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逐日(七一特刊·纪实文学)

精品 【雀巢】逐日(七一特刊·纪实文学) ——一个司法工作者的梦想与实践


作者:独上月楼 举人,390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80发表时间:2016-07-01 14:34:41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了实现共和国的法治理想,以夸父逐日之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共产党员。

【雀巢】逐日(七一特刊·纪实文学) 1979年年底,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第二年。我与项明前后脚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那时,我们还都是26、7岁的热血青年。不同的是,他有九年内蒙兵团插队背景,后回城担任小学教师,是检察机关从教育口择优录用的干部;而我则是结束了11年军旅生涯,转业后,“毛遂自荐”走进检察院的。
   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还是后来成了他爱人的小珍告诉我的。有一天,她神神秘秘把我叫到一边,略带羞涩的对我说,咱们检察院来了一个特精神(现在称为“帅”)特聪明的小伙子——叫项明,他现在公安分局帮助工作,过两天就回来了,你帮我打听一下,他有没有女朋友?......
   第一眼看见他,觉得他有点像“五四青年”。小分头,小立领的外套,冬天脖子上围一条浅色格子围巾。长相嘛,跟当年一个叫达式常的电影演员有几分相似,的确蛮精神的。
   但不知为什么,他对我似乎有某种天然的“敌意”。每当我以曾经的军人自居,大谈特谈当兵的经历时,他总会不屑地嘲讽我,你那是和平兵,没啥了不起,一旦打起仗来,我们兵团才是第一线。后来我发现,正是那段不寻常的插队经历,成为项明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司法理念和法治理想的奠基石。
   “我曾经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插队9年,切肤之痛只有两个字:秩序”,项明如是说。
   不久,我和项明都被分到起诉科,都从书记员干起,还成了对面桌的同事。但我们的关系还是没有缓和,经常为了案件的证据、定罪的依据等争执不休。不过,我得承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认输。
   几年后,我们相继晋升助理检察员和检察员,开始独立承办案件,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我们所办的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背后,同事们称他“铁嘴钢牙”,我自诩“伶牙俐齿”,我俩都曾“有幸”被海淀分局看守所的在押被告人冠以“四大恶人”的“威名”,只是,项明排第三,我排第四。能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我以此为荣。
   又过了几年,喜欢舞文弄墨的我,被调入调研科和办公室任副职,项明则进入成立不久的经济检察科(反贪局前身),先后任副科长和科长。那时,相对公诉部门,经济检察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年办案数基本在个位数上徘徊。但自从项明上任后,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反贪队伍,很快打开局面,年办案数最高达到100多件,不仅办案数量在全市检察系统同行中名列前茅,且连续侦破了几宗在本区和本市都很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因业绩斐然,他很快被提升为主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他的政策理论水平、领导魄力、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尤其是司法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很快成为我们这批进入检察机关新人中遥遥领先者。
   最具说服力的有这样一件事——
   大约在1998年年底至1999年上半年,海淀检察院经济检察科在侦破发生在某基建公司的一起窝案时,发现涉案人员大多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线推销员,这些人全都是基建工程兵转业,主观恶性不大,只因经不起个体经营者的腐蚀拉拢而贪污或受贿。如果一举将30多名涉案人全部提交法庭审判,无疑可以立大功;但如果将这批业务骨干一律追究刑事责任,整个企业的发展就有可能面临瘫痪。
   于是,项明副检察长果断提出“不能就案办案,要以办案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与该企业纪委一起,提出了“孤立打击少数顽固分子,分化、瓦解中间分子,挽救大多数”的刑事政策,动员涉嫌犯罪人在限期内主动揭发检举、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理。之后,30余名涉案人纷纷到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大多数情节较轻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得到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从宽处理,不少人被免于起诉,还有的被判处缓刑后重新回到企业。他们感谢检察机关的挽救和教育,发奋工作,戴罪立功,不仅没有给企业各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使企业一跃成为基建行业的排头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作为时任研究室主任,我专门就此对项明同志进行了专访,撰写了一份《工作简报》。区委书记在这份简报上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项检创造的经验,并转发全区号召向检察院学习。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项检此举,无形中竟为不久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极具影响力的《“8.15”通告》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198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指出,要“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特别要抓紧查处大案要案”,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有关司法解释,给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违法犯罪分子悔过自新的机会。