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冬·忆】雪后寻根(散文)

精品 【冬·忆】雪后寻根(散文)


作者:三微花 举人,428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8发表时间:2015-10-29 14:16:54
摘要:一直,“一场大雪后,回老房子看一看”这个情结深植于心,却总是没有让它释然的契机。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寻根的情结——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看一看,重新到自己成长的环境里再走一走,以捡拾零散的记忆碎片。寻根于我,又多了一份对大雪的迷恋,因为气候的改变,北方的雪越下越小,真正的大雪连天,只在记忆中的小时候才有。
   一直,“一场大雪后,回老房子看一看”这个情结深植于心,却总是没有让它释然的契机。
   向来是“最不靠谱”的天气预报,这次却准得让人有些惊喜又有些怅然——提前几天就预报的暴雪如期而至,甚至比人们事先能想象到的还要猛烈。那从天而降的雪,随着狂风,舞着,旋着,似要把世间所有的芜杂都染成纯色,同时,又迷着人的眼,刺痛着人的脸,似要唤醒留存在脑海中记忆最底层的沉睡。
   雪停的间隙,不顾还在吼叫着的寒风的阻止,坚定地走向记忆深处那个结点的所在——有着太多我成长印迹的地方。
   立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渴望一下子就走近的那些地方,只清晰地在脑海中不断地闪现,不断在更换;眼前,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要走的那条路,“路在何方”于我,不再是一句歌词,而是我无法移动脚步的根由。
   那就先去离我最近,记忆还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吧。
   房子,道路,都披着雪。“雪藏”,这个词在脑海中一冒出来,不觉得失声笑了,扯动了冻僵的脸,麻麻的,有些痛,也使那被“藏”的,渐渐地显露出来!我的记忆,此时,最适合这两个字,这个只有北方人才真正懂的词。
   踩着路面上清得不是很彻底的雪,望着那一排排被雪勾画得轮廓更加清晰的房屋,却无法很准确、极坚定地走向那曾经住过多年的老房子。几经调整方向,最后确定的目标还未抵达,一位老太迎面蹒跚而来。
   “哦,阿姨,还认识我吗?我是谁家的那个谁……”老太迟疑了一下,开心地笑了:“不敢认了,不敢认了!你这是去哪啊?你家的老房子在下面那趟……那个门就是……”
   哦,还是错了一条街,第几个门还是知道的,左邻为谁家,右舍是何人,都还记得。
   望着那不知道被“翻新”了几次的“老房子”,记忆里的那种亲切与清晰,一下子都“雪藏”掉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好记性与判断力了——这就是我曾经的家吗?我那些美好的青春的印迹,就是刻在这里的吗?
   看着门前铺满着厚厚的没有足印的雪,知道无法实现出发前的计划——重新走进那老房子,在被粉刷过不知多少次的屋里,找一找自己曾经看着蜘蛛结网幻想着美好爱情的那个墙角。
   走吧,到学校去看一看吧。虽然早就闻听学校已经荒废多年了,不再有一个学生,老师也都“四散而去”了,但,那些校舍还在,记忆的闸门或许能因此而打开。
   风卷起雪尘,形成一片片流动的雾。一些影像都变得朦胧起来,就如那久远的记忆。
   还好,校园的大门还在,只是大敞着,门已不再齐全。大门口伸向校园的路两边,杨树已经有碗口(曾经的那种大号海碗)粗了,却怎么也无法确认这树是不是我上学的时候,每年“植树节”劳动的产物。只因我的记忆里,对这块,是空白的,又加之我的知识储备中,不知道树长成这样需要的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如果是三十年的话,那就是当年我们种的了。但,怎么看都不像,如果是,应该比它们还要粗壮吧。
   离老远就看到的教学楼越近,心底就越是失落。两座教学楼一高一低,一新一旧地立着。说是新,只是指那门窗还算齐整,说是旧,实则为破败,门和窗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能有三分之一的残缺的玻璃一角的,就算是幸存者的骄傲了。很多窗框都已不知去向,那可是钢窗啊,不会腐烂得那么彻底,或者,正因为它是钢窗,才在此消失,又在别处发挥作用了吧。我就是在那座旧的、破败的教学楼里读到初中毕业。
   都说,时间这把杀猪刀最能在女人的脸上显现威力,其实,那是说这话的人没有看到我此时所见的景象。
   我的心,一阵阵地收紧,这就是我曾经学习过的温暖的教室的所在吗?那些擦拭得如镜般明亮的玻璃窗哪里去了?是谁打碎了它们?那每一声清脆而刺耳的爆裂声,其实就是在打碎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记忆——有我的,有他(她)的,或许,还有打碎者的。
   回头四望,那雪地里倒掉的篮球架,那被“雪藏”了的球场,还有那已经翻整过的操场,看得出,这里,秋天的收获是很丰的,因为那翻过的土地,偶尔未被“雪藏”得极好的地方,露出的黑色的土是无比肥沃的,还有零星的秸秆作证。而角落里在雪中随风摇曳的枯蒿,似在欢迎我,更像是在向我诉说早已无人愿听的,曾经的故事。
   看向更远处,那前后两排的四栋平房,有两栋,是我小学三年到五年和初中一年每天读书写字的地方,如今,已悉数变成了民居,都被高而坚固的围墙隔离着,加上那厚厚的、无人清理的雪,我是无法靠近,再倾听存于记忆深处的那朗朗的读书声了。
   一步三回望地离开曾经熟悉得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每一处的校园,走向留有更久远记忆的地方,脚步却是没有目的性的。因为我无法确定从哪条路能抵达我心之所想的地方。
   终于,在一次次“走错路”,一次次“走入死胡同”之后,一位正在清雪的人笑着告诉我:“除非你能飞过去,这里,几十年都不通了……”因为我想去的地方,就在对面,目之所及,却被厚厚的雪隔着,而且,还有一道高高的围墙。
   几十年?是嘛!要去的那个地方,我最后一次离开时,还是小学三年级,虽然相离得不算远,却再也没回去过,也从来没想过回去看看——直到现在,此时。
   “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来到了我出生的地方——因为无人可问,姑且相信一下自己的记忆吧。先走到后院驻立良久,如果不是寒冻,或许,我不再离开。绕到前院大门,院门是开着的,高高的烟囱里冒着烟,此时,那屋里,应该是极温暖的。而我,已经在雪地里游荡了这许久,脸冻木了,手冻麻了,却一丝一毫走进那热乎乎的老房子里暖暖的冲动都没有。尽管我听说,现在这老房子里住着的,还是我的一位相熟的远亲,尽管我知道,如果我走进去,老房子现在的主人会极热情地招呼我,抑或会给我些冒着热气的吃食——此时的我,真的是又冻又饿,还很渴。
