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检察官办案札记之千里追踪硕鼠

精品 检察官办案札记之千里追踪硕鼠


作者:海滨 童生,898.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3发表时间:2015-11-10 14:29:54
摘要:黄小彬转业到检察院后,最终担任了检察官,在历经检察工作的过程中,办理了一批案件,札记从中记录了办案的精彩过程。


   草草吃了碗桂林米粉,小彬回到房间冲了一杯浓茶,点燃一支烟,站在窗口,仰望着星空。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东方天空已经渐渐升起了一轮圆圆的明月,照得山峦轮廓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浓淡层次,对面河边的青蛙鸣叫着,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黄小彬吸着烟深思着:“张云明怎么就这样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呢?是呀,怎么就这么巧,我们是今天去的,他昨天刚到过那里,也就一步之遥,就从我们跟前擦过了。他会和那个司机去哪里呢?哎,不对,你怎么就能确定他和那个司机去了哪里?要知道,他进山的目的是买木料呀。是呀,如果是这样,他在隆回林场并没有买到木料,难道他就轻易的回来或者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回来,他就白跑了一趟;如果再到别的地方去买,他会到哪里?他会昨天走了,下次再找个时间来德保吗?这恐怕于理不通,那样的话,既劳民又伤才。他会不会还在山里?”一个大胆而合乎逻辑的推理呈现在黄小彬的大脑里。
   黄小彬一拍大腿:“对呀,反正我们把网已经撒下,何不再往深处拉一拉,说不定这只硕鼠还在山里呢!”他马上铺开了德保地图,揣摩起来。
   第二天一早,黄小彬对龙副科长和李立说:“今天要麻烦二位和我一道去东凌乡,继续寻找这只硕鼠。”
   龙副科长问:“东凌有消息了?”
   黄小彬说:“没有,这只是我的推测。我们总不能坐等那个司机的回话吧,那恐怕要耽误几天,时间会白白浪费掉。我想我们还是主动出击。现在我们距离这只硕鼠越来越近了,不能坐失良机。”
   龙副科长尽管也是负责人,但是,毕竟是配合兄弟单位办案,主意由主管单位拿。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第六节 森林下的鼠影
  