根据中央要求,1989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了《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通告》规定,从8月15日至10月31日,凡有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行为的人,如果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积极退赃或有检举他人犯罪等立功表现的,将一律从宽处理,依照不同犯罪情节得到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刑事处罚;对拒不自首坦白的,将依法予以从严惩处。“两高”《通告》发布后,举报线索大量增加,违法犯罪分子纷纷投案自首,迅速在全国掀起了反贪污贿赂的高潮。据统计,在贯彻《通告》期间,全国检察机关收到举报贪污、贿赂的线索133765件,受理投案自首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25544人,加上其他经济犯罪分子,共达36171人,追缴的贪污、贿赂赃款有2.09亿元。在自首人员中,县处级干部742人,司局级干部40人,副省级、副部级干部各1人。如果进行一下数字对比,更能看出“两高”《通告》的显著效果:1989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58926件,比上一年增加1.8倍,其中大案13057件,比上一年增加3.4倍;要案875人,比上一年增加3.5倍。(引自2012-01-04《检察日报》作者:王彦钊)
   项明同志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由此可见一斑。
   也就是“简报事件”后,项明似乎认识到调研室的重要性。只要反贪局组织培训,他都会提出调研室要派员参加。我也开始把调研的重心更多的转移到反贪局,为反贪局撰写了不少大要案侦破经验(这也成为我后来投身检察影视创作并首创电视剧《守望正义》的最初动因)。我们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1994年,项明不负众望升任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次年,经项明检察长推荐,我也通过了组织部门的考察和群众测评,走上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的岗位。给项明检察长当副手的那三年,也是我此生受益最大且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一个共和国检察官对法治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看到一个投身检察改革的领军人物的胆略和睿智,更看到一个值得景仰和追随的时代先锋——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记得有一次聊天,项明突然问我,你说,人这辈子最不能缺的是什么?我一时没有回答上来。他带着一种憧憬的表情说:“梦,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梦!”我想了想,很认同地点点头。接着,他又问我,你看过《丹柯的故事》吗?高尔基写的。面带愧色,我摇了摇头。于是,他给我讲了丹柯的故事(他的口才超好,讲话从来不用稿子。可惜我的记忆力不好,只能凭借记忆和网上找到的素材,尽可能恢复他的讲述)——
   古时候,大地上住着一个族群的人。
   有一天,外族入侵,要把这群人赶到密林深处。密林深处看不到太阳,尽是泥沼和黑暗,恶臭冲天,人们接二连三地死去。
   这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屈服于外族人,毫无希望地后退,性命不保;另一个是,全族人一起穿越林子,奔向草原,获得自由。然而,很多人都被外族人的淫威和密林深处的泥沼恶臭吓坏了,他们心生恐惧,不敢选择逃离。
   这时,丹柯出现了。他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得不到任何结果。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悲伤上呢?起来,我们走到林子外面去!”他的勇气和胆识鼓舞了很多人,大家开始跟着他穿越森林。可是,这是一条艰苦的路,每走一步,泥沼就像张开嘴一样要把人们吞噬进去,树木也像一座牢固的墙壁阻挡住他们的去路。
   他们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草原。于是很多人开始埋怨丹柯,说他是个年轻而没有经验的人,正把他们带向死亡,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
   这时,丹柯忽然用双手撕开自己的胸膛,挖出自己的心,把它高高举在头顶。那颗心像太阳一样明亮地燃烧着,人们大惊失色,瞬间变得像石头一样。后来,大家跟着丹柯,终于走出密林,获得了自由。
   当人们在草原上为自由欢呼雀跃时,有个人发现丹柯死了,在他尸首的旁边,他的那颗心还在燃烧,于是,他默默走过去,把那颗骄傲的心踩熄了……
   30多年过去了,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很多事情我都忘记了,唯有这个故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记忆最深处,熠熠闪光。我一直清晰记得项明当时的眼神,坚毅而略带悲伤。现在回想起来,项明给我讲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表明他的心迹、他的信念和他的职业理想。
   有人把优秀官员定位为廉洁奉公,这固然没有错,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官员从政的一个底线。倘若这个底线都守不住,连“回家卖白薯”的资格都不配有。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官员,当成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记得项明出任检察长后,曾为本院会议室订制了一幅“夸父逐日”浮雕的背景墙,他经常告诫干警,要以“夸父逐日”的精神追求法治理想的实现。我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夸父逐日”不就是“向明”(项明)吗?他笑了笑,转身离去。此刻,我想说,丹柯是个悲剧英雄,夸父也不过是神话中的人物,而项明不是,项明是现实中的真英雄。因为,“逐日”的项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再美好的理想倘若不付诸实践也是没有意义的。项明检察长上任伊始,就提出“以一流人才创一流工作”的总思路,要求全院干警牢固树立“忠诚、卓越、文明、高效”的海检精神和“人争有为、事创一流”的工作态度,先后在海淀检察院推行了“三项改革和四项工程”,即:人事管理制度、办案管理制度和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党建工程、观念工程、素质工程和凝聚力工程。继而,又提出“走精兵路,办精品案”的工作思路,为海淀检察院争先创优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路径。
