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之五 ——久违了的时代精神
有一个时代,我们相信过一切神圣的事物,相信过崇高的信念,相信过一切催人奋进向上的力量;在那个时代,我们对悲剧有一种今天难以理解的特有的感受力。
食指的诗《相信未来》就产生于那个时代。不论你是否喜欢认可那个时代,但不能不承认,那个时代仍然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诗中,诗人以儿童般的固执相信未来,态度始终坚定,即使身处逆境,仍不动摇。这使得诗人打上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剧的烙印,具有向命运抗争的力量。这首诗的魅力之所在,就在于此。
诗的开头反复渲染环境之险恶,遭遇之不幸,本应给人带来温暖的炉台,早已破败不堪,结了层层蜘蛛网。诗人运用“查封”一词描绘这一惨不忍睹的凄凉景像,更是触目惊心。炉火早已冷成灰烬,叹息,灰烬的余烟等等意象的组合,形象地勾画出贫困的境遇。
我栽种的紫葡萄并没有为我提供甜美的果实,而是化为深秋的泪水,带给我的是悲伤和失望。我的“鲜花”此时不仅没有给我慰藉,反而背弃了我,“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这种雪上加霜的打击,使诗人感到悲愤,感到耻辱。命运如此残酷,但依然不能使诗人屈服,依然不能击垮诗人的意志。
面对种种打击,诗人以慷慨激昂的气势做出了有力的回答:相信未来!在开头三节的最后一句里,诗人以重复的手法,强调了相信未来这一坚定的信念:
“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字体写下:相信未来”。读来具有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诗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的期待,他期待未来的人们具有“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的洞察力。对未来如此执着坚定的相信,使全诗在悲剧气氛之上,既具有对现实的批判力量,又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有论者指出,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我表示赞同,但认为蜘蛛网指的是什么什么,炉台又指的是什么什么,以为某个具体物象和某个抽象的概念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其实是对象征手法的错误理解。以刻板的分析方法,欲求诗歌艺术的准确把握,无异于缘木求鱼。
从总体而言,这首诗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但我认为,这首诗并非没有缺陷。比如诗的结尾直白浅露,多少有些仓促,概念化的表述,难免使艺术感染力受到削弱。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与呐喊,诗人在诗中表现的痛苦感受,并非仅仅是个人记忆,它更多的是体现着那个时代所独有的悲壮的色彩。读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时代精神。今天某些人所热衷的私密性写作方式,越来越疏离了时代。这对诗歌而言,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附: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人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