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的“万能型”
有些东西成为“万能”的是好事,有些东西则不然。该是“万能”的要如此,不该“万能”的千万别向这方面发展。
电工手中都有一块常用的表,叫“万能表”,因在测量电路各参数时其功能比较多,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使用到一种胶,因它的适用性比较强,固称“万能胶”,也曾受到普遍欢迎。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受人们欢迎,不被人们认可的“万能”者。比如现在官场上常见的“万能典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所以,常常听人说:“你又不是万能的。”
某地一农户,全家八口,承包了二百多亩地的荒沟荒坡,先后造林一百多亩,成了小流域治理专业户。从此,这里热闹起来。参观的、学习的、总结经验的,络绎不绝。有趣的是,随着来参观、总结者的不同目的,这个“典型”也不断变换着面目。一下子,变成了“青年林带”;一下子,又变成了“小型户办农场”。
典型不是万能的,典型的“万能性”,是某些独出心裁者强加上去的。一个典型出来以后,你也去总结,他也去提炼,添油加醋,穿靴戴帽,把几桩事情捏来捏去,一会儿是方的,一会儿是扁的;一会儿是秃的,一会儿是尖的,弄得人家不知所措,该信谁的好?几年前,某地出了一个“烤烟大王”。随着不同角度的会议,不同角度的汇报需要,上级科委部门说是推广实用技术的产物,计委部门说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党委部门说是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使然。而青、妇、武部门,也有各自的说法,各自的解释。总之,“大王”的出现,在功劳的分配上,有些部门似乎都觉自有一份,且功不可没。事实上,这个“大王”的应运而生,还是自成的因素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知肚明,而别人的种种之争,纯属前去“摘桃子”罢了。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质的规定性。离开了质的规定性,对事物作随意的解释,看起来虽很热闹,然而效果会适得其反。
典型的“万能性”,是浮夸风的产物。尤其与某些人对典型的片面理解和认识有关。在有些人看来,只要到典型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就算是对典型的关心,对典型的培养了,而且,“典型的高度,就代表上级主管部门抓某方面工作的高度。”于是,各种材料中都大讲典型,特讲典型,致使本地仅有的几桩事,你拉我拽,显得很不够用。
典型的高度,能够代表自身某些方面的高度,这是无争的事实。但“典型的高度,就代表上级主管部门抓某方面工作的高度”,就很值得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了。象某些善于“摘桃子”者,见哪里有现成的典型,就到哪里去“抓”,采取“拿来”的办法,这道理怎么能成立呢?
机关为基层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当然也包括为各类典型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典型,培养自己的典型,并发挥好幅射效应,这才是自己的贡献。这既是从事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热切企盼。而巧借外力,借鸡生蛋,硬把别人的典型万能化,说成自己抓的结果,实则是政绩上的一种巧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