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找寻春天的足迹(散文)
江南的春花早已经缤纷、绚烂,北国哈尔滨的春天却像是一个羞涩的新娘,在人们望眼欲穿的祈盼中姗姗来迟。这般情景刚好切合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那句词,化来一用即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春却在岸畔街角处。
感叹北方冬季的漫长,好不容易吹了几天东风,下了两场春雨,想去堤边、街角公园走走,找寻一下春的气息。无奈每天都忙,商人忙行贿、赚钱,官员忙美色、升迁,精英忙斗嘴、约架,作为普通百姓我也只能在家里忙着哄小孩儿——可这毕竟是正事,关系祖国的下一代,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中唐诗人李涉有诗云:“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是于奔波、浮沉中在暮春时节去登山,因偶遇高僧,偷得半日闲暇,我却是因双休日女儿、女婿休息,抽得了半日闲空,才成就了寻春的步履。
午睡醒来穿戴整齐,我下楼信步走出小区,来到不远处新治理的西沟河畔,开始沿河堤一路向北漫步。河畔一侧的景观亭间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或站或坐在亭间的木板椅上,沐浴着春风,悠闲自在地晒着太阳。亭子周围几个孩子正在骑车、滑轮滑或相互追逐、戏耍。
西沟河平静的水面在微动的春风吹拂下绉起粼粼的波光,河水中辉映着岸边行人和杨柳、白桦等树木的朦胧倒影。继续前行,有一处自人行步道一直下到河水边的石砌台阶,台阶上端及两侧是铁制的蓝色护栏,去年盛夏河水充盈时,我曾在那里下到台阶下赏水。
河畔人行步道两边远远看去已经是一片绿意,行至近处才发现,修整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草坪间,草丛依然是黄绿相间,新生的小草虽然已经长出寸长,却远远还未能盖住去岁干枯的野草和树木上飘落的腐叶。
堤上的河柳已经抽出嫩长的枝条,数也数不清的倒垂的柳枝上,泛着光亮、新润的暗红、杏黄颜色,枝条芽孢处已经生出繁星般嫩绿的芽叶。阵阵微风吹来,柳枝婆娑摇曳,姿态中透着无法用语言描绘的那种曼妙、清新和可人。
放眼望去,堤上远处人行步道旁的草丛间有一抹亮色是那样抢眼:那是一束水润、嫩黄的迎春花,无须绿叶点缀、衬托,于干枝间怒放,那一朵朵小花你挨我挤,互不相让,宛若无数落在干枝上的黄蝴蝶。虽然独此一枝,记录在镜头中,却构成了这春天的大写意。
行至河堤尽处,上东西向公路东行,而后南折,再上西大直街东行,我漫步来到了四周被道路和高楼环绕的一处街角休闲公园。公园里到处都是粗状、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树丛,树丛间的人行步道和广场上游人如织:有唱歌的、跳舞的、吹奏器乐的;有散步的、舞剑的、练习拳脚的;有打扑克、下象棋、静坐闲聊的。公园不大,却异常热闹。
公园里的柳树也已经开始抽枝,杨树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种正绽放绿色的嫩叶。其中有一种树木的叶片很奇特:叶子一簇簇的聚合在一起,形状极像一朵朵迎风绽放的花儿,只不过花色既不是红色、黄色,也不是粉色、紫色和白色,而是叶片原有的绿色。
公园里的迎春花也已经盛开,这里一簇,那里一片,点缀在园林间。润黄的花朵相互簇拥,映衬,行人只须瞥上一眼,顿觉亮丽、清爽、心怡。这些美丽、璀灿的小花,或直接盛开在人行步道两侧,或闪在灰暗、无叶的树丛中隐约若现,活脱俏皮、阳光的孩提,又像娇嫩、含羞的少女。
园内广场一侧有片梅丛,远看只见灰暗的梅枝,未见梅蕾,更不见绽放的梅蕊。凑至近前才知道,原来视觉受了梅枝的欺骗。此刻梅枝上已经花蕾遍布,暗红色豆粒般大小的蕾苞密密麻麻挤满了梅枝。花开未开际,月圆未圆时,正是赏梅的最佳时节。只不过此时赏梅要就近观赏,远了梅蕾就会湮没在梅枝的晦暗之中。
出公园折返,路上忽然想起,我生活了40多年的大兴安岭此刻映山红花也应该要盛开了吧?记得每年五月上旬或中旬,小草刚要发芽时,映山红花就开始绽放。映山红花绽放时,漫山遍野一片绚烂的红粉,霞染一般明丽。每逢这时,我都要到山上去赏花,那烂漫的山花、醉人的芳香着实让人流连、难忘。
与大兴安岭相比,哈尔滨的春天并未来得早多少,只不过春天的温度比大兴安岭略高几度罢了。每一地区的春天都有各自的特色,江南的春色与小桥流水融合,大兴安岭的春天与映山红花相连,而哈尔滨的春天则与迎春花、梅和稍后绽放的丁香花密不可分。
春天给人以慰藉和希望,给万物以生命和力量。伴着春的律动,找寻春的足迹,追寻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的活力。春天是美好的,青春亦是美好的,在美丽的春天里,焕发出青春的勃勃生机,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力量,生活也才会更具质量和意义。
杨柳春风文学社团编辑部欢迎您继续赐稿!祝您创作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