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怀
我极喜欢“情怀”这字眼,大气、婉约、友爱、浪漫、温润、闲情……我不知道还能说出多少这词语的好,反正我是极喜欢的了。喜欢有“情怀”的人,喜欢有“情怀”的事,喜欢读有“情怀”的文字,喜欢赋予事物不同的“情怀”。有情怀的人,她能让人自然而然萌生出许多美好来,她们把寻常日子过成了艺术。时常与“情怀”窃窃私语,自己便也有了情怀。
雪之情
初冬,好友去北方旅行,在中国最北邮局,寄来一张印有“中国北极点”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白雪皑皑,雪花飘飘。上书“裹着风雪的明信片,落尽梦里是件春的衣裳”。诗意一样的文字,温馨浪漫,瞬间让我的思绪飘入“冰封千里,银装素裹”的北国世界。我想起了故乡的冬;故乡的雪;故乡的树挂冰凌;故乡的雪后初晴……
记得儿时,每每下雪,就是我和小伙伴们最高兴的时候,堆雪人、打雪仗自不必说。喜欢站在院子里,双手接住飘落的雪花,捧在手心里,数着雪花的花瓣,看着它慢慢融化成水,又滴落成冰。尤其河两岸的树挂甚是壮观,一排排,一树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像是春天里的花,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的,满了枝条,满了树梢,在阳光下五彩缤纷,把故乡的冬妆点的绚丽无比。还喜欢在雪天里疯跑着,雪花落了满头满身,连睫毛上,鼻尖上都颤动着雪花,瞬间,我们都已变成了真正的雪人。这时的天、地、我们融在了一起,那个高兴啊!想着,雪花已经飘来,年,大概不远了吧。
儿时,自然把过年当成了天下最最快乐的事。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新鞋;可以放鞭炮、点红灯笼;可以吃饺子、吃年糕。我清楚地记得,在寒冷的冬夜里,妈妈经常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给我们做新衣新鞋的情景,经常是睡醒了一觉,还看到妈妈在细心地缝着。
雪天里,妈妈会站在门前,望着漫天的雪花说:“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妈妈说这话时的表情,是那么地陶醉,仿佛这飘落的雪花,就是她丰收的果实。是啊,“瑞雪兆丰年”是人们对来年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孩子总是会自己找乐。等到雪停了,会在院子里清扫出一块空地,撒上几粒玉米籽或者黄豆粒,用一根木棍支起筛子,在木棍上栓一根细长的绳子,躲在门背后,屏住呼吸,待麻雀蹦跳着前来觅食。那份紧张的心情,不亚于“如临大敌”般。好像麻雀早知道这小把戏的猫腻,“叽叽喳喳”地在筛子周围蹦跳着,却是不轻易“自投筛网”。然后,瞅准机会,迅速地叼起一颗玉米籽,疾驰而去,我们只能“望天兴叹”。整个雪天,我们都会与小麻雀们斗智斗勇,即便经常空空收场,也还是,故乡的冬天予我最深的童乐。
直到现在人已中年了,这故乡的情怀,始终是深情而灵动,刻骨而铭心。
画之韵
最近,看了很多老树先生画的画,他笔下的那些花儿,那些树,那些叶,好朴素又好妖冶。老树先生的画,再配以一两句诗文,诙谐幽默,淡雅平和,充满禅意。你看:一幅画,一丛花,乱红飞舞,鲜艳妩媚;一棵树,风吹枝条,细叶春裁,漫卷如丝;一男人,长袍坠地,礼帽遮脸,悠哉悠哉。每每看这画中男人:或倚着墙角,或靠着花树,或独自临水,或凭窗望山。东游西逛,东想西看,思绪又那么翩然。这画中人,怎么看都像老树先生自己。画由心生,这情必是由心生的。你看他:有时采茶在田间,有时悠然在南山,有时抚弄桑蚕,有时又与花纠缠。空了,斜躺岸边,一本闲书摊眼前,似看非看,不禁思想又蹁跹起来,蹁跹的我都想跟着去看山、看水、喝茶、吻花、吹风、扶柳。
画的诗配的极有情趣:“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天清气朗,御风而翔。先去玩会儿,后天再忙。”,“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花落。念从心头起,风从眼前过。”,“枯叶潦倒水岸,新荷又发池塘。趴着看上一天,忘了世态炎凉。”,“平然活着就好,成功又能怎样?总是刹那快感,然后无限惆怅”,“世间无非过云楼,何事值得你犯愁?荣辱得失算什么,此生只向花低头。”,“忽然十分厌倦,准备忙里偷闲。兄弟几人结伴,一起游向秋天。”,“天下本来无事,纠结只在人心。以为有分有别,其实无古无今。”……这是老树的了悟,这也是老树先生对人生的了悟。欣赏着老树的“画”,读着老树的“话”。猛然觉得,这才是人生的大彻大悟,大怀大情。
也有看到过那些大画家的画,说不出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大家都说好,那便是好,反正也不太懂。不曾像看老树先生的画这样,看得懂,悟得到,并有哲理。亦或是于一种平凡、平和之中独有的情怀吧,通常叫“接地气”,自然而然。
