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故乡三题(散文)

精品 【流云】故乡三题(散文)


作者:清溪一叶舟 白丁,3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58发表时间:2017-01-10 11:20:17
摘要:暮色中、野地里,红灯点点,香烟弥漫,一盘盘的年夜饭,旺旺的火盆,分明是温暖又温馨的小院啊!亲人的容貌活灵活现、一颦一笑栩栩如生,只是“屋”里“屋”外,咫尺天涯!

【流云】故乡三题(散文) 一、故乡的年
  
   故乡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家家要在灶前供灶糖,燃香烛,放鞭炮送灶王爷回娘家过年去。灶王爷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吃了灶糖,粘住她的嘴,以免她向玉皇告人间的状。
   送走灶王爷,便是杀猪宰羊,粉刷房子,购置年货,忙忙碌碌,直到大年三十,在灶前贴上灶王画像,画像两边是“上天言好事,下届降吉祥”的对联,再放鞭炮,接灶王爷回家过年。接着是贴门神,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煮肉切菜,炸油果……仿佛一年的事儿全要在这一天做完。
   傍晚时,一行人挎一只篮子,装了馒头小菜油果,烟酒香烛纸钱,提一只火罐灯笼,端一个火盆,为故去的亲人上坟去。暮色中、野地里,红灯点点,香烟弥漫,一盘盘的年夜饭,旺旺的火盆,分明是温暖又温馨的小院啊!亲人的容貌活灵活现、一颦一笑栩栩如生,只是“屋”里“屋”外,咫尺天涯!
   夜幕降临,该是团年的时候了。“团年”都是以老人为轴心。有老人在,既是在天南海北,除夕夜也要赶回来聚在一起团年,没有了老人,便各过各的年去了。忙碌了一年,准备了许久,大年夜的饭很是丰盛。爆竹声声,焰花烂漫,孩子们笑语喧天,一家老少共聚一堂,其乐融融。
   这一夜,人们守着灯光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谓之守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年初一的晨尤其重要。凌晨四五点钟,爆竹声便争先恐后地响起。放了炮,一家之主端着酒,点着香,在院子的四角象征性地挖上几撅头,奠一些酒,告慰山神土地,家中神灵,免得一年之中动了土诸神怪罪。太阳升起时,画了各式各样脸谱、披红挂彩的年轻人牵着几头高大健壮、头上扎了大红花的牛,敲锣打鼓地到村口去迎喜神。一群人出了村,碰见谁便给谁披了红绸当喜神迎回去,碰见牛啊羊鸡猪一样当喜神迎回去。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和孩子们的喧闹声,使村庄一派喜庆的景象。若是谁有幸当了喜神,这一年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谁家的牛啊羊啊鸡啊猪啊做了喜神,这家人也同样高兴地不得了。
   上了年纪的人过年还有许多禁忌。首先是正月里不能吃疙瘩面,否则老天爷会下冰雹;其次是地上不能洒水,锅台得用布盖得严严实实的,滴上了水,收麦碾场准遭雨泡;再是不能梳头,梳了头,麦根会乱,减少收成;还有不能看见秤杆麻绳,看见了一年出门会遇见蛇……当然,这些禁忌到了新一代早给丢到脑勺后边去了。
   大年初一,路上三三两两已有了拜年的人。“初一初二拜娘舅,初三初四拜朋友。”大家族有家谱,族中历代去世的人按辈分载于家谱上,家谱存在族中长房长子家中,正月初一这一天,家中长辈都要去祭拜家谱。
   拜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提着礼物到你家、你有提着礼物到我家,有时候赶时间,一天能走十几家,到了亲友家水都不及喝一口,放下礼物就走。而这个年还非拜不可,否则亲友之间就显得生分了,甚至被认为是不认这门亲了。孩子们倒是非常乐意拜年的,平日里常被忽视的小小人儿,这时节走到谁家,都被欢欢喜喜迎进门,客客气气请到桌边,好吃的一样样摆在眼前,走的时候还有压岁钱。
   正月初五是最后一天年,该来的亲戚都来过了,备下的年货也消耗去了八成,正屋中堂前的香烛撤了,门口的大红灯笼收起,对联门神灶王画付之一炬,房间彻底清扫一遍,垃圾集中起来送地远远的,谓之送“五穷”。
   “五穷”一送,这年就算过完了。
  
   二、故乡的端午节
  
   大街两旁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的荷包,动物活灵活现,花草栩栩如生,空气中弥漫着雄黄和香草的气味——这意味着故乡的端午节快到了。
   那荷包在五月的风里姿态万千地舞着,逢龙年就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仿佛腾空而起,到马年就有一匹奔腾的马儿,昂首奋蹄。人们在荷包丛中穿梭观赏挑选着,笑语盈盈。到了端午这一天,就见孩子们的脖子上、手腕脚腕上、系上了花花绳,胸前挂满了荷包,额头点了雄黄。
   端午的前一晚,妈妈就从灶膛里掏了一筐箩草木灰放在后院,端午早上天刚麻麻亮,孩子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后院去,两脚分开站定,抓一把草木灰,围着自己撒一个圆圈,抓一把从两脚之间划一道线,稍转身再抓一把撒过去,在圆圈内形成一个十字。这样,一年之中,孩子都被这个神奇的圈罩着,毒蛇猛兽不得靠近。
   姑娘们早几天就盼着端午节是个大晴天,晴天的早晨,山里的露水想河水一样。姑娘们起个大早,带上梳洗的物件,蓬松着头发去山野里打露水。乳白色的雾,像飘逸的轻纱缠绕在山峰间,漫天朝霞把山野映照得如梦如幻。草尖上,花朵上,挂满大颗大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姑娘们掬起一捧捧露水,洒向头发和面颊。妈妈告诉过她们,端午的露水洗过的头发,又黑又亮,端午的露水洗过的脸,像仙女一样美丽。姑娘们尽情地沐浴这天赐的玉露,直到太阳映红了一张张水灵灵清新明媚的脸庞,她们才高高兴兴挽着被露水打湿的裤脚,围坐在开满马兰花的草地上。听老人讲白娘子的传奇,思绪飞越千年,去看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的白素贞。
   “油饼抹晶糕,又筋又软的棕子哎——”街头小吃摊上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在端午节的早晨特别响亮。脆黄的油饼,加了大枣、葡萄干、花生仁的糯米晶糕和各种味道的粽子,是故乡端午节传统的食品。早些年人们会在这一天采集大量的艾叶,晾干了搓成金字塔型的小柱,遇到风湿疼痛,找准穴位“坐”一柱,立刻见效。如今医学发达了,采集艾叶的人已不多。
   然而,这一天,家家户户门框上依然插满了柳枝和艾叶,亦有人在充满了晶糕与香草、柳枝与艾叶味儿的村口吟诵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故乡的雨
  
