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爷爷讲故事

编辑推荐 爷爷讲故事 ——善恶有报


作者:隆渊 白丁,9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28发表时间:2017-01-15 11:02:08
摘要:黎家三代蛇蝎心,恶贯满盈遭报应。 为人不做亏心事,善恶美丑要分清。


   这是件新的工作,此项工作政策性很强,掌握不准就会偏离政策,只凭不识字的贫下中农去蛮干不行,必须得三番五次讲解土地改革的政策,不然会把中农错订为富农,富农错订为地主,错订了成分还得改过来。所谓地主,占有许多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少量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还有农耕加商业者剥削更厉害。必须得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把关,严格掌握盘三代,把真正霸占着许多土地,雇着许多长工,牛羊满圈骡马成群,放高利贷,剥削穷人的地主和富农揪出来进行批斗,把他们多余的土地分给雇农和贫下中农,达到耕者有其田,把金银财物该上交的上交,有的分给群众,工作中也有把中农错划成富农,批斗一时没挖出财宝,盘看三代没剥削过人,只是过着不缺吃穿的日子,必须得纠偏改正。他俩对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吼累,都出色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解放以后张雁调到北京一所大学当了领导,王芳调到天冿市某工厂也当了领导;他俩都到了大都市继续工作,为了民族解放亊业,为了大家,他俩都快30岁才成立了小家。
   赵兵丶刘二明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从小就和土疙瘩打交道,知道庄稼的耕种丶锄耧丶收打收藏等活,到南泥湾后既懂农业活又肯卖力气,两人每年都被评为劳武结合的劳动模范。在共产党领导的“南泥湾”这所大学校里,改造了思想认识,知道了国民党是资产阶级的党,它是代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党,他不是全国穷苦大众的党,他是剥削老百姓的党,跟国民党走是独木桥,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阳光大道,必胜之道。
   所以两人多次要求,上前线杀日本鬼子,赶不走小日本誓不罢休。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他俩跟随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参加了华北战场、东北战场消灭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战斗。两人由士兵都当上了班长,又升为排长,还立过多次功。按理说杀戮中国人和亚州人的日本子投降了,国民党八百万军队基本消灭光了,残留的一些徒子徒孙跟着蒋介石跑到我国宝岛台湾;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可谁能想到1950年6月25日,美帝主义捍然发动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战争。朝鲜人民军奋勇抗敌,同年9月美帝国主义又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妾图灭忘朝鲜,进而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赵兵丶刘二明与自愿军同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一”歌曲,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三年英勇奋战,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赵兵丶刘二明与全国军民一道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许多次战斗,获得过战斗英雄勋章,并升为连级军官,停战后返回祖国,安排了工作,到了祖国建设的大潮中继续工作,不久成了家。
