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冬之恋曲”征文】话说狗肉(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冬之恋曲”征文】话说狗肉(散文)


作者:老生常谈 童生,6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0发表时间:2017-01-08 00:19:39
摘要:我以为狗毕竟不是保护动物,狗肉和猪肉牛肉本无什么区别,何必禁食,吃有吃的自由,不吃有不吃的自由,相安无事为好。

【荷塘“冬之恋曲”征文】话说狗肉(散文) 冬天来临了,狗肉乃冬令进补的最佳选择。吃狗肉习俗自古有之,从宫廷到民间,从北方到南方,曾一度非常流行。然而,流传几千年的饮食传统今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底该不该吃狗肉呢?了解一下狗肉的往事就很有必要。
   在中国,狗自古就是六畜之一,《三字经》就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狗除了了狩猎和看门守户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食用。《本草纲目》载道:“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善守,食犬体肥供馔。”可见,我国古代狗是分之为三类。我们说的狗肉,自然是指食犬的肉。
   在商代甲骨文中,还多次出现“犬祭”、“燎犬”的字样,也就是说,用烹制狗肉来祭祀上天、祭祀先人,据说汉字“献”与“然”都和狗肉祭祀有关。“献”的繁体字为“獻”,左下即为陶制炊具,右边为犬,意为烹狗敬献,所用烹调方法自然是炖。“然”的左上部为肉,右上为犬,底下四点底为火,烹饪方法成了烤……敬奉上天和祖先的东西,自然是当时人们心中最神圣的。
   春秋以前,狗肉都是相当高贵的食品,不是人人都能吃的,这是士大夫阶级的专享,用蒙上网油烤熟狗肝甚至还被列为周代“八珍”之一,是宫廷大菜中的“大菜”,大约相当于后世熊掌、驼峰、燕窝、鱼翅、龙肝、凤髓,据《礼记·王制》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豚,庶人无故不食珍”,可见狗肉与猪肉在古代是同一等级的食品,只有士以上级别的人才有资格吃。
   在美女西施的故乡越国,狗肉甚至成为鼓励人口生育的奖品,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就曾规定:生男孩,奖励一条狗;生女孩,奖励一头猪,足见在当时是男尊女卑、狗贵猪贱。
   有吃狗肉的,必然有杀狗的,和杀猪宰羊相比,屠狗的技术含量更高,屠狗曾经是一种很上档次的职业,还有一个见于正史的特定称谓——狗屠。荆轲入秦行刺秦王之前,便经常与燕国的杀狗屠夫们和高渐离在一起称兄道弟,史记——刺客列传》中便有记载: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就是狗屠出身,樊哙一直追随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最终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也许是受樊哙的影响,吃狗肉成为汉代冬至节的主要习俗。沛县还流传这么一个故事:樊哙屠狗卖肉之时,亭长刘邦喜食其所售狗肉,刘邦手头不宽裕时,人品又差,自然常常拖欠樊掌柜的狗肉钱。樊哙本小利薄,为了不再受刘二爷的赊欠之苦,只得渡河另奔他乡。不料刘邦得一大鼋相助,也渡河追踪而至。樊哙得知原委后勃然大怒,他跑到河边,将那大鼋捉来杀了与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熟后,鲜香十倍于原来,鼋汁狗肉由此得名,这也被称为樊氏狗肉或沛县狗肉……在刘邦和樊哙的老家江苏沛县,老百姓到现在还是特别喜欢吃狗肉的。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所谓“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大批北方人南迁,也把吃狗肉这一习俗带到南方,以至于有“屠狗商贩,遍于三吴”的记载。
   到了唐代,南方吃狗肉依旧,但北方狗肉的地位却急剧下降。有人说是因为受游牧民族影响,狗是游牧民族的最爱,所以不忍杀而食之。还有种说法是宗教盛行,禁止杀生,佛教将狗视为贪婪之恶物,狗肉更看作是污秽之物,于是就有了“狗肉上不了正席”的说法,这说明狗肉在唐宋以后逐渐成了低级食品。
   武则天当政后,笃信佛教的女皇降旨干脆禁食狗肉,据说这还与莲花似六郎的的女皇的面首有关,官府禁屠,民间自有办法对付,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就有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说法。
   后来吃狗肉的百姓又遭遇了一位属狗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风流天子宋徽宗,皇帝属狗,本也平常,也许皇帝也并未在意,但按照惯例自然有大臣出来拍皇帝的马屁,于是有溜须者上本,曰:“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宜禁止屠狗”。皇帝属狗,禁止子民吃狗肉,但宋人也非绝对不食狗肉,看看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和《济公传》中的活佛济公都是狗肉的忠实爱好者,偏偏两人都是最不该吃肉的和尚。其实,中国历史上禁食牛肉的历史远远长于禁食狗肉,但这好像根本没影响到广大群众对牛肉的喜爱,看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时,要用“乌牛白马”告祭天地,告祭之后呢?乌牛白马自然成了盘中之物,而梁山好汉大约总是切几斤牛肉下酒,没见那位英雄点半斤猪头肉,要二两二锅头。
   回味狗肉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一般游牧民族取得政权后,都会禁止吃狗肉,因为狗不仅是他们打天下的功臣,也是他们平日的好兄弟。魏晋南北朝如此,元朝同样如此,元朝90年,禁食狗肉70年。清朝皇帝自己不吃狗肉,满族人是禁食狗肉的,因为传说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为了报恩所以八旗子弟禁食狗肉,但没有禁止百姓吃狗肉。我觉得清朝皇帝的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很开明的。
   中医认为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古人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按说狗肉性热,所以烹制最好不加蒜,其实北京烹煮和食用都离不开蒜,而且煮时往往还加入老蒜辫子,说是容易煮烂,也许是为了吸附狗肉中的异味。
   狗肉,在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中国著名狗肉菜肴有江苏的沛县狗肉、贵州的花江狗肉、广东湛江的白切狗肉、广东的狗肉煲,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有大量的狗肉菜肴,连狗皮也拌做凉菜吃。
   广西玉林的狗肉节引发全国广泛争议,闹得沸沸扬扬的,就该不该吃狗肉的问题,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持己见,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一场围绕“狗权”的斗争异常火热,此事让玉林主办方和食客们很是上火,一时间竟忘了狗肉的滋味。我以为狗毕竟不在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之列,狗肉和猪肉牛肉本无什么区别,何必禁食,吃有吃的自由,不吃有不吃的自由,相安无事为好。

共 2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妙趣横生的知识性散文。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几千年来,关于狗肉的逸闻趣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狗自古就是六畜之一,狗除了了狩猎和看门守户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食用。在商代甲骨文中,还多次出现“犬祭”、“燎犬”的字样,人们常用狗肉来祭祀上天、祭祀先人。春秋以前,狗肉都是相当高贵的食品。在美女西施的故乡越国,狗肉甚至成为鼓励人口生育的奖品。古代,人们称杀狗的行业叫狗屠。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就是狗屠出身。魏晋时期“屠狗商贩,遍于三吴”狗肉在唐宋以后逐渐成了低级食品。 武则天当政后禁食狗肉,有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说法。中医认为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文章立意新颖,内容广泛,选材典型,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精美散文,精彩纷呈,值得细品慢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1-08 00:20:37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1-08 00:22:38
  作者视角独到,立意新颖,知识性强,又不乏趣味性和文学性,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1-14 11:54:55
  我是从吃货的视角观察体味生活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1-08 00:23:19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开心!佳作连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天龙        2017-01-08 12:39:16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1-20 22:02:04
  多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