   走吧,只有不停地走,才不至于让自己冻僵,那是跟天气无关的从内心深处开始的僵冷。
   走过每一条出现在眼前的路,踩过每一片有脚印的雪地,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路,陌生得跟从来不曾过来一样。曾经的老师家、同学家,就更不用说能找到具体位置了,只是个大概方向,只是些越来越模糊的痕迹。
   漫无目的地行走,似又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在牵引,一直想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在这种目的性不强的状态下抵达了(无法确认是否对,只是自我安慰地算是完成了)之后,来到了老妈远去杭州前居住的房子前。远远地望着那人去屋空才只三年的房子,依然没有了亲切感,因为它早已被列入“卖掉”的计划中,只因“现在空的房子太多,能走的,都走了”,它,也就不能算是家了。那种陌生感,慢慢地爬上来,似乎要把这房子从我眼前拉走。而大门前的道板上,清扫出的小路,露出道板的“本来面目”,让我那一直收紧的心,温热了一下,哦,走了这大半天,还是第一眼看到没人住的房子门口,被清扫过呢!也许,有些扫出门口小道的房子也同样是无人住了,只是我不知道那房子的主人已经离开罢了!
   看看渐渐阴沉下来的天,担心雪又下起来,大到封住了路,通不了车,就急急地向有车的地方走去。这其中,正好路过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那座房子,由远及近,虽然它是最应该称得上“老房子”的房子,却因它现在已经是很红火的饭店,主人也在不断地装修——室内的看不到,室外的,“一目了然”,一点“老旧”的痕迹都没有,再加上这“雪藏”,红砖红瓦更加醒目,愈发新鲜抢眼。
   有人曾感慨,能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保留一份完整而纯净的记忆,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
   我终于深切地明白了,那些想回也回不去的时光,寄在老房子里,寻找老房子的过程,就是在寻根,而这“雪藏”又让记忆变得靠不住了,这又不单单是记忆的问题。(2014.12.3)

共 31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故乡、对出生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盼望长大的童年,多么希望快些长大,离开这里,去外边的世界看一看;青春年少时候,又想出去闯一闯 ;人过中年以后,出去看了、闯了,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暮然回首的时候,又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渴望再一次回到过去的时光,即使是落后,有着诸多不便。河水不能倒流,时光不能逆转,便只有去寻找过去的印迹,读出时光留在上面的记忆。作者也有这样的愿望:在极具故乡特色的大雪天去出生的地方看一看,去追寻童年的记忆,由于世事的繁忙劳顿,人生的变化无常,难有时间、机会、心情去探寻。当有了可去的条件时候,却迟迟不见当年的大雪。终于有一天下起了那样的大雪,作者满怀激动地踏上了寻找出生地、也是寻梦的路程,然而,时光像一根长鞭,打散了曾经面对它幻想爱情的蜘蛛网、抽去了温馨气氛里学习的教室的影子……即使还保留的故居,也因为换了主人而失去了家的那种感觉和诱惑。在怅惘和失落中,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苦苦追寻的,不是那具体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而是那回不去的时光。时光可以带走那有形的痕迹,却带不走那一段时光的灵魂,它是人的根,深深地植于心中。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30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秋觅        2015-10-29 19:26:20
  寻根,往往有些伤感,就如乡愁那个词的意蕴。雪后去寻根,更有些冷的感觉。
   这篇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有很好的构思,感悟也深厚。
   深情的文字,96分。
秋觅
回复1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29 19:44:56
  谢谢秋觅,正如您所说的,那种悲凉,是无以言表的。
12 楼        文友:寻君        2015-10-29 19:44:56
  寻的是故园、童年,这些都是我们每个认真活着的人的根。也曾无数次想如作者一样,去寻一寻那故居,再找一找过往,然而一切如烟散去。找不回,也明知找不回,只是执拗地想找一找。也许我们真正想的就是一次心灵的寻觅吧,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想,作者是找到了。
寻君
回复1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29 19:46:16
  是啊,寻过了,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心里的感受,却是更深的时光烙印。
13 楼        文友:青叶        2015-10-29 22:18:09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想念过去的时光,寻根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岁月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所有的曾经,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就让我们坦然面对,把最难忘的记忆,珍藏在心底吧。文章真情满满,紧扣主题,接地气。98分呈上。
青叶
回复1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29 22:53:53
  谢谢青叶姐!
