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故乡的家事习俗(散文)

精品 【流云】故乡的家事习俗(散文)


作者:娇娇 进士,63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84发表时间:2016-12-18 20:35:39
摘要: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庄稼人用勤劳的双手,默默耕耘着家乡的土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村里人享受的文化习俗,都是老辈人传承下来的好经验。通过岁月的淘洗,将这些习俗不断发扬完善,给村里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

【流云】故乡的家事习俗(散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来自于何方,只要走进家乡,就会被村里人的习俗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融入到那些质朴的习俗中来。就连那一间间透着乡村民风的老土房,照样体现出淳朴厚重的乡村情愫。
   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庄稼人用勤劳的双手,默默耕耘着家乡的土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村里人的文化习俗,是老辈人传承下来的好经验。通过岁月的淘洗,将这些习俗不断发扬完善,给村里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
   村里人勤劳,习惯用土坯“搭火炕”,用土坯搭炕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家老屋里有南北两铺火炕,每年秋天要将铺炕面的土坯更换一遍。挂锄后农民有一段闲暇时间,正好用来托土坯,所以,一到秋天,到处可见托土坯的乡亲。父亲也在村东头的东大坑岸边找一块溜平的土地,挑来一担担黄土,到场院背来一麻袋麦余子散在土堆上,用东大坑里的水就近和泥。父亲托土坯的工具,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板模子,土坯是长度有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多点的长方形土坯。将和好的黄土泥装满模子,用手抹平,然后把托坯的模子撤掉,再托下一块土坯,托好的土坯一块块有顺序地摆放开来。父亲从上午一直托到天黑,托出来的土坯已经够搭炕面用了,就开始收工回家。几天后,要给每一块土坯翻个身,像马赛克一样摆放整齐,晒干后,将土坯摞起来用柴草盖严实,留着搭炕时用。
   过了中秋节,父亲就开始扒炕,先用水将火炕上的老泥用水润湿,省得起灰尘。然后用洋镐将炕面上的土坯刨下来,再把炕洞子里的草灰掏干净,然后开始搬来一块块新托的土坯铺炕面子,从炕头一直铺到炕梢,炕面子全部铺好后,要抹上一遍黄土泥,母亲将灶坑里架上火,炕面子抹的泥就会干得很快。第二天早上,炕面子干出花脸后,再上一遍稀泥给炕面找平。这时候灶坑里不能断火,土炕上抹的泥要尽快烧干。新铺的土坯热得很块,火炕还能抵御风寒,母亲喜欢坐在热炕头上做针线活,睡觉时躺在炕洞的位置烙一烙后背,舒坦劲儿是城市里的电热毯无法比拟的。父亲搭的火炕又保温、睡觉又舒服,做完晚饭一热到天亮。
   土坯不仅能搭火炕,还能建造房屋,用土坯建造的房屋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用土坯建房屋,需要动用的土方更多,要请一些青壮劳力来完成托制土坯。因房屋两面山墙墙体比较厚实,垒墙的土坯数量也就会很多,一间土坯房,刨去门窗,动用土坯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房子盖好后,要在墙的里外抹一层厚厚的大泥,待大泥晾干后再抹第二遍泥,二遍泥将碱土撒上麦余子,和出的泥不能太干,用碱土抹墙既光滑,又能防雨淋,抹完的碱土墙,既美观又结识。
   蓝天下的小村,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当星星洒满天空时,村子里一对对青年男女开始悄悄约会,专找犄角旮旯、柴火垛、土墙根、哪黑往哪钻。表哥大学没考上,在家乡默默耕耘着土地。表哥十八岁就开始谈恋爱,对象是一个村的林晓红,按现在的标准,小丫头那叫一个气质好,长发齐腰,两条修长的麻杆腿走起路来仙气飘飘。晓红长的标致,地里的庄稼活干得更麻利,是人见人爱的好姑娘。
   表哥与晓红恋爱四年多,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正好赶上中秋佳节,两家老人准备给他们操办婚礼。村里人的婚事最为隆重,舅舅舅妈还专门请来两位厨师,酒席准备得相当丰盛。每桌菜都要八盘八碗,每个菜都要走一遍油。为了举办这场婚礼,舅舅将年猪都杀了,舅妈说,200多斤的大肥猪足够办酒席用了。操办喜事村里的年轻人都要去捞忙,到各家各户借桌椅板凳,借盘子碗筷,办喜事左右邻居房子都要占用摆酒席。在结婚当天,母亲用大铁锅焖了两大锅高粱米干饭,还在锅里放进红枣和花生。
