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溪清凉游
有“华南第一湖”之称的青狮潭水库,是桂林人除漓江之外水上生活最重要的场所。青狮潭位于漓江上游灵川县境内,距桂林28公里。水库由东湖、西湖和公平湖组成,水面面积30万平方公里。湖水清澈如碧,烟波浩淼。四周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尤其是那婀娜多姿的万倾竹林,更是藏着无限风情。
在青狮潭的东北角,有一条流入青狮潭的小溪,叫清溪。当地人在溪口建有一座清溪山荘,专门接待人们来这里休闲、游览。在水库南侧的公路边上,山荘设有一个接待点。从这里上船,横穿水库,约莫半小时,就到达清溪了。
我们一行十多人在清溪口下船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绿悠悠的湖水,微波荡漾;渺渺群山,莽莽苍苍。倒映在湖中的山影、村庄、楼房,梦幻般的变化莫测。就象一曲精彩的戏剧,序幕一开始就将我们深深地吸引了。
山荘的左侧,紧挨路边是一排三角形的毛草屋,屋里有一顶帐蓬。三角屋前面就是厨房。厨房的对面,即路的右边,是一座横跨在溪上面的大厅,里面摆了许多吃饭的桌子,可供十多桌人用餐。有电视,山荘的服务台也设在这里。大厅右边,靠山边建有一栋木质吊脚楼房,有七、八个房间,可供二十来人住宿。
整个山荘坐落在竹林里。清溪的流水哗哗作响,水很清,也很凉,站在水里,那舒心的凉气,一个劲地直往上窜。顺着溪谷,不时吹来阵阵凉风,浸人心扉,把我们途中的汗水揩抺得干干净净。那竹子,大的有碗口粗,小的也有手臂大小,亭亭玉立。地上落满了竹叶,走在上面,清爽而惬意。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厨房开始上菜了。菜很简单,就是鸭子、鱼、南瓜、青菜。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土生土长,味道纯正,大家吃得十分过瘾,每盘菜几乎都吃得光光的。吃完饭,有的去洗澡;有的看电视;有的干脆就在大厅的竹床上躺下来,听着溪水哗哗作的响声,或聊天,或闭目养神;也有的聚在一堆玩起牌来。
我是不喜欢玩牌的。其实,扑克、麻将、字牌我虽然不精,但都会,作为补缺,偶尔也玩玩。不知何故,就是没有什么兴趣。现在,玩牌成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几个人聚到一起就摆开战场,甚至通宵达旦,而大多数都要来点“意思意思”,否则,就没有劲头。一些有身份的人也莫不如此。我并不反对玩牌,只要不把“意思意思”演变为赌博也无不可。可是,太热衷于此了,太迷恋如此了,恐怕就不是一种正常、健康的风气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大声喊:“快起床啰,吃早饭啰!”
我爬起来一看,根本没有吃饭的迹象。只是三两个人在大厅里摆弄着什么。原来是有的人听着那哗哗的水响,自己睡不着,故意要把大家吵起来。
吃过早饭,我们便开始沿着清溪爬山了。
山路时而在溪的右边,时而在溪的左边,有的地段干脆就与溪流重合在一起趟水前行。溪的两边,山势陡峭,抬头望不到顶。山上长满了茂密的南竹和树木,有的地方,南竹和树木混杂在一起,有的地方,一大片全是南竹。据说,这青狮潭的竹子,是修建了水库之后县政府动员村民种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了。上山的路上,沿地面横架着许多竹子,这是村民从山上往下运送竹子的装置。一个村民上山去砍竹子正好与我们同行。他告诉我,长成的竹子一般都有八、九米高,直径有十来公分,重一百多斤,一个人只能扛一根。如果把砍下来的竹子枝桠打净,竹尾留着,将竹子归集一起,抓住竹尾往山下拉,一次可以拉四、五根,少的也可以拉两、三根。拉着竹子在横杠上往下蹓,又快又省力。有老板专门到水库里来收购南竹,一根七、八块钱。这竹子,长得快,当年长出来的竹笋,秋天已经是与老竹子一样高大了。看着那满山遍野、青翠欲滴的竹林,我想,这竹子,应该是当地的一大财富了。从村民那里我还得知,这砍竹子也是有所讲究的。至少要三年以上的竹子,竹质才好,才卖得出价钱。所以,砍竹子必须会识别,这就要一看、二量。看,就是看竹子的成色,从成色判断竹子的生长年份;量,就是量直径大小,以此确定这竹子生长了多少年。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一阵哗哗的响声,象放鞭炮似的。我们当中有人惊慌地喊:“前面来雨了!”我们往前一看,只见一个村民拉着四根大竹子飞也似的向下跑来,那哗哗的响声就是竹子在横杠上滑动时发出的。大家都笑那位喊下雨了的同伴神经过敏。
一阵机器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寻声望去,在溪的左侧靠山边的地方,有一台小小的水力发电机在轰鸣着,功率约六、七个千瓦。一根七、八公分的管子从溪的上游把水引下来与发电机联接在一起,十多米的落差带动这台小小的微型发电机已经绰绰有余了。山荘的用电就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是就地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充分而又恰当地利用了自然资源。
大家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溪水。水流不是很大,但异常的清澈。水里的石头就如同摆在玻璃柜里似的,石头上的花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个女同伴一下子捡了十几个花纹各异的石子,爱不释手,说是要带回家去玩。溪里还有几处瀑布,不过是微型的,宽不过两、三米,高不过一、两米。虽然没有恢宏的气势,但是,其神态玲珑,别致,倒也令人喜爱。
人们说森林是天然的氧吧,这话一点不假。空气格外的清新,比城里任何一个所在都要令人舒服。你若仔细看,山间里飘荡着缕缕淡淡的、几乎是看不到的雾气,夹杂着丝丝清香,犹如仙境一般。什么是心旷神怡?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意境。
说来也怪,在这狭谷之中,沿溪长有许多茂盛的野芭蕉,大的有三、四米高。那宽大的叶子,在溪边舒展开来,与那挺直的南竹相伴,倒也相映成趣而别有一番风味。少数几株也长出了芭蕉,也许是气候过凉,山谷过深阳光太少,那长出来的芭蕉又短又小,不能食用。
和我们走在一起的村民告诉我们,这条溪很长,要走到头,起码得五、六个小时。我们走了大约一半,看看快到中午了,就只好返回,接我们出水库的船还在溪口等着我们呢。这清溪,虽然比不得那些名山大川的辉煌、壮丽,但它具有的这份自然、纯朴、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美,好像是一首韵味十足的小诗,或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小曲,令人陶醉而回味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