   怎么说呢,经历过了,就释然了。
14 楼        文友:长竹        2015-10-30 00:09:06
  大雪覆盖了记忆,还是记忆复苏了心情?耐人寻味,悟道人生。社长范文引导,冬文花将烂漫。春秋作者冬耕必获丰收!跟作吧,重在参与。
长竹
回复14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30 08:45:02
  谢谢长竹,短短几句话,实在,可行!!!
15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10-30 10:34:37
  人生,无疑是一个奇异万千的过程。
   童年、少年时代,常常是憧憬的成份占据了心间,而到了中年、壮年、暮年,则是怀旧的思绪日夜萦绕心头。于是,不仅在心里想回到过往的岁月中,也还想从视觉上回顾实体的故乡(出生地)山水、草木、老屋、庭院等等记忆中的印迹。本文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情结,在一个大雪间停的冬日,较为吃力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进行一次记忆和视觉相互交错的梳理。
   我们读者可以从沉郁的文字里看出,在缺了暖阳映照的雪日里,作者这次对于出生地的双重梳理是不大愉快的。因为她的出生地已面目全非,以致全文始终弥漫着类似于鲁迅《故乡》中那种冷冽的气息,没有诗意的清丽,没有梦幻的色彩,只有苦凄凄的失落感。记忆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雪藏”了。
   那么,作者站在雪地里,望着早已变化以及仍要不断地变化的出生地时,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她在最后自然段里给出了答案——那些想回也回不去的时光,寄在老房子里,寻找老房子的过程,就是在寻根……
   文笔细腻,情感深沉,内涵丰富。
   于此,打91分。
   感谢作者积极参加“冬天的记忆”征文活动!
   盼好!
落拓书生
回复1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30 17:40:02
  谢谢书生。如此用心的跟评,可以做为范本。有时间在春秋论坛做个书生跟评精选集锦。
回复1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01 12:25:14
  谢谢书生。
   对于书生的点评,无须我再多言,春秋人都看在眼里,广大文友也在一致点赞!
16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10-30 11:09:44
  看了三微花老师的这篇文,勾起了许多童年的回忆,算算我走出老家也二十五六年了。很多东西都沉睡在记忆里了,真的想回到那片自己曾成长的地方,寻梦童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16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0-30 17:38:22
  谢谢玉米姐。
17 楼        文友:怡然丹水        2015-10-31 21:43:18
  踏雪寻根,追忆往昔,至情至性。品读美文,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就不参与打分了,因为对于写散文,我还仅是个初学者。
离奇故事,如何诠释,我能妙笔生花吗?
回复17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01 12:26:33
  好久不见,问好丹水,我们都是初学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我们做为春秋人不变的追求。
18 楼        文友:秦戈尔        2015-11-01 10:55:23
  ‘雪藏’多么恰如其分的词眼,亦是文眼。95分
回复18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01 12:27:39
  谢谢秦戈尔,你是真正懂了这两个字的意思的人。当初用这两个字,我也曾犹豫过。
19 楼        文友:唐风松雨        2015-11-06 07:38:26
  作者带着挥不去的乡情,在一个大雪之日去寻找当年的感觉。但却是物是人非,编辑讲得好,我们追寻的是已经逝去的时光。文字朴实、充满感情,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行走。欣赏,问好作者。
回复19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06 08:54:56
  谢谢唐风松雨, 一篇旧作,与朋友们分享一下心中的一段情结。
20 楼        文友:杨予人        2015-11-21 16:07:34
  不愧是社长。雪后寻根,文采飞扬。老家的故事,难忘记忆,老家的老房,憧憬与现实的比照,思想波澜起伏……感人。96分以上。
花开花落 几度春秋 我只记住一句话 不认输 春去了还会再来 花落了还会再开 只要不认输 每次花开时 都会是炫丽夺目
回复20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2-01 16:01:54
  感谢老朋友的来访,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一篇旧作,发上来充数的。不过,倒是想向老朋友推荐几位春秋的优秀作者,如丑石、诗心、剑鸿、老僧、道人等。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