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忆】土佛寺,我魂牵梦萦的故土(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忆】土佛寺,我魂牵梦萦的故土(散文)


作者:祁连月 白丁,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6发表时间:2017-01-18 14:02:49


   诗云:“忘却故乡土,必是不肖人。”故乡,无论你身处穷山恶水之下,还是富丽皇堂之上,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和蔼可亲。值得庆贺的是,我有二个故乡。
   龙口李家园子村,是我出生的故乡。乍闻其名,这里好像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然而,盛名之下往往难副其实。
   所谓龙口,不过是一座名叫月亮山的青石小山与一座无名的土山丘相向对峙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山口而已。至于园子,则纯属子虚乌有。几棵白杨树零落散布于村子四周,哪里有什么园林的影子?
   唯一让人好奇的是,在月亮山的怀抱之中有一块印着许多圆环形状白色纹理的天然巨石。这些环形大小不等,仿佛受了鬼斧神工的魔力,星罗棋布于巨石表面,纹理贯彻石中,成就了此石独特的神韵,极像青天中镶嵌了许多小月亮一样。月亮山由此得名。可惜的是,不知曾几何时,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大石头被人炸成许多碎块,埋入地下当了建房的基石。
   龙口村学校就座落在月亮山脚下。我上小学时,从家里向东走大约二里路,有一座用土夯的高墙大院,院子中央有几排土木结构的白色房孑,这就是龙口学校。
   我在上学时不喜欢有些课程。上课时总时在课桌下偷看一些连环画册一类的“闲书”。课堂外也干一些“绊马索”之类的恶作剧。
   就是把野草茂密的人行小道二侧的芨芨草挽在一起,再加以伪装,用来报复曾经如法炮制绊倒过我的同学。谁料事与愿违,却绊倒了几个无辜的人。
   那时候,无论社会上还是学校里,政治色彩都十分浓厚。因为家庭成份的缘故,加之儿时体弱瘦小,我常被一个调皮的大孩子欺负。曾去找给我们教数学课的老师告状,希望得到应有的同情。然而不知为什么,他老用一句话训斥我:地主娃子怎么这么多事?!对于类似现象,现在想来:孩子间的争斗,童性使然,本无可厚非;而大人们的伎俩,云山雾罩,该如何解释?
   直到三年级的下半年,一位名叫鲁淑香的女老师担任了我们的班主任之后,我才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鲁老师是一位不带任何偏见的老师,她从不以学生的家庭出身论优劣,做评判。自从她来以后,我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鲁老师是一位梳着二条长辫子的大姑娘,年龄大概在二十岁左右,长得很漂亮。喜欢穿一件红绿交织的方格呢外套。修长的双腿衬托出她苗条的身材,显得更加亭亭玉立。
   她给我们上的语文课形象生动,很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那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学校整天搞批林批孔运动,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鲁老师是唯一一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老师。她是一位性情中人,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记得有一次,她给我们讲述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事时竞然哭了。她常常爱说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一个不喜欢学习的人,最终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她讲课时有一个很优雅的标志性动作:右手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行行漂亮的仿宋字,二条乌黑发亮的长辫垂于腰际。写完之后,潇洒的一个转身,二只扎在辫绡的粉红色蝴蝶结飘然起舞。她用左手轻轻一捋,双辫早已滑到胸前。继续她的讲课。
   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我喜欢鲁老师,因而对语文课格外专注。尤其是作文,我写的很用心。她总是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同学前朗读。
   她给我授了将近二学年的课。那短暂的二年时间,是我儿时最舒心,最快乐的时光。她那大姐姐式的关爱,使我暂时忘记了政治束缚给我造成的创伤和自卑,也抹去了我幼小心灵中久久不能释怀的疑问和梦魇般的阴影。我像其他贫下中农的孩子们一样幸福地生活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知什么原因,她突然被调离了学校,走时悄无声息。我曾多方打听,却一直未能得到她的消息,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
   她的离去,使我心痛了许久。心里总是空荡荡的,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上课时老走神,学习成绩也跌落到了低谷。
   我只知道,鲁老师是上山下乡到我村的一名知识青年,高中文化程度。她父母的家在红光园艺场,老地名叫土佛寺。离我家不远,大概也就是二公里多点的路程吧。
   那时我常抽空偷跑到她家附近窥探究竟,心想,如果有一天能遇上她,我一定会扑进她的怀胞中大哭一场,祈求她答应我做她忠实的仆人,随她浪迹天涯。可是企盼总是像肥皂泡一样一次次地破灭了,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常常独自一人登上月亮山顶,放眼远眺。
   一条灰色长蛇般的水渠把龙口村和土佛寺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道风景线。村孑这边是大片的土黄色。车行无路,歇凉无树,屋顶炊烟麻雀飞。毗邻的土佛寺却是蔚蓝碧空白云飘,整个园艺场淹没于一片青绿色的海洋之中。真可谓,一步之遥二重世界呀!
