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桂林有条中医街

编辑推荐 桂林有条中医街


作者:白深 童生,59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22发表时间:2017-01-10 16:47:54
摘要:桂林崇华中医街,不单单是一条有医有药的街道,还有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以及与此关联的艺术与旅游。这条街,就是这样天衣无缝地把这一连串的东西,珍珠般地串联在了一起。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实现了更高、更大价值的创造,是一种聚合反应,一定能够产生出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或许,这正是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吧。


   不久前我在搜狗地图里浏览桂林地图时,发现桂林西郊有一条崇华中医街,当时并没有怎么在意。不久,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有朋友发了几张崇华中医街的照片,我打开看了看,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引起我兴趣的,是这条中医街仿桂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清新别致。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分明是一处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啊。于是,我决定找机会去探访这个新奇之处。
   我曾猜想,中医街,大概就是一条满是中医诊疗、卖药的街道吧。在我们中国,中医,源远流长,相传为黄帝所作、成书于先秦时期中国最早的中医传统典籍《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始祖。在西医没有传入之时,中国的医学就是中医一统天下。西医传入之后,凭借其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渐占上风,而中医则日渐衰落。新中国以后,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中医又才有了长足发展。以医成街,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中国不曾有过,在国外恐怕也没有。桂林的崇华中医街,不只是在中国,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条医街了。
   越是这样猜想,对中医街的那份好奇就越是强烈。
   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和家里“领导”决定去实地探访这条桂林中医街。
   桂林崇华中医街,位于桂林市西郊猴山西侧。猴山,南北走向,是与东边尧山相对的桂林西面屏障。前年,猴山隧道贯通,西出桂林就多了一个通道。汽车出了猴山隧道,眼前豁然一亮,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桂林的山水虽然处处是画,但眼前的这幅画,让我们感到特别的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虽然已是深秋时节,在明媚的阳光下,那秀丽的群山,泛着青翠的绿色,在瓦蓝纯净的天空下亭亭玉立,显得是那么的生机无限。乌黑平整、画着白色交通线条的公路像一条优美的曲线在群山中蜿蜒飘向远方。转过一道弯,就在那座座青山环绕之中,白墙灰顶的桂北古建筑群神话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路牌告诉我们,这就是桂林崇华中医街。
   中医街外围的公路边停放了很多小车,大概都是特意光顾而来的。虽然中医街开街才几个月,也已经名声在外了。停好车,我们便急匆匆地融入了这古老而崭新的中医街里。说它古老,是这里的建筑,是仿徽式桂北古民居的样式,砖木或砖混结构,飞檐翘角,与这里的青山秀色浑然一体;说它崭新,因为中医街才刚刚落,自然一切皆新,新得那一栋栋造型得体、别致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行走其间,还能闻到那木制房屋散发出来的一股浓烈的桐油清香。中医街依山而建,街道不宽,全是石板地面,曲径通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秀丽绵长的桃花溪,就在中医街旁边静静地流淌着,清澈见底,还可以见到不少追逐、嬉戏的鱼群。中医街南北走向,南口大门前,立有一块大的盖有瓦檐的碑墙,上面是《崇华中医街碑记》,记叙了中医街建设的缘由和其名称的来历。《碑记》称,清末辛亥年,桂林一群有志中医的才俊,典其产业,筹措资金,联合有识之士成立崇华医学会,开义诊、讲国学、兴文化,决心振兴中医,并在桂林叠彩山风洞北口东侧崖壁上立有崇华医学会碑记以铭志。这块碑,我在游览叠彩山时曾见到过,当时以为就是一块普通的碑而已,只是粗略瞄了一下,没有细究其来历,不想竟然与以医报国联系在一起。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民族医特色”,在桂林市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9月有关方面开始在此兴建崇华中医街,以展中华医学之文态、中医养生之业态、桂林古居之形态,试图在更大层面和深度弘扬中医文化和中医医业,其街名就取自一百多年前的崇华医学会。历时两年,中医街第一期工程于2016年6月落成。中医街有着这样不俗的来历,面对《碑记》,我浮想联翩,不禁为一百多年来立志振兴中医的桂林志士仁人们而肃然起敬。正因为在我们中国有了他们这样一批又一批顽强不懈的奋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天的中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振兴,撑起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半壁江山,而且正在走向世界,前景光明,今年巴西奥运会上中医的大显身手和一些外国人对中医的痴迷就说明了这一切。
   我们漫步在中医街上,我心里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医,在这里是如何成为一条街的?
