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人是拙人的奴才
巧人是拙人的奴才。父亲常的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我早已入心入脑。
父亲一九五七年生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个年代,农村的日子是吃完上顿没有下顿,一套衣服穿过了一年四季。兄弟姐妹多,劳动力却是短缺的很。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是紧了又紧。父亲过早的担起了养活一家人的重任。
父亲患病期间的一天下午,我陪他唠起了家常,他再一次讲起了他年轻的故事。
当时的农村人都住着草栅房。每隔两三年,房顶的稻草都被风吹的七零八落,必须用新稻草重新修缮,防止雨季漏水。父亲当时二十岁,对于栅房的活,他也只能是在一旁做一些和泥巴、递稻草的小工,这些活计只要有力气就能干好,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做的多了,老师傅栅房的技术被他偷偷学到,自己不断摸索更好的栅房方法。慢慢的,不再把老师傅的手艺看在眼里。
在一次给别人家栅房的时候,和老师傅讨论起来,自然是老师傅瞧不起一个毛头小子。而父亲又年轻气盛,便打起了赌。决定每人做半面,要求是看谁做的坚固、美观。父亲做不好就继续当小工,做得好就当新师傅。经过一整天的努力,活计顺利完工,老师傅看完拍拍父亲的肩膀夸奖说:“这房脊稻草编拧得好,不但结实耐用,远远看去还像一条金黄色的龙卧在上面。这个方法我干了半辈子也没见过!你可以当师傅了!”父亲自然是笑在脸上,美在心里。
父亲还讲了他如何学会搓草绳、编柳条筐、打板墙等等好多事情。谈到这些神情总是兴高采烈,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年轻的岁月,满满的自信,一副不服输的样子,完全忘记了生病给他带来的所有痛苦!
他平时总是教育我说,无论做任何事情,别人会做的活自己也要会做,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别人不会做的活,自己还要会学会如何去做,这样才能比别人更出色!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后来我问父亲,您学会了这么多的手艺,这一生中岂不是很累啊?父亲便说:“巧人是拙人的奴才!我宁可做一个巧人,每天累一点,也不愿做一个拙人,靠别人的付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巧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副极其聪明的头脑。智慧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喷涌而出,通过自己的一双手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美化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别人眼里是偶像级别的。而拙人无论做什么都不去思考,都不思进取,处处都要依赖巧人的付出才能实现,这样的拙人即使身价千万,在别人眼里也只是小资级别的!
巧人是拙人的奴才。巧人永远都在为拙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才能实现拙人的梦想。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巧人不但能生存下去,而且会把日子过的具有艺术气息,而拙人在离开巧人的时候,只能饿死在冬日的角落里。当拙人在一旁开怀大笑的时候,我会在他身上再多留一双鄙视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