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戴面具的人(征文 小说)
是的,没错,这是一个网恋故事。
该从何说起呢?再说这类事儿人家早写进了小说,已经屡见不鲜。如果说这里还有些特殊,还有些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谁也没料到,这个故事居然还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
你知道,那会儿我被阿好踹了,对生活几乎绝望。为了他,我不顾父母的反对,不顾亲朋好友的竭力劝阻,抛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收入不菲的工作,义无反顾地离开京城,跟他来到了这个小城。也就是说,我当初是那么的爱他,爱得不顾一切,爱得死去活来。可是,这个伤天害理的王八蛋,他骗取了我的心,夺走了我的一切,最后却像扔一件破衬衫似的把我扔掉了。我是个传统女子,这样的打击对我而言是致命的。真的,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死吧!向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永别吧!后来当人家将我从悬在梁上的绳扣里解下来的时侯,这样开导我说,淑青你别逗了你寻短见损谁一根毫毛?再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全怪别人?敢情你去法院告他你有这勇气吗?是,我承认我没这勇气,而且人家讲得不错,我自己也有责任——当初太轻信,轻信最终结出了苦果,这叫咎由自取!
好吧,不提这些了。现在对你开讲我和盛楚的故事。
那是在我读过他的一篇网络小说。对,就是那篇《玫瑰色的梦》,我被其中描写的故事所触动,不,与其说触动,不如说被激怒。我认为作者凭空构想,粉饰生活,满纸概念和说教,一句话,不真实。我一时冲动,竟将我对文学、尤其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一古脑儿塞进电子邮箱发给了他。
没想到居然很快收到了作者的回复,那里面除了有对我的“赐教”表示感激并接受批评外,还附上了作者的手稿和创作札记。他在回复中措词恳切地解释道:这篇小说之所以写得不成功,自己水平有限是主要原因,不过编辑的随意删改,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整体立意。
“老兄,”他在回复中最后写道:“我真幸运,因为我从众多的陌生朋友的来信中,发现了我真正的朋友,这就是你。我讨厌无知浅薄的恭维,对于无聊的嘲弄和讽刺当然也不以为然。相比之下,我情愿领受你辛辣严厉的批评。好比对一个醉汉,你的冷水泼得及时,泼得恰到好处,为的是使醉汉早日醒酒……”
你瞧,本来是一个病病歪歪、弱不禁风并亟待别人来拯救的患者,因为虚荣心或者鬼才知道的什么缘故,自己只好遮头盖脸,隐去真实“身份”,逞一时之气,胡乱发泄一下自己的某种不平,结果竟歪打正着,不独传经布道指点迷津,还“浇醒”了一个“醉汉”。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啊!
不瞒你说,读完这封信后,我哭了,哭得既伤心又痛快。不不,这不是什么矫情,而是我的一种真实状态。曾几何时,我憎恨并诅咒世态炎凉,指责人心向背和虚伪,心里无数遍地呐喊:人啊,坦荡一些吧!诚实一些吧!……何以如此高喊“革命”?难道仅仅因为自己曾饱尝过被愚弄被欺骗被侮辱的苦楚么?不,世间没有什么比信任和真诚更可宝贵,更该珍视的。我庆幸我获得了这份至宝。我自然应该倍加珍视,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使之巩固和发展。
“老兄,承蒙下问,对于人生观及人生价值,以小弟拙见,以为人是社会的人,撇开人所处在的社会条件和现实环境这个起码的,又是根本的基础,则就意味着忽视自身的存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他(她)的‘三观’:世界观、思想观、价值观,始终必须与这个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他(她)所付出的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也。只知索取而不给予,只看到生活的消极一面而不看到正常、健康、积极的一面,最终只能导致盲目和偏颇,其自身作用也就必然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谈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往、友情,我认为,真正的友爱关系应该是:相互之间在认识了解之后,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到永远需要对方,离不了对方,因为信任是相互的,理解和爱也是相互的。以此建立起来的友谊必将牢固而永存,您以为然否?切盼赐教。”
读罢他这封来信,不知怎的,我心里直泛酸。这家伙究竟是哪个庙里的菩萨?怎么突然从他身上嗅不到人间的烟火味了?这种两报一刊“社论”性的人生价值观,除了那些幸运的时代宠儿,过着那种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消闲生活,专写些茑歌燕舞形势大好之类的歌功颂德的狗屁篇章者外,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今天这种生活中的人,谁还会闭着眼睛唱这种高调?