   德保县东凌乡距离县城66公里,是最北部的偏远山区,是一个瑶族为主的乡镇。因为距离县城最远,交通不便利,只有一条公路进出这里,公路尽头就是东凌,再往前走只有几条小路通往大山深处,翻过北面那座山即可到百色。
   清晨,黄小彬、李立、龙副科长带着小韩、老潘来到汽车站,还是留下小韩和老潘后,三人乘坐由德保发往东凌的公共客车前往东凌。发往东凌的客车一天只有这一班,下午由东凌返回县城,因此,车上乘客还是比较多,多是些下乡采购农副产品和药材的商贩。一路上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小彬三人坐在前排,时刻注意着车子两旁路过的集市行人。
   十一点许,车子到达终点站——东凌乡。说是乡级建制,其实也就是一个村庄规模。车站就在供销社旁边的马路上,马路边有一间饭店,也是供销社招待所开的,司机就在那里吃个中午饭,然后,下午返回县城。黄小彬、李立由龙副科长带着走进招待所,首先查询有无住客。
   从登记本上看,并无住客。但是,诚实的女服务员告诉他们其实有两个住客,为了省事,也没有让他们登记。黄小彬问服务员住客是哪里人?性别?
   服务员答曰:一个是本地县城的药材商人,一个是外地人,听他说是搞木料的。
   黄小彬一班人一下子激灵起来,马上从公文包里掏出张云明的画像,问服务员:“是不是这个人?”
   “好像是。”
   “这人在哪里?”
   “在前排3号房间住。不过他早上出去了,没有退房。”
   “好。”
   黄小彬请龙副科长把此行的任务和这个人的问题向服务员做了说明,并请她配合行动。服务员马上叫来供销社领导,把情况作了汇报,供销社领导表示要大力支持。
   为了不打草惊蛇,黄小彬让服务员守在大门口,只要看到张云明回来立即报告检察官。他们三人则在另一件客房休息待命。供销社领导告诉客车司机,返回县城发车前通知一下他,他要请示检察官后才能发车。
   万事俱备,三人匆匆吃了点饭,然后静静的坐在房间里抽烟、喝茶,只等硕鼠落网。小彬心想着:这回看你往哪儿逃!
   下午一点钟,回县城的客车要发车了,司机请示该怎么办?黄小彬让服务员和他一同登上客车,逐人检查一遍,并没有发现张云明,于是让客车发车。
   黄小彬和李立、龙科长商量了一下,认为张云明上午就已经出去,现在还没有回来,很有可能是到山寨物色木材去了。车上没有他,说明今天他是走不了了,与其在这等着,不如主动出击,把他堵在山上,早点拿下。于是,黄小彬和李立决定找一个距离较近,又盛产木材的山寨去看看,龙副科长则与供销社的同志盯住乡镇,从几种可能上不留下一点漏洞。
   黄小彬、李立按照龙副科长的意见,来到了距离东凌十里路的尖尖山寨。这是一座典型的瑶寨,一片粗大的林木掩映着许多木楼,楼的下面是堆放柴草和喂养牛羊的地方,楼上住着家人,一间通透的木楼中央烧着火盆,炊烟熏得屋内一片漆黑,蚊虫昆虫难以藏身。黄小彬、李立见到寨子旁边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走上去询问村主任住哪里?他指了一下前面的大山,黄小彬顺着手指方向一看,只见前方一座山的半山腰露出几间草寮,那便是村主任的家。老伯看到黄小彬犹豫的样子,自告奋勇帮他们上山去叫村主任。只见他健步如飞,不一会儿功夫,村主任与他下来了。看得黄小彬目瞪口呆。
   村主任名叫果敢,见到两位身着便衣的检察官,热情地上来握手,并邀请二人到附近的一户瑶家喝水。
   黄小彬、李立随着果敢来到了一个木楼人家,上了二楼,李立二话不说,先把小彬手提的公文包抢过来挂在了木柱上。黄小彬知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多,但是不知道李立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在人家家里,当着外人的面,黄小彬也不好问,只得由他了。
   落座后,黄小彬急切地询问果敢主任有没有外乡人来过?
   果敢主任说:有一个外乡人上午来过,询问有没有木材卖。因为他知道村里有个林场。
   黄小彬连忙问长的什么样子。回答是个四十几岁的男人,一脸胡子。
   黄小彬马上掏出张云明的画像,问道:是他吗?
   “就是这个人。”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
   “他现在在哪儿?”
   “上午在我们这里呆有一个小时就走了。”
   “你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吗?”
   “我没有问他去哪里,他问了我去上北林场的路,朝北面方向的小路走了。”
   “上北林场是哪里?”
   “上北林场是里面几个村寨联合办的一个林场,具体他会去哪一个村寨说不清楚。”
   黄小彬、李立起身就要走,哪知道热情的果敢连忙拉住他们,说:两位尊贵的客人,今天是中秋节,你们到瑶家来过节,这是我们的荣幸。要是在平时我们请都请不来呢,今天碰巧赶上中秋节,我哪能放你们走?不然,全村的乡亲都不会原谅我的。而且你们的袋子还挂在我们柱子上呢!
   李立这才告诉黄小彬,袋子挂在主人家的柱子上表明客人要在主人家吃饭,不用问主人就会去安排的。刚才李立看到天快黑了,想着要在瑶寨吃了饭才能回去,于是就把黄小彬的包子挂在了柱子上,没想到情况又有变化。
   果敢再三挽留,并且说:你们就是不在这里吃饭恐怕也找不到那个人。因为山里的路很多,都是小路,通往各寨,你们又不知道他是到哪个寨子。还是吃了饭回去乡里等比较稳妥,那是他回县城的必经之路。
   听听果敢说的有道理,黄小彬想:也好,借机领略一下瑶寨中秋节的滋味吧!于是,和李立耳语了一阵子,答应了下来。
  
