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正向】党旗下的爷爷(散文)

精品 【正向】党旗下的爷爷(散文)


作者:夏以沫 秀才,1379.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88发表时间:2014-12-18 15:54:57

【正向】党旗下的爷爷(散文) 爷爷离开我们已整整15年了,可我常常不能忘怀。
   每每翻阅那本红皮金字的《毛泽东选集》,细细端详着珍藏在选集内那张千余劳模齐聚人民大会堂的黑白合影照,总觉无尽的眷恋。
   往事余绕,思潮如风。爷爷一生,追随党旗,情注党旗,爱洒党旗。党旗下的爷爷是名好党员。
  
   【追寻光明】
   爷爷诞生于1917年,湖北天门人氏。因父母的相继离世,他孤苦无依地在乡间地主家,度过了“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光着脚丫在雪地上放牛”的辛酸童年。
   16岁那年,爷爷正赶上“军阀混乱”的黑暗时代。持枪横行的官兵们强闯民宅,肆意地抓壮丁、欺凌弱女幼童,村民们的命运毫无保障,任人摆布。于此情形下,爷爷被赶出地主家,终日随着人群逃荒躲难,前途茫茫不知归处何方。正是那年,爷爷的右腿的小腿肚,被恶狗追咬,落下一处血淋淋、约碗口大小的创面。饿了好几天的爷爷,仍拖着伤腿,咬紧牙根随着人群一瘸一拐地前行,那深深浅浅的足迹,伴着点点殷红,默默地延伸到白皑皑的雪地尽头……
   上苍垂怜,将爷爷“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人生,改写在春暖花开的次年,并且带给他相濡一生的缘分。那天,爷爷随难民们逃离至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当他们经过清静地、名为王家湾小巷落,爷爷无意间经过一户大宅院,饱经饥饿和流离他被院内炒花生的香味儿吸引驻足。这院旁搭建有小棚,棚内一位身材苗条模样俊俏姑娘,正手脚利索地翻炒着满锅的花生仁,旁边还堆有尚待加工的各式瓜子儿。姑娘忙碌着,任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儿,生机地甩动在前胸……原来这飘香四溢的手艺出自这位姑娘的好手。经过户主当场“面试”,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爷爷万幸地被留下,一颗餐风饮露的漂泊的心,终于安放在了这里。自此,爷爷成了炒坊里的“店伙计”,挑水,劈柴、烧灶火、搬运分拣,翻炒上架,包揽了所有的粗活重活;而他心上的姑娘,则负责招揽生意,眉目含着弯弯的浅笑,将包好的香味四溢的小零食递到客人们的手里。
   生意日渐红火,而那户主,多番考察这位善良忠厚、干活卖力的年轻人后,便萌生了当月下老人的念头。某日,他特意来到炒坊探姑娘的心意:“秀英丫头,你5岁那年被爹娘从云梦县老家卖到我这里来,就再也没离开过这炒坊。这些年来多亏了你替我打点料理。我呢,也相当于是你养父,给你牵牵红线的资格总该有吧。这位与你朝夕相处的实诚小伙子,你们相识于这兵荒马乱之年,也算是同命相怜,你可愿嫁他为妻相携一生?”闻言,姑娘颔首微笑,两片羞涩的红云染上俏面--爱情的杜鹃花,就在那一刻开得灿然无比。爷爷和奶奶的姻缘,便是来得如此地简单和顺理成章。
   世事难料,尤其是战乱之年。小两口成婚尚不到三年,那位户主说是出趟远门办差事,结果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而这期间正是武汉会战开始之际,日机疯狂地进行轰炸,几乎是血洗江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无数的房屋建筑、店铺门面被烧毁,最偏僻的角落里,爷爷奶奶苦心经营的小炒坊也未能免遭此劫难。因为极度的精神恐慌加上环境恶劣,当时奶奶怀的一对龙凤胎,虽是足月产下,两个小生命却均未能存活。躲藏在暗无天日的地洞内,爷爷强忍悲痛,安慰着身心受到重创泪流不绝的奶奶:“莫哭莫哭,咱还年轻!等赶跑了鬼子迎来胜利,养好了身子骨,咱想要有几个娃便会有几个娃,好生地养大咯,日后承欢膝下端来茶水孝敬咱们!”
   待熬过九死一生的劫难,爷爷凭着一身的好力气,成为武汉港务局的一名搬运工。百余斤的砖瓦、木材、建材,甚至一些日常家用品,源源不断地搬上板车,拖运到指定地点,再依次地、小心翼翼地卸货。
   国家正值劫难,生活颠簸流离。爷爷经常想,什么时候才有个安生的生活,光明在哪里?
  
