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双溪蚱蜢舟

编辑推荐 双溪蚱蜢舟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6发表时间:2017-01-07 21:19:34

太阳还没有出山。
   我从床上爬起来,捧着冷水洗了几把脸,就风忙火急地朝知青点建筑工地走去。今年有十五个知青下放到我们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队决定为他们修一幢楼房,让他们住在一起。我就在知青点上搞建筑,做砖、烧砖、打地基,已经去了两个月了。
   我忽然望见正在三岔路口等我的连伢子,连伢子在那头扯着嗓子喊:喂,走快点行不行,别怕踩死了蚂蚁。
   我揉着惺忪的眼睑,打了一个哈欠,心里埋怨起连伢子来:人的腿就这么长,你咋呼什么呀,难道要我走路像自行车一样快,一溜风似的,嚓嚓,嚓嚓……
   会合连伢子后,我们走路明显快起来了。
   我们谁也不说话,身后只留下一串沙沙的脚步声和一条条泥灰龙,没一袋烟工夫,我们就走了三四里地,离知青点只有百来步了。
   不好,于书记来了。连伢子突然刹住了脚步,低头向我说。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书记这时候怎么会来工地呀?可是,我定睛一看,前面走来的正是于书记。他身穿的确良黄军装,生得矮矮墩墩,结结实实,唬着一张“团结活泼”不足、“紧张严肃”有余的脸,正对面向我们走来。
   我连忙向连伢子递一个眼色,意思是说怎么办,避开他吧?连伢子知道我的眼色所表达的意思,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周围全是开阔地,秋收又刚结束,地里没有庄稼,躲避是没有法子的,更何况,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足百步了。
   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向于书记走去。此时,我的心在怦怦直跳,脑门上早已是汗渍一片,心里在想:是我们先问候他,还是等他先问我们……
   一步一步的,一步一步的,我们接近了。
   于书记在对面约十步远的地方停住不走了,他选了一个小土包,往包上一站,人就显得高大起来。只见他双手叉着腰,向我们喝道:喂,你们是到这里来做工的吗?
   不来做工撞鬼来着,谁这么早?我心里这么想,嘴里却不敢说。我们只“嗯”了一声,眼睛看过于书记,又低下头来。
   于书记从来就没到工地来过,这里是一位副书记在抓工程。于书记的手里却有一份工地劳动者的花名册,册子上的名单全是我们这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不会忘记这里的。
   我用衣袖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暗自庆幸着,希望于书记发健忘症,忘记我们。连伢子看了一眼双眼凸出的轮也不轮一下的于书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于书记……您……您……您稀客呀!
   罗嗦什么,谁是你的书记,快说,是来干什么的?于书记再次发话。
   哦……哦……我们是来做工的。
   好呀,懒猪们,瘟猪们,死猪们,吃冤枉饭的猪猡,喝人民血汗的猪猡!你们看,都什么时候了,你们才慢吞吞地走来,屋里死了你们的祖宗呀!
   我们不敢走,站在于书记面前等着他骂。
   于书记劈头盖脑把我们臭骂了一顿,唾液喷得我们满脸都是,有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我们用袖子擦着脸,假装是在擦汗。
   他娘的,别擦,擦什么擦?于书记又大吼一声,看着我,看着我!
   于书记就像一只斗红了眼的公鸡,脖子也扬得高高的,眉毛都竖起来了。我不敢看他,又把头低下来。连伢子是寒性人,看了于书记一眼,也自觉地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他娘的,一群狗崽子。于书记扬了扬公鸡似的脖子,又咧着嘴骂开了,一群狗崽子,出勤不出力,到工地磨洋工,做相公,难怪两个月了,楼房还没有修起。来来来,带老子去看看你们的记工簿,要是你们两个狗崽子天天缺早工,我再抽你们的筋,剥你们的皮。
   这时,太阳已经跳出了地平线,火红的球面上披着一层淡淡的薄薄的云纱。我和连伢子莫名其妙地跟着于书记走向工棚,心里想,翻簿就翻簿吧,反正我们天天就这样子。
   到了工棚,于书记找到记工簿翻开了,他越翻火气越大,最后竟然捶桌拍椅地吼叫起来:记工员是哪个,快把那狗崽子叫来,看他掌的什么权!
   我和连伢子忙分头去找记工员,在砖棚和窑棚找了一圈都没找着,当我们双双回到于书记身边说没找到时,于书记气得将记工簿撕成两片,投进火塘中。
   好在这记工员是于书记自己挑的一名青年团员,出身贫农。
   我和连伢子悄无声息地来到窑棚工地,那里已经有了七八个人在做工,他们低着头在出窑砖,一个个煤灰满面,黑白不像人。他们的脸上就像庙里的菩萨一样毫无表情。我猜想,他们应该早就挨了一顿臭骂,要不然,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我从裤兜里掏出那双帆布手套,戴在被火砖磨开了坼的双手上。连伢子这时候已经钻进了窑里,我也跟着钻了进去。
   不知过了多久,窑外面又热闹起来,于书记在作报告,我们在窑中只隐隐约约听到这么几句:你们呀,我真是恨铁不成钢,把你们弄到一块来,是希望你们好好劳动改造,重做新人,别跟你们老子黑一世年,可是,你们偏偏不听,这像做事的样子吗?瞧,太阳都出山了。唉,唉!告诉你们,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才一个月,你们别以为天要变了,放老实点,没这样的好事。他娘的,听到了吗?
   于书记又痛快淋漓地臭骂一顿,咳咳两声,扬长而去。
   在窑外递砖的窑工们把头栽得更低了,这次,我倒是真庆幸自己,幸亏跟着连伢子钻进了窑中,吃煤灰到底比听于书记嘴里吐出来的要好受一些。
   吃饭的钟声响了,我们又从窑里钻了出来,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诚惶诚恐地朝于书记回去的路上望了一眼,然后向工棚慢慢地走去。

共 21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可以看着是历史故事。文章讲述了作者和连伢子一起一早赶往修建知青点的工地上的见闻,把那个岁月中的情况,以小见大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具体写了一组人物,特别写了于书记,写了劳作中的几个人,写出了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印记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写了记分员,写了于书记看到记录薄后的怒火,这写出了那时的出工情况,也看到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程度,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几十年前中国农村进行改革的正确性。【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1-07 21:21:55
  该文叙述故事,描写的点选择得很有表现力,值得我们品味。特别是于书记对记工员的怒火,很有内涵价值意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更能看到当时的农村必须进行改革的原因。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