“说真的,老兄,拜读完您这封大札,我不得不向您表示我深深的惊讶!我原以为,当您下顾拙作手稿及札记,凭您的机敏和您那对待生活的独特审察力,您会发现,那篇《玫瑰色的梦》里的主人公其实就是我,结果你却疏忽了这一点。本来这也没什么,对于一篇习作,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嘛。可是万万没想到,老兄您居然会如此高看我,什么骄子、宠儿,什么布道说教……老兄,恕我不揣冒昧地奉告:我虽很凡俗很普通,但我讨厌任何空洞说教!我认为人应当按照自己的意志处世行事——至少得替自己活着!
“想老兄您肯定还记得吧,小说中的斌,原来是一个多么热情大方,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刚满二十四岁,已经是一名持有中级技术职称的电焊工了。多么灿烂的青春!多么美好的生活!然而不公的命运却突然改变了这一切。为了抢修一台高压设备,意外的事故发生了,他身上、尤其脸部,大面积压伤、烧伤,生命虽然保住了,原来的容貌却毁了。这时,就要与他结婚的萍萍呼天抢地哭过一场后,抹抹眼泪离开了他。他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绝望之余,悄悄地吞服了大量利眠宁,但结果却又被救活了。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和青春,连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他欲哭无泪。他巴望世上能出现一片‘净土’以供他栖身,以逃避人世的嚣扰。然而怎么可能?后来,趁家人不备,他悄悄上了九华山,决志超脱红尘,结果却又被赶下了山。那慈眉善目的和尚,温和但不失严厉地训戒他:“你以为佛门是避难所?你以为我佛慈悲,就会容下你们这些无志俗儿?不!信佛诚为其本。你满脸怨气,难脱红尘,佛门乃圣洁之处,不可留你,去罢!阿弥陀佛——(对照手稿,您就可以看到,小说发表前,编辑擅自把这一段删去了)……”
“最后,老兄,我赞同您的观点,勉强凑合起来的友谊好比一堵泥墙,经不住风吹雨打。既然我们身处异地,相隔遥远,互不了解,难成挚友,那么,就让今天这一切当作一个美好的梦,长留于各自的记忆之中吧。”
啊,是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很难解释。如果当初我不给他发那封E-mail;如果在接到他第一封回信之后,我就立刻坦白告诉他,对于文学我其实一窍不通,给他写那样的一封信,纯粹只是为了宣泄一下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等等,从此不再跟他保持这种通信联系,不再象个中学生那样跟他讨论什么天真幼稚的“三观”等等之类的东西,那又怎么会有今天的这个故事?而事情已经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我又应该怎么解释?说这是命运安排?说这是缘份促使?如果说这就是缘份,那只会叫后人对此敬而远之,因为这“缘份”太富于浪漫和梦幻色彩了。
啊,对!就在这次,我第一次向他——一个我十分陌生而又非常“熟悉”的朋友,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我把我的一切都告诉了他。无论如何,面对这么坦诚,这么率真的朋友,你一丝一毫的欺瞒,都是对人间纯正情谊的冒犯和亵渎。人家之所以一片至诚,千里投书,是因为他发现了“知音”,而碰巧我却视若敝屣,当作儿戏?不,我做不到。
你笑什么?你感到费解和惊奇?然而让我自己感到费解和惊奇的是,我这次完全出于至诚,动用自己全部情感写出的一封长信,发出去之后竟如泥牛入海,音信杳无。
为什么呢?地址发送出错?如果地址错误,互联网是会及时退回来的呀。信中措词过激,一如以往地咄咄逼人?憾恨的是,自拜读他这封长信后,我——一个女孩子的全部防线被不攻自破。面对这样的朋友,女性的故作姿态、自作聪明只会起适得其反的效果,以致最终失去他。我不愿失去这难得的友谊。抑或干脆披露我的微妙心理;我怕失去象他这样的朋友,象他……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你又笑了。哦,你是说这太自相矛盾了?的确,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本来就很自相矛盾,你原本无所谓得与失时,它却轻而易举地摆到了你面前;可是等到你分明期待,分明盼望的时候,它却偏偏离你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毫无音信。一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说说容易,它一眨眼过去了。然而对于内心怀着焦灼盼待——何况盼待的又是那样一种心灵的回应,这段时间是多么漫长和难熬啊!
