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的味道
春节将至,却越发想爸爸妈妈,越发想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时的那个家的味道。大哥、二哥,大姐、二姐,外加我,一家七口人一起的日子真幸福啊。
一、儿时的家
儿时的家是在乡下,是在一个离城不算远的小屯,叫黑岗子。我一直不知道黑岗子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小的时候,不曾想起去问谁,和母亲去三里以外的九转厂小镇,卖海棠果和葵花籽的时候,经常有小孩子问我是哪里的小孩,我在嗓子眼习惯性地挤出几个字:黑岗子。小孩子会接着问:那你咋不黑呢?我无从回答,更不知道所谓的黑,是怎样的黑。联想过家里扒炕的时候,炕洞里的黑灰抹在脸上的黑。联想的时候,我笑了,想着要是皮肤那么黑的话,配上一口白牙和两只眨巴着的水汪汪的大眼睛,那可是别样的美呢。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黑,还是不黑的行列,从此以后,我学会了照镜子,学会偷着抹姐姐的雪花膏,用火柴棍描眉,用红纸当胭脂。要过年的时候,两个哥哥为了给我排队买二分钱一盒的胭脂,还和加塞的人打了起来。当大哥二哥把胭脂给我买回来时,我由衷的高兴,那时就觉着有哥哥真好,那一盒价值二分钱的胭脂,也成了我人生中温暖的回忆。物资的匮乏,家境的贫困,并没让我感到有一丝的不愉快,常听母亲讲“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总有一个念头: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当大哥第一次外出学习时,给我买了一条带背带镶着白边的蓝裙子,小学校里,我是唯一的一个穿裙子的女孩,我高兴呀,这让我更觉着有哥哥真好。还记得当时买回裙子,忙坏了母亲,母亲赶着给我做齐腿大裤头,并且我每天穿裙子出门前,母亲都要检查我是否穿着两个裤头,然后才能放行。大姐和二姐在这之前,从来没穿过裙子的,母亲的呵斥声,常常引来两个姐姐故意的帮忙,故意当着母亲的面说我坏话,然后便是窃笑。
从春天到秋天,一家人都是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很快,到了年跟前,家里都会杀一头肥猪,我的任务就是到街坊邻居家告知,我家杀猪了,到我家去吃猪肉。到了吃饭的时候,还要负责看看谁家没来吃饭,母亲会留出一碗杀猪菜,或者一小方块肉,一段血肠,让我给送去。就要过年的时候,家里的气氛更浓郁了,父亲会约学校的老师们,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大江里凿冰眼打鱼,准备过年吃。记得有一年的二十九晚上,父亲打鱼回来,都已经快十点了,父亲的半截裤腿挂着冰,大头棉鞋好半天才脱下来。我从睡梦中醒来,看着屋地中堆成小山的大小不一的挂着冰溜子的鱼,看着母亲从外面端来半盆雪,为父亲搓手搓脚,心里涌出一个念头:有爸妈的日子真好。
二、城里的家
我十五岁那年的秋天,家搬到了城里。在这之前,我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的。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庆“七一”汇报演出,放学从十二里地远的学校骑自行车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山,以为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家里却成了一座空城。惊异的时候,东邻的大哥哥进屋告诉我,搬家了,一会父亲会开车特意来接我的,让我去他家等。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心里特难受,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怎么就搬家了呀,居住了十五年的家,突然说离开就离开,确实接受不了,泪水就这样盈满了眼眶,又悄无声息地从眼眶里涌出,落在暗红色的被我洗刷过无数次的砖地上。我还没有吃够前园子果树的果子呢,我还没和那些同学告别呢,我还没……太多的“没”就像一个棉团,堵在喉头,让我喘不上气来。这么温暖的家,咋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暗自伤心着,等来了父亲接我的车,开车的是新家东邻的李叔叔,二姐随车来接我。和做了三十多年的,转息就要成为旧邻的东邻一家挥泪告别,带着难舍的心,坐上了去往新家的车。一路上,看着新家的方向,看着遥远的城里的上空不断升腾的烟花,我对姐姐说,城里的天空真好,还有人来放烟花庆祝党的生日,我们的家什么样子呢……
