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国骂净化起来也不容易
国骂“他妈的”从什么时候就有的,还真难考证。不过从“民国”就已流行,是确切无疑了。鲁迅先生在《坟》中就曾有一篇文章《曰论“他妈的”》,把这句话提升为国骂了,实则对国人的等级文化之弊端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批评。看来国骂的历史渊远流长,不知古代文言文是不是这么说:伊娘!(一笑)南方有:娘西比,倒是等同语。反正分布广、使用多。语言污染和国骂并行不悖。
在旧社会,国骂多在所谓下九流中流行。就起因,据说乃因“士之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
“大革文化命”的时代,国骂被“老子反动儿混蛋”、“砸烂狗头”之类所代替,风行一时。仿佛口不骂人就不是“革命派”。
其实,也看场合。就如过去开面的光膀子抽烟,等他换上桑塔纳就西装革里了。又如在偏僻的小饭馆里,可以到处乱吐乱扔,到了大酒店里自然就有作派了。但是,“国骂”“无论如何也是卑劣的事”,鲁迅先生还一针见血地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
所以国骂和社会发展、安居乐业、和谐张扬、文化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一直不能极大的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没钱学习,没钱吃饭,先进文化不能极大地普及,那就得“整体进入了小康”国骂可能会强行止于口,但要从心里消除国骂,任重道远哪!
【编者按】欣雨先生的短文谈国骂之历史,谈国骂之净化,联系鲁迅先生的那篇著名杂文,从社会各阶层真正平等的高度指出国骂和社会发展、安居乐业、和谐张扬、文化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一直不能极大的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没钱学习,没钱吃饭,先进文化不能极大地普及,那就得“整体进入了小康”国骂可能会强行止于口,但要从心里消除国骂,任重道远!确实,如果两极分化越来越重,老百姓辛辛苦苦劳动却不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真正的权利,那老百姓就不仅仅心存国骂了,恐怕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都有影响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国家加大法治社会的建设力度,致力于民生之改善,成果有目共睹。【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1-20 17:32:33
欣赏欣雨先生佳作,针对现实,有感而发,有的放矢,给人启迪和思考。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