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思年民俗浓
腊梅飘香,万物静寂。喧闹的都市,辽阔的乡村,随着钟声的节拍,跨过新年元旦,吃过万众饱餐的、花样翻新的腊八粥,跟过扶风县城年代悠久、万众攒动的腊八古会,距举国欢庆的春节(民间俗称年)越来越近。每逢农历腊月过半,广大农村民众杀猪宰羊,跟集赶会,选购年货,为了孩子们和家人添置新衣新帽。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忙碌了一年的城乡居民全身心转移到打扫厨舍、安顿家务,为过好春节招待亲朋购买肉食、烟酒茶糖、蔬菜百货,为走亲访友筹办礼物,也为给长辈送红包祝寿、为孙子送压岁钱奔波银行换新币。月逢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后,年气渐浓,农村人家都要赶会请“六神”,贴灶神、土地神、天神、仓神、井神和六畜之神马王爷,并选购鲜艳夺目的春联、挂历;有子女年前结婚的人家筹办婚礼更加忙碌。
城乡在外工作上学或打工的年青人从腊月二十六开始纷纷从天南海北或乘飞机、动车、或乘长途大巴,或驾驶私家小车,长途跋涉,不畏严寒千里迢迢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这种情、这种意在古老而青春的中国、在数十亿华夏民族已延续数十年。春节是无声的召唤,是团聚的集结号、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和永远割不断的亲情脉络。
西秦扶风县城腊八古会,是每年春节前该县域规模最大、商户参会最多、货物商品最全、传统饮食最齐、影响力最广、时间延续最长的古会。今年,在扶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前安排部署,主办方西府古镇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百万积极筹办、广泛宣传,在2017年元旦前古会就已经开始,各商户纷纷开张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购销两旺的喜人场景。举目眺望,从城市超市到镇街商城、从商贸市场到乡村商店,新年伊始,百货商品价格稳定,部分日用品价格还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下降局势。此情此景,笔者从公众言谈中听到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反腐倡廉、转变干部作风改善社会风气发自内心的赞誉。
年气渐浓、民气高涨。大街小巷,部门单位,超市宾馆张灯结彩,购物人群蜂拥而至;旅游景点游客如潮。法门寺景区、周原博物馆、关中风情园、野河山景区、西府古镇、温家大院、城隍庙(县博物馆)等景点和新开发的国家湿地公园七星河景区游人如织,元旦以来,接待游客千余万人,综合收入3.2亿元、门票收入2700万元。给新春的到来频添了一份祥和喜气。
腊月即尽过大年,热闹延续正十五。腊月三十晚市民俗除夕守夜,从四面八方、天南地北赶回家中的儿女、孙辈,围坐在爷爷奶奶和父母身旁一边观看央视春晚,一边谈天说地,论奇闻轶事、幸福生活,四世同堂的家庭更是其乐融融,名为守夜,实为至亲团圆守候零点新春到来鸣放第一支吉祥爆竹,祝福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合家康平福乐。春节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华夏民族俗称的过大年。
过大年最热闹的要数广大农村,这一天,晚辈走东家到西家为长辈叩头拜年,送上孝敬的红包和烟酒糖茶奶之类的礼品,祝福老人长寿;长辈给晚辈及孙辈发压岁钱并寄给糖果、花生瓜子,拉家常,道平安。拜年过后,乡下的年青人和城里人一样,成群结队,有去法门寺朝圣拜佛的,有去各旅游区观景赏光的,也有去县城或杨凌三维影视院看立体电影谈情说爱的。
过大年真热闹,走亲访友看社火。从正月初二开始各条道路成了走亲访友的车流、人流叠加区,一直延续到农历正月初十左右。从外地回家过年的儿女孙辈陆续返回学校和工作单位,投入到新年度紧张的学习、创业和工作之中。广大城乡却年气未尽,各镇街、村、社区、部门单位筹备近一月的社火、锣鼓巡游表演从正月初十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正月十五。
在关中地区,特别是扶风、岐凤、千陇、陈眉、金渭等县区,秦腔眉户大戏和车社火、马社火、血社火、竹马旱船及灯谜晚会场场富有特色,精彩绝伦,成了公众的精神娱乐大餐。时到中华民族的“狂欢节”——元宵节文艺巡演、活动掀向高潮,成为名扬中外的春节民俗风情最为显著的一大特色。
啊!春节,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民俗风情不仅是中国独有的,也必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民俗中占有醒目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