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演义》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从我们平时看到的通行版本《三国演义》和已经难得一见的《三国志平话》这两本书做比较,从作者的言谈中,《三国志平话》可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源头,《三国志平话》开头部分具有一些神话色彩,结尾又用“大团圆”结局,符合晋汉时期广大劳动人们的情趣。明初时期的罗贯中融会贯通《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一些史实,最后编撰成《三国演义》,内容有丰富也有遗失,不比较着读是看不出来的,如作者说的:“ 应该说到了《三国演义》中少了《三国志平话》的市井味,而文人气逐渐凸显了出来。”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质吧,明朝明显要理智的多,不像西晋时期神鬼学说很流行,符合各自朝代的气息,这两部小说,好比古画中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差别,赝品更精致更完美,但总归是赝品,少了原画中的质朴和缺漏,有时候太完美也是一种缺陷。读书也是做学问,感叹作者读书之用心,欣赏。【编辑:叶舞风】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1-10 10:13:34
好文啊,正当挑起我全部的兴致,戛然而止了……不过瘾啊。比如《三国志平话》的市井味重在哪里?《三国演义》 的文人气息又多在哪里?这都可以谈的呀,先生得继续。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1-10 10:39:15
容俺慢慢道来
回复1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1-10 20:02:39
关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我各有一个系列,是我给我的学生写的名著阅读教材,有机会一篇篇传上来。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1-11 08:31:56
我希望您一次性像同系列的多传一些,对您是集中总结,对我们可以增加申请精品的基数,何乐而不为之呢?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