   据相关介绍,我们面前的中医街长300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健康产业园的第一期工程。整个产业园完成之后,中医街总长800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集旅游、休闲、医疗、养生、康复、商务、贸易于一体的具有鲜明桂林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区,形成浓厚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氛围,向社会展示中医养生文化的魅力,使之成为中医药文化名街和中医文化与桂林旅游文化结合的新标杆。也就是说,眼下我所看到的中医街,仅仅是整个健康产业园的一部分,是中医、养生、旅游相结合的开始。
   既是中医街,中医、中药自然要扮演重要角色。在医馆街区,我看到了三个国医大师馆、四个名老中医馆、三个民族医馆(壮医馆、瑶医馆、侗医馆)、一个特色医馆和一个新中医医馆。各个医馆,都有名医坐诊。在中医药养生街区,各种各样的养生馆,如药浴、药膳,琳琅满目。在中药商业街区,设有民族医药贸易商铺、养身休闲吧、养身餐馆、超市等,而超市里经营的东西,无不具有医药、养生的印记。在中医传统文化传承街区,有国学堂(崇华中医讲习所)和中医药传统文化讲座等。在这优雅的环境里,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越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受到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是身心都得获得了健康,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看到这里,埋在我内心里的那个问题好像有了模糊的答案:在这里,中医,已经完全突破了医、药的狭小空间,而是以医、药为核心,向文化、艺术、精神、旅游等更大的空间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拓展,而这种拓展,又何止是一条街所能容纳得了?简直就是又一个无比广阔的崭新世界。
   街的中部,建有一座四柱三进的石牌坊,叫百岁坊。每根柱子顶上,都有一头坐狮。中间有一块石牌,上书“皇恩旌表”。在坊的后面立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述了这座坊的来龙去脉:这块百岁坊原立于桂林临桂区五通镇的塘边村,是“敕封六品承德郎寿民谢善桥”的儿子于光绪十二年所立。寿坊石刻“凡寿民愈百岁者,恩赐承德郎,给钱三十两,建坊旌表。”“今广西义宁县寿民谢菁楷,现年一百零一岁……给银三十两,听本家自行建坊。”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很落后的清末,人活百岁是多么的稀罕,以致皇上闻讯亦龙颜大悦,立即赐封拨银。中医街把此坊备份于此,其意寓是不言自明的。
   街的北口,有三座高大的侗族鼓楼,中间的十一层,两边的都是六层,是中医街最高的建筑了。鼓楼精美绝伦,工艺精湛,尤其是那层层翘檐,与其它仿古建筑甚是谐调,相映成趣,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桂林古居之魅力。这种建筑格调,因为是传统的,也是民族的,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医街内含倒是十分契合。
   鼓楼对面,就是即将开始建设的健康产业园的第二期工程,场场地正在平整中。旁边桃花溪的对岸,矗立着一座秀美小山,双峰并峙,紧紧相偎。山腰上两个通透的圆洞,远远望去,如太阳、月亮挂在山腰。
   啊,这里还有如此漂亮的一处佳境啊,犹如精致盆景。我们饶有兴致来到小山前面。山边有几丘不大的田,收割过后的田里,长满了鲜嫩的青草,有两头大牛、一头小牛在田里悠闲地吃草,一个村民模样的老头和一个小孩在田埂上玩耍。我上前向老人打招呼:“老人家,在忙啊?”
   见有人来了,老头抬头打量着我们,笑着说:“没什么忙的,天气好,出来看看牛玩。”
   我指了指前面小山,问:“这个山叫什么山呀?”
