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罗曼蒂克与私奔
何为私奔啊?其实,对于中国古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因为没感情的基础,而对于自己所爱又不能舍弃,敢于抗争,只有双双避走他乡,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三十年代,随着新文化的引进,对于族权、夫权、神权鼓噪的这种旧式婚姻观及其社会基础加以分析,对于这种封建婚姻扼杀个人自由的现象加以批判,出现了一批文艺作品,对于此中的私奔,当然就是一种赞赏和支持的态度。三十年代把这种争取婚姻自由的事叫做罗曼蒂克,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爱情。
我最早知道有私奔这个词,是早年读几位三十年代大家的文学作品,如《雾雨电》,如《家春秋》如《蚀》懂得了罗曼蒂克的美好。又当看过《雷雨》之后,就在罗曼蒂克里懂得了私奔这个词。对于四凤和周萍私奔,觉得加重了我对于感情和私奔的认识,那是极其痛苦的思考和决定。你看:一个闷热的夏天,四凤的母亲鲁妈到煤矿企业家周朴园家中看望女儿,惊异地发现自己女儿和大少爷周萍相爱,虽然知道女儿是她和周家的私生女,两个人是异母同胞,在万般痛苦但是又迫于无奈的双重压力下,只得答应了女儿的请求,于是,四凤跟着周萍私奔了。试想,在周家那种家庭,那种子女没有财力和专业的情况下,他们的私奔一定是很痛苦和没有着落的,后果不堪设想。
这和当下婚外情的私奔不可同日而语。
【编者按】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依靠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这对个人的自由是一种压制,所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一些文艺作品为了反映旧式婚姻给年轻人所带去的伤害,就在文艺作品里有了描写为了追求自己的感情上的幸福,而与恋人私奔的故事,如文中提到的《雷雨》、《家·春·秋》等。旧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受到人性解放的新思想碰撞的时候,私奔对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改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虽然私奔的生活很苦涩,但恋人之间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也是被中国的旧式宗法和婚姻制度给逼迫的。【编辑:铁血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