终于来到了新家,父亲略带歉意的口吻说,新家是我亲手设计的,是我亲手挑选的地方,也是我亲手领着建筑工人来建筑的。房西没有人家,可以种地,房后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可种,后面是一个村子生产队的地,村长和父亲是好朋友。院子里有猪圈,有狗窝,还有鸡架鸭架。母亲多年来就是不来城里居住,是听说城里不能养鸡鸭的,父亲也因此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全家进城的机会,分了房子,做不通母亲的工作,房子不得已又让了出去。这次是最后一次机会,房子位置好,父亲出门步行几分钟就到单位,父亲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父亲悄然把一切弄好,来个突然搬家,母亲于无奈中只好随了父亲的愿。
城里的家真的不错,母亲依然可以像在乡下一样,养着鸡鸭鹅狗,年终的时候,依然可以杀年猪,想磨米面的,后面的村子里就有电磨,加工费二分钱一斤。母亲终于安心于城里的家了,我们家的大院子里,又继续着在农村的习惯,鸡鸭鹅狗啥都有,热闹非凡,惹得东邻李家婶子总会隔着高墙大院喊着:张嫂,圈着点你家的鸡呀,又进咱家菜园子了……那年的春节,家里依然热闹,当兵的姐姐也回来过年了,大年初一,父亲朋友家的孩子,邻里的孩子也都来拜年。原来,城里的人和乡下的人一样热情呢,这让我深深喜欢上了城里的家。
三、我与母亲的家
大哥二哥结婚,二姐结婚,大姐当兵,家中就剩下我与母亲,倔强的母亲,或许习惯了呆在这个家中,无论让她到谁家,她都不去,说就要死在这个家里。无奈,我只好守着母亲待在这个家里,大姐也特别交待,必须守护好母亲。
时间真快,转眼就到了我出嫁的年龄,母亲却不让我把婚结在家里,让我把婚结在外面,住满一个月再回来。结婚是个喜庆的事,在饭店吃完饭送走客人,我回到母亲的家门口,母亲却不让我进门,说都是三天回门,也随着婚俗吧。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离开过母亲的我,竟然像小孩子一样,三天里跑回家门口好几次,母亲就是不让进门,我便站在墙外流泪,似乎与母亲隔着一座山,有着母亲不要我了的感觉,心里好痛好痛,也特别想父亲。想着父亲若是在世的话,我们的家就会在不知什么地方,住上父亲建筑的二层楼房了,或者我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果园了,也或者我已成为农场主的女儿……
一个月后,我搬回母亲的家,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大哥一家四口也进了城,大哥每天早晨上班,都会到家中看看母亲,过年的时候,大哥二哥一家都会来母亲这里过年,尤其是大姐回来的时候,家里亲戚朋友来的就更多了,可热闹了,大姐在乡下就是出了名的美人,到了小城,走过之处,依然会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尤其姐姐穿着军装的时候,我特喜欢和姐姐走在一起,心里尤为自豪。八十年代征兵,是不怎么招女兵的,即便是招收,也是千里挑一那种,军装,也成了我的最爱,长袖衣裤、裙子、半袖,还有棉军帽,都是我最喜欢穿戴的,不但是我觉着家中有姐姐真好,我家的亲属,都会因为有个当军官的女兵引以为荣耀。姐姐是大家的主心骨,母亲最满意有这个大女儿,细心,也暖心,让这个家有了更多温馨的味道。
四、家的味道
都说有母亲在的地方,才是回家的力量源泉,有母亲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最温馨之处,无论走多远,无论路途有多难,逢年过节,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如今母亲不在了,大姐也在几年前突然病故,城里母亲住的那个房子也廉价卖了,从此再品味不到以往家的味道。每逢佳节,我都特别想念父亲母亲,想待我们如母的大姐,没了父母,过节、过年,也就没了相聚的冲动。母亲的怀里长大,我的儿子在我母亲的背上长大,母亲走的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的魂也跟着母亲的离去,而离开了我的躯体,觉着有太多的事没来得及跟母亲交流,她怎么也走了呢?家的味道多美呀,那是我一辈子都嗅不够的味道啊。
泪,情不自禁地流着,流到嘴里,有些咸,咽下去,细细品味,又有些涩,品味着咸涩滋味,我在心里呼唤着:母亲啊,父亲啊,亲爱的大姐,你们可好?今年的春节,你们会相聚吗?除夕的上午,小儿回来,我和小儿也有几年没在一起过年了。还记得吧,以往的除夕下午,是我们一家人吃团圆饭最快乐之时,今年的除夕团圆饭之时,我会做几个你们喜欢的菜,敬上一杯自酿的红酒,希望菜香、酒香能随风飘到你们所在的家园;除夕之夜,烟花爆竹最响之时,我会幻想着你们就在我的身旁,和我一起看烟花,赏夜景,嗅着年的味道,嗅着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