   老人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站了起来,似乎来了兴致,笑呵呵地说:“你问这山啊,叫日月山。”
   “日月山?哦,对,对!”看着那有两个园洞的小山,我附和着,“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太像了,太神奇了!”
   见我如此兴奋,老人捋了一下他那并不多的胡须,有些得意地说:“说起这日月山啊,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在我的要求下,老人向我们说起了这日月山的故事来——
   相传很久以前,桃花溪边有个桃花村,村里有两个异姓青年男女,男的叫阳阳,武艺高强,能伏虎降龙,女的叫月月,心灵手巧,美若天仙,歌声甜美。两人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然而,就在他俩准备订亲之时,南蛇魔王突然来了,要掳走月月。阳阳拼死苦战,打败魔王,救下月月。于是,月月的美貌和阳阳的英勇很快名扬四方。然而,月月的美貌也传进了皇宫,于是皇帝以选美的名义,下令召月月进宫,同时令阳阳远征戍边。眼看深爱着的一对恋人就要生离死别,阳阳和月月两人携手来到桃花溪边,相依流泪而歌。他们的歌声令溪水呜咽、鸟兽悲怆,让天地失色。他们悲切的歌声从傍晚一直唱到天明。突然,一声巨响,大地震颤,天上霞光万道,阳阳和月月的身影幻化成了一体两峰的小山,而阳阳和月月携手从山顶冉冉升起,飘向绚丽而深邃的天空。此时,天上日正升、月未落,呈现出了“日月同辉、交相辉映”的奇异景象,那一体双峰的小山山腰处,突然出现两个通透的圆形山洞,有如相依相偎在一起的太阳和月亮。
   原来,阳阳和月月是太阳和月亮的化身,他俩因一段人间情缘未了,来到人间最美丽的地方相会,现在又回到天上去了。这就是“日月山”的传说。自那以后,凡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都到“日月山”来参拜祈福,请日神、月神保佑爱情天长地久,美满幸福。
   听了老人的故事,我们久久默不作声,一方面,是这个故事太美丽、太动人了,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另一方面,我们不想以嘈杂的声音打破周围的宁静,打扰紧紧相拥的世代相爱的日神和月神。十分有趣的是,日月两个山洞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出一明一暗景象,犹如此起彼落的太阳和月亮,真是天生的一大奇景。
   日月山的传说,使我似乎感悟到,为什么要把中医街选择建在这里的原因了。大概这中间蕴含着中医“阴阳学说”和“天人相应”的缘由吧,形象地契合了中医文化的深奥内涵。
   我们沿着中医街原路返回,一边走我一边在想,中医、养生、传统、文化、传说、旅游……我突然意识到,这中医街,不单单是一条有医有药的街道,还有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以及与此关联的艺术与旅游。这条街,就是这样天衣无缝地把这一连串的东西,珍珠般地串联在了一起。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实现了更高、更大价值的创造,是一种聚合反应,一定能够产生出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或许,这正是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吧。这时,我感觉我心里的那个答案更加清晰了:中医,在这里形成了一条街,原因就在于,中医神奇地把远古和现代、医药和文化、养生和旅游、实体与精神有机地联接为一体,组成了一条街、一个新的世界。在这条中医街,我们不但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获得心理的健康,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还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净化和美丽。所以,桂林崇华中医街,不魁是一条丰富而神奇的中国第一街!
  

共 4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满怀好奇之心,探访了桂林崇华中医街。探访之前,认为那不过是一条满是中医诊疗、卖药的街道,而探访之后,则认为那是把远古和现代、医药和文化、养生和旅游、实体与精神有机融合而组成的一条街。为何前后认识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因在探访过程中,作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看到了仿徽式桂北古民居,读到了那篇记叙有志中医以医报国的《碑记》,体验到了它集旅游、休闲、医疗、养生、康复、商务、贸易于一体的鲜明特色,还听到了一个契合了中医文化的深奥内涵的美丽传说。随着作者的笔触和详细的介绍与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对他认识上的变化与提升也有认同之感。拜读!向作者问好!【编辑:执手今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1-10 17:21:14
  非常有收获的一次探访之旅!但愿我们的中医文化真正源远流长。祝作者创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