   【光荣入党】
   没有大国,便不会有小家。这话当真不假。
   直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我的奶奶才怀上了第三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大姑妈。这一次,总算是母女平安。两年之后,我的二姑妈也平安无事地呱呱落地。因工作积级、表现突出,爷爷被组织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奶奶在家带娃,空闲时做点小活贴补家用,总之,小两口的日子越来越平稳、温馨。然而,命运的轨道于世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赋予爷爷的,则更是多重意义的关于自身党性的考验。每一轮考验,成就一段人间佳话……
   解放前夕,犹如秋后蚂蚱的日军,作垂死挣扎状,战机轰隆隆地叫嚣着,在武汉投下最后一批炸弹。那天,满街上都是躲避炸弹的惶恐百姓们,工作服尚来不及换下的爷爷,从一片杂乱的脚步声中循眼望去,他看到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先生,吃力地拎着沉甸甸的箱子往前没逃几步,便重重跌倒在地。见此,爷爷赶紧上前,他利索地将箱子往肩膀上一扛,用手托住;另一手,则搀扶着对方跟随人群移往避难之处。呼啸的弹片,如飞沙走石般几次险擦爷爷的身体,伤势严重的老先生几乎是半靠在爷爷身上了,可爷爷并未弃他而去。终于,在一处无人的胡同口,老先生示意爷爷停下来,并把耳朵凑近些。对方已是气若游丝。他用微弱的声音明示爷爷:“兄弟,谢,谢了。这里边是我的家当,几代人的心血……我,我全部托付给你,不,不冤!”说完最后一字,任凭一旁的爷爷怎样地呼唤他,老先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娃儿他爹,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宝呀?”当奶奶欲打开来瞧瞧时,爷爷义正言辞的拦住她:“不能开!明一早,我就要原封不动地上交!”
   “真是的,看都不让看……”
   是的,连看都没必要去看一眼。次日,爷爷把箱子交到党办,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当他眼见为实,目睹那些价值连城的精美古董及数不清的大洋银元时,亦没有丝毫的后悔!爷爷说:人,切不可浑水摸鱼。那不义之财,我们不要也罢。
  
   【率先垂范】
   42岁时爷爷已是港务局的党委书记,7个儿女心目中那“不苟言笑,刻板无趣”的父亲。当时,中国正处于物资匮乏特殊的大跃进时期。因粮食不足、收入减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等原因,据说有上千万人饿死。虽然城里的状况比农村稍好,但形势仍很严峻。爷爷所在的单位,每逢年节便派小组给家里送些津贴补助,可他均是一分不剩地又给返回来,以缴党费的名义,对领导表示自己“足够生活,没困难。”奶奶问他:“娃儿们饿得捡地上的香蕉皮吃,为争吃一张包过蛋糕的食品纸,俩弟兄几乎打破了头!还有我,双脚几乎冻烂了都没钱买一双棉鞋,这算困难不?”爷爷默默地叹了口气,他强调:能捡到香蕉皮蛋糕纸吃,已属幸运!而乡下、那偏远荒凉的村塞里,多少人无家可归,被活生生地饿死,渴死……就在这一年,爷爷当选全国劳模。当时全国各个地区,都选派一名劳模代表去北京参加群英会,而武汉港务局革命委会员的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年年评为积级分子、先进工作者的爷爷。众望所归,在大家羡慕纷纷的眼光中,艰苦朴素的爷爷,带着一颗朝圣般的心,却仍是一身整洁地、浆洗得泛白的工作服,精神抖擞地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全国各地的劳模们齐聚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临接见。台下,爷爷像个虔诚的小学生那样,端坐着、记录着、瞻望着主席大气如洪钟般的慷慨致辞,那神情绝对是景仰的、崇拜的。爷爷仿佛看到一支不平凡的大船,所载的,满满皆是不朽的人格魅力——它历经千秋万代,永远乘风破浪地划向人民群众之海的深处去!表彰大会结束后,工作人员为劳模们拍下了珍贵的黑白照留作纪念。事隔多年,当华发苍然的爷爷回忆这段往事时,语气仍是难掩其激动,翻涌着一阵又一阵的热流:“我一介草民何德何能,此生何等有幸能够见到主席他老人家,领略一代伟人的英姿风范。”
  
