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后何必“揉”?
摘要:不必“揉”。
有些小孩不听话,惹出是非,惹出事端,大人一生气,于是便“打”。或脚踹,或掌脸,或笤帚疙瘩,劈头盖脑,毒打一阵子。
孩子一哭,泪流不止,嚎啕不停,大人心一软,一疼,于是便“揉”。
“打”的方法本不足取,对教育孩子而言,虽有作用也不大。而随之一“揉”,那点效果则荡然无存了。
然而这一“揉”,如今被我们不少新闻媒体却给予堂而皇之地“引进”了,早已见惯不怪。
一些单位产品质量不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新闻媒体进行点名批评,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而没过几日,却有了“后续报道”,说是如何整改啦,如何提高啦,如何如何啦……
某些单位管理差劲,服务质量差劲,新闻单位进行公开“曝光”,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而没过几日,也有了“后续报道”,说是如何整改进啦,如何提高啦,如何如何啦……
一些单位不遵章守法,行为“任性”,甚至有些胡来,新闻单位进行披露,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而没过日,又来了“后续报道”,如何整进了啦,如何提高啦,如何如何啦……
这“后续报道”,便是“揉”。“打”的既然合情合理,又何必故意去“揉”。难道“改进”不应该么?难道“整改”一番、“提高”一块必须得张扬一下么?再说了,咋就“整改”得这么快,“提高”得这么快?有的可谓“神速”,马上就“上来了”。
这一“揉”,很不是那么一回事,肉麻得很……无论在报刊上见到的,还是从屏幕上看到的。而且,既令人哑然失笑,也让人严肃“叫绝”。
【编者按】对孩子而言,犯了错误惹了祸,做父母的忍不住打一顿,孩子一哭,父母心软,百般安慰,活生生的把父母的威严或家规哄没了!在孩子心理上是无效的惩罚。教育意义不大。而对于企业的不合格产品来说,罚了就罚了,罚了再表扬,声明改进,这事怎么解释?对社会影响真的不好!精彩美文,发人省醒,涤荡心灵。感谢支持,期待精彩。【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
1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18 10:11:29
问候老师好,精彩美文,发人深省,予人正能量。孩子犯错后打了再揉,企业不合格产品提出批评或处罚之后再表扬,两者殊途同归!欣赏,推荐。遥祝新年快乐,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
2 楼 文友:纪岩 2017-01-18 12:12:31
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