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风骨】从一个女人的青春期走过(诗歌)
一
开始相信,月光是有温度的
你出离之后,她变得凄婉
憔悴挂在脸上
泪痕难干,也难擦除
月光下,雁从枝头逃离
树枝摇晃了几下
然后枯萎,与冬天诀别
我深切体会着“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悲凉
常惊醒于这样的梦,眼角带泪
伏脉千里的故事,让人心路坎坷
一曲动乱时期写下的爱情
透过泛黄的纸页,扑面而来
二
我家的院子是寂静的,萧红写道
这让我想起鲁迅,想起百草园
难怪于他们相识、相知
荒凉的笔墨,刺穿了老东北的肠子
而鲁迅,也擅用匕首、和投枪
他刺穿的,是党国的命运
和腐烂的生活
以及无数高举“精神胜利法”的阿Q
月光在文本中作祟,诉说荒诞
和一个女人一生的遭际、与不堪
颠沛流离是常态
动乱的世界放不下安静的书桌
三
从北平到汉江
炮火连着炮火,机枪连着机枪
倒下的是宿命
插上的是
充满幸福的期盼
重拾爱情,又能怎样
小女子的生活,不过是浮云过眼
战火中的生命,与猫狗异乎
孩子过早夭亡
看透世间不堪
你是你,我是萧军,是端木蕻良
四
烟,缠绕指尖
与月光一同消散
与爱情一同消散
与家庭和幸福决裂后
连同生命也一同消散
留下的不多,几段茶余饭后的谈资
几本纸页泛黄的书籍
为数不多人的同情和惋惜
还有如我一样
千年不变的月光
或许有一天
你能透过文字,看穿我
洞悉我内心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那又怎样
五
月光还是那样
照过汉唐,途经明清
在民国的天空中变圆、变弯
她曾经天真无邪
她曾经寓意美满
后来
是生活让其不堪
是柴米油盐让其消瘦
是一阵阵秋风
让其寒凉
一支笔流离辗转
从东北到汉江
从日本到香港
从一个女人的青春期走过
留下字句
留下悲伤
也留下一个女人为后世祭奠的离殇
从呼兰河到生死场
从美好抵达遗憾
最终
抵达一座坟墓
和一个叫萧红的女人

萧红的短暂却又多舛的人生经历,读她的小说《呼兰河传》时便陡然涌起一股悲悯之情。母亲早亡,父亲冷漠,祖母无情,一个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孩子便面对着一个无法面对的生活现实。还好她有祖父,还好她有祖父的那个园子,于是乎便有了后来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中,读者始终无法读出任何悲观低落的情绪来,反倒在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向上的乐观气息。譬如乡村盛景火烧云,设若缺乏对生活的热爱,断难写得如此美轮美奂。再如祖父的园子,随意生长的倭瓜、黄瓜、玉米,恰是在菜畦里嬉闹把水扬上天的萧红的写照。当年年仅三岁的萧红出于好奇砰砰地捅坏祖母屋内窗纸被祖母用针刺痛手指,祖父因擦拭祖母的锡器令祖母不满而遭祖母责骂时,萧红总会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边说我们到后园去吧。这园子,是萧红唯一可去并能享受到快乐的地方。在文章结尾,萧红写到: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