   【锤炼党性】
   爷爷从北京开会回来,单位迎接之余,革命委员会的领导还专门赠送了一本红皮金字,盖有印章的《毛泽东选集》。摊开第一页,即是醒目的标语:赠给贤常同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后来,爷爷自豪地把那张珍贵的千余劳模合影照珍藏在内。每次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他便将选集随身携带,认真听台上发言,用红线勾划重点难点!其中,爷爷最喜欢的一段话便是如何才算得一位共产党员。他学习后常与身边的人分享: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也没有经过任何“包装”的爷爷,就这样成了当地被人津津乐道的“大明星”。当时,有一位“好管闲事”的邻居,见他一家九口人,还“蜗居”在滨江公园旁边的和平里那10来个平方的“鸽子笼”里,连转个身都得小心翼翼,不是碰到桌边,就是撞到柜角,就建议他向上面“反映情况,通融一下”,凭着爷爷在单位的“明星威望”,只要他稍开金口,别说换套大房,就是盖套三层楼的小别墅都没问题!然而,“老顽固”的爷爷每次都不为所动,坚持原则。对方还不死心地找到奶奶,一番“洗脑”之后,奶奶有点动摇,可她无论如何都做通不了爷爷的思想工作,爷爷态度明确地回复她:“你羞不羞愧?全中国,困难群众尚且还那么多,好多人甚至连粥都喝不饱,而我们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呀?去搞特殊,去盖那劳命伤财的别墅房楼?!”奶奶顿时哑口无言。
   平平淡淡才是真。爷爷每天下班,在辛苦了一整个白天后,回到那10来个平方的小屋,他招招手,叫来写完作业的儿女们,就在奶奶洗涮锅碗瓢盆,那近在咫尺的伴奏交响曲里,听他们抑扬顿挫、情绪高昂地朗读着毛主席的经典诗词--这些构成爷爷唯一的爱好和娱乐项目。此外,还有他熟记于心,怎么也学习不够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纪念白求恩》。以《纪念白求恩》为例,爷爷时常引用经典来教导自己的子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没有人再建议爷爷“盖别墅”了。爷爷说:人,应当知足常乐。忆苦思甜,要盖,我们就争盖那毛泽东思想的“小别墅”。
  
   【一心为公】
   岁月在流逝。爷爷和奶奶齐心协力,以最纯正的革命教诲方式,将儿女们一个个养育成人。无论是已为人妻母的大姑妈和二姑妈,还是我的父亲、伯父和另三位姑妈,从儿女们那“不忘父训,勤劳务实”的身影里,我的奶奶依稀可瞧见爷爷年轻时的痕迹风采。
   是的,她早已习惯了10来个平方的“鸽子笼”里“共享一个厨房,公用一个水龙头,一家煨汤,几家闻香”的热闹与温馨。直到和平里老房面临拆迁,老两口才听从组织分配,从滨江公园的和平里搬到附近的大夹街的“筒子楼”,不过是面积增大到约有20来个平方。
   退休后的爷爷仍不得闲,除了协助带外孙的奶奶,他的心,至少有一半是在我的父亲身上。当时,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除了需要力气的翻土、抬钢筋,还有技术活儿,比如烧电焊进行焊接,更有具备一定危险性的,需要上高处的放线。据我父亲回忆,有一次,他前几分钟还在跟工友们聊笑着,之后去远处帮忙拿工具,结果就在他转身的顷刻间发生坍塌,三四位工友瞬间被压在钢筋混凝土下,均无一人生还。还有一次,他正在放线时,因天气恶劣从高处失足掉下,幸亏中途被搭建的安全网拦截了一下,才险之又险地没有造成生命的危险,可是头部却多少受了些影响,虽然经过及时治疗,却落下了偶尔犯疼的病根。
   为此,奶奶心痛了!慌乱了!她三番五次地哀求爷爷,去找他的某位老哥们帮忙,想要把父亲调到总部去,给他安排一项轻松的活儿。据说那位老哥们的儿子在总部市政府当官,握有相当的权柄。可“倔老头”仍是失她失望之极的一副“铁石心肠”。爷爷的7个子女,都是凭自己的能力去闯荡的--哪怕在闯的过程中被撞得头破血流,亦是应该受到的磨难教育。爷爷说:“任何脏、累、甚至有危险的活儿,都是需要人去干的,而我们,还要干得比别人好。无法替代的路,就像无法替其包办的人生。”爷爷说。爷爷的观念是凡事不必刻意为之。于是奶奶便感叹:无论什么年代,只要爷爷还有一口气在,便永远相信党、相信组织的安排。
   事实证明,爷爷是对的。我父亲,终究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某次“海选”的过程中胜出,从基层被提拔调到总部市政府当上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
  