巴尔扎克说过:“在种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孤独。”
可不是吗?像飘落到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好不容易盼到了一条船,盼到了一线生还的希望,然而这条船——那被自己视为福音使者的驾船人,却并未发现在这个荒凉孤岛上正有一个奄奄待毙的受难者,需要拯救,需要把她带回那个洒满阳光,而且鲜花盛开的人的世界。对于那时候的我而言,不正是陷落于一片感情的沙漠、精神的孤岛上的一个“遇难者”吗?我需要心灵的慰藉。我的精神太孤寂,因为说到底,我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一个凡俗的人。现在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能把我带回到充满温情和精神充裕的世界里去的引路人了。我翘首期待他能够及时向我伸出手来。可他,却闻所未闻,无动于衷,试问还有什么打击比这更重,更能使一个孤苦无助者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吗?难道生活,或者干脆说命运,要专门跟我过不去,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残酷无情地折磨我、毁损我么?换句话说,难道这就是生活的一条铁律:永远不要以真实面对这个世界!只有善于伪装自己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并从而改变自己的弱者位置么?
不!我不信!我死也不信!至少我确信这个盛楚他不会欺骗我!我相信他一定是真诚的!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久不回信呢?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疑问一直到过阳历年他给我发来的一份电子贺年卡,才终于得到了答案。那贺年卡上写道:
知音世所稀
——钞孟浩然诗与淑青女士互勉
这馈赠,多丰厚,多妙!简直绝无仅有。一个女孩子,把她最不愿告诉别人的,都悉数奉告,这,不啻是向他交出了自己的一颗心啊!结果她左等右等,早盼夜盼,简直望眼欲穿,最终得到的,是一张“知音世所稀”的贺年卡,至于她还想——毋宁说是她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人家才不管呢。他只告诉你一点,那就是“知音世所稀”,象给了一个谶语,让你慢慢解读,这不就够啦。
呵呵,好一个“知音世所稀”啊!……
是的,我就是在这个时侯向他发出爱的美敦书的。
“这无上的荣耀和福祉,我惊喜又惶愧。能深蒙你这份无价的爱意,我余心足矣,今生更何所求?!
“只是,我必得再三奉告:淑青,我只能使你失望。也许你会骂我是个懦夫,可是……是的,我只能默认。因为,说老实话,我并不缺乏爱的决心和勇气,但我,无力再承受失败的打击。真的,请你多多原谅我吧!你是个好姑娘,你应该获得真正幸福的爱情,可我却不能给你。请相信我所说的一切,答应做我的好朋友,就象罗曼•罗兰与魏尔维达•梅深堡那样——尽管我永远不能企及罗曼•罗兰哪怕一星半点的才份,但我会永远珍惜你曾给予我的这份宝贵真情,使我们纯洁的友谊之树永远常青!”
我崇尚高贵的友谊,可我更看重心灵情感达到一致性的幸福之爱。换句话说,我需要实际的,可感可触的爱,而不希望这种爱只是柏拉图式的一个虚幻。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更恰切点说,因为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胎肉身,我只注重实际。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没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我和盛楚相爱;更进一步说,盛楚没有任何理由将幸福拒之门外!他为什么不敢接受我的爱?因为自己相貌丑陋,而“无力再承认失败的打击”?可是先生,姑娘不是因为你相貌俊美才爱你,她爱的是你这个人!为爱慕虚荣,她曾付出过惨重的代价——这你知道。你外表丑,可这不是你的错。你的价值比一千个一万个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更昂贵!姑娘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把自己的心门向你敞开,欢迎你象个凯旋而归的英雄一般走进来,你怎么能够、你又怎么可以忍心拒之不纳?!
是的,他终于在我强大猛力的爱的炮火轰击下,举旗投降向我表示“臣服”的。但这个怯懦的骑士临了又不忘一再希望我:“请你再慎重考虑,这个决定权始终属于你……。”
这些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你肯定听腻烦了。这样吧,我把我们自从正式确立恋爱关系直到前不久见面为止的这一段过程省略不提,直接把我们见面后的情况向你讲述一遍。
因为彼此从未见过面,他又执意不寄照片给我——说什么从小长这么大,一见到照相机,双腿就颤抖,就站立不稳……。我明白他这份黑色幽默的潜台词。说白了,他是为了维护他骄傲的自尊心——因为他的脸在一次工伤事故中受过伤。我对此当然只能保持沉默。——俩人在短信中约定,到时双方都用左手举着霍桑的那本《红字》。见书认人,不见不散。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书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为跟自己心爱的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性的红色A字示众。