   在令人瞩目的检察改革中,最具标志性的有:1、学者挂职机制;2、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3、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4、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制度;5、创立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6、高学历人才兼职高校副教授制度等,其中的一些改革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认可,并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
   曾有记者采访项检,问其推行“学者挂职、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检察改革的初衷,项检的回答很实在也很耐人寻味:1983年“严打”之时,几个老公安到海淀检察院办案,他们对年轻的项明说:小伙子,知道什么叫“严打”吗?“严打”就是土改。当时,大批军队干部被抽调到法院担任法官,很多人的思维和那几个老公安一样,只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专政对象和非专政对象之分。“这样的机械执法,实际上对社会和谐、平衡、稳定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项明说,“而学者的好处是,长期处于法学前沿,能够接触最新的法学思想,理念比较先进。”由此可见,项明同志的改革设想并非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的的确确是对中国法治现状深思熟虑后的正确抉择。
   伴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海淀检察院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科技建设和后勤建设全面迅速迈上新台阶,很快跻身全国模范检察院和“十佳检察院”行列,通过精心培养,涌现出一批精英人才,他们陆续走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二分院、三分院以及北京市工商局、团市委、区政法委等领导岗位,在全国十佳公诉人的评比中,海淀检察院连续四届榜上有名,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海检现象”。
   1998年至2012年,项检又走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的领导岗位,其法治理想和改革精神有了更大的施展平台,他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今,项检退休了,德高功彰的他并没有解甲归田,还在继续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行善举、做好事。作为他的同事和部下,在继续为他喝彩的同时,也为他没有给自己“立言”而深感遗憾。
   在项明检察长62岁华诞即将来临之时,我们决定为项检出这本书,书名为《逐日——项明检察长司法理念及实践集萃》,收录了他担任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和一分院检察长三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言论、报告、改革理论和实践建树,作为生日礼物敬献项明同志。考虑到项明同志历来反对高调宣传自己,因此,编纂此书时,我们没有提前告知他本人,也没有将此书公开出版推向市场,只是作为内部资料集结成册。囿于时间紧且瞒着项检进行,难免搜集中有所疏漏,只能祈望项检谅解。
   感谢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欣然为此书作序,感谢王兆峰博士主动请缨为本书题跋,感谢李卫国、董长青、张际枫、孙玲玲、曲力慧、候晓焱、刘中发、杨春萍、郑建军、王秀荣为本书踊跃提供资料和照片,感谢中国检察出版社张红梅主任的鼎力支持,保证本书如期印出,也了了我们大家的一个心愿。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其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不仅属于项检本人,也属于中国的检察事业,更属于我们这个振兴法治的伟大时代。
   此为后记。
   2014年2月4日于北京
   2016年7月1日修订终稿
  

共 53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当社会上许多人发出:“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还不如我积极,还不如我思想境界高尚”的感叹的时候。作者的这篇纪实文学,却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具有理想人格,身怀抱负,常年战斗在共和国检察岗位上的优秀检察官——项明的形象。项明有过9年内蒙兵团插队背景,自走进检察院大门那天起,就肩负起了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这个内心埋藏着对“秩序”有切肤之痛的检察官,这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逐日”精神的共产党员,从书记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共和国检察岗位,在此:他不仅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反贪队伍”, 而且远见卓识地提出“不能就案办案,要以办案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他推行“学者挂职、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多项检察改革方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职业理想,有信念,有一颗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党无私奉献的红心。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在项明身上:“我不仅看到一个共和国检察官对法治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看到一个投身检察改革的领军人物的胆略和睿智,更看到一个值得景仰和追随的时代先锋——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纪实文学贵在真实,作者此文所塑造的人物是和他同一条战线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的战友,同时,所述事实皆有据可查,可见文章的真实性。同时,文章借丹柯带领大家走出泥沼的悲剧来说明,项明早就有一颗为做好检察工作而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并以夸父逐日的神话告诉人们,项明是现实中的英雄,是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追逐光明的共产党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文字有了感动人心的力量。作者此文可谓是为党的95周年生日献上的一份厚重的礼物,极具现实意义。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07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虚竹先生        2016-07-01 22:25:35