   因为新娘子家和表哥同住一个村,就省去了车马费用。这场婚礼,村里人还用上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老传统,用上了八抬大轿。花轿装饰得十分漂亮,每一位抬花轿的青年人,胸前都系上一朵大红花。新娘子上花轿是娘家哥哥抱着妹妹上花轿的,村里叫做“抱轿”,还要带上几斤离娘肉。花轿抬起后,新娘的母亲将一盆清水泼在地上,女儿出嫁就是泼出去水。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奔向婆家,一路唢呐吹吹打打特别热闹,花轿后面跟随着长长的送亲队伍,都是新娘的七大姑八大姨,新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女儿出嫁的,虽然女儿嫁的不远,必定不能天天看着,舍不得女儿嫁人,两位老人流下不舍的眼泪。
   村里的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迎亲和看热闹的人群。新娘子穿一身大红缎子做的衣服,头上盖着红盖头,美滋滋地坐在花轿里。只见男女老少,挤挤插插,前呼后拥跟随着花轿,将小院挤得水泄不通。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将花轿迎进了门,新郎官披红带花,将新娘子从花轿上抱下来,新娘子怀里还抱着一个用红布包着的斧子,象征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新房的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门上贴一副大红纸对联,都是表哥自己动手挥毫泼墨写成的。上联是:贺百年千般恩爱佳女配佳男,下联是:好姻缘百里挑一帅哥娶村花,横批:花好月圆。
   一对新人开始拜天地,拜父母,新媳妇改口叫声爸妈,婆婆公公给改口费,一千一百元,是千里挑一的好媳妇。正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入洞房,是四大喜事中的一项。表哥与表嫂入洞房用上了村里人的旧习俗,新房炕上铺满两床缎子花被,一床红被面,一床绿被面,称作“红官绿娘子”。表哥的被褥边缘压着表嫂的被褥边缘两寸多一点。这是村里人的习俗,新婚之夜谁的被褥在上面,一辈子当家说了算。所以表嫂就非将自己盖的被褥压住表哥的被褥,两个人反反复复一阵抢夺,结果表哥还是让着表嫂。村里人还有个习俗,结婚三天辈分不分大小,叔叔也可以跟侄媳妇闹洞房,并且搬来一把凳子,让一对新人站上去,用红头绳系着一个大红苹果,垂挂在新人中间,让俩人同时咬苹果,当一对新人的嘴刚触到苹果时,系苹果的绳子往上一拉,俩个人的嘴就亲到一起,表哥特别大方,顺便将表嫂紧紧搂抱在怀里,又是亲嘴又是亲脸蛋。到了洞房花烛夜,一对新人睡觉时,屋里要点一盏灯,叫“长明灯”,此时,新房窗外总有淘气的小叔子在偷听,这是一种习俗。
   村里人吃面条都喜欢用酸菜打卤子,一个“酸”字,最能体现家乡人的口味。秋天,大白菜收割后,母亲就用大缸积酸菜,酸菜是村里人冬天主要蔬菜。当酸菜发酵后,母亲就用酸菜做手擀面的卤子,再切些猪瘦肉。首先把猪肉切成小碎丁,酸菜剁碎,撰净水,锅里放上油,然后放进葱姜蒜,再放进猪肉丁翻炒,最后放酸菜,盖上锅盖炖几分钟,根据口感轻重在出锅前放入精盐。然后把切得细细的面条,放进开水锅里煮,等面条熟透,捞出来放进一盆清水里,面条要多过两遍水才会更劲道,然后捞出一碗面条,再将打好的酸菜卤子放到面条上搅拌,酸菜的鲜,和面条的劲道,格外好吃。母亲有时候会用荞面做手擀面,荞面和出来的面没有粘性,放进锅里煮食最容易破碎,母亲就将荞面和得硬硬的,也用酸菜做卤子,都是乡村美味。
   北方的秋天艳阳高照。立秋这天,母亲总要包一顿饺子吃,村里人称“抓秋膘”。老话说得好,秋收冬藏,抓秋膘这样的习俗,是为了给身体增加营养,储存能量,所以,在这一天都要吃包饺子,为的是图个好心情。父亲去镇里买回二斤羊肉,母亲将羊肉剁碎,再切几个小辣椒和在羊肉馅子里,羊肉辣椒馅饺子特别鲜亮,一咬一兜油。在立秋这天村里人家家都要吃上一顿饺子,所以,到处传来叮叮当当剁饺馅子的声音,只见房顶上炊烟袅袅,家家户户一盘盘饺子飘香,“抓秋膘”,是乡亲们都特别重视一种习俗。
   村里人习惯利用秋高气爽好的时节“晒干菜”。晒干菜首选的蔬菜是豆角,母亲在小菜园里摘回一筐嫩豆角,坐在老屋前,晒着暖暖的太阳,开始用剪子将豆角剪成细细的丝,然后将剪好的豆角丝铺在盖帘上,放在房顶上晾晒。母亲还将豆角拌上草木灰晒干,以保持绿色和养分。还用角瓜来晒干菜,在院子里放一个大木盆,先把角瓜老皮削掉,在用一个小铁片一圈圈将角瓜刮出细细的长条,用凉水洗去浆液,挂在铁丝上晾晒。母亲还将茄子切成片状沾上面,放在盖帘中晾晒。经过几天的晾晒,这些干菜很快就风干了,母亲将晒干的蔬菜装进一个个事先缝好的布袋子里,系紧封口,挂在阴凉通风的仓房里。干菜尽管没有新鲜蔬菜有营养,在漫长的冬天可以弥补新鲜蔬菜的短缺。为了防止老鼠咬食,父亲专门做了一个土坯夹子,就是将土坯离地三十公分高,用绳子吊起来,老鼠路过墙根处,就会碰触到引线,土坯就会迅速掉下来,压住老鼠,这种捉老鼠工具既简便又实用。
