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争鸣】风居住的街道(散文)

精品 【争鸣】风居住的街道(散文)


作者:柳约 举人,379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99发表时间:2016-03-27 12:40:05
摘要: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是长安的灵魂。回过头,见风把街道上的故事吹得如此干净,竟一点儿也没有剩下。

【争鸣】风居住的街道(散文)
   一
   春分后多小雨。昨日无雨,吹了一天大风,也不知吹落了长安路上花枝多少。
   算如今,九十春光已去大半。一场场春雨,不仅唤醒了古都里的半城烟柳,也褪去了少男少女身上那厚厚的衣衫。行走在长长的街道上,见有风扶了枯枝,恰便似有花开自心头。我爱这春天。春光里的少年,时而深沉,时而活泼,皆带着对爱情的渴慕,皆带着对人生的懵懂,“春服既成,风乎舞雩”,这千百年流传的古老习俗,扑面而来的,又岂是十万朵桃花的等待……唐人们高雅的文化,潇洒的礼节,凝聚着西北最强盛的生命力,或东渡扶桑,或西行印度,雪拥蓝关,灞桥折柳,皆为离愁所设。
   除了大雁塔和小雁塔,长安城里,唐朝完好的建筑几乎没有留下。这无疑是教人痛惜的。尽管没有留下,那段辉煌的历史却早已深入人心,乃至一街一巷。这里的一切,正如木心所说,“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现实中,所见者小,而在历史上就大有其人是完成了才离开世间,而其业绩从此与世共存……”——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当天子之气被冲散,多的便是市井中的安然与琐碎,带着柴米油盐的人间体温,与前世遥遥相望。
   我喜欢“长安”这个名字。歌手陈红有首歌的同名专辑,名字叫《深夜走过长安街》,歌词写得很好,“深夜走过长安街/捧着你的脸在烛光下面仿佛是昨天”作词人此处不说霓虹,不说灯火,而专言烛光,这句就很有古意,即使在街上走着,也有剪烛西窗的情调。有一段日子,我每晚都去一家小酒馆喝酒,回来时没有车可坐,只得在寒风呼啸的冬夜里,在长安路上独自行走。那真是一段热血沸腾的日子,我有篇小说写作的灵感来源于此。长安立交的人行天桥上,偶尔有乞丐坐在地上拉《二泉映月》。拉得显然不好,大约是冷的缘故,琴弦总有些颤抖。有一天晚上,看到朋友发来消息,她那会竟然也在电脑上听二胡。
   长安路在城墙南边,出永宁门直走即是。旧时,唐皇城南面开三门,正南曰朱雀,东曰安上,西曰含光,西面又有二门,南曰顺义,北曰安福,指门为路,四通八达。城坊宫室,第宅寺观,以及京兆府所属二十四县的沿革史,山川、名胜、古迹……方志繁琐,多已不存,而能被拿来诉说出的,也只是片面而已,隐没于其间的寻常巷陌,如那残破的半面瓦当,如那黯淡的唐三彩陶像,无一不见惯了王朝兴替,如今有的跻身博物馆内,有的摆于藏宝阁中,安于一处,乐得做看客模样。
   长安路面非常宽敞,可容八车并驾疾驰,一时车水马龙,天高云淡,外人见此不禁生出“大长安”之感。午夜梦回大唐,当去长安路一游,彼时簪花带马,沿御道而行,似那般风流的五陵年少,一日可看尽长安之花。
   历经了十三朝浮华,长安成就了帝王之基业,也埋葬了无数帝王的梦想;长安塑造了绝代之风华,也目睹了英雄末路的悲凉。一抔之土,三尺之孤,穿行于其中,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地名,广济街,书院门,甜水井,长安路,草场坡,骡马市,案板街,德福巷,化觉巷,洒金桥……
  
