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检察官办案札记之千里追踪硕鼠

精品 检察官办案札记之千里追踪硕鼠


作者:海滨 童生,898.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0发表时间:2015-11-10 14:29:54
摘要:黄小彬转业到检察院后,最终担任了检察官,在历经检察工作的过程中,办理了一批案件,札记从中记录了办案的精彩过程。


   院里指定黄小彬负责的“427诈骗案件”侦破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第二节拨开草丛寻鼠迹
  
   路上,黄小彬想起了中学时学过的一篇古代《诗经》里的“硕鼠”一文,文中描写人与硕鼠关系: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语文老师解释课文时带着艺术化朗诵着: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她进一步解释说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之中,过看似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没吃没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在经过“文革”冲击后,政法系统也处在恢复重建阶段,许多案件的管辖权没有明确划分,诈骗案件暂时归属于检察机关受理,县检察院义不容辞地挑起这副担子。在办理经济案件中,检察官常常把经济犯罪分子比喻为“硕鼠”。
   为了尽快找到案犯张云明,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黄小彬加班加点办理了立案手续,携带着卷宗材料,与贺主任驱车再次赶往张云明居住地淮阳。
   车子路过淮阳古陈州包公放粮的平粮台,望着那高高的土台,黄小彬十分感慨。
   河南省淮阳县古称陈州,城里有座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全国各地几十万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太昊陵庙朝圣伏羲,每月初一、十五也会有祭祀活动,香客往往数以万计。包公是宋代名臣,抑恶扬善,刚正不阿,他曾在陈州执政。在位期间,他直言禀告陈州灾情,给陈州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后人在淮阳立祠以纪念这位清官,祠内正殿两侧有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北宋年间,陈州大灾,饿尸遍野,国舅等贪官污吏趁机搜刮民财,鱼肉乡里。包公为救灾民,惩治贪官,作为御史从京城汴梁来到陈州。国舅听到传信说包公要来,立即严密封锁陈州城门,意在不让包公进城。包公无法入城,正巧碰到妓女林氏被国舅召幸,包公便替林氏赶驴,假扮老鸨混进陈州城。包公时年45岁,因此直到现在,陈州人还忌讳45岁,凡是45岁的人或者说46岁或者说44岁。包公进了陈州城,查清了国舅的罪恶,在金龙桥用虎头铡铡了国舅。后来,金龙桥旁生长的结巴草根都是红的,老百姓说那是国舅的血染红的。包公铡了国舅后,开仓放粮,救了陈州百姓,陈州人于是在放粮处建了“包公祠”。但是,今天在这方土地上,同样是围绕粮食,却出现了张云明这样的不法之徒,如同古人形容的硕鼠,以不法的行为玷污着一代清官的英名。
   经过从淮阳粮食局调查,张云明早在几年前就辞职下海,自己开公司去了。他开了一间粮贸公司,名叫“陈国粮贸公司”。
   离太昊陵不远处有条清风路,陈国粮贸公司就在这里,张云明正是陈国粮贸公司注册法人代表,此时,陈国粮贸公司早已像被风雨驱散的海市蜃楼,烟飞云散,牌子被人摘了,人也不知所踪。
   张云明是淮阳本地人,家住离城关不远的张庄,年纪正与陈州忌讳的岁数相当,恰好四十五岁。张云明原来是县粮食局城管粮管所下属一家粮店的职工,前些年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自己开了一家粮贸公司,利用原来的老业务关系,做起粮食生意。
   黄小彬在当地检察机关的配合下,先是来到淮阳县粮食局,通过人事部门了解了张云明的历史情况,接着来到城管粮管所,调查与该所财务相关的转账支票问题。
   城管粮管所所长姓陈,是个快言快语的老头儿,近六十岁的年纪,一头花白的头发,额头布满皱纹,见到黄小彬第一句话就是:“检察官同志,张云明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首先我要作检查,由于我们工作失职给国家造成了这么大的经济损失。”
   黄小彬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见面,连忙对陈所长说:“不要先做检讨,我们来不是追究工作的失误责任的。我们是来调查张云明的犯罪问题,请你把情况向我们做个介绍,协作把该调取的证据提供给我们。至于责任的划分,你们自己吸取教训吧!”
   陈所长连忙回答:“那是。”于是叫来主管于会计,老着脸对他说:“你干的好事儿,你向检察官们解释吧!”
   于会计名叫于德水,见到检察官们红着脸强带着笑脸一个劲儿直点头。黄小彬拿出一份空白《询问记录》做着记录,他让于会计坐下来慢慢说。
   为了消除对方的过于紧张情绪,黄小彬掏出一支烟,递给于会计,点燃了火后,开始询问:“你姓名、年龄、住址、工作单位……”
   从于会计的回答中,黄小彬了解到他今年也是四十五岁,因为张云明原来是一个单位的,两人年龄又相仿,所以走得比较近,关系比较密切。前几年张云明辞职下海后,挣了些小钱,也常常因为往来的账目问题请教他,并且因为有时候需要假借粮管所的名义与外面发生业务往来,因此,常常请于会计吃些小酒,平时常邀于会计到公司坐坐。
   这次与彭店粮管所购粮之前,张云明对于会计说有一笔汇款要通过于会计账上转转。于会计在没有请示所领导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同意了,张云明给彭店的那笔订金正是这笔钱。这笔款是从安徽省亳州市双沟酒厂汇到城关粮管所的。但是,该所并没有与酒厂发生过业务往来,因此,虽然违规,但是账面上并不受影响。这事儿于会计也就是拿了张云明一条“喜梅”香烟。
   黄小彬拿出张云明交给小肖的那张二十八万元的支票,让于会计辨认,问他:“这张支票是不是你们所开出的?”
   于会计看了一下,马上说:“不是。这张支票是假的,你等等。”说完出去了一会儿,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张支票,而后把两张支票放在一起对比起来,对黄小彬说:“你看,上面的印鉴明显不同。”
   黄小彬对比起来,果然有明显的差异。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黄小彬打开照相机,把两张支票反复照了下来。
   最后,于会计拍着胸脯向检察官保证,“如有瞎话,你们可以撤我的职。”黄小彬告诉于会计:“就凭已经做的事儿,就已经可以撤你的职了,因为你已经违反了会计的职业道德,违反了财经纪律。但是,撤不撤是你们单位的事,我们希望你以及你们单位都要从中吸取教训。”
