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人在浮途(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人在浮途(征文.散文)


作者:张峻 布衣,318.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6发表时间:2017-01-01 11:16:03


   同他结识,实属偶然。
   那天,我和老伴从宁波一下火车,就被为旅店拉客的少女们围住,都说:去普陀没车了,住我们那儿吧,明天早六点准时发车。我看表,才下午两点,能白闲半天?就去售票口问个清楚。
   一个穿褐色旧西服的中年男人,正在售票口买票。我问:有去普陀山的票吗?那中年男人代答:有,我就去普陀山。我又问:能赶上过海的轮渡吗?他说,大约五点半到沈家门,可以赶上,跟我走吧。我放心地买了票。
   离开车还有半个多小时,他主动领我们去楼上休息。我这才注意到,他那黑里透红的方脸,倒有几分憨厚。他把一个挎包和一个黑皮夹手包,扔在离我不远的坐位上就走了。尽管他没嘱托,我们也得帮他照管好,都是出门在外嘛!可他走了很长时间,既不回来,也寻不见他的影儿。我很着急。因为离我们不远的墙角处,有个贼头贼脑的年轻人,不时地溜瞅他的包儿。他若突然来抢包,我们老两口都是年愈70的人,可招架不过他。此时,我有点恨那位同伴:哪能这样呢?自己的东西扔下就走了,万一……离开车不到5分钟了,我急得四处去找他;还好,他正在一个角落里,借用墙上的电插销,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听我喊叫他,说了声:这就得!
   上了汽车,这一路,他一直细心地照看我们老俩口;交谈中得知:他家住普陀,做生意的,今儿是从海宁回普陀山。汽车被轮渡过海去舟山岛时,延误一些时间,车赶到沈家门渡口,去普陀山的最后一班船已经开走。已是晚7时,他很惋惜,便不好意思地引领我们去找旅店。此刻,十几个蹬三轮车的年轻人凑近我们:去住旅店吧?只花两元车钱。有的还动手拉我的提包。他急向我们连连摆手,并果断地拦住一辆“的士”,且先付了5元钱,催我俩快上车。这时候,那些蹬三轮的年轻人,七嘴八舌地大声叫喊:别跟他走!他是舟山有名的大骗子!你们上当啦!听得这声声喊叫,我真的犹豫了。想起今早离开杭州时,一位熟知此地情况的老朋友告诫我:旅游区内的骗子多,你们要加倍小心哩!骗子?我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他会不会真是个骗子?疑心也就随之而来——他真是做生意的吗?为什么那么不经心自己的挎包?也许那包里什么都没有?却又这么“经心”着我们老俩口?这么一想,我立刻扯了下老伴的衣襟,又朝前边坐在副驾驶位置的那位陪伴弩了下嘴,悄声说:别大意,要警惕!老伴捅了我一下,啥也没说。我知道,她一向心怀善意,看谁都是好人。夜暗中,出租车快速地沿大街行驶着,我真不知道他要把我们拉到哪里去,一再提醒他:我们是自费旅游,找一个差不多的旅馆就行了。他不吭声,一直把我们拉到较豪华的天义宾馆,才对我说:大宾馆安全,也花不了许多钱。
   服务台前问房价,一个标准间160元。他马上代我还价:打点折吧?两位老人是自费。服务员看了我们一眼:那就140吧?在服务员办手续时,我问他:您住哪儿?他摇下头:您不用管,我去朋友家。说着给我们留了个手机号码,并写下他姓冯,要我们明早走前给他打电话,他会在普陀的码头接我们。
   办完住宿手续,我有意在去电梯的拐角处窥望,看他会不会去服务台拿回扣?老伴不喜欢我这样,伸手把我拉进电梯。她说:我相信自己的眼力!
   次日早,要出发时,我犹豫地问老伴:别给他打电话了?本意是想甩开他。既然疑团在怀,莫如远离他图个心静。
   为什么不打呢?老伴盯了我一眼,她给老冯拨通了电话。
   早7时许,我们乘快艇过海,走下对岸轮渡码头,穿着旧西服的黑红脸老冯,果然在码头出口处等候我们。他的两手插在西服兜里,对我们似笑非笑:您二老想去哪儿?今天我陪您们。
