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 列车西进,向大西北(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笔尖】 列车西进,向大西北(游记散文)


作者:疯妹 秀才,1025.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82发表时间:2016-10-15 12:53:06
摘要:这里的一切都被神化和宗教化了,在这片贫瘠、苍凉、真实,自由的土地上,正是因为靠着强大的信念作支撑,才使他们在荒原上守望了两千多年。我开始怀疑,华夏文化的源头是不是来自这里?或者说正是这里才汇聚了中华文明的所有精华。


   随旅游团去大西北走了一趟,魂就被勾住了,一闭眼就是那广袤的沙漠、流动的沙山和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还有那像明珠一样镶嵌在沙漠中的被沙漠人视为生命乳汁的一汪汪泉水;更有那性格倔强,性情各异的大西北人。比如那些个轮番登场的地导、划着羊皮筏子唱着情歌的船工、给我们表演的旱獭乐队和被我们访问过的图瓦人、葡萄园的庄园主。他们一个个真实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西北。
   大西北,作家冯玉雷笔下的六千大地,曾是何等的壮阔、辉煌。他们的民歌、习俗、仪式、图腾、神话、传说、宗教乃至巫术等等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更不要说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这样的大手笔了。
   有人说,没有到过大西北的人,不能说是认识了我们祖国!此话不假,也有人说不到河西(走廊)不知中国有多大,更是无比正确。
   这里的一切都被神化和宗教化了,在这片贫瘠、苍凉、真实、自由的土地上,正是因为靠着强大的信念作支撑,才使他们在荒原上守望了两千多年。我开始怀疑,华夏文化的源头是不是来自这里?或者说正是这里才汇聚了中华文明的所有精华。季羡林老先生就这样说过:“在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很想像古人一样远离世俗的喧嚣,骑着一匹红鬃马,再在当地租几头骆驼上面驮着一些书籍和沿途采集的标本,行走在茫茫戈壁上。渴了捧一泓泉水,饥了打一只野兽。冷了烧一堆篝火。白天看大气磅礴的落日,夜晚看风韵恬静的羞月。孤独了和雪山对话,寂寞了听天籁之音。直到有一天人疲马乏,被漫漫风沙卷去,成为这无边沙海无以数计殉道者中的一位新客。疯话还是打住。
   我们是跟随南铁旅行社组织的冠名为“赣鄱之星新疆专列”(7、22—8、8)十八日游去的。有五百多人的参加,分别来自南昌、鹰潭、杭州、上海,他们也是像我们一样去大西北看稀奇的。我和先生分在3号车厢,我们又分属于总共13个团的第3团。“3”是个吉祥的数字,希望它能一路带给我们好运。列车跨越宁夏、内蒙、青海、甘肃、新疆、洛阳等十多个省,来回行程一万三千多公里。
  
   第一、二天在专列上
   谈到专列,让人觉得很牛叉。想起伟人出行也都是专列,颇有一番自豪感。但和伟人的专列比起来毕竟有天壤之别,伟人的专列是所有的列车必须为其让行,而我们的专列是要为所有正点班车让道。因此从鹰潭到本次旅程的第一站——中卫,就花了两个夜晚和两个半白天的时间,共计六十多个小时,真是漫长啊。由于缺乏经验,什么私活也没带到列车上,只有既来之则安之。除了临窗看外面的风景就是躺着养精蓄锐。有时到了一个大站停的时间较长的话,列车员也会开门让大家出来透透新鲜空气,也会组织大家搞点娱乐活动,中国大妈们也就把广场舞搬到了这里。
   在列车行至山东聊城的时候,有一位和我们同车厢但不同团的女驴友突然病了,说是上吐下泻。这令大家十分吃惊也十分着急,更把导游忙坏了。叫来了随车医生,采取了很多措施没有效果。“越来越厉害了。”医生无可奈何地说。最后决定就近把她送到医院。列车到了下一站,团友帮着收拾好行李搀扶着她往车下走去,我们都为她惋惜,因为这意味着旅游还没开始就被结束了。谁知当列车将要启动时她突然好端端地出现在了众人面前。问什么原因,说是好了。原来这位女同胞患的是胃痉挛,老毛病。只认一种药6542,这种药她自己没带但有另一个团友带了,一吃下去便使病情缓解,因此皆大欢喜。
  
   第三天腾格里沙漠湿地公园
   下午将近两点终于到达本次旅游的第一站——宁夏的中卫。终于踏上了大西北的土地,心里一阵激动。我们背着轻装,因为主要行李可以放在临时的家——火车上,然后一个个鱼贯式跳下车集合。
   刚从出站口出来,只见站前广场离我们十来米的地方,一溜站着十多个接团的地陪导游,他们拉着醒目的“热烈欢迎赣鄱之星新疆专列”的横幅,让我们激动且感动。我们和这里的3号地导接上了头。她说,昨晚这里下了一场大雨,这是你们这些贵宾给我们带来的。我知道,雨对大西北来说是个稀罕物。在以后的行程中也大多都会出现了这种情况,每到一个地方,头天必有一场大雨如期而至,使气候变得十分凉爽、宜人,我在心里为我们的好运欢呼。上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大巴车,每人收到一支火红的康乃馨,这可是在大西北,多么金贵的礼物啊。
   今天的行程是游览腾格里沙漠湿地公园,在驶往景区的路上,怀着一些新鲜一些好奇向窗外望去,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只见一路上花红似海,绿叶婆娑;百合和玫瑰妩媚妖娆,垂柳和湖水相映成趣。这哪里是大西北,分明不是又回到了江南吗?