   九
   李氏夫妇在义父家里休息了几天,两人带简单行李,沿汾河步行到管涔山脚下,寻找被贼人抢走十几年的女儿。每天只走四五十里路,边走边打问,绝不能放过一点线索,走了七八天,才到了宁静县汾河源头,又绕道到了芦芽山脚下,打问村里一位老人,才得知有个东洼村和西洼村,不知是东洼村还是西洼村,早年前来过一个外地人(晋南人),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还有一群马丶骡丶驴,住下没几年,雇长工开荒种田,富的粮满仓,畜满圈;又过了几年,男主人抽起了大烟,才穷的一落千丈;没钱花卖完牲畜,卖老婆还带上女儿,再后来把亲生儿子也卖了。李氏又问了离这两个村有多远?又问买老婆带上女儿此人叫什么名字?老者想了想说,叫好人(郝仁)。两人又步行到10多里的东洼村,村头蹲着许多人,他们对陌生人很热情,问寒问暖,让进院入家歇歇脚,喝口水,抢先问他俩找谁,有何事。李氏说,找好人大哥。其实一问一答的正是郝仁,引他俩回了家,坐在热炕头上,边喝芦芽山茅尖茶边说来意。
   王梅越看李氏,越像女儿李莹,回忆起十多年前夜晚住破庙的情景。郝仁和妻子王梅细说了十多年来前前后后的情况,才进入主题,说;女儿是个聪明伶俐孩子,一进郝仁家门就教她读书认字,把郝仁肚里识的字都教完,女儿所学的字过目不忘,能写还会讲字的意思,人们都说这孩子是个念书的料,她也很想念书,凑了些钱送她到宁静县城完全小学,住校上学了,听老师说是班里的尖子生。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做些月饼,咱们一同去学校看女儿。
   王梅和李氏给女儿缝补冬衣,秋风一过,天气忽冷忽热,四个人带上女儿秋冬衣服和月饼,步行两天到了宁静县城,住在旅店,都去学校怕给女儿酿成尴尴局面,单王梅和郝仁到学校见过老师,把女儿带到店里;李氏夫妇握着女儿的小手,细看脸蛋眉目忆起十多年前的相貌,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成个泪人,孩子很难为情,不知所措。
   郝仁和王梅是东洼村的巧嘴,全村的调解员。王梅握住女儿的手温柔的说;孩子啊,这才是你的亲生父母亲,你二岁多时,你爸妈轮流背着你讨吃要饭,在晋阳一个大村子里分开讨吃,与你爸离散,你妈抱你住进村东边的破庙里,正好遇上了卖咱俩的贼人黎旺远,他看见你长得俊,又聪明伶俐,贼人起了歹心,给你俩吃饱了饭,怕你俩受凉还给了衣服,趁你俩呼呼大睡了,黎旺远悄悄把你抱在怀里骑着马上路走了。你一直睡到天亮。此后你只顾和黎虎玩耍,你有时也叫一声妈妈。孩子啊,你妈睡醒起来一看没女儿了,你是她身上的肉,他像用刀剜心上的肉一样难受,她不吃不喝哭了好几天,正要用腰带上吊时,被放羊老人救下,在老人家里养好身体,不久你爸又找见你妈,他俩千里迢迢到黄河边碛口镇边讨吃边找你,还被国民党兵抓去,蹲了半多月牢房,出牢房后,又返回放羊老汉家,又沿汾河爬山涉水北上寻找到了我俩,这才见到了你。
   王梅讲说时,李莹伤心的哽咽哭泣的没完没了。王梅接着又说:孩子,从今天起你改姓李,叫李莹,你们仨有血缘关系,吃过你妈的奶,应呌妈和爸,你吃过我十年的手中饭,叫我姨,郝仁是叔叔,我们四个都是你的亲人,咱们是异姓的一家人。还有救了你妈一命的放羊爷爷和奶奶,你妈认两位老人为义父母,你当然是义孙女儿辈。今年假期去晋阳看你义爷爷和义奶奶,两位老人都已60多岁。咱们家三代人,是世上稀有的家庭,我们六个人上面都没有直系亲人了,我还有儿子黎虎,已长大成人,在阳坡村过得挺好,不必为他操心。咱们都是从黄连水里捞出来的苦难人,我们六个人心里只有你一个亲人,盼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都是你学习生活的资助者。
   年终李莹放假了,他爸引她到晋阳义爷爷丶奶奶家里渡假期,四位老人(义爷爷丶奶奶丶父母)给李莹吃好饭,给买好衣服穿,像婴儿时一样照顾着,怕冷着、怕热着、怕饿着,腊月是闲月,围着李莹讲故亊说笑话。李莹是个贵人,自古道:贵人遭磨难。李氏夫妻和女儿都经过崎岖坎坷的磨难之苦,幸福的日子正在开始,首次享受三代人和睦的家庭生活,真是其乐融融。春节过后,正月初六又去东洼村看了叔父母(郝仁、王梅),两个家庭都给李莹带了学杂费用。李莹一直念到大学毕业,由于学习用功,知识扎实,留大学任教,与同校教师结婚,两人经常照看他的父母、义爷爷、奶奶和郝仁叔父母。
   十