   我家有块开荒地,春天,母亲全部种上了粘苞米,入秋时节,粘苞米开始成熟,母亲就在灶坑里架上树枝子,把掰回来的嫩苞米剥去皮,摘干净玉米胡子,放进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子,烧开锅一个多小时,屋里便飘出苞米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一小盆嫩苞米,啃一口嫩苞米,就着韭菜花一起吃,甭提有多香了。我和父亲还喜欢吃烤苞米,母亲每次做饭时,总会用火烧上几穗青苞米,苞米在火里噼里啪啦的响,一会就烤熟了。母亲用筷子插在苞米穗的尾部,递到我手中,我拿起烧苞米跑到房后大磨盘上,蹲在那里,先闻闻苞米的香味,然后用力咬一口烧得糊香糊香的苞米,在嘴里慢慢咀嚼,烧苞米总是吃不够。
   人在他乡,总会念起故乡的家事习俗。这些习俗,给村里人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体现出村里人勤俭持家的好传统。无论是晒干菜、还是托土坯,搭火炕、家乡人的聪明才智,传承着一种乡土文化气息,并且,将这些好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总结经验,体现出乡亲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故乡的家事习俗,是乡亲们生活提炼出的精髓,是村里人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财富。
  

共 3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家事习俗,连接着作者的童年生活,可以看出,时至今日,这些传统与习俗仍清晰的存在于作者的记忆之中。搭火炕、办喜事、闹洞房、抓秋膘、晒干菜、烤苞米,一个又一个的习俗在作者充分细致的描写下显得鲜活有趣,更加能显现出家乡习俗之所以为习俗,也在于其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与传承。任何的习俗,能够完好的传承下来,就必定承载着超出其本身的情感和意义,成为了联系着长辈与晚辈、游子与故人的坚韧纽带,是当之无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财富。”作者不仅描写细腻生动,也深深点出了民俗至于传承的意义,传承之于世代成长生活在村中的人们珍贵,令人称赞。【编辑:青街晚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2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6-12-20 18:37:53
  祝贺我们可爱的娇娇社长文章斩获精华,娇娇太给力了,社团有你真幸运。哈哈
闻杰
回复11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1 11:27:32
  感谢成文热情鼓励!嘻嘻!好喜欢听您夸奖!
12 楼        文友:成雅琴        2016-12-20 18:44:29
  语言优美,句句真情流露,写出家乡中的亲情,土炕既舒服又热热的,真是羡慕你,好一位才女,每天向你看齐,你的速度太快,我跟不上啊!美女,嘻嘻!
回复12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1 11:29:41
  雅琴一直在进步,真的为你高兴。相互学习!一起成长!我们的口号是:我写作,我快乐!嘻嘻!
13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6-12-20 20:20:05
  祝贺作品加精,可喜可贺!
墨竹抚寒
回复13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1 11:31:48
  尊敬的社长,娇娇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社长回答:娇娇要谦虚呦!嘻嘻!为流云创作,我骄傲!
14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6-12-20 21:30:42
  祝贺娇娇社长又获精品,遥祝冬安!远握。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回复14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1 11:32:52
  嘻嘻!谢谢艺苑热情支持与鼓励!期待您的精彩!
15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12-22 18:56:58
  哪里现在还有什么好吃的啊?有机会去尝尝。
北极主人
回复15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2 19:48:00
  谢谢北极社长热情支持,我的家乡好吃的可多呢,比如荞面水饺,就特别好吃。
16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6-12-26 19:58:42
  娇娇是流云最勤奋的作者,文章优美朴实,鼓励一下哈。
天使的左翼
回复16 楼        文友:娇娇        2016-12-26 20:55:54
  感谢天使热情鼓励,写写家乡的故事,让自己又重新走一次故乡路。感觉好幸福!嘻嘻!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