   二
   猛一抬头,止园到了。
   这是一处深藏于林木中的雕栏飞檐式楼房,纵然有青藤一路爬墙而过,亦难掩其本身的衰败。身旁人好奇止园这个名字如此生僻,我眉头紧锁,思绪却一路飘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
   止园兴建于何年无从知晓,那想必是在1935年之前了吧。是了,1935年西京招待所才开始营业,而1936年蒋介石居于此,1937年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1936年在止园发生的故事,当是盘踞在蒋介石心头,永远都无法抹去的耻辱。
   止园檐翘如琢,廊曲似腰,在此修身养性,当是不俗。正当我措手不及地退出身子,一不留神,却看见了青年路的标志。很快的,我在风中闻到了一股硝烟的味道。
   谈起“兵谏”二字,世人皆对张学良将军赞誉有加。张将军一生沉浮,确实不凡,当得起少帅之称,然西京城中老少,论及杨虎城将军,无不肃然,甚或有传言,所谓西安事变,兵谏之举,乃是杨虎城将军一力促成的。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麾下一众政府高官由洛阳至西安,为消灭共产党进行部署,时任国民党17路军总指挥的杨虎城将军,对蒋的计划并不以为然,却赞同时任国民党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主张。二人热血为国,可惜,蒋公刚愎自用,决意剿匪,对张杨抗日情怀嗤之以鼻,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将17路军调往安徽,终于迫使张、杨二人无奈发动兵谏。
   西安一夜,世界震动。
   到底,张学良对蒋介石还是有感情的,纵然为蒋公背上了“不抵抗”的黑锅,纵然怨中带怒,心底也是无恨的。杨城虎将军则不然,杨骨子里带着秦人的脾气秉性,见事不可为,男人血性一发,便凭空生了几分反意。杀蒋易,报国难。牵一发动全身,非丈夫所为也。于是二人商议,张负责抓捕蒋介石,杨负责全城行动。在此次行动中,杨虎城将军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短短时间内,不仅囚禁了一干要员高官,而且迅速解除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武装,甚至还包围了50余架战斗机,可以说取得了全线的成功。
   这注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夜,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夜。之后国共联合抗日,之后的之后,我站到了止园的面前。灰扑扑的街道,枯寂,少有人行,唯风声凛冽。
   一将功成万骨枯,发动事变的两位将军,其下场皆十分凄凉。
   蒋囚张学良于麒麟洞,后至台湾,半生失却自由。蒋于重庆荼毒杨虎城满门,更是无道,终失民望。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对蒋公一生功过,诸多史学家自有评判,我不在此多言。然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尽管往事已矣,发生在青年路上的故事,我却希望每个青年都能走入历史,去亲身感触一番。无事静坐之时,常感念绰杨虎城将军的那副挽联:“为国身死真虎臣,多幸此土葬忠骨”,想来这种决绝,这种归宿,亦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吧。
   青年路东西向,长约千米,宽可容三车并行。两边多民宅,市井之声遂起。忽然想,历史里的止园,真不该是壮士绝命之地,归止之处,这太惨烈,枯藤老树犹在,不忍卒读西风。
  
   三
   我来长安有些年头了。蜗居在草场坡时,因紧挨省图书馆,加上阅览自由,吞吐量极大,每每昏天黑地,视读书为生平一大乐事。但其地段繁华,寸土寸金,居大不易,只得效孟母三迁,数易其所。去往省图书馆的路上,一个人走走停停,看起来依然十分遥远。两元钱一趟的新空调公交车,总是将人坐得头晕脑胀。一路上的曲折,颠簸,焦虑,乃至对另一个人的思念,都在脑海里一一轮番上演着,在堵车的时刻尤甚。我无比清醒地看着时间一点点被消耗殆尽,青春一点点被消耗殆尽,只余一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惆怅。
   日光如箭,车如流水,将一个人从头到尾的淹没,竟发不出丝毫声音。
   在这盛大的喧哗中,我忽然失去了方向,就像一只被樟脑困住的蚂蚁,在一条很小的街道里四处游荡。我看到了街两旁的各种杂货铺面,盗版书籍,风味小吃,美发沙龙,行将倒闭的广告公司,风生水起的老孙家牛羊肉泡馍,以及来路不明的社会青年,甚或充满诱惑的红灯区……
   案板街,便藏身其内。
   这街,因了靠近钟楼的缘故,道旁多拉客摩的,当地称为“蹦蹦车”,五元起价,距离远近口头商议,颇有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意味。
   这真是一条神奇的街道。明清时期,以制作案板得名,全街磨刀霍霍,皆是待价而沽的案板,橡木之香,遍及坊市之中。十多年前,案板街也有当街杀人事件,震惊中外,一度凶名大盛。如今再走,街上甚少还有案板店铺,倒是一些寻常小吃摊位多见,如烤鱿鱼,臭豆腐,米线、馄饨不一而足。暮色深处,红男绿女相携穿街而过,繁华也在风中渐渐远去。
   夜间时常有醉汉在电线杆背阴处小便,实在有碍观瞻得很,路人因此愈发凋敝。我以前常来。公交与地铁仍旧穿梭不止,一路从西开公司出发,经潘家庄、洒金桥、钟楼抵达终点,另一路从西电医院出发,一路经丰登路、南小巷、绕过钟楼,经含光门抵达。如此环城一周,日落而归,每天都像是短暂的旅行。我自从离开长安街,搬至南二环以后,为了保持内心的敏感,偶尔也会步行上下班,路过案板街,倒像探望一位老朋友。
   ——每天与无数人擦肩而过,下车的刹那间,心却空了许多。
   梦想同爱情一样,耕耘与收获,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李碧华说,有得坚持是好事,但有的人纵使孤寂,亦得离场。我的心像这些街道一样,里面住满了奔跑的风。昔日陪你逛街的女友,如今早已不知去向。于是出巷上街,所见便皆是草木,多是垂柳,多是洋槐。高楼底下的人群,在庸庸碌碌的生活里,营造了另一种太平与盛世。
   案板街在皇城中,南北通透,毗邻钟楼,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可谓占尽天时,却落魄如斯,我每每合拢手边地图,唯有摇头,笑叹沧桑。
  