  在区里时我也接触过检察院,当个检察官确实不容易,做一个称职的检察官就更不容易了。还是那句话,我们今天记录历史,流传后世,功过任后人评说,特别是当今的一些小人物。区检察长,对老百姓来说也许不算小了,但在整个国家机器中,却还是微不足道,几十、几百年后,可能无人知晓。我们应尽我们所能,记录下来,使后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检察长。
回复11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1 22:52:04
  他是从区检察长开始,然后做到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一分院检察长,正局级。但是,我跟他搭档是在区检察院。
   这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敢于开拓创新的人,中国检察改革的领军人物。
   碰上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英雄的人,是月楼今生之幸。
12 楼        文友:风中的云儿        2016-07-01 22:39:04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这样的人物倍显伟大。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为老大的大手笔点32个赞:)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回复1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1 22:53:23
  呵呵,为啥是32个赞,有零有整?月楼好好奇!想不到云儿也有这么俏皮的一面,呵呵!
13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7-01 23:07:14
  倘若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够像项明同志那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就会更早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了!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2 15:09:46
  苏教授所言极是
14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6-07-02 00:55:03
  此文用了《丹柯的故事》《夸父逐日》这两个神话故事来丰富一个检察官有胆量、有理想、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形象。寓意在于表现一个检察官勇敢追求,为人民造福、追求光明、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勇于献身、舍己为人的精神。
   以《逐日》为书名,意在充分刻画项明检察长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使读者体会到项明这个优秀的检察官人格的伟大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担负的历史责任和坚毅、果断的行为,赞扬项明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作品弘扬了一种正气。一个优秀检察官的职业生涯,很有必要为他留下可歌可颂的事实,理应为他展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梦想和实践,特别在建党95周年的纪念日,更应该有这样的正能量播洒,为实现高度的以法治国的宣扬,举足轻重,意义深远。
   习总书记“七一”纪念活动的讲话中,告诉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逐日》文本中收集整理一个检察官职业使命的文字,意在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别人的处境,不能只顾自己,学习项明大无畏的精神,用一颗博大的心包容这一切,用一颗爱的心理解他人的处境,国人太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体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一个法制健全的环境。这就需要无数的法律工作者,甚至是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探索、实践。项明就是这个其中的一个鲜活的代表,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以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身份,退休后依然关注着国家的法制建设,项明与作者这一对正副优秀检察长的形象一样鲜明,一样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回复1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2 15:33:04
  洞天先生的解读甚为精准。
   我以为您一定看得出来,项明为中国检察事业尤其是检察改革做出的贡献是杰出的,在检察系统无人可以出其右。然而,他却在还能施展宏图大志之时退休了,十分可惜。正可谓,壮志未酬。
   为他出这本书,是他的部下们一致的愿望,只因我是退休人员,做起来更合适。鉴于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很多事只能点到为止。其实,项明的故事远非这么少,有很多经历都是可圈可点的。
   丹柯把大家带出森林,他却倒下了,燃烧的心也被人悄悄踩熄了;夸父逐日死于饥渴,死后扔下手杖化作一片桃林。作为改革者,他其实是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的。好在,他赶上了一个改革的好时代,他的所有改革都取得了成功。尽管也有非议,但大多数人的认可,以及眼见为实的成果,令人心服口服。
   以您的睿智,您也一定猜得出,我能把这篇后记放在网上发表,也是为了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一直为了实现法治理想而发奋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改革目标。但他不是孤独的,在他身后,跟着一批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期待这些年轻人依然高擎法治的旗帜,成为新时代的丹柯,新时代的逐日者。
   再次感谢您的深度点评!