   每当周末或节假日,我和几个同龄的孩子总是结伴而行,去绿树环抱中的土佛寺游玩,那里有我们童年的乐园。
   不必说春日的垂柳随风起舞,炫耀着她阿娜多姿的倩影。只是那杏树台盛开的桃杏花,已足以使我们流连忘返。灰褐色的野兔在林中的草丛下潜伏,走不近它,它是绝不会暴露自己的。当你无意中走近它身边时,它会突然跃出二三米远,几个蹦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彩色的山鸡正站在树枝上悠闲地梳理着羽毛,忽然被冷不防跳出的野兔一惊,“呱呱呱”高叫着飞到远处的树上去了。它身体硕大,又很警觉,弹弓是轻易打不到它的。只能打一些"叽叽喳喳"乱成一团的麻雀。
   夏天是最热闹的季节。每到端午节前后,路边的沙枣花已是芬芳诱人了。折几株含苞待放的丫枝带回家,插于水瓶中,整个屋子顿时香气四溢,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再过三五日,下林场的大结杏也已熟得透红。汁丰肉厚,酸甜可口,吃不足是决不罢休的。再加香脆的杏仁当佐料,别有一番风味,还无腹痛之虞。
   吃饱喝足之后,最痛快的要数到一号井下游的水池里游泳了。
   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不知什么是累,从下林场到杏树台上面的一号井,三公里多的路像风一样转眼便到了。
   刚出井口的水清凉甘甜,比起家里的“涝池水”来,简直是琼浆玉液呀。大伙正跑得嗓子冒烟,面对喷涌而出的甘露一涌而上,像几只渴极的鸭子伸长脖子,一阵豪饮,直喝得腹中“咣铛”作响。临走时还不忘各带一大瓶回家,渴了当作美酒小酌。
   井水沿着一条笔直的小石渠流入下游一个人工池塘,经过艳阳的烘烤,池中的水已是暖意融融。我们脱光衣裤跳入水中,可吓坏了池中的小鱼,也惊得青蛙们四散而逃。
   打水仗,扎猛孑,折腾累了,便赤身裸体躺在池沿边,沐浴着午后的阳光,静听知了在不远处的树影下轻声吟唱,蜜蜂在近旁的野花丛中忙禄着,双翼的扇动发出急促的"嗡嗡"声,和着一片蛙声,在树叶哗啦啦的伴奏下,演绎着大自然和谐的交响曲。多么美妙的天籁之音啊,真让我们如痴如醉了。
   沉浸间,一阵凉风掠过,使我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睁眼看天,已是金阳偏西。恰好几只蝴蝶从我头顶飞过,皆绿衣红翅,色彩交融。蝶们的着装又一次勾起了我对鲁老师的无尽思念。
   那时我的心境,因为缺少积淀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但我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里听说,蝴蝶象征着离人之间浓厚的相思之情。浓到极致,便会化蝶脱俗,忘却一切烦恼与愁思。
   但我至今童心未泯,对鲁老师的离情久久不能释怀……
   转眼到了金秋时节,中心果园里甜脆多汁的早苏梨品尝后不久,西滩果园里青绿色的苹果也渐渐变成了深红色,就像王洛宾在歌中描写的新娘的脸蛋那样美丽动人。
   土佛寺因其水足地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含糖量适中,味道甘甜鲜美,品质远近闻名。
   在那种商品极度匮乏,缺粮少食的艰苦岁月里,土佛寺给予了我们不少的恩赐。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
   据老人们讲,旧时的土佛寺是一块不毛之地,荒无人烟。只有独山头的小庙里住过一二个和尚。
   解放后,这里建起了劳改农场,并更名为红光园艺场。经过六十多年的开垦建设,硬是把这片荒山野岭变成了大楼林立,水电设施齐全,拥有良田万亩,各类苗木超亿株的现代化园艺场。
   可惜的是,前二年监狱搬迁后,场里把所有的园林和耕地承包给了几家私营老板经营。他们利欲薰心,砍伐了所有的果树,杏树,把地腾出来种植所谓的经济作物,还把用来浇树的水挪为它用,致使大批的树木因干旱而枯死。把原本绿荫蔽日,生机勃勃,世外桃源一般的好地方,当成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践踏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让人惨不忍睹。
   儿时土佛寺的美景早已深藏在我记忆深处,我的生命也已经融入了她的內涵之中,一切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我来到这里投资办场,是想了却我深藏心底的几多宿愿。这里,有我许多挥之不去的乡思情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土佛寺是我今生的孪生故乡。
