受。
   怀恩,你祖母年轻时真美!她是多么的优雅,她的眼睛多么明亮。怀恩,你能和我说说你和你祖母的故事吗?
   我从柜子里取来我与祖母的相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每一张照片的下面,祖母都标注了拍摄的时间、地点以及几行文字。
   安宁看得很专注,每一张照片以及文字说明她都细细地看了。一本三十页的相册,我们居然看了整整两个小时。第一页的那张相片,颜色已经泛黄,是祖母抱着才满百天的我在上海照相馆照的,我的胸前挂着一枚玉葫芦,用红丝线串着。最后一页上的那张,是我大学毕业的那年,祖母来香港大学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和她在沐恩堂前照的,这是我和祖母之间最后的一张合影照。

共 1926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人性、爱、恨都是文学作品不变的主题,一肩之隔,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所有这些情感。小说情节复杂曲折,以主人公苏怀恩为主线,描写了众多人物的情感经历和爱恨情仇,无不散发着人性之美。苏怀恩是一个弃婴,一个哑巴,但他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年轻人,极具才华,性格内敛坚毅。小说中的苏怀恩大抵上是一个悲情人物,他首先是一个弃婴和哑巴,却在学业有成的时候失去了收养他的奶奶苏美黎;为了挚爱的宁菲,他已经卑微到尘埃里,但还是没有能够留住她;他不爱明慧,却在酒后错把明慧当做宁菲,有了肌肤之亲;他深爱安宁,却在婚礼现场,意外地出现了他与明慧的私生子;他本与生母相认相亲,结婚日却成了母亲的忌日,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与安宁的结合,共同养育他和明慧的孩子,是小说给读者最后的希望。小说中描写了诸多女性,或知性清纯,或活泼开朗,或安之若素,或拜金虚荣,或雍容典雅,或爱恨分明,但无一不是体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例如宁菲,是现实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类女子,青春靓丽,楚楚可人,娇生惯养,受不得苦,但她也有理想有情谊,懂得感恩也懂得喜欢,可最终还是经不住生活的清苦,不顾苏怀恩的痛苦,离开时毫不留情,当自己的婚姻失败后再见苏怀恩的时候,旧情迸发,依然幻想着再续前缘。再说明慧,在文中,她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在她的心中,为苏怀恩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但她致死也不会明白,青梅竹马者难成眷属,过度熟悉难成爱情,她不顾一切地生下了与苏怀恩的孩子,这是一种为爱而殉道的精神,是宗教式的,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已经很难去理解,但它就是一种存在,我们不去评价它。安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完美的,她典雅高贵,又时尚清纯,知书知性,又善解人意,即有古典之美,又具现代之韵,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举手投足,很难让人不心动,她的结局,既有悲情,更有美好。小说整个故事的起点,是苏怀恩被生母的遗弃,这位生母,遭遇不幸的时候,因为恨,也因为无奈,遗弃了孩子,而当孩子成人后站在自己的面前,因为爱、也因为母性,相认了自己的孩子,同样是因为无私的母爱,在情绪失控后的安宁即将被汽车撞到的同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保护了孩子。她遗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却又领养了一个孤儿,苏美黎对苏怀恩视如己出,她也同样对安宁视如己出,她开始反对苏怀恩与安宁的结合,是源于母爱,她同意他们的结合,同样是出于母爱,这就是人性的自然属性。苏美黎,苏怀恩的收养人,这个年轻时与民国女神张爱玲有过交集的女人,有着一种圣母般的气度与雍容,有一种中世纪基督徒式的大爱与无私,她收养弃婴,视若己出,临终也不忘告诫苏怀恩不要记恨自己的父母,苏美黎是完美女性的经典,她是高贵的,她是美的,即便是死,也要死出一种仪态来。我读这篇小说,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有时是暗色调的,有时是明色调的,有时或明或暗,若蒙太奇手法。在描写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的时候,作者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幽深典雅的氛围之中,而小说中的两个完美女性,苏美黎和安宁,一个与张爱玲有过交集,一个在撰写张爱玲传,在追忆张爱玲的旧时光里,民国女神张爱玲成了苏怀恩与安宁的最唯美的媒人,意境隽永,格调高雅,暗处是张爱玲、明处是安宁,她们在不同的岁月里寻找着相同的情感,影像明暗结合,旧光阴与新时代,相互融合交集,恰如一本相册,泛黄的、数码的,前面是宽途,回眸已遥远。一篇用心铸成的小说,那么写作就是纠结的,也是痛苦的,小说中的人物之间,作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甚至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际遇,他们的距离和视线,我们看得懂,他们只有一肩之隔。已经不能形容我对这篇小说的喜欢,只能恭喜飞雪的又一篇力作问世,祝福飞雪,编者倾情推荐。【编辑:鸿渐于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180024】【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217第328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41 楼        文友:云山梦雨        2016-01-26 11:25:27
  我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这篇小说,任何赞语都显得很苍白。我只能说:我从中看到了怜悯包容的善心,也领略到驾驭复杂情节的技巧。
共 41 条 5 页 首页上一页2345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