   签字画押后,黄小彬从会计资料里找到了那笔4月20日转往彭店粮管所的汇票存根,做了复制,又让所里出了证明材料,告辞了陈所长,前往清风路,查找陈国粮贸公司。
   陈国粮贸公司位于东湖旁边的商业大街上,街道上人流如梭。黄小彬他们来到清风路,按照于会计的指示,寻找到陈国粮贸公司。这里大门紧闭,上面一把链子锁似乎生有一些锈迹。检察官通过打听才知道陈国粮贸公司是租赁街道的公房,已经有半年没有缴房租。检察官找来街道干部,在街道干部的同意下用铁钳打开了公司大门。进去一看,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摆着一张办公桌,两把木椅子,一张三人的藤编长沙发,沙发上堆着一床棉被,可见是兼做休息用的床铺。
   黄小彬拿出一张《搜查证》,请街道干部代签后,对房间内的物件进行了简单的搜查。办公桌抽屉内除了一些碎纸屑、复印纸、一盒印泥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桌面上布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沙发上有两本没了封面的旧杂志,地上靠墙角处放着几个盛放粮食用的玻璃器皿,里面空空如也。电灯不亮,原来因为公司拖欠房租,街道已经对公司采取停电措施。墙上挂着一张“陈国粮贸公司”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张云明,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看看也没什么线索,检察官们退了出去。
   走访公司附近的街坊邻居,都说平时只见络腮胡子的张一个人进进出出,很少见到其他人,也没有见到有货物进出。“明显的‘皮包公司’。”黄小彬心里想。
   为了彻底查清张云明的问题,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黄小彬等人紧接着来到张庄,找到张云明的家,对他家庭和妻子进行调查。
   张云明妻子叫王彩霞,四十出头年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正在家里院子里的几口大缸跟前忙活儿着。黄小彬说明了来意,请王彩霞配合。王彩霞口里答应着,接着就是滔滔不绝地骂张云明:“那王八蛋就不是个正经货,我嫁给他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你们看看,我如果不是靠着这几口大缸做酱油,供孩子读书,早就不跟他过了。这个家里早就没有这个人了。”
   原来张云明自从辞职办公司后一直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一趟,也就是睡个觉,换件衣服就走了,根本就没有往屋里拿过一分钱。说着王彩霞拿出个饼干盒,打开让黄小彬等检察官看看,里面全是几分的硬币,她说就是靠着自己做酱油卖酱油挣的这些钱供两个孩子读书。两个孩子,大女儿18岁,正在念高中,面临毕业,小儿子15岁,上初中,说着说着用手背抹了一把眼睛。
   黄小彬看看屋里除了一辆没有牌子的自行车,也确实再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于是简单的询问了王彩霞是否知道张云明的去向?王彩霞说不知道,对他的死活已经不在乎了,两人的关系其实早已名存实亡了。
   次日,黄小彬等人驱车来到了与淮阳相隔不远的安徽省亳州双沟酒厂。
   双沟酒厂是一家农村乡镇企业,生产的白酒主要是供应当地农村市场。黄小彬一行人来到双沟酒厂,只见不是很大的酒厂内却人来人往,各种交通工具穿梭不停。白厂长向他们介绍,这几年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商业网络发达了,经济活动中的礼尚往来频繁了,于是,白酒的生产也是日益兴旺。亳州自古素来就产好酒,加上地处豫皖鲁苏交界,临近南北交通的京沪铁路,离陇海铁路也不远,因此,酒类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双沟酒厂虽说是个乡镇企业,但是应了那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厂里生产的白酒,尤其是曲酒供不应求,因此,对于以粮食为主的原材料需求也日益加大,特别是大米,需要从南方的各地区调进。现在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粮食市场,大米等粮食还比较紧缺,所以前不久张云明找到酒厂,说自己是淮阳粮食局的人,跟信阳粮食单位关系特别好,可以拿到便宜的议价大米。白厂长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也不知真假,看了他携带的《介绍信》,将信将疑地对他说:“如果你能与信阳粮食单位签个购粮合同,我可以先付给你订金,见货立马付款。”
   4月20日,张云明拿着一份淮阳县城关粮管所与黄水县彭店粮管所签订的购销协议给白厂长。白厂长一看,嘿,这小子果然有能耐。为了证实是否有假,白厂长给彭店粮管所打了个电话,证实确有此事,于是,与几个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付给他十二万元的订金,待500吨大米发来后,再给他余款。
   “你们厂里有刘艳丽这个女人吗?”黄小彬问。
   “没有叫刘艳丽的人。”白厂长回答。
   黄小彬又问白厂长:“你们需要这么多大米吗?”
   “这足够我们一年的用料。原先我们没有计划要这么多,看了张云明带来的大米样板后,认为质量好;再则,现在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大米用不完,我们可以用来与关系户交换红薯、木薯、粟米等其他原料,不会吃亏。”
   白厂长告诉检察官,原材料对白酒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过去用红薯干、木薯生产白酒,没有粮香气味。现在采用大米酿酒技术,工艺简单,大米加入些生料曲种,再加些水搅拌、密封发酵,经蒸馏就行了。采用生料酒曲酿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可以生产一斤酒,45~50度,口感与传统酿制的一样,甚至还要好。
   “张云明开始说这张合同上的大米是调往几家的,我们对他说干脆都给我们吧。他考虑了一会儿,说都给你们也可以,但是必须拿现金,还要加五厘钱,作为说服另外几家的开支费用。我们答应了。”
   “那么你们的帐结了没有?”黄小彬打断白厂长连珠炮似得说明问道。
   “他的粮食还没有运完,张云明就催着说所里等着要用钱,叫厂里先结了帐。正好我们财务上有一批现金,于是,我们就叫先给他,也省得会计到银行去存了。”白厂长接着说。
   “这是什么时候?”
   “是最后一批大米运来前的一天。”白厂长肯定的说。
   检察官们查看了酒厂财务往来账目,付出账目清楚地显示4月26日该厂付出现金二十八万零五千元,帐上还有张云明亲笔签收的“收到条”。种种材料已经说明双沟酒厂是在履行正常的业务活动,并且是合法经营,与张云明没有故意串通犯罪行为。
   张云明恶意诈骗已经成立。
  