   【倡导平等】
   老两口膝下育有5个闺女和2个儿子。5女2男共添有9个小孙娃。外孙7个,里孙仅有我和堂弟,而我还是“点遗憾,将来总要出嫁”的孙女儿。按照奶奶一贯的想法,绝对是“里外有别”。当时,大夹街的“婆婆圈”里曾经一度流传着小笑话,说是秀英老姐很有才华。她边摇着婴儿床里酣睡的小外孙娃儿,边唱着她自编自创的“摇篮曲儿”:“牛吃草呀马吃谷,小乖乖呀打呼呼,外婆家带娃,亲家那边享清福,真呀真有福!……”唱到“陶醉”处,不经意地一抬眼,瞧见不远处的大外孙,也不去洗脏兮兮的小手,像个小泥猴似的啃着香喷喷的红烧排骨。于是“灵感”又一涌,她沉下脸轻斥道:“都说孙娃心头肉,怎么疼也疼不够,依我看外孙是小花狗,吃饱就走!”对于奶奶的“里外分明”,我的五位姑妈不免犯点嘀咕,可奶奶依然故我。她“回敬”自己的女儿:“底气足旺,名头响亮的里孙,那自然是越带越有劲!”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时常翻过婆孙亲昵的那一幕:堂弟搂着奶奶的脖子撒娇,而奶奶边亲着堂弟的小脸蛋儿,边得意地宣扬:“十个花大姐,抵不上一个癞痢儿!”每每这时,经过此地的爷爷无奈摇头一笑,然后一把抱过蹶着小嘴儿吃醋的我:来来,我的乖孙女儿,快坐在爷爷腿上陪爷爷喝酒咯!”有一件小事,被我的四姑父反复念叨至今。他说:“30年过去了,每当闺女说世上最疼爱她的人是老爸,要好好地孝敬时,我打心眼儿里就……”30年前,我的表妹堂妹降世的那天,爷爷奶奶陪同年轻的、焦虑不安的姑父守在医院产房外面,分秒煎熬着;当一声清脆的啼哭,喜气洋洋的盖过阵痛的呻吟时,姑父急忙迎上去,然而得知生下的是女儿时,他迟疑着抱过裹在襁褓中的孩子,一时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只是凭着本能感叹道:“哎,怎么是闺女儿呀?怀孕时,不都说尖肚子又喜酸食的是男孩儿嘛……”话还没落完,只听爷爷立即不满地一拍桌子,向姑父气势凛然的正色道:“糊涂!闺女,闺女怎么了?闺女和儿子有何区别?只要你对她好,好好把她养大,她可就是你的亲人呐!你老爹我养了五个闺女,都不曾嫌弃过!你问问你娘,我对儿子,是否向来比对闺女要严厉?!你且再看历史:花木兰、秦良玉、女皇武则天、洗太夫人……多少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令堂堂男儿都汗颜三分,自叹不如。记住:女儿也是嫡传后人,好好待之,切不可嫌弃!”