   第七节瑶乡奇遇
  
   10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中秋节。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中国的瑶族百分之六十分布在广西。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分布。瑶族和汉民族交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所以许多文化都是相通的。他们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黄小彬、李立来到一家庭院里,只见一张长方形的木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果敢向黄小彬、李立解释说都是自家生产或野生的味道,请他们不要嫌弃。
   按照果敢的安排,黄小彬、李立一左一右坐在一位老人两侧,果敢坐在小彬旁边。正式就餐前,瑶族同胞用油茶敬客,毕恭毕敬地敬了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随后,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端到面前,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请道公、至亲等大礼节时,必须有盐,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果敢向黄小彬介绍说,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此外就是些果子狸、竹鼠、山龟等平时捉到的野味。
   黄小彬在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下,也端起了平时很少喝的酒水,小口的喝了几口。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这时,一个身着瑶家花布绣衣的少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黄小彬的身后,少女的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满精美的花纹。
   果敢主任端起一碗酒,转身对少女说:“瑶家的客人是不是满意,就看你的了。”说完,把酒碗递给了少女。
   果敢看到黄小彬在犹豫,于是对他说:“瑶家敬酒都是由少女做代表的,你要给面子呀。”
   果敢还告诉黄小彬,这个少女是在县里上高中,中秋节放假回家来的。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果敢一面介绍,一面把大块的腊肉夹给黄小彬。少女在一旁主动用汉语普通话向黄小彬介绍自己,她叫洪秀,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说着就把手里端的酒递给黄小彬,并且补充地说:“敬你一碗酒,你要有诚意就喝完它。”
   果敢补充道: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这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只有这样,主人才会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黄小彬不好拒绝,只得一口把碗里的酒水喝了,然后把碗朝果敢和洪秀亮亮,意思是喝完了。果敢和洪秀笑笑,又斟满一碗,对小彬说:“好事成双。”
   黄小彬知道河南是这样喝法,没想到瑶家也有这样的讲究,只得硬着头皮再喝了一碗。对果敢和洪秀说了声:“谢谢!”
   看到黄小彬已经满脸通红,果敢也不再勉强,端着碗去给李立和年长者斟酒去了。洪秀则坐在了黄小彬旁边与他攀谈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院子里已经燃起了一簇篝火,与升起的月亮光映红了满院人的脸庞。几个长者摆弄起叫不上名字的乐器,音乐声逐渐响了起来,洪秀告诉黄小彬这是耍歌堂开始了。
   耍歌堂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但是,有喜庆活动时随时也可以进行。洪秀介绍说,瑶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瑶乡的中秋节也是男女青年交往的节日,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男女各为一方,以彼问此答方式进行对唱。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经过集体对歌的观察、比较、考虑后,若某一小伙子对某一小姑娘发生好感,便可与小姑娘单独对唱,但地点只能在众人能见到的地方,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见,如双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信物。
   说道这里,洪秀问小彬能不能送她一件礼物?
   黄小彬吃了一惊,望着洪秀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没想到洪秀哈哈大笑起来,说:“和你开玩笑的。”然后又问黄小彬会不会对歌。
   黄小彬说:“不会。”
   洪秀说:“其实很简单,你在电影里应该也看过,就像刘三姐唱山歌一样,瑶家人都是随口拈来。”然后,信口就唱了起来:

共 35525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从黄水县下属彭店乡粮管所发生重大诈骗案切入主题,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一步步确认犯罪嫌疑人,检察官千里追踪终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硕鼠归案,文章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小说着力塑造了新任检察官黄小彬心思缜密,有勇有谋的光辉形象。在追踪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他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鼠迹之后,主动出击,紧追不舍,终于将诈骗倒卖国家粮食的巨大硕鼠缉捕归案。作品情节曲折,一波三折,人物描写细致入微,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1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5-11-10 14:32:01
  问好海滨老师,感谢您对江山短篇的支持。这几日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作品编发拖延了,欢儿跟您说声抱歉,请多多原谅!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海滨        2015-11-11 15:30:29
  欢儿老师辛苦了,谢谢你的褒奖与劳动,我们都是江山人,我对像你一样无私付出劳动的笔者,感到特别敬仰,希望以后继续帮着和支持。
   海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