   小燕子闪动着翅膀带来和煦的春风,冰雪融化后的大地在和煦的春风里像一张酥饼,向阳的地方星星点点的草芽儿已经露出尖尖的角。这时候,悄悄地,天上飘起了雨丝。一颗小雨点兴奋地吻了放风筝孩子的脸,看了一冬天冰雪的孩子惊喜地叫起来:“下雨喽!下雨喽——”欢呼雀跃,引得大人们从屋里探出头来喜悦地说道:“好雨知时节啊!”
   一位老农仰着脸、伸着手,一脸陶醉地要把这春雨揽进怀中、沁入心田。回屋,赶紧拾掇犁耙,待一场透雨过后,就可以播种了。
   细雨无声地润泽,酥饼似的大地化作一片片湿润润的沃土,星星点点的草芽儿嫩嫩地绿了,柳枝在细雨微风里,婀娜多姿地摆动着纤纤腰肢,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脾,雨点儿洒在脸上,人也顿时充满了活力,想跟着树啊草啊的一起生长。
   春雨让人惆怅的是,开得正好的桃花杏花在雨中凋零了,好在花儿落了,嫩叶中已见小小的桃儿杏儿满枝。
   夏天的雨就不怎么讨人喜欢了。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晴空万里,转眼就会彤云密布,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正收割庄稼的人大汗淋漓,顷刻又被浇个透心凉。那淋湿的粮食,还得一两天功夫一捆一捆去翻晒。如果正在打碾小麦,一场雨,足以把麦子连麦草飘起来,把麦粒冲得遍地都是。要是遇到冰雹,那秋粮就全完了。龙口夺粮啊!夏收时节,老人们常常这样叹息。
   暴雨还会袭击人和牲畜。记得十三岁那年,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忽然下起暴雨,我们慌忙钻进山洞。乌云压顶、大雨如注,霎时间山洪暴发,泥石奔流,天地仿佛一起轰鸣。我们觉得非常惊险刺激,兴奋得手舞足蹈,雨停了,才发现那个山洞被雨冲得快塌下来了,我的那头秃尾巴牛也不知去向。找了几座山也没有找到牛,晚上惴惴不安回到家里,那家伙却早已在天上开始打雷时就奔回了家。第二天就听说,山那边有一个人被山洪卷走了,几头牛羊被石头砸的头断骨折,我听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秋雨绵绵,毛毛雨粘在头发上、眉毛上,湿乎乎、冷兮兮。泥泞的黄土路,十天有一半得穿着雨鞋,走路不使着点劲,鞋子就会被黄胶泥拔走。挖出的土豆泥疙瘩,得用手一个个地把泥巴抹掉。没有太阳,收回去的玉米棒子一大半发了霉。打核桃,树干抹了油一般溜滑上不去,只能在树下望着核桃熟透了自己往下掉。到播种时间,小麦难以下种,庄稼人急得团团转。
   那年我住集体宿舍,洗过的衣服挂在房里几天还是潮乎乎的,好不容易干了,穿在身上一股潮湿的说不出的怪味,手往衣服口袋里一伸——嘿!里面的几颗麻籽长出了细细的芽儿!宿舍里放暖瓶的桌子角上,居然也亭亭玉立地长出了一个蘑菇。
   这样的天气,不到中秋节,气温就已经降得很低了。山坡上放牛的人裹紧身上的薄棉袄满山吆喝:“三红(大枣、辣椒、柿子)上市了,光棍不好当了!”
   好不容易盼得天放晴了,清晨一场厚厚的霜,被雨水浸泡了多日的树叶在娇艳的秋阳里忽啦啦一片金黄。这时候,蓝的让人心动的天空白云翻腾,南飞的大雁引颈长鸣,秋高气爽,心旷神怡。

共 3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三题,分别介绍了故乡的年、故乡的端午节、故乡的雨。故乡的年不禁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心中的那份情愫也情不自禁地变得浓郁起来。那时候的年味,是那么熟悉、亲切。故乡的端午节,勾起儿时的深刻记忆。掬一捧清露,晕开端午的情韵。故乡的雨,沁入心田,春雨如油,夏雨滂沱,秋雨绵绵。故乡的雨,也成为的心中的牵念。源自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流露,表达着故乡深深的眷恋。欣赏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墨竹抚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11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7-01-11 20:46:29
  祝贺文友作品加精!远握!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回复11 楼        文友:清溪一叶舟        2017-01-12 13:18:13
  谢谢文友,问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