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虱说

编辑推荐 虱说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09发表时间:2017-01-04 16:01:48
摘要:让我们永远告别虱子,永远告别贫穷,使得被虱子骚扰、叮咬之苦在我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

虱说
   虱子,这个专以人和动物的血液为食物的寄生虫,在对于人体的选择上,它的天性是嫌富爱贫的。俗话说:穷生虱子富生疮,很有道理。在特定的年代里,虱子的确与贫穷有着不解之缘。
   坦率地说,我本人的身体告别虱子,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之前,我与虱子可谓缘分不浅。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九七0年的冬季,我正上初中一年级,住校的同学们统统睡大通铺,因而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虱子。一天正在上课,我觉得身体奇痒难耐,便偷偷脱下毛衣,放进课桌的抽屉框里搜寻。结果令我头皮发麻,在毛衣的每一个缝隙里,几乎都藏着一只虱子!我顾不得听课了,一只一只地挤杀。突然,老师在我的身后说:那是捉不完的,要用开水烫!我吓了一跳,便停止了动作,坐好听课,老师没有责怪我,走向讲台又讲了起来。晚上,我按老师说的方法,用开水烫了毛衣,果然有效。至今我还感激这位老师。
   关于虱子的话题,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一来,虱子是一种让人恶心的寄生虫,记得学校里第一次配备了显微镜,有好事的同学,捉了一只虱子放在镜头下,让大家观看,我也看过,被放大了许多倍的虱子,面目狰狞,很像一只大瘪虫,真是恶心。二来,虱子很伤人的自尊,当众捉虱,十分不雅,且有很多的薄面皮者,尤其是女孩子,羞于承认自己身上有过虱子。
   其实,在那些特定的缺衣少食的岁月里,绝大多数的人身上,都携带过这种小东西,并深受其苦。我们不应该谈虱色变,虱子固然可恨,但它纠缠我们的根源,是贫穷。所以,治虱必治穷。虱子在我国民间大批量的灭绝,改革开放功不可没!
   俗话还说:皇帝身上也有三只御虱。这虽是身上有虱子的人,给自己生虱子找的理由,是一种调侃,但也说明,身上生虱子,人所难免。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领袖们、革命部队里的将士们,也深受过敌人要命、虱子吸血的苦难。身上没有生过虱子的革命者,恐怕没有。不承认自己身上曾经生过虱子的人,是很不够坦诚的,当然,时限应定在改革开放以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一位同事,专备了一只青霉素的小空瓶,每在自己身上捉到一只虱子,便装入瓶内,日久竟将小瓶装满。他时不时地拿出小瓶放在桌子上,边欣赏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说:你们吸我的血,我就让你们饿死在瓶子里!
   学生时代,有恶作剧者,将自己身上捉到的虱子,放进同学的脖领里,倘被发现,玩笑便会酿出老拳事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偶到农村去小住,也没有再招上过虱子。一来农村由于衣被多了,可以勤换洗;二来,现今使用强力洗涤、灭菌制剂,故而生虱子的条件很少了。虱子伴随贫穷而生,又伴随富裕而灭,令人无限感慨!
   如今的八0后、九0后们,绝大多数可能不知虱子为何物,他们非常幸运。让我们永远告别虱子,永远告别贫穷,使得被虱子骚扰、叮咬之苦,在我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

共 11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身上没有生过虱子的农村人几乎没有。因为,那时的农村普遍贫穷,穷生虱子富生疮,虱子,这个专以人和动物的血液为食物的寄生虫,在对于人体的选择上,它的天性是嫌富爱贫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多余的衣被可供勤换勤洗,使虱子可以寄生的场所。我记得那个时候农村还流传说一个关于臭虫、跳蚤、虱子、虱虮子的谜语:“老大红脸大汉,老二跑马射箭,老三走路很慢,老四总不动弹。”谜底就是臭虫、跳蚤、虱子、虱虮子。生动有趣的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4 16:08:57
  三十岁以上的农村人,没有谁敢否认自己的身上生过虱子。虱子伴随贫穷而生,又伴随富裕而灭,令人无限感慨!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