   我觉得,也到了我该认识您的时候了。呵呵!
1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7-02 05:22:00
  为我党能有这样的共产党人而感到骄傲,为社长能有这样的上级而感到高兴,为项检能有这样的同仁而感到欣慰。一个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能上不愧党,下不愧单位、职责、同事。此生足矣!赞一个!
回复1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2 15:36:27
  您的观点和语气,与项明检察长有相似之处,都很有煽动力呢!呵呵,狠狠点赞!
16 楼        文友:佩剑秀才        2016-07-02 09:25:47
  向项明、月楼两位检察官致敬!
   人生成功与否,除了一个人先天智力和生存环境之基础条件外外,更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对政治的敏锐性是至关重要的。
随性·随意
回复1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2 15:43:24
  您说得很对,从事司法工作,第一是使命感,第二是责任感,缺少这样的精神追求,是做不好司法工作的。
   最近屡屡看到检察官辞职的消息,有的还是关键岗位上的检察官,我不知道他们居于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很为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任何一个事业,想要做好,没有牺牲精神是不可以的。
   项明检察长早早告诉我,真英雄是可以剖出自己的胸膛取出燃烧的心做火炬引导众人走出泥沼的人——而走在最前面的人最容易被人们所忘记。
   但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虽死犹生。
1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2 15:48:42
  感谢所有阅读了此文并留下点评的朋友们。
   囿于种种世俗的限制,这篇文章无法展开。我只想让大家知道,在司法战线上,的确有这样优秀的检察官,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智慧,都献给了我们的检察事业。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值得所有年轻的检察官们紧紧跟随。
   至于江山是否加精推荐,与这篇文章所要抵达的目标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虽然我希望看到江山的编辑们也有敏锐的观察力。
   随他们去吧!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18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04 10:48:50
  感谢江山网的认可,加精不易,所以也格外珍惜!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19 楼        文友:宏声        2016-07-27 08:36:22
  读完佳作不仅对作品赞不绝口,仿佛看到了相隔万水千山的作者就在身旁。文若其人,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文学功底之深厚。同聚江山文学网,向远方的作者问好!祝远方的老师万事如意!
回复19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7-27 21:49:52
  谢谢亲爱的文友,请原来月楼迟到的回复,并非月楼故意怠慢,实在是因为外出开会刚回到家,偏偏又有许多公务加身,未能及时归巢。
   此刻,读着您的留言,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文中主人公倘若也能看到您的留言,他该有多高兴啊!
   再次,谢谢您!
20 楼        文友:文德芳        2016-08-15 20:42:31
  “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是梦想!“一个检察官的梦想是什么?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抱负!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一种向上的、永恒的力量!
生命是灵魂的载体,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一个因真诚而闪光的灵魂。
回复20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8-16 22:27:14
  您说得极是!而且要做好有可能牺牲自我的准备。为信仰而战,是检察官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