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说话”的随意性

编辑推荐 “说话”的随意性


作者:纪岩 秀才,111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94发表时间:2017-01-01 16:19:20
摘要:说话要注意影响,不可顺口胡来,尤其要“讲政治”。

“说话”的随意性 据《语法》载:如果用“的”来代替“地”或“得”,在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但有的时候,则要产生歧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8月)
   比如“他说的有道理”,若将主语和谓语隔开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他说的||有道理(‘的’字结构作主语)”;二是“他||说的有道理(应当用‘得’)”。
   还有一种歧义也是“的”、“地”、“得”不分引起的。例如:“他激动的叫了一声”,用“地”和“得”,变作“他激动地叫了一声”或“他激动得叫了一声”,就消除了歧义。
   对于“有的时候”则“产生歧义”这一点,大家基本都掌握;可对于“一般情况下”的“问题不大”,不少人似乎还不甚了解。
   “雨下得挺大”,若作“雨下的挺大”,就是所谓的“问题不大”,因不产生歧义。“真的很高兴”与“真地很高兴”,“咋的啦?”与“咋地啦?”其中用“的”还是用“地”,也是所谓的“问题不大”。这种情况,就是在当下正规出版的报刊与书籍中也挺常见。
   一次在广场遛弯儿,偶遇一位退休教师,给人讲“的”、地”、“得”的用法。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如果用‘的’来代替‘地’或‘得’”,他只讲了“有的时候会‘产生歧义’”,而却忽略了“在一般情况下的‘问题不大’”,漏讲了这一“知识点”。
   我们学习语法,不但要掌握一般规律,还须掌握特殊规则,只有分清“一般”与“特殊”,才能更自觉地加以运用。
   那位退休教师的愿望原本是好的,以为是在传道解惑,但他却不知,正是于这随意的“说话”中,漏掉了一个理应交待清楚的“知识点”。幸亏当时被人发现且得到补正。看来,说话的随意性,真得努力克服,马虎不得。
   由此,令人联想起另一种“说话”的随意性。就是在一些涉政话题上,某些人表达自己观点时太随便,太随意。不关心“真相”如何,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怎样,总好以自我揣测作为是非标准,想咋说就咋说,全然不顾有无根据!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科学的英明论断,无任何毛病。可有的人对此却妄加指点。什么“不该这样提呀”“贫富不该拉开差距呀”“这是鼓励腐败呀”,等等。不说别的,单说你家。子女们若都在各显其能地单挑门户过日子,你却令其齐刷刷地“不分先后、一下子就同时富起来”,试问:那可能么?不可能的。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可以说,没有一部分人的先富起来,全民的共同富裕,就是十分遥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缺乏“带”的效应。既然“一下子同时富起来”是行不通的,那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什么不可以?先富起来的人越多,贫困者就越少,“先富带后富”就更加好实现。只要靠的是正当手段,应该为先富者高兴才是!反之,将大家都绑在一块,一起受穷好哇?回想一下,我们不饿肚皮才几天?屈指可数!
   从性质上分,“随意”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一种是有意的。像前者老教师的那次“随意”解惑,尚属无意的;而后者的“随意”指责,则是有意的。因为,当你指出前者漏讲了一个“知识点”时,老教师不但欣然接受,且表示一定注意和改正;而当你指出后者的指责,纯属无端生有时,十有八九,他得与你争执不休,愤恨不已,甚至大发雷霆。
   所谓“随意”,就是“任凭自己的意思。”无意中的“随意”,不是“任性”;而有意中的“随意”,则多多少少就带有“任性”的味道了。“随意”一旦染上“任性”,成为二者的混合体,就会不讲政治规矩,想咋说张口便来,啥影响不影响的,管它哩!
   一个人“说话”是否具有随意性,取决于文化底蕴、知识层面、脾气秉性、道德修养、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而带有“任性”的随意话,就是强词夺理了。
   打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精辟论述历历在目:“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从系统阐述中,有人只摘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么一句,给予说长道短,是否“断章取义”且不论,只就此种思维方式本身而言,就丑陋之极!试问,若不“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怎能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族怎能复兴,国家怎能强大?
   “说话”的随意性,无论是哪方面的,终须靠内在素质的大幅提高,才能得以有效解决。因此,至于我们每个人,对于不懂或不太懂的事物,总该出言谨慎,不敢轻易臧否才是。
   当然,每个人的随时说话,既查不得《辞海》,也翻不得《语法》,更找不及伟人的经典。但若减少随意性,总得有所把握吧?我看,只要别说“似懂非懂”的话,别传“道听途说”的话,别犟“自以为是”的话,就足够了。
   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是人心所向,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共同尽责,竭力遏制“说话”的随意性吧,这对谁都有好处。
   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倘正经地反映情况,毕竟有正当渠道。若是党员干部,就更得注意!

共 2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我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必须是我们的明白意思地表示,而不能信口开河,信嘴胡咵。就如这“的”“地”“得”的用法,用对了,就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意图,用错了,就会产生歧义或误会。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说话、作文的人重要,对于编辑、记者更为重要,我们真的应当加强学习,否则,便要学会谨开口、慢开言,免得祸从口出。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1 16:30:55
  谨开口,慢开言,既是古人的教诲,也是时代的需要,老毕的信口开河,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纪岩        2017-01-01 18:44:17
  十分感谢武戈先生的精心点评。(纪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