共 77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记述了一个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光辉事迹,老爷爷自幼便成了孤儿,童年时代流离失所,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和非人的生活,在青年时代也是靠卖苦力才得以勉强度日,他见证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日寇的残忍。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投身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洪流中。在巨额财宝面前表现出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解放后,他满腔热血地投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工作中,取得了不断的成长,并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处处走在前面,在生活上也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年年评为积级分子、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全国劳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荣誉面前,他并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对家人也是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平等对待。他一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尊敬,完全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党员。老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文章条理清楚,内容详尽,事迹感人,是一篇具有重要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好文。大赞,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高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000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高铁        2014-12-21 10:06:36
  祝贺以沫又斩获精品,期待新的佳作,问好!
回复11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1 12:23:14
  问好,敬茶!
   感恩之心尽在不言中……
12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4-12-21 19:03:46
  爷爷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老革命,老党员,他用他的言行严格要求着自己,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向爷爷致敬!
五斗米,半生狂
回复12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1 19:47:29
  98年的抗洪捐款,把自己的早点给了饿了几天的拾荒的老人……其实爷爷身上的品质还有很多,怎奈我的能力实在太有限
13 楼        文友:巡山小熊        2014-12-21 19:37:40
  老一辈的高风亮节真是令我感动良久。
回复13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1 20:28:35
  谢谢文友前来捧场。问好!
14 楼        文友:晨羲        2014-12-22 08:53:39
  爷爷的一生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内容真实丰厚,写的真好,大赞!祝贺以沫再次斩获精品!
晨羲载曜,宁静致远
回复14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2 11:21:46
  朋友,谢谢你百忙之中抽空前来捧场。问好!
   惭愧,这也多亏了师长的精心编排和妙笔斧正,并非是我一己之力所能办到的。
15 楼        文友:依若        2014-12-22 11:17:02
  那个年代的老人身上总是有一些质朴的美德,这篇文章非常生动的将爷爷的形象及性格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重温了祖辈的生活,也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亲人,颇有感触。
回复15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2 11:26:19
  关于我爷爷的生平事迹,奶奶在世时,时常向晚辈们念叨;如果那个时候,我能够听得再专注些,或许,又会是另一番效果……谢谢依若前来支持!遥祝冬安!:)
16 楼        文友:爱乐东东        2014-12-22 12:45:55
  读此文,想到我的爷爷也是一位如此勤俭朴素,对后辈要求严格,和蔼慈祥的老人。为许许多多这样默默贡献的老人赞一个。
回复16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2 12:56:53
  问好爱乐东东!
   的确,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祖辈留给儿孙们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在大多时候,忙碌的我们无暇去深思,任其静静的沉淀在岁月的角落......
17 楼        文友:世事如烟        2014-12-22 19:36:45
  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老爷爷觉得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可在我普通人看来,让出自己应得的利益,着实难以接受。老爷爷令我感到敬佩,希望我们也可以传承这一代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
回复17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2 21:55:19
  问好如烟!谢谢前来捧场支持!
18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4-12-23 08:53:40
  一个至情至善,品德高尚的爷爷,在那特殊年代里,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发扬共产党人优良品质,一如继往的坚持了几十年。爷爷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拜读此文的每一个人。
对文字心存敬畏……
回复18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4 00:43:33
  谢谢诗笺老师在百忙之余抽空支持拙文。问好!
   其实,别说是现在,就是当时,也有许多不太理解我爷爷的人。但我爷爷一直执着于他的信念。一直感念党恩。
19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4-12-23 08:57:11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深受老人家先进事迹所鼓舞。问好夏姐,期待更多佳作,同事祝贺获得精品。永远支持夏姐!
对文字心存敬畏……
回复19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4 00:49:04
  特别谢谢诗笺君的信任!
   虽然我们不是现实中同事,却是共事的工作伙伴,良师益友不分现实虚拟。
20 楼        文友:梦凌        2014-12-25 11:45:03
  感谢默默姐!用朴实无华的文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老爷爷。在给我们带来美文享受的同时也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希望默默姐姐继续加油!相信你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回复20 楼        文友:夏以沫        2014-12-25 15:44:46
  谢谢梦凌兄弟百忙之余,抽空前来支持拙文。圣诞节快乐!
   关于我的爷爷,其实要写的还有很多,直到现在,爷爷那些尚在世间的老邻居们,都在感叹“像他这样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但我的文笔实在太有限,以至于都漏掉了“98抗洪捐款,给拾荒老人送食物”等等,还远不能说,我已经完全了解爷爷。
共 36 条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