   车子经过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的行驶在景区的中心位置停了下来,一下车,只见一望无边的薰衣草托起一个大写的“LOVE”,引无数痴男情女在那里合影留念。这里集天然形成的沙漠、沙岛、湿地、湖泊为一体。勤劳的中卫人通过防砂治沙又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种上了薰衣草、马甘草、百合等几十上百种花卉和植物。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我就忙不迭地东拍西拍。这里的景色之美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不仅有耐旱植物也有属于南方的四季玫瑰、美人梅、鸢尾、月季、百合;不仅有沙山还有1万多亩大小不等的湖泊和鱼塘,我要告诉南方的朋友:塞北的江南更迷人啊。
   回去的路上地陪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家购物店,经不起商家的诱惑,买了一百多块钱的一斤的宁夏红枸杞和八十多元一两的黑枸杞。导游和商家联手安排旅客购物,已成了如今旅游的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晚上大家第一次集体用餐,十人一桌。这里以回民为主,菜里是没有猪肉的,甚至都不能说“猪肉”两个字。所以上来的菜有卤鸭子和烧鸡块,味道非常可口并无多少辛辣,很适合我这个特殊的南方人口味,尤其爱上了这里正宗的老面馒头。后面的伙食除了最后一餐以外比这稍差些,但无论伙食好坏都饱含了西北人的真诚,那每餐必有的绿色蔬菜就来自不易。我们只有满怀感激。
   那天也是整个旅游期间最早把我们带到旅馆并可以自由活动的一次,大巴在靠着一片清澈、宽阔的水域旁边的马路对面停下。下午八九点钟勤劳的太阳还不肯离去,水面上正盛开着的一簇簇美丽的荷花在金色的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夺目,使人如同置身于画中一般。晚上我们就下榻在这如画的世界里——“水上运动中心”。
   为了抢拍下这片美景,我们在领到了房卡放置好行李后又飞快地下楼来到湖边。夕阳中就像到了人间仙境,拍摄的时候甚至都不忍大声说话,生怕一个响动会惊醒水中仙子。然后我们还打的去了市区,自由地逛了一回超市,感觉真好,在那里买了红黑枸杞。
  
   第四天通湖草原沙坡头
   第二天很早就被叫早,早餐还要等,于是又在披着朝霞的荷塘边溜达了一阵,突然涌出一种想把家搬到这里来的冲动。
   用完餐后乘车去景区。今天游玩的地方是通湖草原和沙坡头。在这里我们将要体会沙海冲浪和黄河漂流的感觉。
   通湖草原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腾格里大沙漠腹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浓郁的蒙元文化的魅力。
   在通湖草原景区外一片空阔的广场上靠近景区的地方有一座外观独特的大门,它是用很多沙生植物的柴根搭成的门垛和围墙,古朴奇特。这就是导游跟我们讲的“柴门”。“柴”为“财”的谐音。当我们从柴门中间进入时,音乐声骤然响起,蒙古的小伙子用浑厚的嗓音为我们唱了一曲《下马酒》,他的歌声使大家无比亢奋,一边随之手舞足蹈,一边抢拍着各种有趣的镜头;姑娘们则为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了一条深情的哈达,使我们身上也带有了一些蒙人的味道。虽然没有喝上导游所说的美酒,但并没有影响大家那股高兴劲儿。
   进入景区后,各自按照自己预先选定的项目排队。我们是坐越野车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为防止游客脚灼伤,门口有沙套销售,我也拿一双试了。但一想又觉得没必要,为什么要拒绝用脚去亲吻沙漠的机会呢?沙漠中起伏的沙丘一个接一个,我们坐着的越野车就在这翻滚的沙浪中颠簸穿行,一会儿腾起老高,一会儿又落入谷底。想当年古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为了生存骑着骆驼穿越这样茫茫的沙海时又有何其艰难?车子在沙漠的中心地带把我们放下,大家开始在这里自由活动。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这里不仅有沙山沙海,还有湿地草原,据说在沙漠里,每当大风骤起,黄沙会如海浪般从四周漫卷而来,形成各种形状不一的沙丘和沙峰。许多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一不留神葬身沙海也是常事。但不知为什么在通湖草原席卷而来的狂沙会突然在沙山前的一片茵茵绿草、涓涓湖泊面前止步。因而就形成了这种沙漠、湿地、草原同处一地却相安无事的壮丽景观。是啊,有谁揣摩得透这深奥莫测的大自然的心事呢。
