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落日 晚霞 笔架山(散文)
在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区西北部,有一片广袤、肥沃、平坦的原野和茂密的火山林带。原野和林带之间,有三座成几何三角形状分布的火山,它们就是笔架山、药泉山和卧虎山。笔架山是五大连池的一座早期火山,因鼎立的三峰远观状如笔架而得名。
笔架山是五大连池十四座火山中最美的一座,它的美不在于山的流线型的笔架外观,也不在于四周田野的辽远、广阔和火山林带的茂密,更不在于山的翠色欲流和葱茏秀美,笔架山美的神韵全在于它与落日和晚霞紧密相连。
在风景区观笔架山落日和晚霞,必须要选择好适当的角度和位置,还要选择好恰当的时机。由于景区内林木茂密,很多地方是无法看到笔架山的。为了能欣赏到笔架山的落日和晚霞,我曾连续几天在夏日傍晚7点钟之前,沿石龙北路向北行,然后再向西,到通往老黑山和笔架山之间的公路上去等待。
在一个天空海水般纯净的傍晚,我来到公路上等待欣赏笔架山的落日。夕阳向西,落日终于如燃烧的火焰一般渐近笔架山头。耀眼的白色日核、黄色和红色的晕轮层次清晰、绝美,散射的辉光在给晴朗如洗的天空凭增了几分亮色的同时,也使得空旷的原野和远处的笔架山渐渐变得灰暗起来。此时的原野和笔架山虽然渐暗,但尚能看清近处和稍远处的树木轮廓,分辨出原野和笔架山的地貌与形态。
夕阳渐向笔架山后隐退,落日开始慢慢变成半圆形状,白色的日核逐渐变小,黄色和红色的晕轮变得越来越宽。天空依如从前水洗一般的明亮,只是原野和笔架山慢慢变得如伸手不见五指的夜一般漆黑,除了远处的笔架山还能隐约看出轮廓,原野、树木和周围的一切都完全淹没在一片漆黑之中。
夕阳已经完全隐退于笔架山后,四周的原野、树木,远处的笔架山愈加鬼魅一样的漆黑。原来明亮的天空也逐渐由远及近、自东南向西北开始慢慢变灰、变暗,唯留下笔架山山头上的一小片晴空还呈现出放射性的落日残红,不肯轻易退去。
在一个天空阴云密布、唯有西面天边显露出几处条状晴空颜色的傍晚,我又来到公路上欣赏笔架山的落日和晚霞。夕阳冲破乌云抵近笔架山边,由于受云的影响,呈现出不规则的菱形状。似白炽灯一样亮白的日核透过若隐若现的黄色、红色边晕,向四面八方放射出一道道亮白的光束。
又过了一会儿,落日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大大的不规则的菱形变化成小而亮的规则的圆形球体。球体的日核依然是那样亮且白,不同的是黄色和红色的轮晕圆环开始慢慢变宽、变大。落日和周边晴空的亮色与满天的乌云、已经变得漆黑的原野、远处的笔架山形成了对比鲜明的白黑两个世界。
夕阳终于慢慢坠入山后,残阳的余辉将笔架山所在的西面天边映成火焰一般的橙黄和橘红颜色。天上的云在晚阳残照下也开始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厚重的云或黑、或灰、或乳白,淡薄的云则变得或亮、或黄、或橙、或红,西面天边,到处都是一抹抹仿佛在燃烧的美丽的云霞。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伟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苍山如海,残照如血”的诗句。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观笔架山落日和晚霞,还有一个极好的去处,那就是在北药泉公园附近。这里虽然距笔架山稍远些,但却多了牌坊、门楼、亭榭和海浪似涌动的由火山熔岩凝固后形成的灰、黑色石龙等壮观景象的映衬,也使得落日、晚霞中的笔架山风光更增添了几分古典、沧桑和悲壮的美。
又一个有云的傍晚,我在公路上漫步,信步来到了北药泉公园附近。此时正是西面天空云霞燃烧之时,从北药泉公园门楼两侧远观笔架山,虽有树木阻挡视线,远处的笔架山轮廓尚能看得清楚。壮观的药泉公园门楼与树木掩映下的笔架山互为衬托,飞檐斗拱与霞光交相辉映,为药泉景区,更为笔架山凭添了几分韵味和绚美。
在北药泉公园附近变换角度再看笔架山,公园内的牌坊、亭榭、葱翠的林木、火山熔岩凝固后形成的灰、黑色石龙和位于天边尽头处的笔架山都隐约可见,笔架山上方的晚霞不时变幻着色彩和形状,云层由薄渐渐变厚,稍后变成血染的红色。这时的笔架山上空,忽然呈现出如佛光笼罩一般的色彩,笔架山也由此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圣山,我忙用我的手机记录下了这转瞬间即逝的一刻。
杨柳春风文学社团编辑部欢迎您继续赐稿!祝您创作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