   我的父亲在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里,为了活命,柱着木棍,拖着孱弱的病体,经常来这里剥榆树皮吃。还偷空挖几个公家地里的土豆,揣在怀里带回去给饿得面黄饥瘦的姐姐们充饥。
   我母亲顾不得腿上的关节疼,常年推着独轮木车来这里拾煤渣,使我们在漫长的严夜里免受冻馁之苦。有时还拣一些被军警丟弃的旧衣裤带回去,洗干净后,好一点的缝补一下给父亲穿,剩下的都给我们做了布鞋。我在上中学时,就曾穿过母亲给我拣回去的二只新旧不一的解放牌球鞋。因为颜色相差太大,我手巧的慈母用颜料把它染成了一样的草绿色。虽然这双鞋的右脚那只比左脚那只大一码,颜色也很古怪,但我还是穿着它上了一年多学。
   过去的辛酸家史不忍回首,而眼前故土的残破又让我心痛不己。这让我想起了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千年一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咋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是有才之君,充其量不过是个性情中人。我曾试图在人流如潮金钱至上的海洋里顶风逆行,幻想回归理想的彼岸,去追寻那种永恒的美丽。然而,在如此荒唐而凶涌的大风浪面前,我显得是多么渺小而又无助啊!面对世俗的潮流,我唯有望洋兴叹……
   现在,我蜗居于荒野陋室之中。本想过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悠闲日子。然而,“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窘境,却让我有了比天涯沦落人更深的断肠之痛。
   我想为既将涅槃的圣地留下一丝绿意。不仅是为了那诱人的红果,迷人的花香;也为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情;更是为我的圆梦守住一块赖以激发灵感的净土。
  

共 41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亲切,难忘。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故乡里有多少往事,有多少人都珍藏在记忆里。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小时候的顽皮,两位个性鲜明的老师,以及世外桃源一样的故乡都给作者就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土佛寺,曾经是个不毛之地,解放后建起了劳改农场,经过开垦建设后成了一个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园艺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监狱的再次搬迁,土地和林园承包给私人企业,大肆的建设导致乱砍乱伐,使土佛寺又一次面临荒芜。看着昔日曾经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土佛寺,如今遍体鳞伤的模样,令人深痛不已,一度想凭一己之力使它恢复室外桃园的模样,然而,面对社会的改革大潮,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实现梦想,宁愿留在荒野陋室,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淡淡的忧伤,结尾部分作者为了圆梦而回乡创业的义举点亮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欣慰的期待。推荐共赏。【编辑:静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尘        2017-01-18 14:09:38
  故乡,是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值得我们深深眷恋与思念。
2 楼        文友:静尘        2017-01-18 14:10:53
  故乡,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有值得我们深深眷恋与思念。
3 楼        文友:静尘        2017-01-18 14:11:59
  感谢作者赐稿,欣赏学习了,问候作者。
4 楼        文友:静尘        2017-01-18 14:12:41
  期待更多佳作,祝写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