   第三节鼠窟暗布“鼠夹”
  
   掌握了张云明作案的主要证据材料,黄小彬回到院里向检察委员会作了汇报。
   黄小彬提出,为了使已经调取的证据扎实可靠,经得起检验和辩驳,应该到权威部门对材料进行科学鉴定,拿出科学有力的铁证,使证据铁链环环相扣,无懈可击。陈检察长和检委会当即表示同意。次日,黄小彬带着所调取的材料前往郑州,送省检察院技术处进行印鉴、笔迹鉴定。

共 35525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8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从黄水县下属彭店乡粮管所发生重大诈骗案切入主题,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一步步确认犯罪嫌疑人,检察官千里追踪终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硕鼠归案,文章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小说着力塑造了新任检察官黄小彬心思缜密,有勇有谋的光辉形象。在追踪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他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鼠迹之后,主动出击,紧追不舍,终于将诈骗倒卖国家粮食的巨大硕鼠缉捕归案。作品情节曲折,一波三折,人物描写细致入微,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1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5-11-10 14:32:01
  问好海滨老师,感谢您对江山短篇的支持。这几日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作品编发拖延了,欢儿跟您说声抱歉,请多多原谅!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海滨        2015-11-11 15:30:29
  欢儿老师辛苦了,谢谢你的褒奖与劳动,我们都是江山人,我对像你一样无私付出劳动的笔者,感到特别敬仰,希望以后继续帮着和支持。
   海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