书之恋
恋一本书时,可以废寝忘食,恋一种情时,可以到骨子里。有位作家说:“书可疗伤,书可疗俗,书可御寒,书可却暑。”这样的作家,必定是心怀大爱之人,她就是张丽钧。初识张丽钧的书,是被书名吸引---《蝴蝶的一个吻触》。好想知道,“蝴蝶”的吻是怎样的呢?好有想象力,好有感觉,好柔情的字眼。随手一翻,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当时蹲在书店的地上,把这本书看完。书的扉页上写着:“世间最细腻、最别致的敲击,与世间最细腻、最别致的吻触,大约都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东西吧?”书里的每篇文章,都充溢着浓浓的情、浓浓爱。有来自亲人的“不由分说”的爱;有来自社会的无私的大爱;有对万事万物满满的感恩之爱。我被震撼了,我被她细腻的爱震撼,被她细腻的情震撼,被她浓浓的情怀震撼。书里写到“……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颊上点了一个吻触。我禁不住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竟可笑地朝向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这个姿势暴露了这颗心正天真地巴望着刚才的一幕重放!”你是不是也感觉到蝴蝶的吻触了呢?
原来知道的林徽因,总是纠缠于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爱情的缠绵悱恻。后读了好友送给我的一本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才有了解到不一样的林徽因。她的美丽与才情,她的率真与凛然,都令人敬佩。在抗日战争的硝烟里,与先生梁思成坐着驴车行遍千山万水。那时,儿子梁从诫曾经问她:“妈,日本鬼子打进来咋办?”她坦荡荡一句:“投江呀,还能如何?”这铿锵之语,凛然之态,就是林徽因。
因长年在战乱中奔波,风餐露宿,终是积劳成疾,但始终没忘整理那些老建筑资料。当初与梁思成成婚度蜜月的三个月里,他们携手跑遍了欧洲,考察了很多欧洲著名的建筑,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建筑资料,撰写了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文章,如《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系列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她把诗意与建筑学完美地融合,让索然无味的建筑学,在她的笔下顿生出花来。最具代表的建筑成就:1950年,林徽因参与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图案;1951年,挽救频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与其他专家一起,深入工厂调查研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受到国际友人的称赞;1952年,与助手一起,抱病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在中国的建筑领域,林徽因尽显了她的建筑才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想必,上天都眷顾她,许给她一段美丽的死亡。金岳霖为她送上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地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才情的一生。一代才女林徽因,带着她的爱国赤子情怀,带着她的诗情画意,带着她的优雅与美丽,带着她的建筑造诣与荣耀。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人间芳菲的四月天。这本书读完了,时不时的我还会拿来读一读。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词豪情万千!你对万事皆有情,万事看你也皆情。“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是一种情怀;“求索不息,倚天照海。”是一种情怀;“二三知己,慢待春风。”也是一种情怀。人生在世,踱出一曲自己的悠扬,修得一种自己的情怀,透出一股自己生命的张力。这便是,大爱、大美、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