   黎虎被他父亲卖到百里外的阳坡村,也有好几年了。这个村四周靠山,村子像簸箕形状,南山有茂密的大森林,大山里有几十种飞禽走兽如:豹、狼、野猪、狍羊、狐狸、还有哈马鸡等,有名贵中药几十种,如人参、党参、黄芪等,还有银盘蘑菇等宝藏。东靠起伏的土石山,山上零零星星有土地能耕种,土层极薄,西边也靠不太高的山,老辈子人砍完了树开了荒成了能耕地的土地,西北是簸箕口,大山深处河沟常年有清澈的潺潺流水,像城里自来水,人喝了不闹肚,又像市场上卖的矿泉水,供人畜吃用。沿河有小块地。这水天旱也不少,雨涝也不多,顺沟流五六里归入大河,人们依山傍水盖了许多房屋,有钱人房上有瓦有砖,没钱人就地砍树盖房,房顶加厚厚的泥浆,李狗老人会过日子,用骡马从几十里远的砖瓦场买下驮回来,当然这三间房子算村里最好的,叫一堂两屋,李虎和义父各占一间。
   这村里有三百多口人,有十多个姓的杂居村落,都是百年前从周边各县迁来定居的。多数人规规矩矩靠种地过穷困日子,一部人东游四逛不务正业,东家门进西家门出,瞅瞅这家媳妇看看那家闺女,或进赌场,李虎凭上义父不愁吃穿的好日子,整天跟上那群混混,人常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上坏人碰牢门。不久李虎跟上那伙常年以赌博为生人,玩纸弹(共108张与麻將一样,耍法相同),他妈把东洼村的卖房屋的钱,全部交给李虎,李虎耍纸牌输给了那群赌博汉,半职业赌博,叫“老白花”,手中钱所剩无几,有时还玩压宝(就是手里抓4个铜钱),也有用宝盒赌博的,他也参加,基本是输多赢少。花完了钱,开始偷卖家里的粮食等。两位老人发现后,在粮食和米面里弄上记号,李虎偷了粮和面也同样有印记,两老人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又想起一个妙招,与那几个老赌博汉谈了再不勾引儿子参赌之亊,可又惹出了麻烦,李虎回家摔筷子摔碗和父母闹矛盾,闹得三个人的家庭不和睦。
   两位老人整天唉声叹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慢慢瘦弱发现得病了。李狗老汉迷信神灵,去神婆那里算了命,并吿诉神婆三个人的生年月日、属相、名姓等。神婆说,你家三囗人,两个男人名字有大问题,都是低级动物,你是李狗,你儿子叫李虎,这虎和狗能同居吗?这老虎迟早要吃你这个狗的。这次算命算出了大问题?后悔当初不该买儿子?又后悔当时没把李虎改了名,和老婆说了此事,并给儿子李虎改名叫李阳。儿子说;叫甚也行,我倒无所谓,可这全村人还继续叫李虎。以前老婆子就经常闹病,近来病又加重了许多,不吃不喝睡大觉,吃了些草药也不见效。老头虽有心病,身子还能支撑,还能照顾炕上睡觉的病人,不久,老婆子丢下老头子和儿子永远走了。
   这山区有个不成规矩的做法,人到60岁左右就做棺材放在空房里,病人落气不久就放进棺里,七日之后,亲戚朋友来行礼,七碟八碗吃了几顿饭。老头说,老婆子跟上我受了一辈子罪,没好活一天,还给订了三个吹鼓手,人们叫单眼唢呐一鼓一镲,12个后生(男人)抬进坟里,埋葬进土坑里,了此一生。李虎和他养母处得不错,吃过他娘近十年手中饭,还经常给他吃偏饭,他娘唠叨又少,对养母很怀念留恋。
   李狗老人相依为命的老伴走了,心情十分苦闷,再加上儿子赌博输钱之事惆怅未平,还有算命之事打击更沉重。丧事一完,送走亲朋好友,一头栽倒在土炕上再没起来。开始李虎给义父做饭吃,给水喝,抓了几服草药服上不见好,也照看冷和热;人常说,久病床上无孝子,何况还是买来的儿子,老汉嘴碎肯唠叨,该说的少说不了,不该说的,说个没完没了,李虎忍着没翻脸,是怕阳坡村人笑话他不孝顺。几个月过去了,肥胖的李狗把一身肉贴完了,瘦得皮包骨架,阳坡村人忘记了这个病人,传出消息说,老头还没淹了气,李虎用炕席卷住背到山崖石洞,怕回光反照滚下山,身上还圧了块石头;还有人传说,没用棺材装殓,用被褥裹住抬出去与老婆合葬了?其实谁没事寻事去考査此事。
   李虎送走了两位老人,出去一个人,回到家里还是一个人,劳动回来还得烧火做饭。他妈来住了些日子,走时把他也引回东洼村,房子寻人住着。在阳坡村时,有人给说媳妇,说了几个都没结果,听说都嫌他爷爷丶父亲名节不好,他来阳坡村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既参加赌博又东家门进西家门出,勾引良家女人,村干部对他也有看法。六十年代初大南山林场招临时工,他继父郝仁多次寻公社领导,经大南山人民公社批准,李虎到大南山林场当了临时工。