   他真守时!我心里惊疑:一个生意人,竟能这般舍时费力地陪伴两位陌生老人?或许他真的有所图?老伴却喜盈盈地迎上前:谢您啦!您啥时回来的?
   他说,我清早搭拉菜船回来的。我忙接腔说:您很忙,我们只在普陀山玩半天,下午还赶回杭州。意思是不要他陪了。他笑脸凝思片刻:若那样,咱顶多能看三处庙和露天大佛。
   他果断地要我们跟随他走。且又很快离开大路,奔向一条绿荫遮盖的山坡小道。我脑子猛地一闪:在一份《旅游提示》中曾提醒游客,切莫与陌生人去游人稀少的小路,以免发生意外……又想起临离家前,大女儿也再三嘱咐:年纪大了,别轻易单独行动。还说有一对老夫妻去海南,单独游公园遭抢劫,老头被打死,老婆受重伤。想着这些,再偷瞧引领我们的老冯,那黑红脸儿似没了些微的善相,倒添了几分横眉立目的凶杀气。就像《疑人偷斧》寓言里写的那样,想到他是贼,越看越像贼。我的“警觉性”立时占了上风。忙问:咱咋走小路啊?冯说:抄近。老伴也说,他是当地人,肯定路熟!说归说,我的疑心难解。老伴紧随他而行,我则有意同他拉开距离;还有所防备地拾起一块圆石头,同手一起插在衣兜里。心想,你若对老伴下手,我这石头……
   林荫小路果然是一条看露天大佛的近路。比与我们同时出发的游人早到十多分钟,却也无法彻底解除我的疑虑。老伴热情地请他与我合影。我想,这倒是个好办法,他敢照,就留下他的影儿;他若不愿照,就证明他贼心胆虚。然而,他毫不客气地接受拍照。先是与我合影,后又单独给他照了一张。这才稍稍缓解了我的疑心;但我仍在继续观察。譬如,他路遇当地熟人,相互打招呼时,我特注意对方看他时的眼神。就这样,我同他若即若离地走了两个多小时;有时老伴还把相机交给他,给我俩拍照。我还多次夸他:“如今,像您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实在不多了!”“您真是个大好人,做好人比有好报。”坦率地说,这里既有夸奖他的成分,也搀杂着另外的用意:促使他将好人当到底,别有其他念头。
   还好。按原计划他引领着我们看完第四座庙——法雨寺时,还不到10点半。当我们一起上了公交车,买下山车票时,他说,给我买一张三角的,半路下车就到我家了!这时,直到这时,我心有愧疚地长叹一口气,立即摸出一张我的名片,双手恭敬地递给他:欢迎您去石家庄,一定到我家。忽又想到须给他寄照片,便掏出了笔和纸,请他写下他的具体通讯处。在汽车的颠跛中,他的笔划弯弯曲曲地写下了“普陀山镇天花堂小区冯统平”。很快,他在镇街口的停车点下车,我用力地紧握着好朋友的手,不想松开。
   此刻的“我”,心像被什么煎熬着,是可悲的多疑?庸人自扰?还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使然?

共 25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做好事虽无人见,存良心只有天知。出门在外,眼观生人,脚踏生地,道听途说处处上当受骗的例子,正在前路漫漫时,遇到冯这样尽心尽力的热情帮助,两个七十多的老人不是心存感激,而是提高警惕性是自然的事情。然而,通过一次次验证,他不但没有欺骗,相反是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伴二位,照顾他们,让他们一次次避免了上当受骗。这样的乐于助人的好人值得称道和感谢。作品结构严谨,惊心动魄,环环紧扣,欣赏,拜读,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1-01 11:17:26
  感谢老师赐稿,祝你身体健康,元旦快乐,万事如意。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态珍        2017-01-01 16:42:04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