   最后我们爬上了一个最高的沙坡,原以为从这边爬上去可以从另一面下来,到了上面才发现它的另一面是个大峭壁。大家只好颤颤巍巍地站在呈一条线状的沙脊上,摆出各种珀斯,照出了个千姿百态。
   午餐后去的是今天的第二站沙坡头。古人有“到了沙坡头,白骨无人收”的说法,可见其曾经是多么地荒凉。而今天让沙坡头能骄傲地屹立于世界高峰的正是他们在治沙成果。据导游介绍说,为了确保西北交通大命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尝试着把麦秆插到沙里,发现流动的沙并不能将其移动,于是便在沙地上挖出一个个长宽各1.5米的小方格,埋入扎好的小麦秸秆。锁住流沙后,再培土栽植沙生灌木,最终达到治沙的目的。这就是著名的“麦草方格”土法治沙方案。他们用最经济、最简洁、最原始的方法,成功地制服了沙魔,在流动沙丘上营造出了绿洲,解决了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未能解决的世界难题。从而引起了轰动。我要为中卫人民点一个赞。
   沙坡头景区有一个天然滑沙场,年轻的生命可以在这里得到尽情的绽放。我们已是昨日风景,今天只能借助现代科技装备百米高的观光扶梯上行至沙坡头顶端。再上面就是包兰铁路,其周围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绿色固沙植物链。俯瞰下面,黄河第一弯在沙坡头这儿形成独特的S型地理风貌,很像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河道两旁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与黄河水相伴一路向东延伸。大漠、草原、神山、绿洲,共同奏响一曲和谐壮美的大自然交响乐章。当年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经宁夏中卫沙坡头,面对大漠黄河的瑰丽景色,吟诵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篇!
   从沙坡头下来就是去西头黄河的入口处乘羊皮筏子漂流母亲河——黄河。
   羊皮筏子是以羊皮为囊吹气鼓胀产生浮力而成的一种交通工具,有大小之分。别看这种羊皮筏子没有装饰、其貌不扬,但沉稳、安全,穿山过峡,绝不沉沦,是先民们最早在黄河上运输的主要工具。
   我们乘坐的羊皮筏子是由十四只羊的皮蘘充气而成,每只筏子连船工一共是五个人。船工先在筏子上放五个海绵垫子,先生因为将军肚很难委屈坐地只好免了,我就和团队的另外三人结为了一组。穿好救生衣后船工指导我们四个人如何面朝四个方向坐好。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以后,羊皮筏子开始离岸向东划去,我们进入黄河了。
   有人说,沙坡头的摄人心魄之处,不仅有浪漫沙海中的奇幻瑰丽,还在于有大河奔流的侠骨柔情。印象中的黄河,是咆哮、是汹涌澎湃、是惊涛骇浪。可是这里的黄河却是那样的温和儒雅、那样的波澜不惊,要不是触摸到了那么黄的河水,使人很难相信自己真的已经置身于母亲河之中了。几千年来,它就是以这种姿态接纳了两岸的人们,使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所以自古便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一说。
   在漂流时,有人问船工,这皮蘘是怎么搞得这么完整的?我想到家里杀鸭子,就随口说了一句是从屁股后面先下手的吧?船工故意说,对罗,聪明。这是嘲笑我呢。我觉得他们看我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屑的眼神。其实正确的操作是从颈部开口再整张皮褪下来的。又问他,这个皮蘘的气是怎么充进去的?他说是用嘴吹的。我惊愕得有点不相信。问为什么不用气筒打呢。他说,用嘴吹快。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拿我开心,也不敢再问了。面对这些大自然的主人,我们只有由衷地敬佩。我问船工,喜欢黄河吗?回答说喜欢。祖祖辈辈都是这里的吗?是的。我相信他的话,听人说过,如果他们一旦离开了黄河、草地,羊群、沙漠,会有一种窒息般的寂寞。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已经和这片土地融化在了一起。我提议说,给我们唱一支有关黄河的歌吧。于是他便唱起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歌曲,这时又有几只羊皮筏子赶上来了,和我们的汇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开口就变成了合唱。唱完了这首另一个羊皮筏上的一位青年船工又自顾自地唱开了,大家也不跟他,听他一个人独自唱下去:

共 21058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路向西!约二十天的行程,作者用比摄像头更有说服力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大西的的原始神韵!有人文有历史有观照之下的思索!我心向往!不可多得的一篇游记散文! 作者以游历日期为线,一天一记,所见所闻所思尽展笔端!作者仿佛一名资深导游,我是随作者游历了一番。但末亲自走上一遭,仍有点令人遗憾!有机会我也定要去亲身去一次!兴之评点,挂一漏万。好文共赏,极力荐阅!【编辑:龙飞在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19:16
  王教授,知道你去过大西北,本想先和你私下交流一下,知道你也忙不好意思打扰,就直接发到群里去了。也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22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21:01
  一中校友王怀建:哈哈,你谦虚了。我在阅读中拼命回忆重想。结果还是支离破碎印象,完全沒有你的浪漫……只有在你文中重建西部印象。真好!谢谢。?
23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22:58
  一中校友王怀建:@珠珠?是的。每天看到糟心信息总是沮丧万分!不利老年健康啊。盼你多发点你写的,大家看着也亲切不是?
24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25:10
  一种校友桂芬:@珠珠?,我那天想叫你把以前的几篇游记传我,你可能没看见?还是有什么不便,我还想拜读一下!
25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26:11
  @桂芬?,我回了你的话,问你要哪方面的,没见回音也就作罢。
26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29:58
  一中校友晓升:@珠珠?也记不得是哪天,杀棋到家已是半夜十一点四十,大脑亢奋,满脑子车马炮,睡意全无,于是我想,何不踏上西进的列车,(幸好已收藏)跟随珠珠神游一回大西北!彼时读罢已是深夜两点半。
   说实话,早年曾读到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先入为主的大西北在我脑海中便烙上了印记:就是一片荒漠,就是一块不毛之地!值得迢迢千里一游?我也遐想过,倘若带上一壶老酒,除了喝口寡酒,纵有千种风情,又更与何人诉说!更奇葩的是七绝诗的副标题本是:送元二使安西,却印成了西安,多年来把人都给搞蒙了,
   心说这辈子怕是毫无去意了。
   循着行程,作者心随笔走,将一路的亲历亲为展现在我们面前,大西北的神秘,独特,奇幻的旷世美景也在拨动着我的心弦,陡然使我萌发了心往神驰的念头。
   这,大概就是一篇优秀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力量和能量。
27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7:31:48
  @晓升?,谢谢一路的支持。你说了要去就一定要去哦,等着你的美篇看呢。
28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9:55:58
  一中校友似风似雨:珠珠,你太有才了。
回复28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4 19:58:00
  似风似雨姐,你好,谢谢!
29 楼        文友:疯妹        2016-12-17 16:47:06
  一种高一校友张建平@珠珠? 你的文章我都收藏了。文笔太好了!:
30 楼        文友:疯妹        2017-01-20 11:05:56
  一中初中同学余玖根疯妹的列车西进...,简直写疯了!写的是游记,洋洋洒洒两万多字,把古代絲绸之路、河西走廊、塞北江南与天山之巅的美丽风光、人文风光描绘得絲絲入扣,栩栩如生。犹如朱自清之手笔!粗略的看过此文,不由得撩拔起我立马就往西域探密的冲动。再细细拜读,为我将去西游积累捷径和见识。受益匪浅!:
共 43 条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