   大南山林场直属县林业局管理,每年春秋两季砍伐大山里的木材(椽材、檩材、建设用材等),汽车拉到全国各地销售,支援国家建设。大南山林场场长叫郝怀仁,刚入50岁,是个腰长腿短,光头禿顶,转圈有些许沙白头发镶边,人们背后说他“瓮粗碗高”,穷苦人出身,没上学念书,50年代上干部班识了几个字,后来到林场当了工人,再后来成了林场干部,快40岁时才当上场长,属企业正科级単位。
   当时木材最尚时,国家建设用材,老百姓盖房用材,做家具都用木材,当时人们叫木材为金棍子,除交国家建设用材任务外,林场也有活动余地,没木材的省市区、本省各县市,都来林场买木材,有以物易物的,那时老百姓最缺的是囗粮和钢材丶水泥等,外地人拉来粮食丶钢材再拉木材回去,林场周边县乡村老百姓用材也来找场长。林场成了最吃香的单位,场长成了香餑饽,就连大山里的老百姓烧柴,进山采药摘蘑菇,林场有权管理干涉。林场里有行政人员,按林场大小配有正式工人,有会计、出纳、技术员,春秋两季按砍伐任务大小再招临时工,大南山林场正式工临时工约一百多人,为公社里的大单位,这些正式工和临时工,都得听场长的话,按场规积极工作,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吃饭,按时休息,砍伐木材以数量多少记工,月终结算发工资。正式工和临时工,犯了场规,你的卷铺盖滚蛋回家,临时工好劳力每月能领50多元人民币,相当行政干部正科级工资,正式工每月能挣70多元工资,正式职工相当于县团级干部挣钱多,这么好的工作,又吃着国家供应粮标准,谁疯了才去犯错误。

共 30521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一家三代作恶多端,跨时数十年,皆受报应惩罚。小说例证的黎家三代,从爷爷辈号称“鬼不挨”的黎富男,因其长着个漏风嘴,活睃脱一个挑家不和、制造矛盾的家伙,受左邻右舍唾弃不已;在街头巷尾有他在,人们都要躲开,行在路上也无人相随,他的行为得罪了不少人。父亲辈黎旺远更是变本加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丧心病狂地洗劫了恩重如山的恩人家财,还趁人之危劫走了李氏独生女儿;尔后败罄家产、卖妻卖女卖儿,最终也落了个孤魂野鬼的下场。儿子辈的李虎在耳染目睹了爷辈、父辈的行径后,亦身承衣钵,赌尽了义父李狗家财,逼着李家老两口活生生气闷而亡;尔后更是与淫妇汪花有染,被其骗尽钱财,最后落得个孑然孤苦无奈的境地,愤而然恶向胆边生,以与淫妇同归于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文章以此例证明“论善与恶,评美与丑,到头来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是时辰不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的尘世规律。推荐阅读。【编辑:古月银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15 11:03:00
  文章以此例证明“论善与恶,评美与丑,到头来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是时辰不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的尘世规律。问好作者,远握致安。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宏声        2017-01-19 05:44:30
  我喜欢读这样的作品,因为该作来源于人间生活。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心目中的佳作,精品标志虽然没有戴上,我不会摇头否定该作不阅读。我读了看到了文友作品的亮点,我伸出大拇指为远方作者点赞。
3 楼        文友:晋阳        2017-02-27 19:37:03
   我从隆渊老人2015年投入江山文学网的《抒怀八十》一文中得知,老人生于战乱中的1933年,还得知老人1995年退休后,开始着手创作,先后写了《家谱》、《回忆录》,而后买了电脑、学习打字,现已写下50多篇文章,又购入打印机,将文字打印成册供人参阅修改。老人去年写的这篇《爷爷讲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人读后警醒,感触颇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