   四
   秦风彪悍,秦人豪爽。
   流光易转,已然绿了芭蕉。拐出一条无名小巷,迎面便是好大一个广场。中间,有人拉着二胡。
   见一位老大妈唱秦腔,明明粗犷的嗓音,一口气却绵绵淳淳,总也到不了头,那音儿也跟着往上走,往上走,像是嗓子眼里有股子吸力似的,低落的声音愈发刚强起来,传到耳朵里,好比有一把刀在刮着耳膜,直逼得人不敢久立。
   四周空旷,大风起兮。附近,却没有一个放风筝的人。转角时,一个年轻的红衣女人蹲在不远处的树下,正在埋头痛哭。——这哭声呜咽,又不知是为了哪桩?
   四下无人,这悲伤好像感染了锦簇的樱花,一树树愈发得红了,艳了。花事,仿佛就这样子开到了荼糜。隐隐间,又听到了孩子们的叫喊声,在那人烟稀少的地方,一下子传出了老远。我想到了一个书法家说过的话,一个花瓣,安静在了天底下。这花,一旦画上去,定是绝顶的好画了吧。
   薄暮时分,雨住归家。过玉祥门,行走在河滨公园,眼望秦砖汉瓦,身披唐风宋雨,遂想起历代掌管星象的史官们总结出的王朝气运。彼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已成为得鼎者愈发看重的国之大典,“木生火,火为夏,木为春,天之端也。”火由木生,为物皆本于春。在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里,在孔子笔下,这春便理所当然地占了首位。
   春秋笔法,果然是开天辟地的。
   《春秋》首书春,所以正天端也。这,大抵便是儒家治国养民之术。圣贤们的人生静静流去,其内心的春光却依旧波澜万丈。日月之行,若出其里。于是,停下匆忙的步伐,你不得不赞叹,你不得不感慨,你不得不盛开。
   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是长安的灵魂。回过头,见风把街道上的故事吹得如此干净,竟一点儿也没有剩下。
  

共 41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样的文字里,适合饮酒,酒入愁肠酬知己;亦适合饮茶,茶烟袅袅,可遐思。可于月下徜徉,亦可背靠古柳,望尽斜阳。柳约此文,兼有婉约与豪放双翼并飞,哲思与描述并存之特色。风吹过街道,谁在风里忘了今夕何夕?沿着长长短短的思绪,走进历史深处,品味人事兴衰,履迹渺渺,徒存残垣断壁。一篇散文,却道尽作者心中块垒。清新韵致的语言,深沉丰实的内涵,不禁让人悠然神往,但听得耳畔历史风猛雨疾,刹时间忘了身处何地,不知身畔花香蝶舞,已是春意浓。好文魅力大抵如此,争鸣推荐散文佳作。【编辑:小人鱼在天堂】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328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3-30 12:09:18
  长安我没去过,但那是我的一个梦,我一定会去的。问候柳约。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1 楼        文友:柳约        2016-04-01 00:23:08
  长安虽说十三朝古都,底蕴深厚,其实柴米油盐的生活比较起来,跟其他地方也一样琐碎。
   鱼老师当然要来,写作的灵感就在秦砖汉瓦里,哈哈,恭候大驾。
1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3-30 18:03:10
  打个文游榜,宣传一下柳约美文。感谢有你,争鸣之幸。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2 楼        文友:柳约        2016-04-01 00:26:40
  太客气了,都说了是朋友,以后不要破费了。
   嗯,事多,回复来迟了,顺便祝鱼老师小长假愉快。
13 楼        文友:第六花界        2016-03-31 20:05:47
  我很喜欢《风居住的街道》这首曲子,二胡和钢琴一唱一和,似乎听得到风声,于是我就依据听到的曲调,用小提琴把二胡部分拉下来了,还准备演出节目。小柳此文深得曲子的妙处,还有历史的沉淀,欣赏。
第六花界
回复13 楼        文友:柳约        2016-04-01 00:29:22
  谢花姐一直以来的支持,好好练习,预祝节目取得成功。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